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汶川“5.12”地震滑坡堰塞湖遥感监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可见光、雷达和航片等不同空间分辨率的多源遥感数据,对四川汶川"5.12"地震灾区因地震诱发形成的大型堰塞湖进行了遥感监测,对堰塞湖发生的地点、数量以及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讨论。重点对唐家山堰塞湖进行了动态监测,提取了其堰塞湖回水长度、水面面积与水量等信息,并对这一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为地震滑坡堰塞湖科学处置与减灾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2018-10-11西藏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村附近发生山体滑坡,导致金沙江断流并形成堰塞湖。收集高分二号、高分三号卫星数据,分析滑坡形成的堰塞湖对上游村镇的影响,并基于Sentinel-1以及ALOS-2 PALSAR-2数据,分别应用PS-InSAR和offset tracking技术获取滑坡体在滑坡发生前的运动特征。结果表明,白格滑坡在灾害发生前已有明显的滑移,根据PS-InSAR技术结果,2017~2018年白格滑坡边缘处存在年平均视线向滑动速率超过2.5 cm/a的PS点,且在白格滑坡周边发现2处潜在滑坡;根据offset tracking结果,白格滑坡在2015-07~2018-07期间的3个时间段呈现出滑动不断加速的特征,滑坡累计滑动量超过30 m。应用InSAR技术可在滑坡灾害发生前识别出活动性滑坡,为滑坡监测预警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2003年千将坪滑坡事件为例,基于地震信号分析大型高速滑坡启动之后的滑体运动特性。通过国家地震台网采集因滑坡激发产生的地震信号,反演得到滑坡区域的受力-时间函数,再经由时频分析划分滑坡期间的子事件,进而推导滑体的运动参数并还原滑坡过程。结果显示,由地震信号反演所求得的滑床坡度、滑坡方向以及滑体位移等数值与现场勘踏所得数据相符;同时,通过对滑坡子事件的分析,可分辨出因对岸河堤阻挡而产生的部分滑体反倾过程,从而还原较完整的滑坡过程。  相似文献   

4.
一、城市地质灾害的概念和研究方向地质灾害是指原生地质作用、次生地质作用、人为地质作用下,与城市有关的地震、活断层、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洪水淹没、冻融、地下水源枯竭、地下水污染、地方病等问题。其研究对象为:地下工程灾害,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填、道路冻害、水库防渗堵漏等均为地质学研究的丰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正>尖尖山东金矿普查项目,回龙沟金及多金属矿普查项目,擂鼓印宝山铅锌多金属矿预查项目,均位于四川省北川县境内,是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二队获得的探矿权项目。这里山高林密、天气多变、岩石松软、平均海拔2000多米。2012年10月,该队矿产勘察与环境治理研究院的6名地质队员,开始了历时3年的艰苦奋战。干出地勘人的范儿2010年,二队在四川省北川县共取得四个探矿权,先期进行作业的北川县尖尖山东金矿普查项目、北川县禹里乡  相似文献   

6.
泸(定)石(棉)高速公路沿线断裂构造发育,地震频发,造成区域内历史地震诱发的滑坡数量多且规模大,然而这些地震滑坡体表面生长大量植被,传统调查难以高效查明地震滑坡分布位置及发育规律。为了减少地震滑坡对公路建设带来的安全隐患,首先以高精度机载LiDAR数据对地震滑坡进行了识别,并通过野外复核验证识别的准确性;其次利用高精度机载LiDAR影像对地震滑坡的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综合考虑地形、地质、地震三大因素(6个因子),对地震滑坡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机载LiDAR技术能够有效地发现植被层下的地震滑坡,在泸石高速公路沿线共识别出地震滑坡23处,野外复核验证精度达100%;通过对控制地震滑坡空间分布的6个因子的分析,得出与断裂构造和地震相关性最高。研究结果为植被茂密山区高速公路的滑坡识别调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并为泸石高速公路滑坡灾害防治与风险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利用Visual Basic对象嵌入技术(OLE Automation),将MapInfo作为一个对象使用,应用GIS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等功能,对地理信息系统平台MapInfo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对滑坡快速有效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并建立了区域滑坡稳定的综合判定标准。通过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实现对地震滑坡稳定性分析和综合评价,提高了地震诱发滑坡灾害稳定性分析的可操作性和空间地理信息的传输能力。  相似文献   

8.
由于地震波的持续时间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变长,所以主震后发生的余震事件有时因地震叠加而难以识别甚至被完全淹没,造成地震编目中的地震事件遗漏。以2014年鲁甸6.5级地震为例,通过对比不同震中距上不同仪器记录到的地震波,认为近震源区的强震记录对于识别叠加的强余震具有特别的优势。在此基础上,从震源区强震记录数据中识别并检测出主震后被淹没的两次强余震事件,震级分别为M4.6、M3.6。  相似文献   

