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研究白垩纪祁连山构造隆升过程对认识青藏高原形成及其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兰州—民和盆地连续出露的河口群沉积物较好地记录了早白垩世祁连山隆升过程。河口群从下向上由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滨湖、滨浅湖、半深湖、三角洲7个沉积相体系组成;综合分析沉积相时空演化、砾石成分及古水流方向统计和岩石磁化率测量,揭示出早白垩世祁连山经历了3期隆升过程:早期(约143~123Ma)快速强烈隆升阶段,此时祁连山东段开始逐渐断陷下沉,盆地沉积了冲积扇至滨浅湖相沉积体系的砾岩、砂岩和泥岩,岩石磁化率值总体偏低,隆升速度较快;中期(约123~113Ma)稳定隆升阶段,湖盆面积达到最大,沉积物以半深湖相泥岩为主,磁化率值总体偏高,隆升速度较慢;晚期快速隆升阶段,约从113Ma开始,祁连山隆升速度加快,湖盆萎缩,沉积了以三角洲相为主的泥岩和砂岩,磁化率值总体偏低,直至109Ma以后,盆地回返,祁连山地区整体抬升遭受剥蚀。  相似文献   
42.
利用2015年4月—2016年3月东洞庭湖滨湖气溶胶和同期气象资料,对PM10、PM2.5质量浓度特征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一次典型高浓度气溶胶过程及其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全年PM10、PM2.5质量浓度分别为116.5、59.9μg/m3,且均为夏季各月小,冬季各月大。一天中,气溶胶质量浓度早晨最小、午后最大。全年PM10、PM2.5质量浓度分别超过国家2级标准66%、71%,1年中有1/4的日期超过国家2级标准,且基本出现在12月—次年3和10月。随着气温的升高、降水量级和风力的增大,日均气溶胶质量浓度明显减小。大雨、暴雨和3级以上的风对气溶胶有较明显的稀释和清除作用。主导风向与工业点源布局、北方大气污染源输送方向一致,导致当地气溶胶浓度增大。低空明显的偏北风将我国北方外来高污染源输送至岳阳,导致2015年12月11—12日气溶胶爆发性增长。  相似文献   
43.
针对传统优化模型难以将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与空间布局优化有效统一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混合蛙跳算法的土地利用优化模型,以地理栅格为基本操作单元,引入首尾排序分组、智能学习算子与变异算子改进算法,实现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优化。以重庆市渝北区2016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对2030年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优化,优化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012×10~9元,优化后为2.099×10~9元,区域经济总产出优化前为1.263×1011元,优化后为2.148×1011元,土地利用集约度优化前为0.654,优化后为0.812,增长幅度分别为4.3%、70.1%、26.3%。研究表明利用混合蛙跳算法建立土地利用优化模型,能够在多个优化目标与限制条件下,同时进行土地利用数量与空间格局优化,具有较强的全局寻优能力与较快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44.
文章从理论上辨析高铁站点对周边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机理与影响范围,并围绕海南环岛高铁展开实证研究,通过GIS缓冲区分析揭示了不同高铁站点对周边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范围与强度差异,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揭示不同高铁站点周边建设用地扩张存在差异化影响的原因。结果表明:1)海南环岛高铁各站点建设运营后,其周边建设用地均出现了扩张;2)海南环岛高铁24个站点中有20个对周边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范围集中在0.5~3.5 km内,且该20个高铁站点对周边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主要呈现“高铁―主城区”“高铁―城镇中心”“高铁―旅游景区”3种方向;3) 20个高铁站点对周边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强度差异主要与高铁站点自身属性以及所处社会经济环境、区位条件和自然条件等因素有关,且不同因素的影响力大小呈“所处社会经济环境>所处区位条件>高铁站点自身属性>所处自然条件”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5.
在青岛浒苔灾害遥感监测中,搭载于海监飞机上的多模态航空数字相机(MADC)为及时快速地提取浒苔信息提供了数据源,所提取的奥帆赛区警戒水域及周边海域浒苔分布面积、密集度等应急动态监测信息,为决策部门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在浒苔治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介绍了MADC系统的特点,通过对浒苔光谱及其MADC影像特征的分析,建立了快速提取浒苔信息的技术方法和流程,并对信息提取的关键技术和结果进行了分析。MADC系统包含高分辨率、宽(多)视场、多(高)光谱、立体观测等多种成像模态,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快速灵活地设置成不同的工作模态,浒苔的光谱和植被非常相似,与海水的差异明显,容易建立浒苔的识别和提取模型。实践证明MADC系统在海洋赤潮等灾害监测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文中最后对MADC系统的改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6.
