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天文学   4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明实录》是明朝历代官修的编年体史书,篇幅巨大,其中包含天象记录达6000余条,是二十四史以外中国古代天象记录的最大来源,其中包括日月食336条、月行星掩犯2622条、流陨2248条.明后期除日月食和彗星记录外,其他类型天象记录大幅减少.天象记录的密度,正德以前平均每年38条,嘉靖以后则只有每年7条.由可以回算验证的月行星掩犯记录得到错误率4.1%,属历代最佳.错误主要是资料编纂整理过程和书籍传抄过程造成的.月亮记录显示,凌晨的观测,通常记前一日日期;掩犯恒星记录显示,官内星名与传统略有差异.若干例证说明,原始记录采用日序式纪日.只是在编纂史书时,才改用干支纪日.  相似文献   
2.
对二十四史及《清史稿》帝纪和天文志中的全部天象记录进行了整理和计算验证,发现其中历日朔闰与陈垣《二十史朔闰表》不合27例。汇集这样的例证,对于恢复中国古代完整的实行历表,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作者曾在“(史记历术甲子篇)探讨”一文中分析了〈甲子篇〉的数学逻辑,提出推算完整的《甲子篇》历谱的方法,按照这种方法,现用计算机排算了一个76年周期的(甲子篇)四分法历谱以及同一时期的(太初历)八十一分法历谱,并与汪曰桢,陈垣的历谱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史记-历术甲子篇〉给出了一个76年周期中各历年的年首,月数和冬至、但由于没有推大小月。闰月和24节气的方法。仍得不到完整的历谱、本义分析了〈历术甲子篇〉的基本条件,由此出发推导出原文的全部数据.分析原文的数学逻辑,同时发现原文所置的闰年也同样符合这一方法.本文按同样原则设想了置大小月,置24节气,置闰月的方法,这样方可得到完整的历谱.本文还对〈历术甲子篇〉的实用性和误差进行了讨论.指出简单易行的改进方法.并对中国古代历法的某些原则提出批评。  相似文献   
5.
古本《竹书纪年》记载有:“周昭王十九年,天大噎,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这与阴天发生的日全食现象十分相似。事件发生在昭王末年南征荆楚的过程中,地点应当在从周都到洞庭湖以南之间的某处。由前人的研究可知昭王十九年应在公元前1010。940年之间。在充分讨论了天文计算的不确定性后得到这一地区可见的9次大食分日食,其中公元前1009和976年的两次日食可能在洞庭湖以南造成日全食,其他地点也都有相当大的食分。在对夏商周断代工程得到的西周年表作微小调整后,昭王十九年天大睦可以认定为公元前976年5月31日日全食。这对“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定出的昭王前后年代是一个独立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我国两汉以前有明确日期和全食或近全食描述的日食记录有18个。对应用这些记录所做的地球自转长期加速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和讨论。这些工作包括Curott、Newton、Stephenson、韩延本以及作者本人根据渡边敏夫的日食典所得到的结果。本文证实我国古代这些记录绝大多数是可靠的,但其观测地点没有记载,不能认为它们都是在当时的首都。因而利用这些记录作地球自转长期加速的精细分析尚需进一步的考证。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常规日食记录的整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并分析了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15世纪的中国古代密集、简略而公式化的日食记录。基于这些记录整理成一个包括938条日食记录的计算机可读形式的“常规日食记录表”。该表给出每次记录的原日期、公历日期、当时首都、所属朝代以及一部分记录所载的进一步详情。对该表的构成作了介绍,并对这些历史记录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8.
明代中期兴起的地方志和私人著作,记载了许多天象事件,日食记录是其中重要内容.地方性日食记录的精华集中在对日全食现象的生动描述,地方志记录的最大价值是一次日全食的多个见全食点.明代中国东部地区发生了15次中心日食.明后期的10次中,8次都有大量的地方性记录.讨论了明代地方性日食记录的各种特点,并重点展示了这8次日全食在全国各地的观测地点分布以及对日全食景象的生动描述.  相似文献   
9.
带食而出的天光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次沅  周晓陆 《天文学报》1998,39(3):278-286
作为“夏商周断代工程.天再旦”研究的一部分,讨论带食而出的天光变化.用照相机测光的方法测定正常日出前后的天光变化规律,建立带食而出的天光视亮度变化计算方法,并给出计算“天再旦”现象的范围和强度的方法.为此于1997年3月9日在新疆组织了群众性的日食观测.实测证实带食而出的确可以引起“天再旦”现象,同时与理论计算有很好的符合.  相似文献   
10.
陶寺观象台遗址的天文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陶寺观象台遗址的外观形态,用天文方法分析了12个测缝与日出日期的对应关系和天文学作用,对比了考古队的模拟观测与理论计算的结果.分析指出,测缝E2一E12对应于一周年的日出方向,大致均分,产生一个不均匀的时间体系.E1对应于"月南至",提供一个18-19年的年代指示.这是一个集礼仪祭祀和观象授时为一体的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