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7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数理统计方法,对汶川地震灾区范围内的铁路和公路系统桥梁震害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2种系统梁式桥梁破坏部位震害分布特征及破坏等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铁路系统桥梁破坏曲线呈"X"形,公路系统桥梁破坏曲线呈波峰状的"X"形,同等地震作用下,公路系统桥梁震害损失比铁路系统桥梁震害损失大,公路系统桥梁抗震性能比铁路系统桥梁抗震性能差;基于桥梁震害统计得到了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2种系统梁式桥梁破坏的易损性矩阵,采用贝塔分布函数拟合得出2种系统梁式桥梁地震易损性曲线及分布函数参数,结果表明:2种系统梁式桥梁在低强度地震作用下均以完好、轻微破坏为主,在高强度地震作用时,铁路桥梁以中等破坏为主,公路桥梁则以严重破坏及毁坏为主。研究成果可为地震灾区震害预测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史双双 《山西地震》2020,(1):10-13+20
通过对1989-2016年形变量监测的数据分析,明确了大同机车厂地裂缝的活动规律,结合大同-阳高地震群活动性特征及震源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大同机车厂地裂缝的发生和发展与大同-阳高地震活动,属同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不同构造方式的表现,具有一定的对应性,可分为剧烈拉张期、拉张期和压缩期。按照地裂缝活动与地震活动周期的对应规律,在今后一定时间内,该地裂缝将处于平静阶段。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山西南部平陆地区黄河北岸一级阶地中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触发机制,对观测剖面中发育的碟状构造、液化卷曲构造和球枕构造等3类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特征进行描述,分析其形成机制,通过总结对比软沉积物变形的地震成因,推测剖面中的变形构造为地震成因,并依此建立山西南部平陆地区的地震成因地层沉积序列。光释光测年结果显示,该变形构造形成年龄为1.9±0.2 ka,通过影响烈度的计算并结合山西及邻近省的地震资料发现,2次历史地震可能与该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相关。  相似文献   
4.
基于朔州市地震小区划工作中大量钻孔的剪切波速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分别采用线性模型、幂函数模型和多项式函数模型建立了不同地质单元、不同场地类别、不同土体物理状态下常规土层剪切波速随深度变化的统计关系式。结果表明,4个地质单元的剪切波速与埋深间的散点图均呈非线性关系,且其分段性较为明显;以拟合度为评价指标对比了常规土类的分段拟合关系式及拟合参数,结果表明采用二次多项式函数模型的拟合优度要好于线性模型及幂函数模型的拟合优度;为了验证优选出的拟合公式的可靠程度,选定了不同地质单元的钻孔进行剪切波速实测,并将实测结果与拟合公式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拟合公式预测的剪切波速值与场地实测剪切波速值基本吻合,可作为该地区无剪切波速测试场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同盆地朔州地区晚第四系划分及古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同盆地自形成以来,学者们对其西南部的朔州拗陷盆地的第四纪地层特征、气候及环境变化研究甚少。通过对大同盆地朔州市区实施的两个地质钻孔和收集的钻孔资料分析,结合22个土样的电子自旋共振及光释光测年结果,对研究区晚第四纪地层时代进行了划定,厘定了上、中、下更新统的地层界线。研究表明,区内上、中更新统以河流、洪积相沉积为主,下更新统以河流、湖相沉积为主;通过对12个样品的孢粉测试结果,揭示了研究区早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变特征。在早更新世晚期和晚更新世晚期气候湿度相对较大,其余时期气候偏干,同时从早更新世晚期开始,朔州盆地内古湖泊开始收缩;最终建立了晚第四纪地层剖面,对本区地层划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摸清芮城县房屋的抗震性能,开展房屋建筑抽样详查工作。分别从房屋建筑类别、数量占比和分布情况等方面展开调查,并对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主要对有震害统计的无圈梁、有圈梁构造柱砖混砌体结构房屋的窗间墙宽与窗上带高、窗上带跨高比和窗间墙高宽比、窗间墙与窗上带刚度比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同时基于地震中窗上带优先出现损伤,可最大程度保护房屋抗震柱或承重墙,保持建筑物大震不倒的判断规则,对芮城县30栋砖混房屋的抗震性能做出评判。研究结果表明,芮城县城区砖混结构房屋抗震性能为一般—较差,乡镇的为较差—差。  相似文献   
7.
