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城镇化进程中张谷英村功能转型与空间重构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李伯华  周鑫  刘沛林  陈驰  刘一曼 《地理科学》2018,38(8):1310-1318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村落普遍面临着功能转型与空间重构的双重压力。以湘北传统村落张谷英村为例,探索了传统村落功能转型的一般态势和空间重构的实现路径。研究结果显示:从功能转型来看,张谷英村正经历着传统生活功能向现代生活功能的转变、农业功能向旅游业功能的转变以及传统空间功能向多功能的转变 ;从空间发展来看,张谷英村空间结构经历了空间缓慢发育、空间快速扩展和空间有序跃升3个阶段;从适应性来看,张谷英村正面临着村落文化冲突显性化、聚落空间结构空心化、道路结构系统衰退化以及村落土地利用粗放化等一系列问题;从发展对策来看,构建了集视角层、功能层、规划层和目标层于一体的传统村落空间重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42.
对少数民族聚落景观进行研究具有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的双重意义。以景观基因的视角,将中国少数民族聚落景观的特征归纳为聚族而居、向心性强、自我防御、尊重环境等方面。并从景观要素基因、景观总体基因、原始图腾基因、标志性建筑基因等方面对中国少数民族聚落景观基因进行了识别;同时,考虑到时空差异,从景观基因的地域差异性和变化性,对中国少数民族聚落景观基因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3.
杨立国  刘沛林  林琳 《地理科学》2015,35(5):593-598
将侗族传统村落景观基因识别为鼓楼、萨坛、围鼓楼布局、杉山溪田等的基础上,建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对通道芋头、黎平肇兴、三江高定3个侗寨的272份调查数据分析发现:① 侗寨景观的4个基因均对地方认同建构产生积极作用,且呈现“萨坛>围鼓楼布局>杉山溪田>鼓楼”强弱顺序;② 景观基因在地方认同建构中的作用效应是意向认同>情感认同>认知认同;③ 在地方认同测量模型中,居住时间、出生地、职业、收入、村落发展、教育程度、居民类型、鼓楼、萨坛、围鼓楼布局、杉山溪田等因素对地方认同的影响明显;④ 在个人特征、社会经济、景观基因3个测量模型中,居住时间对个人特征影响最明显,村落发展对社会经济影响最强,萨坛对景观基因感知贡献最大;⑤ 个人特征、社会经济因素共变后通过景观基因感知对地方认同产生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44.
王鹏  刘沛林  杨达源  谢俭 《热带地理》2003,23(3):265-269
研究了衡阳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总体特征,预测了2005和2010年衡阳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由此而对该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在未来的10年内,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农村小城镇化的发展,衡阳市耕地资源仍将继续减少,非农建设用地对耕地保护冲击强烈,人为水土流失将进一步增强.据此,提出了衡阳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5.
通过对历史地图数据及相关史料的梳理和印证,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地理权重回归模型等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 20世纪30年代广东古村镇墟市的空间分布结构及驱动因素的空间溢出作用.结果表明:广东古村镇墟市的空间结构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核心呈圈层结构并具树线状分布特征.古村镇墟市平均贸易半径的空间差异、分布的层级结构和职能等级...  相似文献   
46.
将CNKI数据库1992~2017年中CSSCI、核心期刊、CSCD作为数据基础,借助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中国传统村落研究的知识图谱结构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在期刊发文量方面,建筑学和规划学期刊暂时领先,地理期刊紧随其后,地理核心期刊中《经济地理》发文量最多;(2)发文作者方面,团队相互之间合作紧密度不强,团队影响力也有待提升;(3)核心关键词方面,以传统村落为基础上向保护、发展、影响因素等方面继续拓展延伸;(4)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社会文化、生态环境是主要研究内容,3者之间呈现不断递进又相互交融的关系;(5)传统村落研究方法是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评价为辅。传统村落在地理学领域的研究已经形成基础,今后需要更多的理论借鉴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7.
基于GIS的衡阳人居适宜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考当前人居环境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结合生态位适宜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从经济、社会、环境生态位三类独立指标出发,选取25项反映现实生态位与最适宜生态位之间耦合度的单项指标,构建了一种新的多指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定量评价的生态位适宜度模型.以湖南省衡阳市主城区为例,运用GIs技术和superMan Deskpro软件进行了...  相似文献   
48.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模型及湘西实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提出了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的理论框架,基于理论框架构建了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模型。以湖南省湘西州为例,甄别驱动因素、佐证补偿模型。结果表明:① 从传统建筑风貌、村落选址和格局、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及其村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看,湘西传统村落符合实施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的条件;② 从景观特性及价值、外部市场认可度、自我损失、政府管理等层面而言,湘西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符合所提出的补偿模型;③ 从驱动因素看,湘西82个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特征符合模型中的景观特性、政府管理、外部市场和自我损失综合驱动型;④ 湘西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可划分为社会经济补偿型、历史文化补偿型和自然环境补偿型,各类型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因素均影响补偿模型结构。  相似文献   
49.
李伯华  李珍  刘沛林  窦银娣 《地理研究》2020,39(8):1794-1806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维持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有效更新极为重要。以中国传统村落张谷英村为例,运用景观基因分析法分析了张谷英村显性物质文化景观基因与隐性非物质文化基因特征,从聚落“双修”视角提出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活化方案。研究结果显示:① 显性景观基因特征为空间布局空心趋势明显,街巷系统衰退痕迹严重;民居建筑结构秩序紊乱,功能利用主体两极分化;主体建筑链条节点断裂,文明载体内涵挖掘尚浅;山川地势脉络根基平稳,水系网络线条渐趋单一;② 隐性文化基因特征为家风信仰世代传承不息,图腾标志遥相呼应不止;民俗文化延续之途受阻,传统礼仪抗争之路临难;③ 显性基因修补路径为基因建库,恢复原始形态,完善基础系统;微创修补,保留原始功能,再现原真风貌;隐身挖掘,重接本土链条,夯实建筑内涵;“低+高”干预,维持稳定脉络,调适单一线条;④ 隐性基因修复路径为内外熏陶,营造传承氛围,完善解说系统;置身其中,增强居民参与,再现特色场景。从聚落“双修”视角探索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优化方案,其目的是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实现有机更新,完成物质空间和非物质空间的转型发展,推动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0.
风景名胜区规划方案的层次分析法与熵技术评价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当前我国风景名胜区规划方案的评价 ,基本上都是以定性评价为主 ,评价结果难免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如何使风景名胜区规划评审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 ,引入定量评估方法和决策模型尤显重要。本文提出将层次分析法与决策中的熵技术结合 ,建立层次熵决策模型 ,由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 ,用熵技术对所得权重进行修正 ,进一步计算各方案到理想点的距离 ,最终从多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并以南京幕燕风景名胜区的总体规划方案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