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98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101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216篇
海洋学   72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工程测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工程测量通常是指在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阶段中运用的各种测量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总称。传统工程测量技术的服务领域包括水利、交通、城市规划、资源开采、建筑等行业。主要内容为测图和放样两部分。  相似文献   
562.
文蛤外套膜"肥大症"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3~5月,山东莱州某养殖场部分养殖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出现外套膜异常肥大现象.组织病理学研究显示,患病贝外套膜、水管、鳃、足等器官组织内粘液细胞增多,水管两侧的外套膜结缔组织中粘液细胞增生尤为明显.同时,患病贝各器官组织还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病理学变化,主要表现为组织结构紊乱,上皮细胞肿胀、脱落,生殖细胞滞育、退化,肌纤维变形、溶解,血细胞增生并诱发炎症反应等.在患病贝体内主要观察到3种寄生性原生动物,分别为缘毛类纤毛虫、粘孢子虫及1种顶复门类“孢子虫”.纤毛虫数量较少,主要寄生于鳃表面;粘孢子虫数量较多,寄生在水管、外套膜、鳃、性腺、消化盲囊、血淋巴等器官组织中,以水管结缔组织内数量最多;而顶复门类“孢子虫”主要发现于消化道结缔组织中.组织病理学研究表明,这3种寄生虫可能是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63.
高层错位转换结构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对一座带错位转换结构的高层结构模型进行了振动台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试验中发现,在7度小震和中震阶段错位转换结构对结构模型相对位移包络图影响不大。但随着第2转换层上一层的开裂,相对位移包络图在场地波输入时会在第2转换层上一层呈现一定程度的突变。结构加速度分布规律与输入地震波频谱特性有关,在场地波输入中震和大震阶段,加速度反应突变会出现在两个转换层处。由于转换层质量较其他楼层大,从而地震作用亦在两个转换层处形成突变。层间位移角则在两个转换层上一层形成突变,且转换刚度较大层其突变幅度较大,两个突变近似在同一时间内发生。对比双向和单向输入时的层间位移角结果,双向输入加剧层间位移角的突变。采用三维有限元程序对结构模型进行了计算分析,从整体上讲,频率、主振型、加速度和位移时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但在层间位移角突变上,计算值反应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564.
青藏铁路无人值守地应力综合监测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安装在青藏铁路沿线一种新型的无人值守综合地应力监测站。该监测站采用无线GPRS通信技术,通过Internet连接到安装在北京的地质力学研究所地应力监测局域网中心端服务器,实现数据交换和监测站的远程控制,该项技术克服了传统地应力测量需要人工现场信息采集的弱点,使用数据终端来实现地应力监测的自动化。该监测站能够进行青藏铁路沿线的昆仑山、安多、羊八井深孔应力监测和昆仑山西大滩昆中断裂位移监测,可以对青藏铁路沿线地球物理数据、地质灾害数据、地质环境数据及地球动力学过程实现不间断的监测,为青藏铁路沿线的地质灾害、青藏高原构造变形动力学过程的研究和地震预报、高原环境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增强了对青藏高原地质灾害、地震的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565.
基于OpenSees有限元软件建立液化场地-碎石桩动力相互作用模型和液化自由场地模型,将两类模型的场地孔隙水压力和侧向位移反应进行对比分析,揭示碎石桩加固液化场地机理及规律,并分析场地倾角和碎石桩渗透系数对碎石桩抵抗液化自由场地侧向位移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渗透性较高的碎石桩可加快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减弱场地液化程度,进而减小场地侧向位移;当场地倾角较大时,随着场地倾角的持续增大,碎石桩抵抗液化自由场地侧向位移的效果逐渐减弱;碎石桩渗透系数较小时,提高碎石桩渗透系数可显著减小液化场地侧向位移,当渗透系数增至一定程度时,碎石桩渗透系数对液化场地侧向位移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66.