浅层地震勘探和联合钻孔剖面综合探测是研究城市隐伏活动断裂的重要方法之一,为查明太原盆地田庄活动断裂的空间展布、活动性质及活动时代等地质特征,综合浅层地震勘探、联合钻孔剖面、测年方法对断裂全段空间展布进行了精确定位,对断裂活动性进行了精细分析,给出了断裂几何特征及活动性分段研究结果.研究表明田庄断裂全长33.5 km,断裂全段均发育北支及南支断裂,主断裂为北支断裂,断面近似呈"Y"及"N"字形结构特征.根据断裂几何特征及活动性差异可将断裂划分为四段,其中断裂中段及中-东转折段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最小上断点埋深分别为39.3 m及37.4 m,晚更新世以来断裂平均滑动速率为0.0283~0.0292 mm/a,最大滑动速率为0.0326~0.0415 mm/a;断裂东段最小上断点埋深为63.5 m,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最大滑动速率为0.0134 mm/a,平均滑动速率为0.0092 mm/a;断裂西段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期;断裂中段及中-东转折段活动性明显大于断裂西段及东段.首次基于联合钻孔剖面及浅层地震勘探方法查明了田庄断裂中段、中-东段及东段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8.
为厘定太原盆地中部潜在的发震断层情况,对田庄断裂实施了浅层地震勘探,结果表明:1)田庄断裂可分为3个区段,各区段内均发育北、南支断裂,其中北支断裂为主断裂;2)除断裂西端及中-东段转折部位断面呈近似“N”形结构外,其余断面均呈“Y”形;3)西段断裂带宽度最小,东段断裂带宽度最大。利用年代学测试方法结合钻孔剖面确定断裂的活动年代及滑动速率,断裂中段的活动年代为晚更新世晚期,上断点最小埋深为39.3 m,晚更新世以来最大断距为2.9 m,最大滑动速率为0.0415 mm/a;断裂西段及东段的活动年代为中更新世,中-东段转折部位上断点最小埋深为37.4 m,晚更新世以来最大断距为2.7 m,最大滑动速率为0.0461 mm/a。基于浅层地震揭示的基岩破裂长度,采用地震矩方法对田庄断裂进行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确定断裂的最大潜在震级及发震概率。  相似文献   
9.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中北区新生代幕式沉降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骅坳陷中北区是位于渤海湾盆地中部的一个重要新生代构造单元.构造层序界面分析、同生断裂活动和盆地沉降史回剥分析表明该区经历了幕式沉降过程,沉降中心显示出规律性的迁移演化特征.馆陶组底界面为区域性裂后不整合界面,将研究区的演化划分为裂陷期和裂后期.在裂陷期的充填序列中,沙一段底界面为整个研究区都可以识别的显著的角度不整合界面,以此界面为界,盆地的裂陷期进一步划分为裂陷Ⅰ幕和裂陷Ⅱ幕.裂陷Ⅰ幕发育了Es3-Es2地层,断裂几何学和断裂的性质表明该幕构造活动为北西南东向伸展作用所致,而裂陷Ⅱ幕发育了Es1-Ed地层,为近南北向拉伸作用的结果.裂后期,从早到晚则表现为由稳定热沉降到加速沉降的过程.分析认为上述盆地的幕式沉降过程与区域应力场的转变密切相关,受控于周缘板块的动力学事件,尤其是晚始新世之后,太平洋板块对欧亚大陆向西的加速俯冲,促使了郯庐断裂右旋活动向南延伸和穿过黄骅坳陷的兰聊断裂北段的活化,形成了位于渤海海域的南北向伸展叠加区,从根本上改变了黄骅坳陷中北区应力场的分布,由此导致了盆地同裂陷阶段的幕式演化.   相似文献   
10.
针对孝义地震台晋9-1井2015年度水位由下降转平及多次突降阶变情况,进行异常落实。结果发现,2015年以来的水位异常与孝义市大型煤矿、焦化厂停产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