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阴似箭,转眼间我从《天文爱好者》编辑部退休已经2年多了。不经意间,又迎来了纪念本刊出版300期的大喜日子。此时此刻,更引发了我对编辑部深深的怀念。1978年~1984年,我在《天文爱好者》编辑部做文字编辑7年,1992年~2002年,我又担任杂志社社长兼任编辑部常务副主编11年。到2003年9月退休,前前后后我在编辑部工作了整整20年。人生共有几个20年?一个人一生又能工作几个20年?所以,《天文爱好者》杂志早已成为我生命当中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编辑部的那一年年一月月,都是我一生当中最美好的回忆;与编辑部的  相似文献   

2.
李老生于1905年1月20日,我则生于1911年2月5日,虽然李老仅仅长我六岁,但李老是我父亲的同事,故我一直尊他为父执,以师礼事之。我父亲殷葆贞1927年入中华民国大学院任文牍工作,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高鲁、陈展云、陈遵妫和我父亲调入天文研究所,是年我父亲加入中国天文学会,是早期会员中惟一的非天文专业会员。当时研究所在南京鼓楼办公,离我家很近,我常去那里,因此  相似文献   

3.
三十年情缘     
我与《天文爱好者》相知有近30年的历史了。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我还是一名建筑工人,当时家里订了三种杂志,《无线电》、《科学普及》和《地理知识》,其中第一种我是从来不看的,另两种会翻翻,闲来无事时,会把看来的天上地下的故事讲给师傅们听。记得那时不少工人师傅都喜欢听我神侃。恢复高考第一年,我考上了大学,选的就是地理专业,但没想到的是,从此我与天文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大学里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就是基础天文,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认识《天文爱好者》。大学毕业后,我在学校里教书,课余时间,带着一些爱好天文的学生做观测活动,自然就订起了《天文爱好者》,而且这本杂志成了我最完整的"收藏"。20多年来,几次搬家,调动工作,家中的藏书一再精简,但《天文爱好者》一本也没舍得扔。 20多年来,《天文爱好名》已经不仅是我与人神侃的材料,她还带我步入了业余天文爱好者的行列。  相似文献   

4.
惊悉世界著名天文学家霍伊尔不幸于2001年8月20日在英国逝世,享年86岁,我情不自禁地想写一篇悼念他的文章。从我刚学天文时,就知道了霍伊尔的大名和他的稳恒态宇宙学说。80年代初,我在英国皇家爱丁堡天文台进修,图书馆里霍伊尔的著作到处可见,其中有论文、专著和科普读物。于是,我萌生了翻译一部他的大作的想法。回国后,我与上海天文台的赵君亮一起,翻译了  相似文献   

5.
看到彩版的《天文爱好者》杂志,使我非常的惊讶和欣喜,惊讶的是自1982年我离开《天文爱好者》编辑部,20多年后看到它新的靓丽容貌与当年那份记忆实在是有天壤之别。欣喜的是进入2006年的《天文爱好者》,它已经有了300期的"月龄"可庆可贺。惊讶和欣喜的感觉让我回忆让我感慨。我曾在《天文爱好者》编辑部工作了7个年头,因此它在我工作的生命中是一个标志性事业,这是1975年我从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回到北京的第一个工作,也是其后自己从事科普工作的起点。刚到北京天文馆不久,我就被分配到《天文爱好者》编辑部工作,当时几位天文科普的老前辈都在那里,李元、卞德培、伊世同老师都手把手地教过我。我的工作主要是由师从伊世同先生学画星图开始的,后来也跟着卞德培、李元老师学习写科普文章、做编务工作。作为曾经的老师和同事,他们不仅教会了我求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天文科学  相似文献   

6.
"猎户巡关"     
1999年11月,我与众天文同好到北京南口观测流星,恰逢大雾,遮星蔽月。随后驱车北上至居庸关,顿时雾散天开,群星灿烂,猎户正值关前,更助雄关壮伟气势。 所用器材:俄罗斯20mm鱼眼镜头,F2.8,曝光20分钟,富士Super800卷。  相似文献   

7.
5月25日晚,重庆电台送来了好消息:28、29日日出前20分钟月亮、金星、水星相去不远,可同时被观测到。尽管金星和水星的高度很低,我还是决定观测一把。之后的几天,我一方面咨询天文专家,一方面借助《天  相似文献   

8.
我系3.2厘米波高时间分辨率射电镜参加了22周太阳地球物理第六次联测(1989年3月8—20日)。本文对这期间的观测资料,特别是六大耀斑-爆发事件作了形态和统计分析。发现大爆发的主相期存在时标,幅度,形态各异的精细结构(FFS)与毫米波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90年代初在我刚刚接手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工作之际,认识了山西的贺宪恒同志。那时大家都叫他“小贺”,而我一直叫他贺老师。现在想来,认识贺老师的近20年来,他一如我们初见:身材不高,永远的蓝制服外衣,脚蹬一双布底鞋,清瘦的脸上大大的眼睛里永远带着微笑。今天想来,这微笑依然是那么年轻,以至于直到他去世才知道他已经是50多岁的人了。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月23日傍晚,雪过天晴,是个观星的好天气。我骑上摩托车到潍坊郊区的浮烟山去寻彗。 18时45分开始寻彗,20时许有一个云雾状(很像球状星团)天体进入视场,最初我认为是一个M天体,该天体在飞马座“大四边形”的南方不远处,亮度近7  相似文献   

