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89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基于粗集面与面方向关系的定性表示进行研究,首先讨论了基于传统方向关系的表示方法,然后介绍了基于粗集的方向关系模型,并以实例对方向关系进行描述。结果表明,基于粗集的方向关系更加符合人类对不确定方向关系的表达和认知理论。  相似文献   
12.
“流空间”是人文-经济地理学关注的重要议题。基于城际客运交通流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城市联系强度模型等方法对长江经济带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城际客运联系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刻画,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城市群城际客运联系网络以上海市为主核心,苏州、南京、杭州为次核心,通过核心城市向外延伸的交通轴线组成相互之间联系紧密的城市网络,西部与南部地区的联系相对较弱;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际客运联系网络以武汉、长沙、南昌三个省会城市为核心节点,周边次中心城市与其省会交通联系紧密,但城市间跨省联系较弱,本省城市仅与另外两个省会城市存在突出的向心性联系;成渝城市群高等级联系网络大多指向成都、重庆主城区,次级区域中心城市发育不足,成渝城市主轴线在强交通联系推动下发育成型,但川渝接壤地区的城际客运联系存在“断层”。②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在网络化演化进程中,具有城市群“等级-网络”的基本演化特征,其中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仍处于“核心-边缘”的双核或三核结构,长三角城市群已出现多核网络化发展趋势。③高速铁路作为新兴要素流,对公路、普通铁路等传统要素流具有明显的替代效应,增强了三大城市群核心城市向外延伸的轴线联系,是驱动城市群城际客运联系网络结构演变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3.
况顺达  刘敏 《贵州地质》1999,16(1):84-88
区调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中国地质大学华地图形有限公司研制的MAPGIS为原型,利用Microsoft公司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VisualC++5.0开发工具,运用先进的数据访问对象,(DAO)技术开发而成,同时采用MicrosoftJet数据库来实现对区调基础数据资料的组织,其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功能强大,不仅能有效地管理区调数据,还能实现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之间的双向查询,SOL查询等功能,适合于  相似文献   
14.
北山戈壁荒漠景观1:5万地球化学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在西北北山地区进行剖面和面积性方法试验,研制出了一套适合于西北荒漠戈壁景观条件的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即包括样品布局、采样密度、样品介质、样品粒级以及不同类型的地球化学测量方法技术.试验结果证实,每平方千米采集>20目的沟谷粗碎屑介质样品,能够圈定出清晰的矿化异常,而且异常元素组合齐全,指示意义明确,较准确地反映了矿体或矿化体的形态和延伸方向.同时辅助采集植物--红莎样品和<80目细粒级样品(提供热释汞分析),可以提取掩埋矿化体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刘沛  姚智  况顺达  韩宝智 《中国岩溶》2008,27(3):283-292
选定遥感解译程度较好的贵州西部高原山区织金片作为研究对象,以美国Landsa t / TM数据为数据源,选择各波段之间相关系数最小的TM7、TM 4、TM1波段合成假彩色图像,采用人机交互的目视解译方法进行影像地层划分。研究区碳酸盐岩地层以其独特的溶蚀地貌而显示为斑状、块状影像,地表水系不发育; 碎屑岩地层因流水侵蚀地貌而表现为曲线状、网状纹理,从而使不同地层上下层位在空间结构信息上显示出差异。据此,通过界面、特殊纹理、代表性色调和典型水系等对地层影像进行比较、确认。在此基础上,将研究区主要出露的地层划分为14个影像地层单元。经野外验证,影像地层划分结果与传统的地层划分单元或单元组合吻合度较好。   相似文献   
16.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为富集钒、钛、铁等过渡元素的典型岩浆矿床。文章运用量子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该矿床的元素组合、分配及变化特征 ,并用量子力学理论的abini tioHartree Fock分子轨道法对钛磁铁矿和钛铁矿晶体结构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 :源于地幔的原始岩浆富集成矿元素 ;在其结晶过程中 ,V ,Ti,Fe等成矿元素再次富集于钛磁铁矿和钛铁矿中而形成矿床 ,这种再富集受晶体结构择位能控制。  相似文献   
17.
贵州东部石英脉型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作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贵州东部以晚元古代地层为容矿地层的金矿,主要是石英脉型金矿。它们主要分布在从江地区、天柱—锦屏—黎平地区和梵净山地区。前2者处于南华褶皱带西缘,后者处于南华褶皱带与扬子陆块的过渡带。矿体分布在断裂(带)和背斜核部。共伴生矿物为石英、黄铁矿、毒砂、闪锌矿、方铅矿、黝铜矿,黄铜矿,辉锑矿、绿泥石等。矿化蚀变以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绿泥石化为主。形成温度主要集中在100℃~350℃,是中低温热液矿床,呈现100~150℃和200~300℃两个区段。金有来源于围岩的、也有来源于深部岩浆的;流体有来源于地层和深部的,也有大气降水的混入。金矿的形成是多时代多阶段形成的:雪峰期提供原始物质;加里东期是一次主要成矿期;燕山时期也是一个重要的金矿形成时期,不但形成新金矿,还改造加里东期形成的金矿  相似文献   
18.
人为地质作用对中国西南地区石漠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国西南地区碳酸盐岩分布广泛,石漠化面积很大,严重影响该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已有研究成果认为石漠化的形成因素主要是人类活动和地质背景。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讨了石漠化的成因,提出导致我国西南地区土地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地质效应——人为地质作用,特别是其中的人力剥蚀作用和人力诱导地质作用。露天采掘等人类活动产生人为剥蚀作用可直接制造"人造荒漠",这种成因的石漠化土地面积约占10.7%;绝大部分的土地石漠化是由乱垦乱牧、乱砍滥伐、粗放耕作等不科学的土地利用活动所产生的人力诱导地质作用造成的;工业生产中的"三废"排放,过量采取地下水和采矿活动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也会产生人力诱导地质作用,造成土地石漠化。  相似文献   
19.
钱况 《华南地震》1991,11(3):80-84
地震预报决策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地震预报决策正确与否,关系到能否达到减灾目的。科学的地震预报决策程序是实现正确的地震预报决策的保证,本文就地震预报决策中有关决策目标的确定,地震预测、震害预测,地震对策,预报决策备择方案的制定及评估,决策方案的选择及实施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近期,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虽然全国煤炭市场整体上基本保持平稳,但是,根据目前的市场走势及各种运行迹象表明,第四季度将出现新一轮的煤炭价格小幅度上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