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113篇
地质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农业气象灾害分析子系统与业务主系统的集成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ArcGIS 9.2的平台功能,在ArcGIS二次开发语言VBA环境下研制开发了"农业气象灾害分析子系统"。结果表明:通过对系统通用功能进行较大的扩充改进,增强了系统服务于省级农业气象灾害分析的稳定性、可调控性与可移植性。与"省级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主系统集成,完善了农业气象服务平台灾害监测预测方面的分析功能,可为省级农业气象干旱、洪涝等灾害监测预测提供分析处理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2.
从GPS水平矢量场对中国及全球地壳运动的新认识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利用中国GPS矢量场和IERS公布的全球矢量场,对中国及全球地壳水平运动的状态进行了从全球到局部不同空间尺度的构造运动的描述和理解,其要点如下:①GPS矢量场定量地显示了中蒙构造区是全球大陆内变动最强的地区;②中蒙构造区(或中蒙次板块)内部可分出三级各具特色的构造区块、条块和地块;③中蒙西部区块呈大"",3条边缘带都是地壳厚度陡变带,是结构性地震带,控制了全球大陆内 2/3以上的 8级地震;④中蒙东部构造区块是挤压型和伸展型大陆边缘最典型地区,GPS矢量场展现了现今向东的伸展蠕散运动;⑤中国西部2001年在昆仑山发生的 8.1级地震与西部从GPS矢量场算得的视应变场中高应变带相关;⑥全球GPS矢量场揭示 N/S半球之间存在明显的运动不协调带,该带(B带)直接表现为13条左列的走滑兼挤压断裂带,该带控制的强震活动与环太平洋俯冲带(A带)控制的地震自1897年以来交替活动已有七幕。讨论提出:①全球 4个构造系(环太平洋构造系、洋脊构造系、北半球大陆高原构造系和环赤道构造系)是否与地球的 N/S半球、0~180°半球的双重非对称有关?②全球GPS矢量场所描述的板块运动可否作为约束推算地幔三维运动的表层条件?  相似文献   
103.
ZHANG Heng's Seismometer and Longxi earthquake in AD 13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4.
Because it is difficult to detect a strike fault, its physical propertie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Using physical simulation, numerical modeling and the in situ data,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pparent resistivity of low resistivity model obtained by transverse profiling method (TPM) whose electrode array is vertical to the profile and those by longitudinal profiling method (LPM) whose electrode array is parallel to the profile are analyzed, respectively.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mer has much marked amplitudes of anomaly. Therefore, TPM can be used to detect a strike fault more effectively and locate it more precisely, and is expected to be a new approach for detecting a sliding fault.  相似文献   
105.
岩石破裂过程中电阻率变化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受压岩石在破裂过程中,视电阻率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其异常形态与实验条件有很大的关系. 实验中对磁铁石英岩样品施加了单轴压缩,岩石的破裂经反复加载和卸载实现,并在岩样的裂隙中注入了食盐溶液. 在实验的各阶段,对样品的主剖面重建出一系列内部真电阻率分布的图像,揭示了介质内的微细结构,从而探讨了视电阻率变化的原因. 实验发现,岩石中裂隙的存在及所含液体的饱和状态,是岩石在主破裂前控制电阻率变化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低应力状态属常态导电过程,孔隙度的变化是主要因素;高应力状态属裂隙表面导电机制,随着破裂面在岩体内部出现,水和孔隙有了完全贯通的平面,多种导电机制都得以发挥作用. 此外,体导电结构的变化在宏观上表现为各向异性和图样有序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106.
东海与黄海的三维速度结构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锐  姚政生 《地质学报》1993,67(1):19-36
利用面波层析技术分析了该区地壳上地幔的三维构造。地壳上层的速度分布具有以海域中心为轴,东西两侧对称的特点,总体呈NE向展布,同结晶基底的构造对应良好。东海与黄海的构造差异主要表现在下地壳与上地幔,分别与华北和华南的速度结构相同。从杭州湾到吐噶喇海峡(大约沿30°N纬线)存在一条近EW走向的上地幔高速带。东海与黄海在地貌与地质、地震活动、大地热流、品质因数和重磁异常等方面存在系统性的差异,这与早第四纪从杭州湾到吐噶喇海峡出现的左旋剪切破裂以及贝尼奥失带的右旋撕裂有关。作者推断:东海是新生代弧后扩张作用而形成的;大巴-大别山南麓-杭州湾-吐噶喇海峡是华北与华南地壳块体的分界线,琉球海沟的消减带是华南地壳块体的东界;东亚的现代构造运动,主要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上地幔的运动有关,而菲律宾板块的俯冲对中国大陆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07.
王华啸  冯锐 《地震学报》1990,12(3):322-325
一、正演公式 采用Parker和冯锐相同的座标系及符号,可将密度和磁化强度的三维任意分布表为: 即在满足水平向任意分布的条件下垂直向以多项式来描述,重磁异常场可分别表示为:  相似文献   
108.
本文对波动方程首先进行富里叶—贝赛尔积分变换,在波数k域内构成(z,t)的有限差分隐格式进行迭代,由此计算出纵向非均匀的层状模型的合成地震图。对含有低速层和高速薄层的几种模型做了对比计算,通过时间场与空间场的波动分析,揭示了几种主要震相的传播与形成过程。计算结果表明,无论高速层的厚薄如何。反射波始终很强烈。但初至首波在薄层构造中不清晰,一种属转换型的续至薄层首波震相值得注意;低速层的顶界面难以形成能量较强的上行波,因此在推断低速层埋深上存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9.
110.
本文将Parker算法推广到物性具有三维分布的模型中,新的重磁场理论公式适用性更为普遍。此时密度和磁化强度的分布在横向任意变化、在纵向依多项式变化,磁化强度的方向可以有横向变化。文中给出了单层、多层(等厚度层、变厚度层)的正演计算公式,研究了变厚度层正演公式的加速求和措施,最后给出了数值模拟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