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类星体光谱中有大量的吸收线,它们或者生于与类星体本身有联系的气体云,或者产生于类星体和观测者的吸收系统。因此,类星体吸收线是强有力的宇宙探针。对类星体吸收线的研究将不助于我们了解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本文介绍了类星体吸收线的性质并评述了近年来一吸收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3.
4.
类星体光谱中有大量的吸收线 ,它们或者产生于与类星体本身有联系的气体云 ,或者产生于类星体和观测者之间的吸收系统。因此 ,类星体吸收线是强有力的宇宙探针。对类星体吸收线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了解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本文介绍了类星体吸收线的性质并评述了近年来类星体吸收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耀斑氦线的观测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耀斑各波区(从EUV到红外)氦线观测的进展,从中阐明氦线观测和研究在提供太阳耀斑物理参数,了解耀斑动力学过程,电场,能量平衡及高能粒子产生和传输方面的特殊意义,并分析了这个领域目前已经取犁研究结果和今后研究中在观测技术和理论分析两个方面尚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多搜索变量的目标函数直接优化法。该方法不涉及目标函数的导数计算,通用性强;同时该方法可控制搜索变量在值域内取值,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解的可靠性。用此方法,本文分析了1984年2月18日太阳边缘环珥的一些Hα谱线,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收敛半径大,精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用单纯形法拟合日珥谱线轮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可军  丁有济 《天文学报》1992,33(2):171-178
  相似文献   

8.
龚树模 《天文学报》1997,38(2):215-219
本文根据文[1,2]三个类星体表的3941个类星体作统计分析,发现在发射红移Zem1.4—3.2范围内吸收线较多,尤其在Zem1.8—2.4范围内明显增加;同时在Zem1.4—2.8范围内出现吸收线红移Zab>Zem的现象.结果表明,在Zem1.8—2.2间隔内的类星体活动性加剧,似可以说反映了类星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演化效应.  相似文献   

9.
对于具有吸收线红移大于发射线红移的吸收体,如果吸收体具有比较大的多普勒速度,吸收体有可能是正在向类星体中心移动.在SDSS J101108 +553407的光谱中认证了3个Lyα吸收体,其吸收线红移均大于发射线红移,吸收线红移分别是:3.3442、3.3496和3.3553,对应的多普勒速度分别是401 km/s、773 km/s和1166 km/s.这3个吸收体的运动情况和起源均不相同:具有最大多普勒红移的一个吸收体,可能起源于类星体物质外流的回落,而另外两个吸收体很可能起源于绕天体中心转动的云团,并且这些云团位于寄主星系中.  相似文献   

10.
11.
使用小波技术自动搜寻天体谱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小波技术对包括恒星、近邻星系和AGN等不同的天体光谱进行了自动处理,用小波滤波的方法将光谱中的连续谱与谱线分离,然后使用小波域隐含马尔可夫模型(HMM),对已去掉连续谱的光谱进行降噪,同时得到了噪声在每个光谱中的分布;在训练HMM的过程中,使用改进的Tying方法增加训练数据以保证训练的可靠性,利用噪声分布确定出谱线信号的局部阈值,在已经降噪的光谱中找到吸收线和发射线,用高斯函数拟合出谱线的形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介绍了AGNs 的铁Kα线的ASCA 观测结果,主要观测特征。这一研究课题的重要意义。以及目前解释观测的主导模型――盘- 线模型的要点。特别指出了盘- 线遇到的基本困难。从而由该模型得到的推断:即AGNs 存在中央大质量黑洞的结论不再可靠。本文的分析也为今后进一步探讨这一重大课题找到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3.
14.
黄克谅  周洪楠 《天文学报》1994,35(3):258-263
本文利用类星体的高分辨率光谱资料研究赖曼α线丛的演化,结果表明,演化是明显的,演化指数近似为2,且与等值宽度没有明显的关系,另外,演化指数可能随红移而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论述用25米射电望远镜和自相关频谱仪于1986年4月13—17日(UT)期间在我国陕西眉县首次对哈雷彗星羟基分子1667 MHz射电话线的观测及归算结果。由谱线轮廓的幅度、宽度、形状和面积相继导出的谱线强度为-2.4Jy,膨胀速度为0.92kms~(-1),速度的一级矩为0.20kms~(-1),以及羟基的母分子产生率为1.7×10~(29)mols~(-1)。文中所给出的宇宙羟基源W3和W12的观测结果,分别用来检验设备系统探测射电谱线的功能及对哈雷彗星的羟基谱线进行强度定标。这些结果均同理论预期或以往的有关观测相符合。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文[1]和文[2]所给出的高红移类星体吸收系统的证认方法,对目前最大红移类星体QS02000-330(z_e=3.78)的吸收光谱进行了吸收线红移系统的证认,并得到了六个重元素的吸收线系统:z_a=3.1881,3.1913,3.3335,3.5519以及z_a=1.3441,3.3459。前四个系统和Hunstead等人(1986)所得到的A、B、C、D系统(红移值分别是z_a=3.1881,3.1914,3.3332,3.5519)相符合;后两个是我们新发现的吸收系统。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给出了各种红外双色图中的黑体线方程并进行了具体的计算。应用本文的计算结果,可以方便地确定双色图中的黑体线,而不必再进行一系列繁杂的计算。此外,文中还详细地讨论了红外双色图中黑体线的数学性质和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20.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用近似Λ算子法计算多能级Non-LTE谱线形成,并对T_(eff)=30000K,logg=4.5,氦元素丰富度Y(He)=0.1,考虑15个Non-LTE氢原子能级不同跃迁数的Lα线形成作了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