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1.
以1999~2007年GNSS观测资料为基础,利用多核函数及应变场的无偏算法,在形变场连续变化的条件下获得了华北地区现今形变场的非线性空间变化结果,局部区域超8 mm/a,其他部位隆升一般在6 mm/a以内;华北平原存在着一个巨型沉降“漏斗”,漏斗中心的数值近60 mm/a.就构造活动而言,结果基本揭示了华北地区现今的形变特征.  相似文献   
12.
利用GAMIT/GLOBK/QOCA软件处理了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以下简称“网络工程”)和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以下简称“陆态网络”)1999、2001、2004、2007、2009和2011年共6期GNSS华南区域网观测数据,获得1999-2007年和2009-2011年ITRF2005下运动速度场,以此为基础借助于多核函数解析、滤波和应变场的无偏算法以及区域无旋转基准,在运动场连续变化的条件下获得了华南地区1999-2007年和2009-2011年运动与形变场,结果表明: (1) 1999-2007年该区域内部水平相对运动比较微弱(图1a),平均运动量为1 mm/a左右,整体呈现出“外大内小”特征分布,边界区域大、内部小.  相似文献   
13.
在唐山GNSS野外检定场,进行了两套中海达VNet6观测设备与天宝NetR8、NetR9观测设备的对比观测,并对观测结果进行了分析。以此为基础,对中海达型设备应用于地壳运动监测的前景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龙门山断裂带全长约560 km,宽30~50 km,面积约20 000 km2,深度在40 km左右,本文将其定义为小断裂带,它是由3条主干断裂和若干个狭小断裂块体组成的小规模断裂带群。单个块体具有刚体特征,其内部缝隙、孔隙可以忽略,在挤压剪切破碎时将其假设为剪切面,块体剪切破碎或者块体间错位滑动,从而引发地震。当应力释放时,整体表现为下沉稳定,同时,与其邻近大块体接触面因卸荷而出现上、下、左、右相对滑动,从而引发余震。本文针对龙门山小断裂带卸荷前后各块体运动特征,提出监测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利用GNSS连续观测数据评估了GNSS流动观测水平速度精度,并分析了相邻两期观测时间差、每期观测时长、观测周期对水平速度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按照目前的观测模式,流动观测与连续观测得到的水平速度值之差的绝对值在3 mm/a以内;相邻两期观测时间不一致会影响流动观测水平速度的精度,如果绝对值在3 mm/a以内的速度差为可接受值,那么建议相邻两期观测时期差应控制在25天之内;延长每期观测时间和缩短观测周期能提高流动观测水平速度精度。  相似文献   
16.
渤海湾西北岸滨海湖埋藏牡蛎礁古生态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渤海湾西北岸沿海平原滨海湖埋藏牡蛎礁的分布形态进行了综合调查,并对位于礁体中央部位的一个垂直剖面上的礁体下伏沉积物、礁体内的泥砂质充填物连续取样。综合研究表明,该埋藏礁体生长于河流入海口处,长轴方向NW—SE、沿古河床分布。礁体开始建造于2445aBP前,基底坐落于当时的潮间带下部。持续建礁约160年后,至2287aBP时,礁体建造至潮间带中部海平面位置。随着岸线的推进,河流携带的大量泥砂逐渐掩埋了平均厚度约2m的滨海湖牡蛎礁。  相似文献   
17.
川滇地区是我国地壳运动与变形最为突出的地区,最近几年先后发生了汶川和玉树大地震,因此,需探究地震前后地壳形变的动态变化.利用最新版本的GAMIT/GLOBK/QOCA软件对该地区近些年来几乎全部GPS资料进行处理,获得了汶川和玉树地震前后的水平运动,它们分别是1999-2007年和2009-2011年两个时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巴颜喀拉块体及周缘是近年来中国大陆大震主要发震区域之一,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芦山7.0级强烈地震就发生在巴颜喀拉块体东缘的龙门山断裂带的西南段上。以巴颜喀拉块体中东段为研究区,通过对该区域地震前后的多期区域水准观测数据和GNSS连续站观测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得出研究区垂直形变速率图像和水平形变速率图像;结合区域地质构造,建立地震诱发模型,解释芦山地震主震发震和余震活动源于龙门山断裂带中大型块体的突然断裂和小型块体集合的流动机制;通过对垂直形变速率图像和水平形变速率图像的分析,认为芦山地震是龙门山断裂带逆冲活动的结果,东昆仑断裂带中东段未来大震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提出未来5年基于区域水准测量和GNSS测量为技术手段的监测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位于永定新河、潮白新河与蓟运河汇流处的三河岛是天津市列入国家海岛名录的唯一岛屿,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记录了现代海、陆交互作用的变化过程。取自该岛南、北两侧泥质潮间带的2组现代沉积物样柱,揭示137Cs和210Pbexc的最大检出深度分别达到90~123cm和140~210cm,属于渤海湾西岸泥质海岸带现代沉积最为活跃的“面向开放海湾亚带”。  相似文献   
20.
坐落于永定新河-潮白新河与蓟运河汇流处的三河岛及其周边潮间带,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记录了中全新世晚期以来直至现代的泥质海岸带变化过程。作者通过全取心浅孔钻探、全站仪高程测量和沉积学综合研究,重建了该地区中全新世晚期以来地层及沉积环境演替过程:中全新世开放潮坪沉积了“灰色单元”砂泥质层,约在2.4 ka cal BP开始转为晚全新世盐沼环境,沉积了“黄色单元”泥质层。近百余年以来,因人类活动加剧,重归开放潮坪环境,堆积了现代淤泥质层。该项研究成果可为了解现代地质环境,预测未来地质环境的变化过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