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GM Boo是一个已经被发现超过10年的短周期(约0.36天)相接双星。获得了GM Boo在2010到2015年新观测的多波段时序测光数据及其低色散光谱。从光变曲线中提取了19个新的光变极小时刻,并结合历史数据推导出该双星轨道周期增长速率d P/dt=1.06×10~(-7)d·y r~(-1)。Wilson-Devinney程序被用来分析GM Boo的测光轨道解。得出它是一个典型的W次型的过相接双星系统,其质量比约为q~1.22,相接度约为f~11%。模型中添加了2个黑子拟合不对称的光变曲线,说明此系统具有较强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天龙座食双星RZ Dra 70余年光变极小时刻的观测资料,得出其周期(P=0.~d5508)存在着长期缓慢减小的现象,周期的相对变化率△P/P~-1.53×10~(-10)。周期变化原因可能是该双星存在第三体,或者是属于一类罕有的短周期食双星,其大质量子星正不断向小质量子星抛射质量。本文并根据1978年5月—8月间对RZ Dra所进行的一色黄光光电观测,重新确认它是全(环)食型的食双星,并得出新的测光轨道解,两子星半径比值 k~0.69,接近于中心食。  相似文献   

3.
捅要从2009年到2014年,对食双星DS Psc进行了多色测光和光谱观测,得到了完整覆盖的B、V、R 3色光变曲线以及一批新的光变极小时刻,并首次确定了该双星系统的光谱型.综合已有极小时刻数据,采用O-C方法进行周期分析,得到了新的轨道周期及历元公式.利用Wilson-Devinney方法,对观测所得光变曲线作了拟合分析,首次得到了该双星系统的测光轨道初解.结果表明DS Psc为一个光谱型约为G7V的过相接双星系统.其轨道倾角为66.6°,质量比为2.506.由于其小质量的次子星具有比大质量主子星更高的表面温度,因此DS Psc应属于W次型的W UMa型双星.  相似文献   

4.
使用像管摄谱仪和Reticon探测器获得了食双星AA UMa的高色散和高时间分辨率的光谱,并用交叉相关函数法测得其视向速度。从光谱特征来看,AA UMa是一对W UMa型食双星。本文首次给出了AA UMa的分光轨道解。在圆周运动的假设下,轨道根数测定为:P=0.468171天;T_0(相应于测光主极小时刻)=HJD2,446,520.4448;K_1=124.0公里/秒;K_2=227.7公里/秒。像其他一些使用本方法获得分光轨道解的食双星一样,AA UMa系统的质心速度没有能够唯一地确定,但是V_0=-34.8公里/秒可能是一个较好的估值。根据分光轨道根数,本文给出了新的测光历元公式:HJD Min I=2,446,520,4448(8)+0.468171(48)·E。AA UMa两子星的光谱型十分相似,与变星总表(GCVS)所列的GoV相一致。两子星的质量比为0.54,星等差为0.36(~B)  相似文献   

5.
本文给出了1980年1月及1982年3月对44i Boo的UBV及窄波段3940A的光电测光结果,分析了六十五年来该双星的轨道周期变化(O-C)值.认为光变曲线的起伏是由于恒星黑子活动及热斑的影响与双星间气流运动有关;而影响轨道周期的缓变项是由于光时效应引起的,其周期的突变是与物质抛射和恒星上的爆发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6.
1.分析光变亮度极小时间食双星仙后座V1107是典型的大熊座W型短周期食变双星,图1为它在一个周期内观测得到的光变曲线,可见一个主极小和一个次极小。  相似文献   

7.
本文给出了一个确定大熊W型双星质量比的近似方法。如果知道大熊W型双星的周期P、主子星表面有效温度T_p和主次食深差△m,可通过该文导出的一个公式算得质量比。对21个大熊W双星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用该方法确定的质量比同分光或测光质量比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EPIC 202060577是一个包含B型子星的食双星系统.根据K2测光数据获得了45个次极小时刻,确定其轨道周期为1.019648 d并给出了历元公式.基于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rge Sky Area Multi-Object Fiber Spectroscopic Telescope, LAMOST1,又称郭守敬望远镜)的光谱数据,使用ROTFIT程序获得了目标系统的主星光谱型、有效温度、金属丰度与表面重力加速度,并计算得到了视向速度曲线.通过PHOEBE (Physics Of Eclipsing Binaries)建模程序和emcee (Affine Invariant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 Ensemble Sampler)拟合程序,对EPIC 202060577进行了轨道求解并分析了RossiterMcLaughlin效应对视向速度曲线的影响.最终结果表明EPIC 202060577是一个质量比q=0.11的分离结构食双星系统(q=M2/M1, M1、M2分别为主星和伴星质量),主星的光谱型为B2/3,主星和伴星的质量、半径和有效温度分别为M1=12.56M⊙和M2=1.39M⊙,R1=4.58Rsun和R2=1.85Rsun, T1=18979 K和T2=8710 K, M⊙和Rsun分别为太阳质量和半径.根据所获得的物理参数,对EPIC 202060577的演化阶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用15厘米反光望远镜作了御夫座ζ星1963~64年食的三色测光。表1给出了观测结果。表2是食外和全食时的V,B—V和U—B的平均值。两个子星K星和B星的V,B—V和U—B值列于表3。从光变曲线得出的食甚时刻为J.D.2438386~d.70,d=37~d.10。我们认为极小时刻定在J.D.2432553.66+972.176E(1947~48年)较好,并且认为d不随时间而逐渐增长。  相似文献   

