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烟台福山北部地区金及多金属矿成矿系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台福山北部地区地处胶东栖(霞)-蓬(莱)-福(山)成矿带北段。该区粉子山群大面积出露,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形成一完整的热液成矿系统。对区内邢家山(钼钨)、王家庄(铜锌)、杜家崖(金)等典型矿床(式)研究发现:该区金属成矿作用与中生代燕山晚期斑岩关系密切,由高温至低温成矿作用在空间上展布规律明显,共同构成了与中生代燕山晚期中酸性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金及多金属成矿系列。从现有研究成果看,中低温热液脉型、斑岩-矽卡岩型以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及多金属矿应作为该区找矿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2.
寒梅山(音译)金矿位于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省西北部,是全球特提斯成矿域、环太平洋成矿域与印度-澳大利亚成矿域的交汇地带,具有较大的金矿找矿潜力。文章通过对矿区开展矿物蚀变填图,识别出青磐岩化带、泥化带、中度泥化带、绢英岩化带、钾化带、硅化带等6个矿物蚀变带,具有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矿物蚀变分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及矿物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小组认为该矿床是一个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3.
传统地质学理论认为花岗岩是由异地深熔的花岗岩浆沿构造侵入至地壳浅部冷凝结晶形成的,“原地重熔-壳内对流”理论认为熔融的花岗岩浆并没有离开源区,而是原地重熔,熔融岩浆层内的热能对流形成大规模层状或似层状花岗岩浆,岩浆层冷凝结晶形成花岗岩,花岗岩体是岩浆层界面(MI)凸起形成的。燕山晚期花岗闪长斑岩是紫金山矿集区成矿母岩,在温度差和压力差作用下,成矿元素和挥发分在MI凸起界面上部富集形成含矿流体,在沿构造裂隙向上向外逃逸过程中与围岩产生水岩反应,形成从高温到低温热液蚀变分带,而不同成矿元素则在不同温度、压力(深度)和Eh、pH区间沉淀成矿,形成罗卜岭斑岩型铜钼矿、紫金山高硫化中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和悦洋低硫化低温热液型银多金属矿,它们是同一斑岩-浅成热液成矿体系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矿化特征的分析研 究,总结了西藏春哲地区铁多金属矿的成 矿 规 律,认 为 研 究 区主要矿床类型为矽卡岩型铁铜多金属矿、中低温构造热液型铅锌银矿,还可能存在 斑 岩—矽卡岩型钨钼矿和热水沉积型铅锌矿,成矿受特定的地层、构造、侵入岩控制,成矿时代主要为喜山期。依据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建立了矽卡岩型和构造热液型矿床的找矿模型,并开展了成矿预测,圈定出9个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5.
七宝山铜金矿位于五莲-胶南成矿带(Ⅳ)五莲七宝山铜、金、铅锌成矿远景区(Ⅴ)内,该区域是山东省金及多金属矿重点勘查区,20世纪70年代至2008年,相继发现了七宝山铜金矿、钓鱼台硫铁矿和七宝山多金属矿,成矿潜力巨大。2008年至今,该区域虽然开展了大量矿产勘查工作,但收获甚微,外围找矿效果不佳。通过对比研究山东七宝山铜金矿与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区域成矿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发现:2个矿床都处于受深大断裂控制的陆相火山盆地中,矿床类型为斑岩—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及多金属矿,矿体受隐爆角砾岩筒(脉)控制,矿化垂直分带明显,成矿物质均来自于潜火山岩,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含少量大气降水;相对紫金山铜金矿,七宝山铜金矿剥蚀较浅,垂直分带更为复杂,深部缺少斑岩型铜钼矿床。结合紫金山矿集区的勘查实践,认为七宝山潜火山岩体深部和外围潜火山岩与青山群角砾熔岩的接触面是寻找斑岩型铜金矿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6.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野外考察,论证了位于赣东北德兴地区德乐中生代火山盆地中的德兴铜矿、银山银铜铅锌矿和金山金矿及蛤蟆石金矿属于同一成矿系统。德兴铜矿是典型的斑岩铜矿,成矿流体和金属元素主要来自岩浆;银山银铜铅锌矿是一个下部为斑岩铜矿、上部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成矿流体早期以岩浆为主,晚期有较多的大气降水参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金山和蛤蟆石金矿是远接触带热液矿床,成矿流体为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产物,金主要来自围岩——双桥山群浅变质岩。这3套矿床以中酸性花岗斑岩或石英斑岩(高钾钙碱质花岗岩)为核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自中心向外或深部向浅部为:斑岩铜金钼矿、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和远接触带热液型金矿。这种矿床组合关系不同于已知的经典斑岩铜矿模型和斑岩铜矿浅成低温热液金银矿床模型,因而,有必要提出一个新的模型:斑岩铜矿浅成低温热液银铅锌矿远接触带热液金矿模型。这套矿床形成于中侏罗世,抑或是古太平洋俯冲板片局部重熔或撕裂重熔的产物,抑或是在活动大陆边缘岩浆弧后伸展带由地幔底侵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辽西火山岩型金矿分布在中生代陆相火山盆地边缘活动带内,受辽西弧形构造带控制,为火山期后热液矿床,可初步划分为3种成因类型:次火山(斑岩)热液型(二道沟式),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红石砬子式)和爆发角砾岩型(水泉式),成矿作用与中酸性火山—次火山岩关系密切,成矿时代为燕山期(90—110Ma)。稳定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含矿热液为富含挥发组份和多金属成矿元素的富金水溶液,来源于地壳深部或上地幔,即高温热卤水对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长期侵蚀、淋滤和溶解,获取大量的金属成矿元素,在不透水层之下形成深部液态矿源层。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自治区毛登锡铜矿区成矿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收集地质资料和馆藏资料,综合分析了内蒙毛登锡铜矿的矿床地质特征、矿化富集特点、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得出了毛登锡铜矿为岩浆期后中—高温热液型矿床,矿床的富集在空间和成因上与花岗斑岩体密切相关;岩体为该矿床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含矿热液沿北西向断裂及其派生的节理裂隙多次运移充填成矿。  相似文献   

9.
