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源电视同步已用于天文台和时辰站主钟之间的时刻比对。电视同步的精度和准确度是适中的。本文初步分析了无源电视同步记录的实验数据,表明时刻同步精度可以与罗兰—C 方法相比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一种简易直播电视卫星时间比对仪。利用卫星进行高精度时刻同步,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这里介绍一种时刻比对用直播电视卫星简易接收机,我国部分地区可以接收到“静止—T”直播电视卫星的信号,用于时刻同步。不作轨道修正情况下的时刻同步偏差小于100μs,在轨道修正的情况下时刻比对准确度小于10μs。这种接收机便于携带,操作方便,成本低(300元以下),配上控制和记录仪器,便可构成自动化时刻比对系统。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陕西天文台同北京天文台等几个站在一九八二年进行的电视比对的部分数据作了初步分析,给出了各站单次测量的不确定性,证明了通过微波中继的无源电视同步,可使远距离时钟的比对精度达到0.3—0.5μs,甚至更好。文章还对比对中的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4.
用于JATC远程时间比对的双频GPS接收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为“我国综合原子时(JATC)建立与保持的研究”项目研制的双频多通道GPS时间传递接收机NTSCGPS-2,不仅具有远程时间比对的功能,还增加了我国综合原子时需要的本地钟比对功能和精密定位功能。在不增加其它比对设备的情况下,满足JATC项目对远程时间比对的要求。NTSCGPS-2具有如下性能特点:(1)采用双频观测,可实测电离层时延;(2)远程(西安-上海、西安-澳门)时间比对精度达到2ns;(3)具有本地钟间的比对功能,在正常共视观测的同时,还可进行2个本地钟间的比对;(4)具有精密定位功能,相对定位精度为5cm。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了利用电视同步脉冲讯号对我台铷钟进行时间同步工作的结果;得出其同步精度优于1~(μS)。同时用我台罗兰—C 接收与电视比对资料进行过渡计算的方法,确定出我台到北京中央电视台的电视中继线路及各设备的总时延值为5853.9~(μS)。  相似文献   

6.
卫星多普勒定位主要误差源,星历误差和折射误差在同步跟踪一次卫星通过的两测站之间是相关的,因此卫星多普勒的同步观测能提高测站间相对定位的精度。利用这种相关性来改进定位精度的技术称之为“传递定位”(Traslocation)。本文利用国产的JSZ-4多普勒接收机的同圈观测资料进行了对“传递定位”技术的研究,介绍了进行多站多圈“传递定位”的计算方法,并对北京、上海两测站进行了“传递定位”的试测。利用1980年8月23,24日两天14圈的两站同圈观测试测的结果,两站相对坐标的内符精度为±2米,基线的长度与大地测量的结果相比相差1.5米。结果表明用这样的方法来测定站间的相对坐标是非常有效的。其相对定位的精度与单点定位的精度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有源电视同步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有源电视时间同步方法的优点。较为详细地叙述了有源电视时频发播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简短地叙述了接收系统,给出了一些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有源电视同步的准确度可优于0.2μs。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有源电视时间同步方法的优点。较为详细地叙述了有源电视时频发播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简短地叙述了接收系统。给出了一些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有源电视同步的准确度可优于0.2μs。  相似文献   

9.
多站联合星地时间同步及预报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线电双向法通过上行与下行观测量比对实现星载钟与地面站时间同步,比对过程中消除或削弱了绝大多数的公共误差项,因此时间比对精度高。卫星不可视时该方法不能实施,此时卫星钟预报精度只能依赖卫星钟自身的物理性能,不可视弧长越长卫星钟预报精度衰减越快。为了削弱因卫星不可视带来的精度损失,多站联合星地时间同步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给出了多站联合星地时间同步的基本原理、推导了时间比对模型,并利用COMPASS实测数据分析了多站联合时间同步及预报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多站联合观测有效延长了卫星的可视弧长,为提升卫星钟预报精度提供了数据基础。由于观测设备之间的系统性偏差,各站得到的星地钟差结果可能存在跳变,影响卫星钟预报精度。因此系统性偏差成为制约多站联合星地时间同步性能的关键性因素,系统性偏差的精确标定能确保多站联合星地时间同步及预报精度的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0.
对Blewitt周跳探测与修复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简单介绍Blewitt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在野值剔除、周跳探测与修复和模糊度解算方面提出了新思路和算法,从误差角度讨论该方案的可行性.实例分析表明:改进后的方法对周跳探测更“干净”、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中国授时工作三年来的工作情况,文章分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1.在几个天文台建立了地方原子时,其精度逐年有所提高,秒长的保持主要是利用国产的氢脉泽,秒长的准确度为2×10~(-12),日稳定度优于3×10~(-13)。 2.时间传递:三年来利用各种手段进行大量的时间传递试验。如利用交响乐卫星进行了中、法比对试验,国内搬运钟试验,国内电视同步比对及Loran-C长波比对等,这些试验均取得良好的结果。尤其是利用长波地波模在复杂地面上的传播时延修正达到较高水平,在平滑地面上同步精度为±0.2μs,复杂地面上为±0.5μs。 3.时频设备的研制:研究制做了一系列时频比对设备,达到较好的水平。 4.长、短波时频发播:提高了短波发播控制精度,建立了BPL长波发播台。每日固定时间发播,发播的控制精度优于1×10~(-12),与UTC之差小于2μs。 5.国际联系:多次参加了CCIR第七组会议并向大会提出多篇文稿,邀请美国USNO搬运钟组来华比对。并多次接待来华访问的时频专家。  相似文献   