10.
使用像管摄谱仪和Reticon探测器获得了WUMa型食双星BD+37°2356的高色散和高时间分辨率的光谱,并用交叉相关函数法测定了视向速度。本文首次给出了BD+37°2356的分光轨道解。在圆周运动的条件下,轨道根数测定为:系统的质心速度V_0=-5.3公里/秒;与测光主极小相应的时刻T_0=HJD 2,446,491.8518;视向速度曲线的半振幅K_1=105.1公里/秒;K_2=257.3公里/秒。两子星的光谱型十分相似,在MK系统中分类为F9V,小质量子星的光谱型略早些。两子星的质量比(m_2/m_1)为0.41,星等差(~B)为0.73。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Wilson-Devinney的Roche模型,对两颗短周期食双星ST Car和RY Ind的光变曲线,进行了再分析。结果表明ST Car的测光质比q=0.60,RY Ind的q=0.50,两颗均属分离的不接双星,但它们的小质量次子星几乎充满Roche临界面。两星的测光特性说明,它们可能是Algol演化阶段后的双星。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给出UW Ori的首次光电测光结果及新的历元公式。应用Wilson-Devinney综合光变曲线方法得到了初步测光解,结果表明此星是一早型几乎相接的大质量半接双星,质比m2/m1=0.513,小质量子星临界等位面。由结果的分析指出如大质量子星为零龄主序星,则小质量子星已离开零龄主序。由极小时刻的O-C分析表明周期可能有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3.
作者于1986年3月间,对短周期RS CVn型双星WY Cnc进行了uvby四色光电观测。采用改进了的包含黑子微分改正的W-D程序,对b和y光变曲线,以及Chambliss 1965年发表的B和V两色曲线,分别进行了食外测光畸变波的黑子模拟分析,得出WY Cnc在两个时期中,其主子星均存在两个黑子活动区,并给出它们的大小、位置和活动区平均温度结果。新的测光质比为q=m_2/m_1=0.454±0.005。WY Cnc属主序不接双星。  相似文献   

14.
天琴座β星是1784年英国青年人約翰古德力克(John Goodricke)所发見的食变星.它是由于两顆很接近的B型巨星互相环繞运行而构成的系統.其中两子星有貭量轉移的現象.1958年的测光和光譜观測,显示出相連續两周光曲綫极小处的寬窄,曾有显著的变化.同时星的外壳光譜线的強度,也有相应的改变. 为着进一步研究这个問題,斯德哥尔摩(Stockholm)天文台提議世界各国天文台于1959年8月8日至9月11日从事天琴座β星的测光观測和光譜观测.从此可以获得将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2月到2012年2月期间对小行星(26)Proserpina进行了时序测光观测,获得其自转的会合周期为p=(13.107±0.002)h.结合历史测光数据,采用光变曲线凸壳反演方法对其自转状态和形状进行反演研究,并提出采用Bootstrap方法对反演参数进行误差估计.测定出(26)Proserpina是一个逆转的小行星,其极轴指向解为λ1=90.8?±1.4?,β1=-53.1?±3.2?和λ2=259.3?±2.2?,β2=-62.0?±2.0?;测定其自转的恒星周期为(13.109777±3.8×10-6)h;并基于两个极轴解反演出互为镜像的凸壳形状模型.  相似文献   

16.
用Kalimaeris等人提出的周期分析新方法对Algol型半相接双星V505Sgr的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这颗食双星的轨道周期是周期性变化的,其变化周期为41.5a、振为0.453*10^-5d。这与Chambliss等人(1993)从测光分析所得的第三天体的轨道周期(P=105a)是不同的。通过对能引起轨道周期 期性变化的两种物理机制(次子星周期性的磁活动和第三天体的存在)的研究表明,该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给出了首次食双星V375 Cas的BV两色光电测光资料和新的历元,并用Wilson-Devinney综合光变曲线方法取得测光解。结果表明:V375 Cas是一个类似RZ Dra的早型半相接双星系统,小质量子星充满了临界等位面,而大质量子星几乎充满了临界等位面,此星对于了解早型密近双星的演化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AC Cnc是周期为7~h13~m的类新星食变星。由于AC Cnc是双谱食双星,而且具有较对称的食,所以在对激变食变星的系统研究中,我们选择了该双星来进行观测。本文利用拟合光变曲线的方法对AC Cnc进行了测光解分析、并得到轨道倾角i=74.5°±0.8°,白矮星质量M_1=0.74±0.07M_⊙,晚型星质量M_2=0.97±0.08M_⊙。AC Cnc中吸积盘的径向温度分布可以近似地表示为T(r)∝r~(-0.5),吸积盘边缘温度为7600K。晚型星向白矮星的质量转移率大约为7×10~(-9)M_⊙yr~(-1)。AC Cnc的距离近似地等于500±100pc。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RZ Dra 1978年的光电光变曲线,重新用Wilson-Devinney综合光变曲线分析程序进行了测光解,新解表明Rz Dra是一颗半相接双星,质量较小的次子星充满临界等位面,而质量较大的主子星接近充满其临界等位面.两子星的测光质比q=0.664.从而得到系统的绝对参量,并讨论了它的演化阶段.系统可能存在着主要通过拉格朗日L_2点的物质流失,从而引起观测到的轨道周期缓慢减小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小行星基本物理参量(周期、形状、自转)对于理解小行星起源、演化和碰撞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测光手段可以获得小行星的光变曲线,通过光变曲线可以确定小行星基本参数.利用云南天文台1 m望远镜在2000和2015年对小行星(58) Concordia进行观测,结合前人测光观测数据,通过凸面体光变曲线反演模型获得该小行星的周期、形状和轴指向.(58) Concordia的恒星周期为9.894541 h,在黄道坐标系下,极轴指向为λ_1=15.3?±0.7?,β_1=-4.2?±2.6?,另外一组解为λ_2=195.9?±1.0?,β_2=4.8?±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