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实现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及时快速采集,设计了基于GPRS无线传感网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采集系统,系统分为数据采集终端、GPRS无线传输网络和数据中心3部分.数据采集部分主要由单片机、高精度二氧化碳传感器、GPS模块、GPRS模块和液晶显示模块组成,负责采集二氧化碳浓度和采集点地理定位信息;无线传输网络部分由GPRS模块接入到GPRS网络,再登陆到Internet网络与检测中心服务器建立TCP网络连接,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数据中心;数据中心主要是接受GPRS网路传输过来的数据,并将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和录人数据库.采集系统能摆脱数据采集时地理位置和天气条件上的局限性,使检测工作变得更及时方便准确.  相似文献   

2.
针对实现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及时快速采集,设计了基于GPRS无线传感网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采集系统,系统分为数据采集终端、GPRS无线传输网络和数据中心3部分.数据采集部分主要由单片机、高精度二氧化碳传感器、GPS模块、GPRS模块和液晶显示模块组成,负责采集二氧化碳浓度和采集点地理定位信息;无线传输网络部分由GPRS模块接入到GPRS网络,再登陆到Intemet网络与检测中心服务器建立TCP网络连接,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数据中心;数据中心主要是接受GPRS网路传输过来的数据,并将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和录入数据库.采集系统能摆脱数据采集时地理位置和天气条件上的局限性,使检测工作变得更及时方便准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目前传统野外工作数据处理时常出现的效率低下,存储不便,检索不易等现象,另外通过分析当前移动端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1],提出基于Android移动端的野外工作数据集成系统。通过此系统进行野外工作数据处理分为两个步骤,首先由Android移动端采集数据,再由客户端进行后期数据集成处理。客户端系统主要进行数据集成与管理,具有用户登录与管理、数据采集、野外工作分析三个功能模块[2]。通过对水体采样进行系统测试,证明了系统方便检索、便于存储、易于分析、寿命长、成本低等特点,解决了传统人工处理数据效率低下和数据不易保存的问题,并且能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提升分析数据的精度,使得处理工作人员能将主要精力集中到野外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4.
沉降监测是对变形监测体进行定期的观测,然后应用平差和数理统计理论,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在简要叙述了沉降监测的基本原理上,给出了沉降监测数据管理及分析系统的结构,并对各模块的功能作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潮滩冲淤监测方法与实时监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潮滩冲淤监测的几种常见方法,其中标志桩法、SET 和RSET法、沉降板法、人工示踪砂法、PEEP和PEEP-3T法、ALTUS 和ADV法等主要测量某点或某断面上的冲淤量,3S技术结合地形图或海图实现了大范围潮滩面上的冲淤变化测量.借鉴海洋、海岸实时监测系统的原理和实践经验,提出了潮滩冲淤实时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包括潮滩高程、景观图像、地物光谱、气象和水动力等因子的数据综合采集,数据通过网络连接传输到实验室,以实现地貌变化和驱动因素的同步获得和综合分析,并通过地物光谱信息获取,为遥感数据解译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针对如何解决对城建中违章建筑进行全面有效监管的问题,设计研发了一种应用北斗无人机低空感知与服务技术的智能查违系统。利用北斗无人机搭载航空摄影设备获取城市定点区域遥感数据,通过实时数据通信传输模块将信息上传至多功能遥感数据处理平台进行动态处理,实现违章建筑的持续变化监测和查询,为监管部门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蓄冰中央空调的控制要求设计了一个基于西门子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两级监控系统,现场工作站由PLC与触摸屏组成,作为现场监控及数据采集平台;管理工作站由工控计算机和打印机组成,作为主要的人机界面(HMI),除能打印数据及远程监控现场工作站外,还具有现场工作站的所有功能。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设计的监控系统能实时监视和控制蓄冰中央空调状态,有效地提高空调系统的制冷量及制冷效率。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线性静电反馈的基本原理。LCR G型重力仪进行线性静电反馈自动平衡的技术改造后 ,分辨率由原来的 0 .0 1× 10 -5ms-2 提高到 0 .0 0 1× 10 -5ms-2 ,与DZCW 1型智能化重力数据采集控制仪、计算机等一起组成便携式重力固体潮数字化数据采集系统。系统可进行数据实时处理、图像显示和数据传输。试验结果表明 :系统性能稳定、可靠 ,操作方便、灵活、快捷 ,可用于监测重力场在时空上的连续变化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地震现场快速搭建前兆观测手段需求,设计一种基于Raspberry Pi 4B和MXT9030的便携式电容倾斜仪。通过电容监测芯片MXT9030可将倾角元件的电容变化转换为电压信号,并通过高精度A/D芯片CS1237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信号,Raspberry Pi 4B微控制器能提高系统整体精度并显示倾斜仪相关数据信息。经实际测试表明,系统具备便携、高精度、线性度良好等优点,可满足地震现场前兆倾斜观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正>为加快推进省级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示范区建设步伐,永城市地矿局结合工作需要,在常规水准监测方法的基础上开展创新,基于遥感D-INSAR监测技术,投入应用一套北斗卫星实时沉降监测系统,全天候、全自动连续收集地面沉陷数据,为永城矿区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再添一"利器"。该系统由三个连续运行的北斗参考站组成,利用我国自  相似文献   

