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3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利用MATLAB处理测绘数据的优越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MATLAB强大的数据分析处理功能,针对测绘数据的特点,探索MATLAB在大地测量平差、遥感数据、GPS数据以及开采沉陷等测绘数据处理领域中的应用方法,并通过实例说明MATLAB程序设计和应用方面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华东地区15个地震序列的振幅比、初动方向和初动半周期资料。得到:大震(主余型序列中的主震或震群型序列中最大地震)前后的P波初动方向,除人们熟知的由优势分布转化为紊乱外,还有可能呈优势分布,优势方向改变的特征。余震序列的P波初动方向和振幅比特征可能有助于预测强余震。初动半周期特征可能用于区别的前震和余震。  相似文献   
13.
极尖区是太阳风进入磁层的一个重要窗口,极尖区密度是反映这一物理过程的重要参量,通常情况下极尖区密度约为1~10 cm-3,但有时卫星会观测到密度大于40 cm-3的极尖区,本文称之为高密度极尖区.我们分析了Cluster卫星2001—2009年的观测数据,在470个极尖区穿越中找到28个高密度极尖区穿越事件并进行了统计研究,分析了高密度极尖区事件的形成原因,进而讨论了太阳风高效地进入极尖区的外部条件.结果表明:距正午的距离(|MLT-12|)较小,太阳风的密度高,低纬有磁层顶磁重联发生以及正偶极倾角都是观测到高密度极尖区事件的有利条件,并且当同时满足上述4个条件时,高密度极尖区事件发生率为100%;而低纬磁层顶磁重联以及大的正偶极倾角被认为是太阳风高效地进入极尖区的重要条件.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地理解太阳风进入极尖区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GPS/GSM车辆定位跟踪系统中电子地图配准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GPS/GSM车辆定位跟踪系统中电子地图配准的基本原理以及误差来源的分析和误差模型的建立,,对野外车载GPS采集的数据进行坐标转化及相应处理,在相应的硬件配置条件下,实现与电子地图的配准。尽量减小车辆导航与监控应用中GPS定位测量结果与数字地图的配准误差。  相似文献   
15.
根据CRRES卫星上MICS离子成分探测器的观测资料以及前人有关AMPTE卫星的观测数据,研究了地磁活动和太阳活动性对环电流成分以及各种环电流离子的最大通量位置的影响. 观测表明相对于地磁平静时期,在地磁活动的活跃时期,环电流中O+、He++和He+离子的数密度和能量密度占环电流总数密度和总能量密度的份额增加,相反H+离子所占的比例却明显减少. 太阳活动极大年时环电流中H+离子丰度比极小年时低,而O+和He++离子的丰度却比太阳活动极小年时高. 卫星数据观测还表明,在地球磁暴期间,环电流中O+离子和He+离子的最大通量位置会随着地磁的活动径向移动,平均来看太阳活动极大年的能量粒子最大数密度位置距离地球比极小年时约小0.5RE (RE 为地球半径).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地区深层异常压力分布及其成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松辽盆地徐有围子地区深层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天然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与流体压力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异常高压是由烃的生成、差异压实以及粘土矿物的转化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异常低压则主要归因于地层接线员升剥蚀和流体的运移。  相似文献   
17.
2015—2019年,由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牵头,自然资源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和武汉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重点专项,系统拯救、整编共享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垂直形变测量数据,编制不同时空尺度的地壳垂直形变图,为强震中长期预测、地壳动力学研究、地形变灾害研究与防控及相关的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本数据集内容为中国大陆典型沉降区垂直形变图,展示特定沉降区的地表垂直形变分布,为制定地面沉降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本文对数据集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情况、数据要素项和时空范围、数据输出质量和准确度,以及数据的应用前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三维点云数据建模的准确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点云滤波效果的好坏,通过对滤波方法的研究,可以提供尽量准确的地面点云数据.文章利用C#高级编程语言,结合OpenGL三维图形库对三维激光点云数据进行噪声滤波处理;将三维激光点云投影到格网内的拟合平面上,通过变窗口均值限差法对高差、坡度关键参数进行了分析对比,确定出合适滤波参数,模拟表达实际地形的原貌.实验证明,变窗口的均值限差法可以滤除绝大部分噪声,对于紧邻地面的部分噪声,可以通过进一步拟合最小二乘曲面或加入先验信息等方法去除.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去除噪声,而且还能较大程度地保留地形的特征信息.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孙吴-嘉荫盆地白垩纪孢粉组合及地层划分对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黑龙江孙吴—嘉荫盆地内两口地质探井获得的135块孢粉样品中含有孢粉化石87属,这些孢粉化石可以划分为4个孢粉组合,根据组合特征,这4个孢粉组合的地质时代分别为早白垩世凡兰吟期—欧特里沃期、阿尔必期,晚白垩世桑顿期—坎潘期、马斯特里赫特期,同时含这些孢粉化石的相关的白垩纪地层可以相应划分为下白垩统宁远村组、淘淇河组、上白垩统太平林场组和富饶组。这一研究为重新认识和建立孙吴—嘉荫盆地的地层层序提供重要的古生物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水土流失是地理环境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基于通用RUSLE土壤流失方程,综合采用ASTER GDEM数据、LandSat/TM 影像、气象数据、土壤数据等,以ArcGIS为处理平台,对忻州窑矿区的水土流失进行了评估。本文研究表明,忻州窑矿区约有20%左右的地区水土流失较严重,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内土壤侵蚀状况的宏观把握和水土保持的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