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2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2011~2012年期间在蒙古国境内地磁测量得到的119点地磁数据,利用以球冠谐和和曲面样条方法得到的蒙古地区地磁场数值为基础数据,获得了2010.0年代蒙古地区岩石磁异常的空间分布,对蒙古地区岩石磁异常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蒙古地区的岩石磁异常表现出东西差异,异常幅度在西部较大东部较小。蒙古西部南边界处表现为类弧形结构和贝加尔—乌兰巴托条带结构为蒙古地区较为显著的磁异常结构。  相似文献   
32.
流动单元是油气储集最小宏观地质单元,它综合反映储层岩性、物性及微观孔喉特征.在分析流动单元定义基础上,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七区八道湾组油藏特征,渗透率、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变化规律,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七区八道湾组储层进行流动单元分类与评价,解决了储层评价难题.工区发育4类流动单元.对各流动单元进行平面研究.绘制工区流动单元分类平面展布图.研究表明,Ⅰ类流动单元物性和储集能力最好,Ⅳ类储集性能最差.  相似文献   
33.
基于ArcGIS的渭河下游洪水淹没面积的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算洪水淹没面积一直是灾害评估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以GIS技术为基础,运用Arc-GIS软件的特殊功能,以渭河为研究背景实现了无需编程即可完成对洪水淹没面积的提取及计算。在地形图数字化基础上,分别对有源淹没和无源淹没进行分析,并运用ArcMap和ArcView软件自身的功能,对洪水淹没面积进行统计计算,并以2003年渭河下游洪水淹没数据为依据进行对比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4.
2022年1月8日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发生M6.9地震,震前青海地区出现两项逸出气氡异常(西宁、乐都)。以此为研究对象,利用流体地球化学方法,进行异常特征分析研究。TDS范围:西宁采样点为9 084.3~11 316 mg/L;乐都采样点为897.01~989.26 mg/L。水化学类型为Na-SO4、Na-Cl,均显示水-岩反应程度较弱。SO42-、HCO~-3浓度发生较明显变化,指示异常出现前及异常持续过程中有地下水循环径流途径较短的低矿化水混入,计算热储温度与循环深度,显示出深部水体交换不明显的特征。地震孕育时,区域应力加载导致周围岩石产生裂隙及孔隙,从而导致地球物理场的氡值变化,同一时段的水岩反应加剧,使得水化学离子组分浓度亦发生相应变化,结合氡值异常机理及历史震例研究,分析认为该异常是可信的地震前兆异常,对祁连带6级以上地震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5.
36.
从基层地震工作者的视野,对地震预测预报存在的困难进行了探讨,讨论了地震学与社会地震学的相关性。结合现状,对相关仪器性能、人才队伍建设、日常工作与科学研究的关系、地震预测预报信心不足、科学研究与地震预测预报衔接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描述。最后,结合地震预测预报岗位特征及工作现状提出了一点粗浅的建议与设想。  相似文献   
37.
对青海省格尔木、门源和乐都地震台水平摆与垂直摆倾斜仪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论述温度、气压、人为活动(工作人员进入观测山洞)以及大风等干扰因素对观测资料的不同影响,发现垂直摆倾斜仪受温度、大风和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干扰程度总体低于水平摆倾斜仪,对观测环境的要求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38.
2010—2016年南北地震带岩石圈磁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丽丽 《地震学报》2019,41(2):239-248
利用小波分解对2010—2016年南北地震带(21°N—37°N,97°E—109°E)区域6期岩石圈磁场年变化数据进行处理,并对2011年6月以来该区域发生的M_S≥5.0强震震中区的岩石圈磁场变化空间分布及时间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震级与岩石圈磁场ΔX,ΔY,ΔZ分量变化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6,-0.26,0.15,即二者无显著相关性;震中处岩石圈磁场分量变化的最大幅值分别为18.46,14.98,-15.54 nT。对岩石圈磁场变化进行小波分解的结果表明:MS7.0地震前两年出现显著基底异常,其尺度可能达到上千千米;M_S6.0地震前一年也出现显著基底异常,但异常尺度较小;M_S5.0地震前尚未观测到明确的基底或中层异常。  相似文献   
39.
40.
对2015—2021年中国88个地磁台站的秒采样数据进行了垂直强度极化计算,通过梳理高值异常与后续强震的时空关系,系统总结了极化值的计算方法和异常判别准则,建立了可量化的预测指标。极化值高于2倍均方差的台站超过20%且持续3 d及以上则判定为异常。异常区为归一置零极化值大于0.2的区域,发震优势时间为6个月内,地震强度与异常区面积呈正相关。根据上述异常判别标准分析提取了16组异常、 32个异常区。对报对、虚报和漏报情况进行了逐一分析,预报效能评价结果显示,R值为0.53,高于具有97.5%置信水平的R0值(R0=0.234)。2021年玛多M7.4地震前16 d出现同步性高值异常,超过20%的台站异常持续3 d,异常面积14.1×104 km2,符合指标体系中的异常标准,可以确定为震前极化异常。研究表明,预测指标体系具有明显的地震预测意义,捕捉到大震前的极化异常,可以为后续开展震情判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