11.
野外地质数据来源繁多、类型繁杂、数量巨大,但数据采集手段数字化程度不高、效率低,导致野外地质数据采集成为地学大数据获取的一个瓶颈。基于移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野外地质数据采集是一个趋势。基于移动设备的野外地质大数据智能采集技术,采用搭载Android系统的移动设备,利用传感器辅助编录、语音识别辅助编录、可定制字典辅助编录、界面自定义、相关联数据辅助编录等手段辅助野外数据快捷及智能化采集工作,并在野外利用采集的数据直接在Android设备上进行地质图件的绘制,实现数据的现场制图及可视化表达。重点针对野外钻孔数据在该系统上进行了数据采集测试和地质编录本的绘制,结果表明利用本方法,能够提高数据采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并可以在现场直接进行地质图件的绘制。   相似文献   

12.
高炮作业是人工影响天气的日常工作,其作业数据的采集与收集尤为重要。高炮作业数据采集器是实现作业数据的采集与存储,一般采用锂电池供电。针对锂电池容量低而无法满足采集器的长时间使用,常在高炮作业的关键时刻电量不足影响高炮作业顺利进行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人影高炮作业数据采集器的专用移动电源。该专用移动电源由充放电保护电路、电芯、电芯容量指示电路、DC-DC升压电路、及CN3703充电管理电路等部分组成。经过最终测试,该设计符合实际使用要求、成本低、性能稳定,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地震前兆数据采集器的设计考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前兆数据采集器是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站的关键性设备之一,其指标、性能对前兆观测数据质量有重要影响。为了帮助用户正确使用和维护设备,详细介绍了该设备的设计考虑,包括技术指标的提出及采取的具体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往进行地球化学样品采集时,通常用的方法有2种:一是使用GPS手持机结合地形图的方法进行野外定点取样;二是利用"掌上机"移动终端进行野外定点采集。在此,介绍一种使用智能手机进行样品采集的方法——借助omap手机客户端下载Google Earth影像地图作为工作底图,利用GPS参数进行偏差校正后,将设计点位和方里网导入该软件内,即可同车载导航仪一样,进行导航定点采样。该方法简单有效,不再依赖地形图,提高了野外找点效率,定点误差小于3 m,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设计一套铁路路基沉降数据自动化采集系统,采用静力水准仪作为铁路路基沉降数据的采集单元,利用LoRa无线通信技术,选用低功耗STM8系列单片机和SX1278收发器,在IAR环境下移植Contiki操作系统及其自带的Rime协议栈,完成Mesh网络的多跳传输。将采集到的铁路路基沉降数据形成可视化监测界面,实现现有铁路路基沉降数据远距离、低功耗、可靠的无线传输。  相似文献   

