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学发射光谱仪(ICP-AES),系统测定了淮南煤田朱集井田补勘阶段29个钻孔中197个煤样品的稀土元素含量。以储量为加权因子,对比研究了岩浆侵入煤层与正常煤层中稀土元素含量和地球化学参数特征,得出岩浆岩或者岩浆热液中的稀土元素的含量与受岩浆影响的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并无直接关系;10个煤层的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特征基本一致,呈窄振幅的Ce/Ce*值和Eu/Eu*中度亏损(0.49~0.70)的特点,说明泥炭沼泽沉积演化和区域断层对煤中稀土元素含量和分布模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韩必武  姚亚峰  刘亦洋  汪芸 《探矿工程》2014,41(6):56-58,62
为了确保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施工安全,防止因地质条件不清造成安全生产事故,需对施工前方进行地质前探。淮南矿区原来使用的地质前探钻机由于功率太小或搬迁困难,不能很好地满足地质前探钻孔施工需要。以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生产的ZDY1200S型全液压坑道钻机为原型,对其液压系统和主要零部件进行优化设计,以满足地质前探的使用要求。经过现场试验,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新构造运动系指晚新生代以来的构造运动,其在天然地震研究、煤田地质与油气勘探、城市建设等领域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淮南顾桥煤矿为研究区,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顾桥煤矿的地震地质条件,利用地震解释中的层拉平技术恢复研究区典型剖面的古构造地貌,厘定了各条断层的时空配置关系;结合13块钻孔岩心样品的ESR和热释光年龄,定量分析了断层的发育年代。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新构造运动,且与地震层拉平构造演化预测结论吻合;研究成果对于顾桥煤矿的设计和安全生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立井井筒的非采动变形破坏是出现在华东厚表土层矿区的一种特殊矿山地质灾害,底部含水层失水压缩变形产生的附加应力是造成这一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在总结井筒发生非采动变形破坏的地质条件和破坏特征基础之上,通过建立三维数值模拟模型,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作用下井筒外壁所受附加应力的大小和变化规律,并根据模拟结果,利用弹性力学厚壁圆筒解建立井筒变形破坏应力状态与底部含水层水头降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井筒变形破坏极限状态下对应的底部含水层水头降为89.5 m。   相似文献   
5.
淮南矿业集团于2007年首次将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引入煤炭领域,并成功推广应用;由于常规三维地震区块受采动塌陷影响,不具备再次施工高密度三维地震的条件,2012年开始,淮南矿业集团对常规三维地震区块的原始采集数据进行二次精细处理、解释。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和三维地震资料二次处理解释都有效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横向、纵向分辨率,达到了高精度三维地震探测的目的。通过煤矿大量揭露资料对比分析:高密度全数字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于识别小断层、查找陷落柱、刻画灰岩地层裂隙等方面效果显著;常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二次精细处理、解释能明显改善下部煤层的成像效果。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BP神经网络不足的基础上,为提高概率积分法进行开采沉陷预计时所采用的预计参数的正确性,该文建立了地质采矿条件与预计参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以我国43个地表移动观测站的实测数据为训练和测试样本,采用多种群遗传算法(MPGA)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构建新的概率积分法参数解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较单纯的BP神经网络算法和标准的遗传算法而言,MPGA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算法解算的预计参数具有更高的相对精度,这对于获取待研究区域的高精度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淮南矿区A组煤层进入开采实施阶段,潘北矿A3层工作面作为全区首采面,其安全开采地质条件评价至关重要。针对矿区A组煤层特殊的地质条件,综合钻探及地球物理探查成果,运用无线电波透视以及三维并行电法技术,对潘北矿A3层首采工作面的煤层、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其中无线电波透视技术解释工作面内7处构造异常,其中1处异常断层及裂隙发育、局部煤层变薄,对回采影响很大;并行电法技术发现顶板异常5处、底板异常3处,根据异常范围,分别圈定顶板3处、底板2处为重点防治水区域。该结论经钻孔验证可靠性较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