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李碧强  宋慕陶 《天文学报》1994,35(1):44-50,T004
本文和赣榆站所拍得的精细色球资料研究了1990年10月两个活动区的复合过程,在缺少适时准确的磁图条件下,我们以Kitt Peak磁图为背景,巧妙运用Zirin-Prata法则,剖析了此两区的发展过程。发现:1)所谓黑子群“碰撞”不仅包含了两黑子群因迁移运动逐渐相互靠拢、接触,还包含了新生磁流在两群边界处浮现生长以及原黑子的衰没,2)随着“碰撞”的发生,被“碰”黑子的磁流迅速衰减,这时在接触边界处,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有碰撞星风激波存在的大质量双星系统的演化.碰撞星风激波存在的重要效应之一是产生X射线辐射,使有星风激波存在的大质量双星系统成为X射线双星系统的又一类新成员.碰撞星风激波存在的另一重要效应,是可以阻止双星系统中两子星之间的物质交换,因而对大质量双星系统的演化产生重要影响.对于一个由40M⊙和30M⊙组成的双星系统在情况B演化下,有星风激波存在与无星风激波存在两种情况相比较,前者的周期大大变短,系统的总质量大大减小.  相似文献   

3.
Shoemaker-Levy9号童星于1994年7月与木星碰撞己成为事实.本文依据众多碰撞时刻的观测报道,并结合碰撞预报,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用不同观测技术和观测手段所给出的碰撞时刻的报道,强调了碰撞物理过程的重要性.最后,按照统一的物理模式初步确定了各个碎核的碰撞时刻.并归算出木星南纬碰撞带区的自转速度约为9h55min-周,说明它没有受到营核连续撞击的影响.本文还将各管核撞击点在水面上的位置与预报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Shoemaker-Levy0号彗星于1994年7月与木星碰撞已成为事实。本文依据众多碰撞时刻的观测报道,并结合碰撞预报,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用不同观测技术和观测手段所给出的碰撞时刻的报道,强调了碰撞物理过程的重要性。最后,按照统一的物理模式初步确定了各个碎核的碰撞时刻。并归算出木星南纬碰撞带区的自转速度约为9h55min一周,说明它没有受到彗核连续撞击的影响。本文还将各彗核撞击点在木面上的  相似文献   

5.
Shoemaker-Levy9号彗星与木星碰撞,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预报的天体大碰撞。有关观测的初步结果,很快通过新闻报道和电子网络传遍了全世界。本文通过对其14号、11号核撞击木星的大量报道的综合分析,对彗木碰撞的物理过程、彗木碰撞时刻的确定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这对于分析和改进对这类碰撞的预报,确定撞击时刻和撞击点位置,以及今后研究撞击黑斑的变化,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裴春传  曾琴 《天文学报》1995,36(2):213-215
继本文作者对星际A型CH3CN与H2含超精细能级的碰撞过程的研究之后,又计算了星际分子云条件下E型CH3CN与H2的碰撞跃迁速率系数。为研究分子云与恒星形成区的物理、化学性质提供了有用的基础分子数据。  相似文献   

7.
卫星与空间碎片碰撞预警的快速算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勤余  吴连大 《天文学报》2004,45(4):422-427
提出了一种空间目标与空间碎片碰撞预警的快速计算方法,该算法不仅计算速度快,而且减缓了沿迹误差的影响,延长了预警的有效期,利用该方法,检测一个卫星与5800个空间碎片在一天内是否碰撞,计算时间小于3秒;用2天前的资料,预报计算法国CERISE卫星和空间碎片的碰撞时间误差约为0.02秒,空间位置误差约为500—600米.  相似文献   

8.
空间无碰撞激波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水  陆全明 《天文学进展》1997,15(3):218-230
无碰撞激波是空间等离子体和宇宙等离子体中的重要物理现象。文中评述了数值研究空间无碰撞激波的两种方法-粒子模拟和混合模拟,给出了准垂直和准平行无碰撞激波的数值研究结果。还指出了一些尚未解决的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9.
空间目标碰撞概率的计算是航天器进行空间碎片预警和规避机动的基础.为了简化计算,目前国内外在计算碰撞概率问题过程中大多基于线性相对运动的条件,将三维碰撞概率计算积分问题简化为位置误差概率密度函数在圆域内的二维积分问题.但是当空间目标相对运动速度较小时,这种线性运动条件不再成立,就需要在真实的非线性相对运动状态下重新考虑碰...  相似文献   

