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2个耀斑事件。这2个耀斑事件都具有双带结构,并伴有耀斑环顶部位置的硬X射线(HXR)辐射,这个辐射源我们称为环顶源。在文章中,通过求亮度重心的方法,我们对耀斑双带的相对运动,以及HXR环顶源的高度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耀斑相偶亮核间距离的时间曲线,与HXR亮度曲线具有相反的相关性,亮核间距离在HXR流量上升阶段会减少;与此同时,HXR环顶源的高度会下降。而通常的相偶亮核的分离运动以及环顶源的上升运动发生在极大相之后。  相似文献   

2.
李友平  甘为群 《天文学报》2004,45(2):158-167
通过对比分析TRACE195A和RHESSI的X射线及Ha的图像,发现2002年7月23日的X4.8级耀斑的主体是一个典型的双带耀斑,它的Ha及TRACE195A的图像都显现出明显的双带耀斑特征,TRACE195A的像还呈现一个环拱结构,其环拱的足点与TRACE的亮带并不重合,但TRACE的亮带与X射线像的位置对应很好.在耀斑极大时刻附近,大于38keV的X射线像呈现一个低的环跨在TRACE的双带上,X射线环的顶点及两足点尤其明显,在这个低的环上方,还存在一个在低能量段明显的X射线日冕源,对该耀斑的空间结构及演化特征作了描述,还简单地讨论了一个可能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1981年5月16日质子耀斑中环弧系内的物质运动,环的形状大小以及在耀斑发展过程中双带走向和形状变化。结果表明:H_α环的一对足点都位于H_α亮带的内侧;在H_α环中环体两侧的物质都处于下落状态;在日面上看到的H_α亮环可能是亮带内边缘迅速膨胀的结果;耀斑前暗条最初不稳定的位置正是环弧系中环与纵向磁场中性线剪切最大的位置,也正是环面与太阳表面倾斜最大的地方;耀斑初始亮带走向与后期亮带的走向有一明显的交角,这可能是新磁流在日冕下层影响磁中性线走向的结果,并可能是该耀斑能量的一个重要的来源。  相似文献   

4.
对于足点被日面边缘遮挡住的耀斑的观测研究是诊断日冕硬X射线辐射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统计分析RHESSI (Reuven Ramaty High-Energy Solar Spectroscopic Imager)卫星观测到的71个此类耀斑硬X射线源发现,前人提出的两类源,即日冕X射线辐射中热辐射与非热辐射源区空间分离较小的源和分离较大的源,在能谱、成像、光变曲线以及GOES持续时间等方面都没有显著的区别,其中辐射区的面积、耀斑总热能以及GOES持续时间与分离距离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这些结果支持近年来提出的一些耀斑统一模型.同时也表明Masuda耀斑只是一类非常特殊的事件,不具有日冕硬X射线辐射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非线性无力磁场的等效边界积分方程的基础上,计算了NOAA8100 活动区在1997 年11 月4 日的磁场结构。发现该磁场由一个浮现磁环、一个具有微分剪切的多磁环系统、和大尺度或开放磁力线等三部分组成。2B/X2 耀斑是由于浮现磁环与具有微分剪切的多磁环系统和大尺度或开放磁力线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触发的,发生在浮现磁通量区域附近,并位于不同走向的多个磁环的公共足点处。Hβ双带出现在浮现磁通量区域附近,在浮现磁环的足点处。其中位于开放磁力线附近的亮带暗一些。然而在2B/X2 高能耀斑之后,仍然存在着强剪切状态。表明该活动区松弛到了一个低能态但不是最小能量状态。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989年4月9日发生在小黑子活动区的3B级大耀斑作了形态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耀斑具有双带结构,活动暗条被耀斑的双带包围在中间。2.和耀斑有关的S形活动暗条在耀斑爆发前后有明显变化,最终全部消失。3.耀斑的X—射线事件引起电离层2级和1级扰动(SID)各一次。4.离带观测表明存在着物质的下降运动。5.黑子半影具有旋涡结构。  相似文献   

7.
利用色球Hα、TRACE/WL、SOHO/EITEuV单色像观测资料及SOHO/MDI光球磁场观测资料,对2003年10月22日太阳活动区AR0484内发生的日浪事件进行了研究.发现:(1)在Ha线心观测上,日浪包含有亮、暗2个分量,这2个分量先后出现而且并不共空间.日浪的亮分量与UV和EUV波段上观测到的喷发具有较好的同时性和共空间性.(2)日浪喷发物质沿着EUV环运动。(3)在光球层,日浪足根处的黑子和磁场有明显的变化.这些观测结果支持日浪的磁重联模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1993年10月2日发生的一个1N/C6.5级耀斑多波段观测的结果.综合比较了耀斑的单色象,Hα波段工维光谱,2840兆赫微波爆发和硬X射线爆发资料.得到Hα单色象上不同亮核的强度变化,与微波及硬X射线暴的时间轮廓比较,给出了色球耀斑区亮度场的演化,对照磁图确定了耀斑区的磁场位形,从而对该耀斑产生和加热提出了一种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史忠先  栾蒂 《天文学报》1997,38(3):257-263
本文描述NOAA6233活动区中的一组双带耀斑及和与之有时间相关性的NOAA6240中的单带耀斑的磁场位形.并着重讨论由观测推断出的磁场拓扑联接性.分析表明:三个单耀斑发生在正极磁区里,与发生在δ黑子区中的双带耀斑,可能有远距离磁环相联系.这一高位磁环与δ黑子中的低位剪切磁环柑互作用,可能是能发双带耀斑的直接原因.在双带耀斑能量初始释放中被加速的电子,可能是沿着高位磁环或磁拓扑分界面(NOAA 6240与NOAA6233间)传播,并导致NOAA6240中的单带耀斑.因此这些单带耀斑都可能是双带耀斑的相应耀斑.  相似文献   

10.
Neupert效应的定性描述是耀斑中脉冲分量(硬X射线、微波暴)与渐变分量(软X射线发射)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即耀斑最初的能量是以加速粒子的形式释放,加速的电子在大气传输过程中产生非热硬X射线轫致辐射,并加热大气,耀斑软X射线发射是高能粒子注入大气的响应.根据经典Neupert效应的定量描述,硬X射线发射(表征非热电子注入)结束时软X射线应该立刻达到极大,但以往的观测发现一些耀斑软X射线峰值时间(t2)明显晚于硬X射线结束时间(t1)(τ=t2–t1,τ 0),热与非热辐射之间存在明显的偏离经典Neupert效应的情况.为了研究偏离经典Neupert效应的事件,在2002—2015年间的RHESSI (Reuven Ramaty High Energy Solar Spectroscopic Imager)和GOES (Geostationary Operational Environmental Satellites)耀斑列表中,按照在25–50 keV范围内光变较简单、软X射线有对应发射峰等判据,共选择276个耀斑样本,统计了这些耀斑的τ分布、环长d (用双足点源之间的距离来表征)与τ的关系.结果显示:(1)有227个耀斑τ 0,即有约82%的耀斑偏离经典Neupert效应;(2)τ与d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即环越长,软X射线极大的时间越延后;(3)似乎存在一个临界距离,当环长小于临界距离时,经典Neupert效应成立.这些结果印证了修正Neupert效应的必要性,并对其物理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