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9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77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重庆綦江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綦江地质公园发育木化石、恐龙足迹、恐龙骨骼化石、鱼化石、沉积构造、丹霞地貌等地质遗迹景观,木化石和恐龙足迹为园区的导向型景观。木化石分布在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上部砂岩层中,砂岩层含钙质结核,在约300×200m2的砂岩层内共埋藏有60多根木化石,其中一半木化石为钙化作用形成。恐龙足迹集中分布在白垩系上统夹关组(K2j)砂泥岩层中,岩层发育交错层理、波痕和泥裂。在夹关组的3个层位中共发现329个恐龙足迹,其分别属于甲龙类、鸟脚类和兽脚类。园区地质遗迹分布在一套河湖相沉积层中,其形成于内陆河湖网形成之时(如木化石),并随着四川盆地周围的湖泊系统解体而发展(如恐龙足迹),最终随着河流由堆积作用为主的阶段转变为以侵蚀作用为主的阶段而减弱(如丹霞地貌)。白垩纪上统夹关组的恐龙足迹群形成于干热的环境,多类型的恐龙足迹集中分布反映了白垩纪晚期(夹关期)恐龙种群的丰富,恐龙足迹的发现为区域内寻找白垩系地层的恐龙骨骼化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2.
在深入研究炉霍县泥石流灾害的基础上,以实地考察数据为依据,以层次分析法为技术方法,对炉霍县泥石流易发性进行了评价。选取高程、坡度等8个指标作为影响泥石流易发性的评价因子,通过建立系统层次结构,构建判断矩阵,从而求出各因子的权重,建立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实践证明,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价是有效和实用的。  相似文献   
123.
华蓥山地区地质灾害分布广、危及面积大且区内降雨量丰富,建立相应的区域预警系统,可以减小灾害带来的损失。选择影响地质灾害易发性的评价指标并将其量化,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区域内已划分各单元格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值,同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地区实时监测降雨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计算降雨量引发地质灾害的概率值。依托MapGIS平台分析生成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图、降雨量危险性分级图和预警等级图,并进行预警信息的发布。  相似文献   
124.
基于热红外遥感的四川省内江市城市热岛效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四川省内江市1988年6月23日、2000年5月10日和2007年5月6日的Landsat TM/TM+热红外遥感数据,定量反演亮度温度,并利用均值-标准差法对温度进行分级.1988-2000-2007年间,内江市最大热岛强度分别为15.682℃,16.016℃和15.498℃;加权平均热岛强度分别为1.476℃,1.991℃和0.674℃;城市热岛比例指数分别为0.617,0.775和0.406.三个评价指标的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即先升高再降低,表明1988-2000-2007年间内江市城市热岛效应先增强再减弱.这说明2000年以来尽管城市化进程加剧,但是随着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城市化导致的热环境问题比2000年以前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125.
利用ArcGIS Engine开发滑坡危险性评价系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地质灾害信息,尤其是滑坡灾害的多源性、模糊性、非确定性和随机性,使得信息处理和空间综合分析十分复杂。利用ArcG IS Engine的二次开发接口,结合地质灾害专业数学模型,包括模糊综合评判、多元回归分析、神经网络、信息量法4种模型,使用栅格图层叠加方法,得出滑坡危险性评价图。克服了传统危险性评价成果缺乏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导致成果可靠程度的降低。本文主要尝试利用4种模型进行滑坡危险性区域评价,以秭归县某区域为原型,得到评价结果包括低、较低、较高、高4种。因此,建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G IS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6.
川中丘陵区红层紫色土对果树的生态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中丘陵区红色岩层(红层)主要为侏罗系、白垩系地层,其风化岩体衍生的紫色土是最重要和极关键的果园土壤,对区内果树具有复杂的生态效应特征。  相似文献   
127.
米仓山西缘变质杂岩地质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仓山西缘变质杂岩由后河岩群和八角树片麻岩构成,而后河岩群又可分为河口变粒岩-斜长角闪岩,汪家变粒岩,构造样式表现,为卵形穹盆构造和韧性剪切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河口变粒岩-斜长角闪岩的原岩为中酸性火山岩、拉斑玄武岩和杂砂岩、形成于洋-岛弧环境;汪家坪一岩的原岩少岩和中酸性火山岩,形成地大陆或大陆边缘环境;八角树片麻岩的原岩为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岩套。因此变质杂岩应形成于早前寒武  相似文献   
128.
米仓山碱性杂岩单元特征及构造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同源岩浆演化序列理论,首次把米仓山碱性杂岩划分为三个单元,即茶地子单元、百灵河单元及王家坪单元,同时归并为一个超单元。各单元岩石均属过碱系列的超基性钠质碱性岩,具典型的肯尼迪演化趋势;稀土及微量元素反映出明显的同源岩浆演化特征。为米仓山地区澄江期板内大陆裂谷作用初期,来源于上地幔部分熔融的霞石质碱性岩浆,经断裂扩张被动就位形成的碱性岩超单元。  相似文献   
129.
扬子地台北缘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构造样式及变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南江地区出露的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中存在有晚太古—元古代时期形成的多期面理及面理置换叠加;断裂构造以韧性剪切带占主导地位;褶皱构造则随时代的演化依次发育等轴卵形穹盆构造、短轴卵状背、向形构造、线状同斜倾竖褶皱。  相似文献   
130.
新疆北山地区金矿床(点)成矿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新疆北山地区金矿床(点)为中低温浅成矿床,其矿化类型有准绿片岩型、破碎蚀变岩型、基性侵入体边缘含金石英脉型、基性侵入体边缘含金石英脉型、浅变质含碳碎屑岩型,并具多期次矿化特征;同时,金矿床(点)受控于逆冲推履前缘叠瓦断层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