16.
图像是视觉所及环境的自然再现,具有表达直观、内容丰富的特性,其已成为GIS空间数据采集与应用中一种重要的可视数据源。随着硬件终端的高速发展,集成的传感器愈加丰富,多源传感器信息融合已成为移动GIS数据釆集的发展趋势。针对移动终端获取方位角偏差问题,本文重点阐述了基于移动终端的重力传感器与磁力传感器获取镜头拍摄朝向的算法,并基于EXIF图像格式实现了图像元数据、定位信息、方位信息一体化采集生成可定位图像。针对现有可定位图像以点代面建模方式的不足,本文以镜头视野范围AOV(Angle of View)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以图像元数据、位置信息以及方位信息构建图像可视域的方法,并采用多级网格方式对图像可视域面状特征建立空间索引,实现基于可视域的图像检索。在此基础上,针对福建省野外遥感核查采集的8022幅可定位图像,采用点建模及可视域建模2种方式建立检索图像集。从检索速度、检索结果2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基于可视域图像检索方法不仅能检索出拍摄位置在检索区域内的图像,还可检索出拍摄位置在检索区域外但实际拍摄场景在检索范围内的图像。同时,通过多级空间网格索引可提升6.22-8.64倍检索速度。  相似文献   

17.
单频网中所有基站以相同的时频资源发送相同信号,对于单频网内某一用户,来自不同基站信号的传输时延不同,可能会出现符号间干扰。因此LTE设计了较长的循环前缀保证用户能够有效合并来自不同基站的信号。但是,当单频网区域过大时,部分基站的传输时延会超过循环前缀长度,产生符号间干扰,导致单频网性能下降。提出基于最大传输时延差或有效基站比例的单频网拆分算法,将区域过大的单频网拆分成多个子单频网,减少单频网内的符号间干扰,实现单频网数目和多播性能之间的合理折衷,以少量单频网数目为代价,提高单频网的覆盖率和吞吐量。仿真结果显示新的拆分算法在满足多播业务覆盖率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系统吞吐量,验证了单频网拆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北京轨道交通的日益完善,地铁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监测和治理地铁工程沿线地面沉降成为保障线性工程正常运营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基于55景覆盖北京地区的3 m高分辨率TerraSAR-X数据,采用时序InSAR分析技术获取2010年4月至2016年12月地铁网络沿线的地面沉降形变信息,系统分析了北京地铁网络沿线地面沉降时空演变规律。同时,结合Peck公式将InSAR监测结果进行建模,以7号线磁器口-广渠门内站区段为例,估算地面沉降槽的空间发展特征。研究发现:北京市地铁线路沿线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形变,形变严重的路段主要集中在东部及东北部区域,最大沉降速率超过了100 mm/a;相对于其他线路,4号、10线整体情况比较稳定,14号、亦庄线次之,6号、7号线不均匀沉降最为严重;此外,地铁在不同建设时期路段表现出不同的形变特征,施工期路段较运营期沉降严重;7号线磁器口与广渠门内站间沉降槽的宽度和最大值沉降值在2010-2016年呈现增加趋势,沉降槽最大宽度约达180 m。  相似文献   

19.
结合济宁城区地面沉降实际情况,在充分考虑实时监测、精细监测和应急统测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了包含监测站、水准监测网以及GNSS监测网在内的地面沉降监测系统。提出了地面沉降多功能一体化监测站建设方案,将数据中心、监测标组、地下水监测、GNSS连续运行(基岩)基准站、科普宣传、安防等功能进行综合配套建设,可以在场地、设备、电力网络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实现共享利用,大大提高了地面沉降监测设施的利用效率。监测标组包含基岩标、分层标、水位观测孔、孔隙水压力观测孔以及数据采集设备。为了便于数据的采集、接收、存储、处理和展示,以"数据中心+监测站"模式,在服务器上建立综合性地面沉降监测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监测设施实物、宣传片、展板等开展地面沉降防治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在济宁城区范围内,利用水准点和GNSS监测点,构建地面沉降监测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