晋东北灵丘金、铜、银、锰成矿区位于山西断隆、燕山台褶带和内蒙地轴三个Ⅱ级构造单元的结合部位,地处太行山北缘.区内金属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的侏罗系火山构造及其构造岩浆岩带关系密切,具备成矿多样性.斑岩型、矽卡岩型,火山后期的构造热液型等多金属矿床都很典型,通过对区内地质特征及区内典型矿床的分析,结合区域上同类型矿床的找矿标志,指出了本区金、铜、银、锰矿的找矿靶区,对该区的地质找矿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多宝山一大新屯铜金整装勘查区是全国47个整装勘查区之一,该研究区成矿条件较好,是铜金成矿的有利选区。本文主要以多宝山斑岩型铜矿床及争光岩金矿床两个典型矿床为例,较系统地概括总结研究区内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月牙山-老硐沟地区位于北山成矿带东南部,区内前期找矿工作主要围绕金、钨等矿种展开,而对铜相关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预测则少有涉及。以野外地质调查为基础,结合室内多元找矿信息提取和综合分析,对该区典型铜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找矿模型、综合找矿信息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开展了成矿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的铜多与铁、铅、锌等伴生,矿床受碳酸盐岩、海西-印支期中酸性岩体及北西-北西西向断裂共同控制,为典型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北西-北西西向断裂、高磁异常体、铜铅锌地球化学异常叠加部位为此类矿床的有利找矿地段。据此,本次工作共圈定了4个预测区(A1、A2、B1、C1),野外查证在其中A1和A2预测区内见较好矿化,为区内下一步的找矿勘查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秦楼铜金矿是三铺地区以金为主的矽卡岩型铜金矿床,位于安徽省濉溪县四铺乡秦楼村北部。矿区位于三铺岩体北接触带东端,岩体复杂,接触带及围岩层间裂隙为主要控矿构造。通过对秦楼铜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特征的认识,结合矿床物探异常特征,系统总结了三铺地区铜金多金属矿地质和物探找矿标志。研究表明:寒武纪中上统碳酸盐岩地层是三铺地区铜金多金属矿重要的赋矿层位;燕山期早白垩世的中酸性侵入体是寻找铜金多金属矿重要的标志;矿体赋存于局部磁异常的边部、局部磁异常梯级带上及布格重力异常梯级带上,为本区寻找铜金矿床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下游是我国重要的铁、铜、金等多金属成矿带, 其南端是鄂东南矿集区, 该区作为我国重要铁铜矿产地, 集中分布了若干富铁富铜矿床; 金牛火山岩盆地处在鄂东南矿集区西南区域, 与成矿带中多个矿区的成矿条件相似, 具有铁、铜、金等多金属矿找矿潜力。但金牛火山岩盆地具有较厚的岩浆岩和沉积岩盖层, 增加了找矿工作的困难, 需要加强技术手段的应用, 提升找矿预测效果。相邻矿集区开展的以重磁数据为主的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工作, 为研究区构造特征分析与指导找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证明利用高精度重磁数据并结合其他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解释, 可提取研究区构造格架特征、隐伏岩体和物性分布等信息, 从而推断盆地及其基底构造特征并提出找矿预测。本研究针对金牛火山岩盆地虽有找矿潜力但缺乏系统研究的问题及迫切需求, 基于实测和收集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 开展以重磁资料为主联合大地电磁(MT)数据的综合分析解释工作, 利用重磁异常线性信号提取、重磁异常数据多尺度分析、重磁异常反演和物性界面反演、以及电阻率成像等, 估算盆地基底深度, 圈定火山机构和隐伏岩体, 推测断裂分布、盆地边界及找矿远景区, 对于该地区基础地质调查及深部找矿预测工作具有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苏门答腊岛位于印度尼西亚西缘,是环太平洋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铜、金、铅、锌等金属矿产资源,对其资源总量进行评价可以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在对该区进行野外调查和1:100万低密度地球化学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小比例尺尺度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的地质特征、关键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构建了该类金(银)矿床的预测模型;认为该区NW向苏门答腊大断裂及其次级断裂与新生代岛弧岩浆岩具有密切的时空耦合关系,该断裂系统和新生代岩浆岩共同控制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的产出;已知金(银)矿床点和1:100万低密度地球化学异常可以作为快速圈定研究区有利找矿地段的标志;并据此圈定成矿远景区5个,其中A级成矿远景区3处,B级成矿远景区2处;然后,利用通用密度模型预测了不同概率下的各远景区未知矿床数,并运用蒙特卡罗模拟预测了苏门答腊岛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产在不同概率下的金(银)资源量。   相似文献   

15.