12.
GPS时间比对数据的归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时间实验室在不同时刻接收的GPS时间比对数据,采用三次样条函数的归化方法,本文给出了UTC 0^h的本地时间尺度与BlockⅠ和BlockⅡ卫星的GPS时间差,这些归化结果与世界上一些时间中心(国际计量局(BIPM)时间部、美国海军天文台(USNO)等)的结果比较表明:当取样时间为1天时,国际时间同步的不确定度优于50ns;SA(Selective Availability)效应的影响减少到50ns以内,因此,这种方法是一种精确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从1995年起,GPS 共视法时间比对技术成为用于国际原子时 TAI 归算中使用的一种主要时间连接手段。由于许多因素诸如 SA 对 GPS 共视比对精度的影响.BIPM 一直在建议使用其它具有ns 准确度潜力的时间传递手段,比如“GLONASS 共视法时间比对”和“卫星双向法时间比对”等手段。当前国际上装备 GLONASS 系统并进行常规共视比对的实验室主要有8个:DLRL(德国)、LDS(英国)、SU(俄罗斯)、VSL(荷兰)、NIST 和 USNO(美国)、CRL(日本),当然还有 BIPM。  相似文献   

14.
腔失谐引起的牵引效应是限制氢脉泽长期稳定度的主要因素,并使时畴测量中的频率稳定度出现不随τ变化的“平坦区域”。本文叙述了近一年来我们为了减小腔牵引所做的实验和改进。通过腔频温度补偿实验而使腔频温度系数小于100Hz/℃;腔温也从50℃降低到约30℃,使原子谐振谱线Q值增大了1.5倍。初步的比对结果表明,作了上述改进后的氢原子钟(锁相晶振)的长期稳定度达到±(4-7)×10~(-14)/日。  相似文献   

15.
直播电视卫星是静止轨道的同步卫星,覆盖面广,信号较强,用不大的天线和简易的接收设备,就能收到电视节目,因此用它进行时间频率的比对已成为时频发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同步卫星进行时间比对的基本问题是如何精确确定卫星的空间位置,从而获得卫星至接收点之间时标信号传输的路径延迟,再经过适当改正达到精密时刻比对。  相似文献   

16.
灿烂的星空,既有相对恒定不动的恒星,时而顺行、时而逆行的行星,美丽的星云、星团、星系,一闪而过的流星,当然,还有那拖着长长的尾巴、被古人视作不祥之兆的“扫把星”——彗星。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扼要地评述了各国原子时的历史和现状,并着重叙述了国际时间局(BIH)建立的国际协调时UTC(BIH)的发展过程。在总结我国原子钟、原子时和同步技术的开发情况的基础上,论述了在我国范围内建立综合原子时(TAJ)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本文详细地讨论了建立综合原子时系统必须考虑的四个基本环节: 1.钟模型的建立和参数的估计; 2.各天文台内部精密时间频率比对; 3.远距离同步测量; 4.原子时改正值的订定。根据过去若干年中各种原子钟和同步技术资料的分析,制定了综合原子时算法和综合原子时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国际原子时(TAI)、协调世界时(UTC)以及我国标准时间UTC(NTSC)的产生和发展。简要介绍了国际标准时间的定义、国际时间比对技术的发展、TAI和UTC计算方法、工作规范的发展和未来可能的形态。介绍了我国原子时工作的历史和发展,以及时间基准保持性能、国际比对及溯源和时间信号服务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1.守时系统的建立 1975年6月,自己动手利用一个旧山洞改建为临时钟房,开展了石英钟守时工作,用甚低频短波进行外同步,并为各观测室提供时频信号。1977年7月进口一台西德铷钟,并开展了国内电视同步试验。1980年又增加了两台国产铷钟及长波定时设备至今已拥有3台铷钟和甚低频、长波、短波、电视四个波段的时频比对设备,并建立了较完善的内部自动比对系统。1981年完成钟房搬迁工作,从临时钟房搬到了6号楼钟房。为  相似文献   

20.
GPS共视比对(GPS CV)是国际原子时进行时间连接的主要手段之一,即使在有TWSTFT(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的实验室GPS也作为时间比对的备用手段而存在,而且TWSTFT系统启用时需用GPS做校准。国际权度局(BIPM)为了减小比对误差,对一些时间实验室的GPS接收机进行不定期校准。国家授时中心(NTSC)利用BIPM给出的校准报告对NTSC时间基准实验室的GPS定时型接收机的内部时延及相关数据进行修正,使UTC(NTSC)的准确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