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中国古村落景观的空间意象研究*   总被引:53,自引:6,他引:47  
引入“意象”(image)的概念,借助从感觉形式研究聚落空间形象的方法,对中国古村落景观的多维空间立体图象作了初步研究。文章把中国古村落景观的基本意象概括为:①山水意象,②生态意象,③宗族意象,④趋吉意象等四个方面;并对不同地域古村落景观意象的差异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2.
以国家工信部公布的四批共164个国家工业遗产为对象,运用核密度、集中趋势演变等方法,探讨其时空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国家工业遗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呈现东南多、西北少,并在空间上形成了“三核两副,片状分布”的格局;2)从遗产类型看,轻工业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沿海区域,重工业较轻工业分布分散;3)工业遗产在省域范围内存在较为明显的三类区:Ⅰ类区在中国东北及东南沿海等“一线地区”,Ⅱ类区为中国西北部的“三线地区”,其他为Ⅲ类区;4)从时间演化看,工业遗产空间分布中心有4次明显转折;5)中国古代工业大多受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近现代工业虽受上述因素影响,但更多受民族主义驱动、洋务运动、“三线建设”等历史及政治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中国南方广大地域范围内分布着为数众多的传统聚落,它们历经沧桑而幸存至今,成为聚落文化景观的“活化石”,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但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它们面临着被损毁的厄运,因此加强对这些传统聚落的保护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引进G IS技术来进行传统聚落景观管理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以南方地区208个经典古镇作为研究样本,初步建立我国南方传统聚落景观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这种探索的有益尝试。通过对该系统的目标与意义、结构与功能、技术路线的选择、后续功能的构想等方面的阐述,证实了应用G IS技术可以实现传统聚落景观的多源数据集成与管理;指出了民居建筑数据库作为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一个方向,对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的延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长株潭城市群人居环境空间差异性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为研究对象,选择1991~2008年的数据对长株潭城市群8个城市的人居环境质量、变差指数和协调指数进行了分析测算,定量阐释了长株潭城市群人居环境发展的时空演变趋势和内部协调程度。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来长株潭城市群人居环境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长株潭城市群各城市间人居环境质量差距逐渐扩大;教育科教系统、经济系统和居民生活系统是长株潭城市群内部人居环境质量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长株潭城市群人居环境系统总体协调度较高,大都处于较高效、和谐的运转状态,且与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5.
农户消费活动空间是乡村空间结构的一种表现和组成部分,在受到乡村已有的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结构影响的同时,也不断塑造并形成新的乡村空间结构.在对湖北黄冈二程镇8个村100家农户的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农户消费行为空间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和影响机制.研究结构表明:10年来,农户消费的平均空间距离总体上有缩短趋势;农户消...  相似文献   
26.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和基因,乡村转型背景下,如何留住这份“乡愁”显得尤为重要。论文以湖南岳阳张谷英村和通道皇都村为例,从景观基因修补和文化基因修复的视角,探讨自组织和他组织模式下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演变路径和空间特征。研究显示:① 自组织模式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机制较为灵活,实效性强,但短期稳定性差;他组织模式下的转型机制短期稳定性较强,但缺乏一定的实效性。② 自组织模式下的转型发展由内生力量自下而上推动,“双修”理念下沉发展较好,创新与适应能力强,但“双修”效果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和整体性;他组织模式下的转型发展由外部力量自上而下推动,“双修”效果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和秩序性,整体呈环状格局,但内生力量较弱,理念下沉较差,主动创新能力与适应能力低。③ 自组织模式下的转型发展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即文化基因修复为先,景观基因修补在后,整体呈波状起伏路径;他组织模式下的发展逻辑与自组织相反,整体呈阶梯式路径。④ 自组织模式在传统村落未来发展中能够稳固延续;他组织模式下,虽短期内可以延续,但随着内外主体的强弱转化,最终将被自组织模式取代。  相似文献   
27.
从新宅居生活看网络虚拟旅游的前景和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沛林 《地理科学》2020,40(9):1403-1411
随着信息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居家服务系统的越来越完善,不愿或不能出门实现旅游目的的人群越来越庞大。对于数量巨大的不愿或不能外出旅游的“宅居”人群来说,通过网络实现虚拟旅游是最理想的方案。网络虚拟旅游在中国起步晚,但近年来发展快,已表现出产品多样化、技术集成化、需求娱乐化、用户大众化、功能休闲化等特点。目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集中在:① 3D高清动态仿真效果提质的技术实现问题;② 运用AR等新技术优势解决现场体验感不足的问题;③ 解决景区如何在网络虚拟旅游中受益的问题。未来的网络虚拟旅游方向是:① 在线产品越来越真实化和高清化;② 客源市场越来越大众化和多元化;③ 产品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和分众化;④ 展示平台越来越普及化和共享化。  相似文献   
28.
我国古代先进的社会经济文化孕育了为数众多的古村落。本文分析了近些年我国古村落研究的基本特点,并以"文化景观基因学说"分析了古村落景观基因信息图谱平台构建的内容与意义,以及其关键技术与解决方案。同时,讨论了该程序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功能、需求分析、功能模块划分与实现思路。最后,以湖南江永女书为例,对古村落景观基因信息进行了提取实验。  相似文献   
29.
湖南省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空间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胡最  刘沛林  曹帅强 《地理学报》2013,68(2):219-231
湖南省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全国传统聚落相对集中和保存较为完好的省区之一.本文以国家和湖南省政府正式公布的30 个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为研究对象,结合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理论,建立了包括建筑特征、文化特征、环境特征、聚落布局特征4 大类共14 项指标的传统聚落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体系;根据要素提取法、图案分析法、结构提取法、含义提取法等景观基因提取方法,建立了湖南省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识别流程,并进行了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识别与提取.在此基础上,从建筑基因的特征、选址布局基因的特征、图腾文化基因的特征3 个角度分析了该省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空间特征.本文对湖南省传统聚落的保护与合理、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参考意义,对开展全国其他省份传统聚落的相关研究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0.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组图谱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胡最  刘沛林 《地理学报》2015,70(10):1592-1605
传统聚落是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现阶段迫切需要加强相关研究方法的探索,这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不能有效解释传统聚落景观要素与整体意象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结合生物基因组图谱和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理论开展了景观基因组图谱的探索。根据基因的特性,首先阐述了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组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组图谱的概念并分析了其与景观基因、景观基因组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了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组图谱的类型、功能和意义。根据前述理论研究成果,以湖南省具有代表性的30个传统聚落为例,构建了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组图谱的案例,据此分析了湖南省传统聚落的群系性特征;同时,以汝城金山村为例进行了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组的识别。结果表明,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组图谱对于实现传统聚落景观数字化、挖掘传统聚落的规划模式、识别不同区域的传统聚落景观特征等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