11.
算起来,我接触天文也有10多年了,可一直没有尝试过天文摄影。在我眼里 摄影(更别说天文摄影了)是一个奢侈的爱好,总觉得复杂的摄影技巧不是我这种到20多岁都还没摸过相机的人玩得转的,昂贵的摄影器材也不是我这样的工薪一族玩得起的。想是这么想,但这次好不容易有机会到新疆伊吾观测日全食,无论如何也得给自己留下点回忆。  相似文献   

12.
唐洁 《天文学报》2014,(2):137-143
简单介绍了灰色拓扑理论的原理,以1944—2008年各年的太阳黑子数年均值为基础,利用灰色拓扑预测方法建立了灰色拓扑预测模型群,并应用该模型群对第24、25和26太阳活动周自2009年到2039年共30 yr的太阳黑子数年均值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太阳黑子数极大年将可能出现在2014年、2023年和2033年,峰值分别为90、110和130,推测将在2017年、2025年和2039年达到极小值,极小值分别为20、20和10.  相似文献   

13.
虽败犹乐     
我迷上天文已有三年了。三年来我学到了不少知识,包括天文摄影方面的。强烈的兴趣促使我在暑假购买了一台全机械单反相机,于是决定在7月16日月全食之夜将其投入使用。 城市的灰尘和灯光是天文摄影的大敌,于是我把所有的仪器都带到了老山国家森林公园,一个远离城市、环境极佳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秦天 《天文爱好者》2008,(11):33-33
8月1号,在宁夏科技馆、天文爱好者协会的组织下,我和来自宁夏大学和三所高中的20名天文爱好者开始了08年的日全食之旅。一路上我们心情忐忑,天已经阴了快一周了,直到我们1号上午八点出发的时候仍然是多云的天气。几天的紧张联系,气象部门也一直没有给出一个确实的答案,多云或者薄云。从银川出发,一路沿着黄河向南,我们选择的观测场地是宁夏中部的甘塘镇小红山地区,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位单枪匹马的小天文爱好者 ,今年 1 8岁。以前 ,重要天象来临总使我十分兴奋但又不知所措 ,因为我没有好的观天指导 ,1 994年彗木相撞之后这种感觉越发明显了。 1 998年 ,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宝坻一中之后我认识了《天文爱好者》 ,在图书馆老师的热心帮助下 ,我借阅了 1 997年合订本 ,从此眼界大开 ,对天文的兴趣也越发浓厚了 ,一幅幅精采的天文照片吸引着了我。我更爱天文观测了。于是每到睛夜我便拿好星图找星星 ,认星座。现在 ,我可毫不费力的认出 30几个星座 ,找出几十颗亮星。对天文的爱好并没有影响我的学习 ,我还在学生会也担当…  相似文献   

16.
我第一次见到《天文爱好者》杂志是在1978年。记得1978年10月末,我第一次到邮局订杂志,在刊登了邮发代号和杂志名称的报纸上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当翻到北京出版的杂志版面时,我看到了《天文爱好者》。那时我喜欢学习天文知识已有10年,经常为买不到天文书籍而苦恼,突然发现还有这么好的杂志,当时的感觉真是欣喜若狂!于是定购了1979年的《天文爱好者》,从此我与《天文爱好者》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月杂志到手后,总是迫不及待地匆匆浏览一遍后,再一页一页的慢慢地细看,有的文章甚至看了三、四遍,然后,又盼望下一期杂志早点儿到来。  相似文献   

17.
2002年夏天的一个夜晚,我躺在河南洛阳附近的山里,仰望星空,试图捕捉英仙座流星雨迷人的身影。身旁同行的记者忍不住问我:“三年时间,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我当时回答说.“不要用‘坚持’这个词,一说坚持就好像我忍受了多大痛苦似的。其实我喜欢仰望星空,就好像画家喜欢颜料、球迷喜欢足球一样自然而然,这是我自己真心喜欢。”  相似文献   

18.
老总论语     
我这三年半没偷懒、没耍滑第一、我这三年半没偷懒、没耍滑,对得住这个事业。第二,我刚来华晨时有责任、没感情,现在已经有责任、有感情了。——9月11日,在大连市参加达沃斯论坛的华晨汽车集团董事长祁玉民,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下了这段话。此前几个月,祁玉民和华晨经历了"下课风波"和"重组传言"。有人说,由于华晨"业  相似文献   

19.
因为从事的是望远镜行业,我早早的便从各类杂志、新闻上获悉:08年8月1号北京时间18时20分左右,本世纪内我国将发生第一次日全食,“天文盛宴”、“饕餮大餐”等字眼冲击眼球。说实话,活了二十多年,关于日食倒有所耳闻,对其原理也略知一二,可是亲身经历却一次也没有。特别是对关于日全食刹那的描述(瞬间万籁俱寂。天色暗沉,温度骤降,停留在电线上的小鸟象离弦的箭一样冲向云霄,  相似文献   

20.
七月二十二日,宜昌,日全食。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因为2008年日全食我无缘观赏,而今年我不愿再错过。于是我兴奋地加入了我校的日食观测队,迫不及待地奔赴长江流域观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