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久不衰的星光白天的日光,夜晚的星光,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早看到的光。这种包括太阳在内的恒星发出的光,同火山光、雷电闪光以及燃烧木材、煤、石油和天然气等所产生的光相比,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别,都是落在可见光波段的电磁波,也可说都是处在相应能量范围内的光子。...  相似文献   

2.
恒星的自转     
本文由统计的观点讨论三个物理问题:(1)自转恒星的角动量的来源,(2)作一星团之内自转和空间运动的关联,(3) 超巨星是否有相当大的自转。我们的结论是一个恒星的自转角动量可能是由星胚(proto-stars)间或甚至是产生它的物质云间的碰撞引起的。理由是:(a)观测到的恒星自转和它的银线并无关联,(b)属于物理性质不同的集团的星的平均自转速度可以有很大的差别,(C)在天蝎一半人马座B型星团内的恒星自转和它们的内部运动是关联关的:对于星团本身运动得快的星有较快的自转速度。最后一节述及对于由测量得的超巨星光普线宽度推知的速度的解释。这结果和以前所提出的两种超巨星模型均无抵触。  相似文献   

3.
恒星的磁场     
一.引论太阳除了它的黑子周围有强大磁场存在外,在1913年黑耳(G. E. Hale)发现它还有一个普遍的磁场,强度约50高斯。作为一个普通的恒星的太阳既然有磁场存在,那么其他恒星是否也同样地会有呢?这是一个很有趣味的研究题目,并且可以预料到,从这个题目的答案,可以解决不少天体物理学上现存的问题。过去,天文学家主要只用温度与压力两个因素来解释天体光谱。有一些特殊的恒星光谱中出现著特别强的谱线(如猎犬座α~2星的光谱中有许多希有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恒星微波激射源的基本分类。总结了恒星微波激射源的微波和红外发射的特点,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文中也简要介绍了恒星微波激射的动力学状态及抽运模型。最后提出了今后尚待解决的问题及初步打算。  相似文献   

5.
对在1981-2000年世界上所发表的和中国学者所发表的有关恒星与恒星系统的论文作统计发现:此期间世界上这一领域的发展较平稳,而我国的发展快速.这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我国基础学科研究大有进展.从各分支所占的比重和发展来看,我国在恒星与恒星系统的研究与世界同期有几乎相同的分布,因此总体上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基本正常.当然有些分支发展较快,如有关超新星及其遗迹、星际介质和恒星形成区、化学丰度的研究等,这和一些较强的研究团组形成有关;在双星研究方面,我国则与世界发展一致,双星研究始终是恒星研究领域的重点;而在世界范围内较突出的关于银河系的研究,在我国却相对较弱.恒星和恒星系统这一研究领域20年的论文数统计显示,我国学者所发表的论文只占世界总论文数的1.3%,虽然在最后5年有大幅上升,但也只占2.0%,这与我国IAU会员数所占比例相比是偏少的.就世界整体而言,恒星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整个天文学领域相比是较慢的,显然这与一批能做深空探测和高能波段观测的设备投入有关.因此,除了对恒星及恒星系统领域作统计分析外,对整个天文学领域各大分支作分析可能对制定今后我国天文学发展计划更有利。  相似文献   

6.
恒星物理研究室成立于1977年。它的前身是1972年成立的选址组。全室36人。其中副研1人,助研6人,工程师5人。目前有6个研究课题组(详见附录一“人员组成表”)。 1.红外光度计研制及红外天文(目前作碳星及Mira变星测光)。 2.光谱观测手段的建立及恒星光谐(目前作长周期分光双星光谱分析)。 3.照相观测手段的建立及照相测光(目前作球状星团,BL Lac天体及爆后新星照相测光)。并致力于理论与实测相结合的一些课题。  相似文献   

7.
恒星级黑洞     
恒星级黑洞瑞林黑洞这个名词是美国物理学家惠勒在1968年发表的一篇题为“我们的宇宙,已知的和未知的”文章中首先提出来的。他不愿意用“引力坍缩物体”这样累赘的词汇,便创造了“黑洞”这样一个较简洁、概括性较好而又响亮、有力的名词。每颗恒星都是靠两种力来保...  相似文献   

8.
被称为星际介质的气体和尘埃云充斥着我们的银河系。目前几乎可以肯定,巨分子云中的湍流运动会形成密度比周围稍稍高出一点的云核,由此便拉开了恒星形成的序幕。如果许多高温、明亮的恒星彼此非常靠近,它们的强烈辐射会在星际介质中引发湍流。星系和其他星云对其的密近交会也会产生这一不稳定性。当超新星爆发时,会产生一个向外膨胀的壳层。位于其前端的激波波前会压缩扫过的气体。造就银河系旋涡结构的螺旋形密度波会扫过银河系,所过之处的物质也会被挤压。  相似文献   