9.
甘湫池是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的一个新景点。实地调查发现,整个景区是一座罕见的基岩古滑坡,具有滑坡地貌可观察的景观形态特征。从空间分布和层序关系来看,上覆的崩塌乱石是后期堆积在古滑坡体上,甘湫池应是古滑坡形成的拉伸洼地,并非是由崩塌形成的堰塞湖,同时在景观形态上也与水湫池明显不同,这对于科学认识和开展地质遗迹旅游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Newmark位移模型是研究地震滑坡易发性的经典模型,机器学习方法支持向量机模型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滑坡易发性评估研究。本文将Newmark位移模型与支持向量机模型相结合,建立基于物理机理的地震滑坡易发性评估模型并应用于2008年汶川地震重灾区汶川县。从震后遥感影像目视解译出汶川县1900处地震诱发滑坡,并将其随机划分为70%的训练数据集和30%的验证数据集。选择地形起伏度、坡度、地形曲率、与构造断裂带距离、与水系距离、与道路距离6个因子与Newmark位移值共同作为地震滑坡易发性影响因素。利用ROC曲线和模型不确定性等指标对模型结果进行评估,并与二元统计模型频率比和多元统计模型Logistic回归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频率比和Logistic回归模型相比,支持向量机模型的正确率最高,训练集和验证集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76和0.851。将模型应用于绘制汶川县地震滑坡易发性图,结果显示滑坡易发性图与实际的滑坡点位分布一致性较高,有80.4%的滑坡位于极高和高易发区。这说明支持向量机与Newmark位移方法结合建立的地震滑坡易发性评估模型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以为滑坡风险评估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青海国土经略》2010,(5):29-29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各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一般由降雨、地震等自然因素引起。滑坡的俗称也叫“地滑”、“走山”、“垮山”和“山剥皮”等。  相似文献   

12.
滑坡的形成需要有特定的地质条件,即一定是斜坡临空面,易于滑动的岩、土体,有软弱结构面及地下水软弱面不断活动等基本的地质条件。另外,还需有一些常常导致滑坡、崩塌发生的影响因素,如灾害性降雨、地震、人工活动等。滑坡的形成是上述各种因素的不利组合和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正滑坡是一种全球性的自然灾害,危害性巨大,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淳安县位于浙江省西部,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是全省地质灾害多发县之一。县境内岩层主要有白垩系、侏罗系紫红色砂岩和分布较广的奥陶系印渚埠组和长坞组泥岩,地质环境脆弱,是滑坡的多发区。本文通过实例对滑坡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进行分析选择,并对防治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汶川告急,"5·12"地震以汶川命名,到处布満灾害点的汶川县城是否需要整体搬迁? 漩口告急,小麻溪村是否会出现山体垮塌形成堰塞湖并威胁1000余群众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阳城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资料的整理分析,概述了县境内地质环境条件和主要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采空塌陷、地裂缝的分布与发育特征,并提出了防治地质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自2004年2月15日以来,在河南省浚县境内,由中原石油勘探局地质调查处2155队施工,一场涉及该县城关镇、黎阳镇、白寺乡3个乡(镇)的17个行政村,面积达10平方公里范围的石油勘探普查活动全面展开。这是该县为摸清石油资源状况、大力支持油田建设的一大举措。  相似文献   

17.
天仙宫滑坡地处牡丹江市兴隆镇东山的西坡,著名道教圣地天仙宫位于该滑坡体上,201国道从滑坡前缘切脚通过。一、滑坡的边界条件天仙宫滑坡曾经发生过两次较大规模滑动,滑坡周围错动明显,周界清晰。滑坡后缘滑坡壁高8m~10m,滑坡滑动后,后缘部分滑体被清运走,拉张裂缝不复存在,局部有泉水出露。但由于修建天仙宫在滑坡中部堆积大量杂填土,在滑坡中部形成了新的滑坡后壁,裂隙明显。  相似文献   

18.
滑坡是形成堰塞坝的最主要原因,在地震、降雨、冰雪融水等作用下均可形成滑坡堰塞坝,而滑坡堰塞坝的堆积形态、范围等对评价堰塞坝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离散元方法(DEM),系统分析了三维条件下滑动距离、滑面出口宽度、滑面倾角、河床倾角、河谷形状对堰塞坝堆积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滑动距离和出口宽度对坝体高度影响最大;随出口宽度和坡面倾角的增加,坝长和坝宽分别呈线性增大和减小趋势;滑动距离可以有效控制滑体速度,进而影响堆积角大小;河床倾角主要影响坝长;对坝高、坝长、上下游绝对倾角正切值和堆积角正切值进行回归分析表明,数学模型契合程度高,说明其形态可以预测;引入2个参数λ和χ,对堰塞坝堆积特征进行了描述;河谷形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随着河谷底部宽度的增大,滑体爬高爬坡能力增强。研究成果对根据实际地形预测滑坡堰塞坝堆积形态进而评估坝体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进一步开展堰塞湖溃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滑坡是浙江省山地丘陵区的主要地质灾害,目前全省有各类滑坡4千余处。面对如此众多的滑坡灾害,由于对其主控因素缺乏了解,在相当长时期内均无法进行有效防治。通过滑坡系统监测,找出主控因素及其影响方式,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我省掌握滑坡专业监测的技术人员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20.
汶川地震触发的最大滑坡——大光包滑坡是受控于斜坡先期层间构造错动带(软弱层)的大型地震滑坡, 该软弱层不但遭受了强烈的历史构造碎裂, 还在地震中产生了大面积新生震裂, 其成因及对大光包滑坡启动的贡献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焦点。以大光包滑坡为地质原型, 将层间构造错动带概化为含软弱层单元地质体模型, 基于地震波射线理论, 建立了垂直P波入射过程考虑软弱层顶底界面波场转换和时间延迟的动力响应理论模型, 开展了垂直振动作用下含软弱层单元地质体振动台模型试验, 获得了软弱层应力放大特征及受地震强度和频率的影响规律, 揭示振动波在软弱层顶底界面的波场转换和能量分配产生了振幅衰减, 以及因软弱层与上下硬层介质属性差异造成的时间延迟, 共同导致应力分异和叠加, 促使软弱层应力放大; 从而认为, 强震过程中大光包滑坡先期层间构造错动带应力放大导致了带内岩体碎裂, 降低了滑带岩体抗剪强度, 从而促使强震过程中滑坡快速启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