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95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崂山隆起位于南黄海盆地中部,海相中-古生界分布广泛且厚度大,其构造演化经历了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山等多期构造运动,早期油气聚集可能在后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油气保存条件是崂山隆起油气勘探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因素。通过综合分析构造运动中抬升剥蚀作用和断裂作用与油气保存的关系,以及盖层条件与油气保存的关系,探讨崂山隆起内部油气保存条件的差异性以指导该区油气勘探。结果表明:崂山隆起呈差异性油气保存特点,位于崂山隆起中南部的高石稳定带是一个早期断裂不发育的弱变形区,后期构造运动改造破坏程度较弱,特别是下古生界具备较为优越的生储盖组合,构造多以断背斜和低幅宽缓背斜为主,发育多个大型圈闭,岩浆活动相对较弱,油气保存条件较为优越;而崂山隆起北部的青峰变形带断裂系统发育,地层褶皱变形强烈,单个圈闭规模较小,油气保存条件相对较差;高石稳定带中南部是进一步油气勘探和调查参数井钻探的重点目标区。  相似文献   
2.
关于城市交通地理信息系统模型设计的思考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IS—T模型是建立城市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主体,本文对现有GIS—T模型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评价,并且为了增加政府与公众做出决策的正确性,提出了路径畅通可靠度模型、城市交通综合指数模型、交通出行指数模型三个数学模型,以达到量化城市交通与完善GIS—T模型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南黄海盆地崂山隆起中南部163站位油气地球化学样品采集、烃类气体和芳烃类指标的分析测试,以及地球化学异常提取,揭示了烃类地球化学指标的异常分布特征,分析了海底油气渗漏和表面地球化学异常的关系,建立了油气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吸附甲烷、吸附重烃气体、顶空甲烷、顶空重烃气体、芳烃及其衍生物总量(260 nm)和稠环芳烃总量(320 nm)的地球化学异常均围绕高石3构造呈环状分布,并且烃类气体指标异常较芳烃类指标异常更靠近这一圈闭构造的外侧。地球化学异常的平面分布和沿主要地震剖面的垂向分布特征显示烃类地球化学异常的形成可能与高石3构造及深部油气藏的分布和垂向渗漏有关,并据此建立了围绕高石3构造的双环状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内环主要芳烃类指标异常,可能由高石3构造上部残留油藏渗漏形成,外环主要为烃类气体异常,可能由高石3构造深部原生气藏渗漏形成。表面地球化学异常与高石3构造边缘断裂构造的关系显示,无论是内环异常,还是外环异常均与高石3构造边缘断裂构造在空间上密切相关,预示着这些断裂构造可能是深部油气垂向渗漏运移的主要路径,同时也意味着高石3构造是崂山隆起中—古生界海洋油气钻探的首选构造。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了Bursa模型、Molodensky模型,以及武测七参数坐标转换模型的原理与方法,采用最小二乘原理求解七参数数值并通过Cshape编程实现三种模型的转换过程,比较三种模型的坐标转换结果并解算模型的相关系数矩阵,分析了三个模型七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三种模型转换后的坐标及残差完全一样,小范围内Molodensky模型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明显弱于Bursa模型和武测模型。  相似文献   
5.
城市部件数字化调查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部件是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基本载体,是真正属于城市的不可移动的要素,对其进行数字化管理也是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探讨了城市部件数字化调查系统的必要功能,详细阐述了城市部件编码方法,并且以丽水市城市部件调查为例介绍城市部件数字化调查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7.
南黄海中—新生代盆地经历了中生代印支运动以来的多期构造运动改造,凹陷分隔性强,各凹陷烃源岩发育条件差异大。利用地质调查获得的最新资料,从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以及成熟烃源岩体积参数等方面,重点探讨了中—新生代陆相盆地生烃条件好和较好的7个凹陷的烃源潜力及中—古生界海相烃源岩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北部坳陷的北部凹陷、东北凹陷以及南部坳陷的南四凹陷属于一类生烃凹陷,北部坳陷的南(西)部凹陷、南部坳陷的南五凹陷属于二类生烃凹陷,而北部坳陷的中—东部凹陷以及南部坳陷的南七凹陷为三类生烃凹陷。印支构造面之下的中—古生界海相层系是盆地内另一套重要烃源岩,其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分异明显,在中—新生代凹陷间低凸起区最低,坳陷周围的隆起区最高,新生代凹陷区"基底层"内热演化程度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8.
基于“齿轮转动”思想,本文设计了对GPS历元时间对齐比较的方法,实现了两个GPS历元文件各历元准确遍历自动查询,有效解决了历元比较时间对齐耗时、费力问题;通过文件两两比较可实现三文件比较,该方法查询速度快、省时简便,同时为其他具有相同特性的数据比较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南北构造带是中国大陆地质构造及深部过程和地表系统的重要分界线,也是地震活动的多发地带,对其在前中生代是否存在、不同时期各区带的构造属性和联系研究薄弱。文中以南北构造带北部为研究对象,重点讨论其中南段,探讨研究区石炭纪地质构造特征及其与具分区意义的南北构造带形成演化的联系。研究表明,在石炭纪,今南北构造带北部所在地区处于伸展裂陷环境,断裂活动强烈,总体控制着河西走廊—北祁连沉积域的东界和隆拗格局及沉积厚度等变化。南北构造带北部及其西沉积区的断裂活动和沉积演化,经历了前黑山期初始裂陷、臭牛沟期进一步(向北)扩张、土坡期沉积-沉降鼎盛及太原期衰减4个阶段。其中于晚石炭世土坡晚期(本溪期)和太原期,东(华北)、西沉积域的沉积范围均向南北构造带北部扩展,先后经历了北部连通到全部相通的演变过程。石炭纪各期诸断裂与中、新生代断裂在位置和方向上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反映二者成生和演化联系密切。南北构造带北部及邻区,在石炭纪主要时期分隔华北和河西走廊—北祁连两大沉积域,东、西沉积域的沉积边界在该区带的分合演变和建造特征及断裂的主控因素,显示该区带在石炭纪已属具明显分区作用的重要地质构造单元,为此后南北构造带北部的进一步发展演化和重要的构造地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大量砂岩碎屑矿物定量鉴定资料为基础,通过对砂岩碎屑组分特征及其变化的综合分析,系统剖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延长组长10—长1层砂岩类型、骨架轻矿物、岩屑组分等在平、剖面上的分布规律和变化特点。研究揭示,盆地在延长组长8与长7层沉积期间,出现了明显的沉积变革事件。在砂岩类型、矿物组分及源区大地构造背景等方面,大致以华池—黄陵一线为界,长7期以来盆地西南与东北沉积区差异显著,开始出现与长7期之前明显不同的沉积分区。结合盆地发育的构造背景及其他沉积-构造事件等研究认为,延长期沉积变革事件与中晚三叠世华北与扬子克拉通拼接碰撞,秦岭洋最终闭合联系密切,是对秦岭全面碰撞造山和强烈隆升剥蚀事件的响应。本研究对进一步分析延长期盆地物源区构造属性的变化和盆内沉积体系划分、砂体展布、有利储层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中生代盆-山耦合关系、沉积建造与改造响应提供了新的证据和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