利用陕西逐24 h降水站点实况资料,ECMWF、NCEP和CMA-GFS模式降水预报资料、中央气象台预报订正系统(SCMOC)产品、陕西动态交叉最优要素预报(DCOEF)产品等,应用国家气象中心全流程检验程序库Meteva,综合评估各模式在陕西汛期4次暴雨过程中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当暴雨过程以连续系统性降水为主时,各...  相似文献   
567.
海湾扇贝体内一种球型病毒样颗粒及宿主细胞病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透射电镜对养殖中罹患“性腺萎缩症”的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做了观察,结果显示,在病贝的消化盲囊上皮细胞中感染有一种病毒样颗粒。该颗粒近球形,无囊膜,直径50~80nm。同时在细胞质内观察到许多泡状的包涵体以及病毒样颗粒的形成过程。受感染组织的病理学变化主要表现为细胞核染色质减少,核膜膨胀、部分溶解;内质网肿胀、核糖体脱落,线粒体嵴退化,溶酶体数量增多。  相似文献   
568.
针对验潮站水位变化序列非线性、非平稳特点,采用一种基于优化参数的变分模态分解和经验模态分解相结合的降噪方法。该方法先经过EMD分解原始信号后,得到低频和高频信号两个部分,再采用IVMD方法处理高频噪声部分,最后将两部分有效低频信号重构作为最终降噪信号。采用1组模拟数据和4个验潮站实测水位序列数据进行实验,并采用信噪比和均方根误差评价降噪效果,结果表明,EMD-IVMD方法明显优于EEMD和传统的EMD方法,该方法在信噪比精度指标上分别提升1.67%和1.52%,在均方根误差精度指标上分别提升9.59%和13.51%,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69.
文章简述了DRY-1B型电容分量式钻孔应变仪(简称“钻孔应变仪”)的理论基础,攻关了微位移感知、降噪、控温、性能测试、标定等关键技术,并通过了性能测试,标定结果表明:该应变仪达到了高分辨率(≥5×10-11ε)、宽频带(10~100 Hz可选)、大动态范围(≥1×10-3ε)、24位AD记录、低功耗(<3 W)等技术指标,其性能优于同期美国PBO和日本同类钻孔应变仪,是一款国际领先的地壳运动长期观测仪器,基本能够满足地壳长期应变缓慢积累的蠕变运动和短期应变快速变化的地震火山活动等观测需求。2008年以来,通过20余个地应力台站的应用,该钻孔应变仪记录到大量的地壳形变、断裂活动、同震应变波、应变阶跃、矿压活动等应变信息,并以北长山地应力台站应变监测数据自洽性检验和土耳其地震映震能力分析为例发现:北长山地应力台站电容传感器1#+3#和2#+4#元件应变曲线总体平稳,相关系数R2达到0.95;1#-3#和2#-4#元件的差应变年变化速率为10-8量级,反映出长岛地区以剪切应力为主,且处于地震活动相对...  相似文献   
570.
鸭绿江断裂带为郯庐断裂系的重要分支,现今构造活动强烈,沿断裂带出露温泉60余处,地热资源丰富。为查明断裂带南段五龙背地区的现今地应力状态和断层的活动性,研究断裂活动对温泉地热水体的控制作用和远期影响,采用水压致裂法对该区开展了12个测段的原位地应力测量。测量结果显示,在测段深度36.80~215.50 m范围内,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及垂直主应力值(SH、Sh、Sv)分别为6.00~13.52 MPa、3.18~7.26 MPa和0.97~5.7 MPa,总体而言,3个主应力值呈现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的趋势,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以北东向为主;断裂带中段(198.60~207.80 m),主应力关系为SH>Sv>Sh,有利于走滑型活动,具有一定潜力的富水导水条件,断裂带上段(36.80~196.63 m)及下段(215.50m),SH>Sh>Sv,有利于逆断层活动,热流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