9.
恒星半径自身是一个基本物理量,而且与许多其他基本物理量有关。本文综述了恒性半径测量的几种重要方法:测量恒星角径而得出其半径的月掩星,光斑干涉,干涉仪方法;直接测出恒星半径的食用双星法;通过物理关系测出其他物理量来求出恒星半径的表面这度法,绝对法和热流量法,以及专用脉动变星的Baade-Wesselink方法等。并对恒星半径的测量精度及其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锂是少数几种在大中生成的元素之一,研究锂丰度对于探讨各种元素核合成理论以及星系的早期化学演化规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阐述了有关恒星(类太阳星,晕族恒星和主序前得)及星团锂丰度的新近观测结果。介绍了在锂的核合成理论研究方面非局部热动平衡效应的影响及锂在恒星演化中的衰竭机制等理论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恒星的研究意义谈起,介绍了恒星大气参数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阐述了恒星参数测量方法的分类: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着重评述了间接测量方法,包括测光方法、红外流量方法、巴尔默线轮廓拟合、谱线比例方法、线指数方法、金属线诊断法、光谱模板拟合和机器学习方法等。指出在大型巡天数据中光谱模板拟合与机器学习方法的优势及其广泛应用。对于高分辨率光谱,金属线诊断仍然备受天文学家青睐;红外流量方法的测量结果常用来定标。  相似文献   

12.
恒星距离我们多远?对于少数星,这个问题早已解决。但是有许多星,特别是某些明亮的常见星,不同书刊上所列距离往往不同,甚至差别很大。像这样基本数据混乱,可靠性很差的情况,成为多年来困扰天文工作者和爱好者的问题。例如,全天第二亮的恒星老人星、猎户座中的亮星参宿四和参宿七、科普工作常要提到的北极星,就是这样。北斗七星离我们多远?对此,1980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在卞德培撰稿的“北斗”词条中写为,大致在60~200多光年之间。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国际上恒星光学干涉测量的发展情况,简述了这种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简单原理,对不同类型的光干涉测量技术作了评论。并介绍了国际上这方面进展的最新成就。最后简要讨论了在我国发展这项技术的必要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恒星黑子的观测方法和结果作了综合评述。介绍了恒星黑子温度的多色测光测定方法;黑子大小,温度和分布情况的测光畸变波黑子模型解,和高信噪比谱线轮廓多普勒成像方法;以及黑子寿命观测统计方法等的基本原理和研究进展。对已取得的有关恒星黑子的观测分析结果作了概括,与太阳典型黑子情况作了对比,并对恒星黑子的巨黑子,极区黑子以及长寿命黑子特殊性作了讨论,对需要进一步观测研究的问题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16.
多远算远?如何知道何时会到达? 这不是谜语,是天文学家必须面对的终极前线。科学家正站在能看到宇宙边缘处恒星和星系的门口。但从天文学的角度来说,这些问题更确切的是:多年轻算年轻?你怎么知道看到的天体就是宇宙中的第一代天体。这两个问题是相关的,因为看得越远,我们就越深入过去。  相似文献   

17.
<正>恒星内部存在着对流运动,对流运动起到输运物质和能量的作用,会对恒星结构和演化产生重要的影响.由于对流的输运作用,物质和能量会从对流不稳定区向对流稳定区扩散,此现象被称为对流超射.对流超射是当前恒星物理最不确定和最困难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一个新的星场参考星快速检索系统,利用它可以快速得到星场星的标准坐标和球面坐标,同时生存作星图的数据文件,以供恒星证认使用。此系统能满足照相和CCD等天体测量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对于各种空间飞行器的天文实时定位能提供一个精确而快速的参考坐标系统。  相似文献   

19.
20.
恒星的第一个重要的分类法(哈佛)只依靠一个参量.摩根-基南(Morgan-Keenan)的近代分类法依靠两个参量.但是这个方法僅能将特殊的星羣,如包括太阳的重要星羣“星族Ⅰ”,加以分类.我们在这里举出一个含三个参量的新分类法(这些参量是氢的光谱的特性的函数),这个分类法可以把各式各样的星包括进去,特别是以前分类法里没有地位的星族Ⅱ和金属谱缐特别强的恒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