10.
Shoemaker-Levy9号彗星与木星碰撞,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预报的天体大碰撞。有关观测的初步结果,秀快通过新闻报道和电子网络传遍了全世界。本文通过对其14号、11号核撞击木星的大量报道的综合分析,对彗木碰掸的物理过程、彗木碰撞时刻的确定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引力常数变化对地球自转长期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和估计了各种引力常数变化理论对地球角速度和日长变化的影响。各种引力常数变化理论包括了引力常数G随时间、空间以及速度变化等几个方面的影响。另外也估计了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日长变化产生的效应。其中有些研究对探讨地球自转变化也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抽样选取了 2 7次上海天文台佘山站参与的天测与测地VLBI实验 ,分别进行了单次解算。通过分析解算参数随剩余钟行为和剩余大气效应分段拟合长度的变化 ,得到以下初步结论 :(1)选取不同分段拟合长度时 ,站坐标解算结果和时延残差加权均方根存在差异 ,最大分别至厘米级和数十皮秒 ,因而分段拟合长度不能随意选取。 (2 )分段拟合时段长度存在某一合理取值范围 ,它不宜过长 ,否则钟和大气的剩余效应短周期变化不能很好地模型化。为了保证待估参数解算时有足够的自由度 ,拟合时段不宜过短 ,否则将导致法方程近于或出现奇异 ,达不到较好控制噪声的效果。 (3)由于各次实验、同一次实验中的不同台站相应的钟和大气条件存在差异 ,有必要对每次实验以及每次实验中的各观测台站分别分析 ,寻找合适的分段拟合长度。这在实际操作中显然相当烦琐。 (4)一般而言 ,在剩余钟行为拟合长度缺省值 6 0min情况下 ,剩余大气效应分段拟合长度以介于 10min至 4 0min为宜 ;在剩余大气效应分段拟合长度缺省值 2 0min情况下 ,剩余钟行为分段拟合长度以介于 2 0min至 10 0min为宜  相似文献   

13.
李正兴 《天文学报》1997,38(1):86-96
本文对星表系统差的性质进行了讨论,并分析和评估了目前常用的星表系统差计算方法的优、缺点,从而提出了一个新的星表系统差计算方法.同时也提出了星表系统差计算精度的检验标准.最后对用不同方法计算的系统差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新方法的系统差计算精度好于目前常用的解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阐述了近年来我们在近地小行星轨道演化研究所获得的一些基本结果,即合理的力学模型和相应的有效算法,并以实际预报算例与有关权威性的结果作了比较,证实这些研究结果确实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适应星际探测的需求,本文建立了在新的精度要求下土星卫星运动对应的力学模型,具体讨论了土卫八的运动,并针对主要摄动源土卫六的引力作用,建立了轨道变化的分析解,以此表明建立了土卫运动理论该采取的途径和精密定轨宜采用以轨道根数作为状态量的数值定轨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刚体地球章动序列和非刚体地球章动的转换函数都和地球动力学扁率有关。IAU1980章动理论中采用了一个不一致的地球动力学扁率值,从而影响了章动振幅的计算。本文介绍了章动序列计算中地球动力学扁率的取值。由地球模型1066A或PREM得到的地球动力学扁率值比由岁差观测得到的约小1%,并且不可靠。当考虑体静力学平衡被破坏时新的地球物理模型,可得到与岁差常数相一致的地球动力学扁率值。地球动力学扁率值H=0.  相似文献   

18.
Regardless of the discovery of life on Mars, or of “no apparent life” on Mars, the questions that follow will provide a rich future for biological exploration. Extraordinary pattern recognition skills, decadal assimilation of data and experience, and rapid sample acquisition are just thre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that make humans the best means we have to explore the biological potential of Mars and other planetary surfaces. I make the case that instead of seeing robots as in conflict, or even in support, of human exploration activit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cientific data gathering and analysis, we should view humans as the most powerful robots we have, thus removing the separation that dogs discussions on the exploration of space. The narrow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of humans, although imposing constraints on the life support systems required, is more than compensated for by their capabilities in biological exploration. I support this view with an example of the “Christmas present effect,” a simple demonstration of human data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capabilities.  相似文献   

19.
Individual and splinter specimens of the iron meteorite shower of Sikhote-Alin and rock samples from impact craters have been studied magnetical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Histogram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remanent magnetization Jn of individual and splinter specimens are characterized by a hig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0.82 ± 0.06). For the splinter specimens, a trend to an increase in number of specimens with anomalously high Jn values is observed; 2) the Earth's magnetic field did not greatly affect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his iron meteorite; and 3) for rock samples taken from different craters, there was found to be a relation between the natural remanent magnetization and the energy conditions of the crater formation.  相似文献   

20.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Haverö is presen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composition of the other five ureili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