纳米比亚罗什皮纳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已发现罗雷铜矿、斯克皮铅锌矿、罗什皮纳铅铜矿及海伯超大型铜矿床以及多处Cu,Pb,Zn,Au及Bi等多处矿(化)点,可望形成铜、铅、锌、钼等多金属矿床集中区,找矿潜力巨大。该文在分析该区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总结了罗雷铜矿的地质特征,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并对罗雷铜矿和海伯铜矿之间的大部地区铜矿找矿潜力进行了展望,指出激发极化法是该区隐伏铜矿床勘查的有效物探手段。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BIF型铁矿分布较为广泛,其中鲁南地区苍峄铁矿带是全省重要的BIF型铁矿带之一,该含矿建造赋存于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山草峪组中。本文在对苍峄铁矿带中典型矿床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对铁矿带西延隐伏区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该隐伏区BIF型铁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且该区高磁异常较为明显。通过对该类型铁矿矿床成因及找矿预测模型研究,并综合该区地质特征、物探异常特征和铁矿成矿规律等要素共圈定6个铁矿找矿靶区,即B类找矿靶区为涝坡南找矿靶区、马头西找矿靶区、山湾东找矿靶区、东凫山北找矿靶区、胡埠找矿靶区;C类找矿靶区为张庄找矿靶区;本次研究工作为该区今后铁矿勘查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鲁中隆起区位于沂沭断裂带西侧,区内与稀土成矿有关的岩浆岩和断裂构造发育,圈定多处放射性异常,La、Y等地球化学异常和独居石、钍石等重砂异常,具有较好的稀土矿成矿地质条件。区内已发现稀土矿床(点)6处,矿化点10处,显示了较大的找矿潜力。区内稀土矿成矿类型主要为岩浆热液型,典型稀土矿为郗山稀土矿;有些矿化点成矿类型为伟晶岩型和冲洪积型。成矿期主要为中生代白垩纪,有些矿化点成矿期为新太古代、中奥陶纪和第四纪。区内内生稀土矿主要控矿因素为与稀土矿成因相关的岩浆岩和构造。与稀土矿成因相关的岩浆岩主要为中生代的郗山、沙沟、关帝庙、鹿野、腰关、崔家沟、东马山单元和古生代常马庄单元。本文总结了区内稀土矿成矿规律,划分成矿远景区3个;划分找矿靶区11个,分析了今后区内找矿方向和工作方法,以期实现稀土矿成矿新突破。  相似文献   

18.
邹平地区是山东省内最主要的铜矿产地和成矿远景区,先后发现了王家庄铜矿和碑楼铜矿,构成了区内典型的次火山岩型矿床系列。该文通过搜集和研究邹平火山岩区以往多年的信息资料,并结合近几年的地质物化探工作及其找矿成果,初步建立了邹平火山岩盆地铜矿的地球物理综合找矿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就下一步该区找矿方向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新疆且末县布拉克铜矿位于吐拉盆地西南缘,矿体呈层状产出于白垩纪红色碎屑岩建造内的浅色砂砾岩层中;矿石由石英、长石等矿物晶屑和安山岩、玄武岩、流纹岩等岩石碎屑及孔雀石、褐铁矿等金属矿物填隙物及碳酸盐、泥质物等胶结物组成。吐拉断陷盆地西南缘白垩系砂砾岩层广布,该矿床的发现及其控矿特征的研究对该地区的地质找矿具有指导意义。文章通过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结合吐拉盆地的演化究其来龙去脉,建立成矿模式。综合分析认为,矿床成矿受岩相、古地理、岩性、大地构造控制,成矿物质来源于剥蚀区古老铜矿床。继此进一步指出了砂砾岩型铜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已往邹平火山岩地区实施的土壤汞气测量试验性成果的初步研究,24处汞气测量异常中经钻探验证见矿异常8处;有进一步工作意义的异常若干处。土壤中汞气测量异常与钻孔中铜元素原生晕异常相吻合、与铜矿及金属硫化物关系密切。由此可见,土壤汞气测量在第四系覆盖区寻找隐伏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