为了更加合理准确的应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降低地震、地质解释风险,本文将目前常用的地震属性按照其提取逻辑思想分为四级:第一级地震属性为从地震资料中可直接测量的相对可靠的信息;第二级地震属性为由第一级地震属性通过简单数学变换得到;第三级地震属性是根据第一、二级属性通过数学变换或者反演得到;第四级地震属性为由第三级地震属性通过经验公式或者概率计算得到.针对每一级地震属性,分别选取走时、均方根速度、层速度和地层压力为代表,对每一级地震属性提取、计算和转化时产生的误差和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各级处理、计算误差的不断累积,属性级别越高,其误差和不确定性越大,使用时风险也随之升级.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务必注意各种属性的物理意义、转换方法、误差因素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47.
渤海A油田火山岩广泛发育,火山通道相的精细识别直接影响着储量计算和后续开发井的实施.针对油田地震资料品质较差,难以对火山通道进行准确刻画的特点,摸索出了叠后去噪、高精度相干、边缘检测等技术方法,对油田发育的中心式火山通道边界开展了精细研究.考虑到常规去噪方法对于火山通道边界信息损失较大的缺点,引入了扩散滤波去噪技术,该方法在有效压制随机噪声的同时,对火山通道边界的信息予以保留,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保边去噪;根据小波变换的多尺度特征,选择合适的频率区段进行重构,并加入倾角信息约束,最终得到的高精度相干体对火山通道边界的刻画更精确;基于计算机图形学的边缘识别技术,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噪声,降低边缘模糊程度,从而辅助识别火山通道边界;通过设置相干阈值,最终实现目标油田火山通道的空间立体刻画.  相似文献   
48.
雪峰金矿田位于扬子准地台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两大地构造单元过渡地带的巨型雪峰弧形推覆剪切金锑钨成矿带中段西部,被两条深大断裂及三大岩体所夹持,具有地层-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的极好成矿条件.区内地壳运动频繁,赋矿地层发育,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金矿床点星罗棋布,由金矿化和围岩蚀变引起的物化探异常面积大、强度高、浓集中心明显,遥感地质环形构造及线性构造十分发育.矿体赋存于震旦系长滩组和前震旦系芙蓉溪群陆源碎屑及火山碎屑沉积浅变质岩的北东,北西向韧性、张扭性含金剪切断裂蚀变带及砂岩层中垂直层理的张扭性裂隙,顺层节理、片理和板岩层间剥离带、层间断层和层内裂隙中.矿床具成矿物质多来源,成矿过程多期、多阶段、多成因和多次叠加与再造成矿特点,形成韧性含金剪切带型、砂岩细脉浸染型和石英脉型复成金矿床.矿田中大型矿床1处,中、小型矿床多处,初步查明金金属量D E 333近100t.研究认为矿田找矿潜力巨大,是个不可多得的超大型金矿成矿区.  相似文献   
49.
以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镇为例,对第三次土地调查中线状地物的线性和面状表达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实地一致性验证,并提出线状地物表达方法的建议,以期为相关土地调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13财年总预算是11亿美元,比2012年增加了3450万。草案涉及到的关键性科学问题研究可以提供地质、水文和地理信息促进国土资源的管理,提升人类的健康、安全和居住等。2013财年USGS预算中增加的研发经费主要用于提高USGS的能力,解决国家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为资源管理和减轻自然灾害提供基础研究。(1)水资源计划(WaterSMART)是USGS和垦务局(The Bureau of Rec.1amation)联合进行的计划,提供相关信息以应对全国水资源的挑战。为了支持内务部水资源挑战倡议,USGS计划为WaterSMART拨2100万美元经费,包括建设全国地下水监测网络,评估水质如何影响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且继续评估主要流域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如科罗拉多河流域、德拉瓦河、阿巴拉契科一拉查塔胡奇一弗林特流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