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2 毫秒
1.
利用测井解释数据、岩心及薄片观察结果,分析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特征、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玉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主要发育加里东中期和海西早期风化壳岩溶,鹰山组是风化壳岩溶最为发育的地层。储层垂向分布于水平潜流带高角度溶缝、半充填的溶蚀孔洞、粒间溶孔和晶间溶孔,以及垂直渗流带半充填的高角度溶缝和中小型溶蚀孔洞;储层平面分布于岩溶高地和岩溶斜坡古地貌单元,发育滑塌堆积物、溶洞、溶孔和溶缝等储集空间。研究区裂缝发育,与溶蚀孔洞相互沟通,明显改善碳酸盐岩储层的渗透性能。加里东中期—海西早期构造运动导致的地层长期暴露剥蚀、断裂活动和裂缝发育是风化壳岩溶储层形成的主要原因,东部断裂带鹰山组碳酸盐岩为勘探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2.
塔河油田T738井区位于上奥陶统浅覆盖区,发育大型岩溶缝洞型储层。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岩心资料、成像测井资料、钻井资料,并结合地震属性提取技术,对该区储层的沉积特征和岩溶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储层发育的主要岩溶阶段及主控因素,并建立了岩溶发育模式。结果表明:岩溶储层主要发育在一间房组和鹰山组上部,储集空间主要有溶蚀孔洞、裂缝和大型洞穴,具有层状分布特征;加里东Ⅰ幕形成的溶蚀孔洞和裂缝以及颗粒灰岩中保留的原生孔隙整体规模较小;在岩溶水补给条件充足、先期裂缝和溶蚀孔洞提供优势运移路径以及以深切沟谷和断裂为排泄通道的水文地质背景下,形成了顺层岩溶发育模式,为下一步储层预测和勘探实践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轮南古潜山轮古7井区以东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遭受多期次的地质构造、岩溶作用及充填改造作用,岩溶缝洞系统发育,岩溶储层主要发育在一间房组、鹰山组地层内,垂向上发育在潜山面以下(200~300 m)范围内,储层类型分为裂缝型、孔洞型、裂缝-孔洞型、洞穴型岩溶储层。通过采集28个岩溶充填物样品进行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缝洞充填物的充填期次及充填环境特征。分析表明,轮古7井区以东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缝洞系统充填物的δ13C和δ18O值的变化范围较大,δ13CPDB值为-7.82‰~6.03‰,平均值为-1.20‰;δ18OPDB值为-16.13‰~-7.24‰,平均值为-10.97‰,说明该区碳酸盐岩溶蚀作用过程中受到大气降水作用明显,反映了古风化壳岩溶环境,划分了4种不同的岩溶作用与充填期次。   相似文献   

4.
根据岩心、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和阴极发光等资料,研究乍得Bongor盆地基岩潜山的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类型、裂缝发育特征、储集空间组合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基岩潜山储层岩石类型由正变质岩和岩浆侵入岩组成,以混合花岗岩类、花岗岩类和正长岩类为主。储集空间主要包括孔隙和裂缝,局部发育溶蚀洞,其中孔隙以溶蚀孔、破碎粒间孔为主;裂缝包括构造缝、溶蚀缝、解理缝和风化淋滤缝等,以构造缝为主。构造缝以剪切缝为主,占64.0%,产状以高角度缝为主,占60.1%;裂缝的长度主要为0.03~0.15m,开度主要分布在0.01~0.20mm之间;裂缝密度为3.38~15.60条/m,平均为10.02条/m;全充填裂缝占54.3%,其中充填物以硅质、泥质和炭质为主。储集空间组合类型可以划分为孔隙型、裂缝型和孔隙—裂缝复合型。研究区基岩储集空间影响因素主要有构造作用、风化作用、溶蚀作用、矿物充填和岩石性质等。该研究结果对认识乍得Bongor盆地基岩潜山储层特征和指导后期的开发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溶洞型储层是塔中地区鹰山组岩溶体系中最易识别和发现的储层类型之一,为探讨表生溶洞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根据塔中地区鹰山组表生溶洞的野外露头、钻井、地震、岩性、测井响应等特征,对成像测井资料进行精细刻画,分析鹰山组溶洞类型和溶洞充填样式。结果表明:塔中地区鹰山组溶洞受岩性、岩溶古地貌、裂缝及埋藏改造等因素控制,形成复杂的岩溶体系,溶洞型储层可分为潜流带溶洞、渗流带溶洞和落水洞等3种,包括单旋回充填型、以角砾为主的两段式充填型、泥少砾多的充填样式及多段式复合充填型等。溶洞作为岩溶体系最重要的识别标志和组成部分,研究其类型划分及充填样式对于进一步分析鹰山组岩溶体系的成因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储层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的储层特征及成因,以钻井岩心、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和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等资料为基础,分析研究区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及储层特征、成因。结果表明:灯影组储集岩类以凝块状云岩、砂屑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溶蚀孔洞为特征;沉积相是储层的物质基础,藻丘和颗粒滩亚相控制储层在平面上的分布范围和规模;溶蚀是储层形成的关键,同生期溶蚀增加储层的比表面积,为后期岩溶提供有利的物性条件;表生期溶蚀控制优质储层在纵向上的分布,主要分布在距离不整合面100m以内;埋藏期溶蚀对储层总孔隙度改变不大,但使前期较分散的储层趋于富集。早期裂缝(第一~三期)为各期流体及烃类充注提供导引作用,晚期裂缝(第四~五期)改善灯影组储层的渗透能力。该结果对研究区气田的勘探和开发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乍得 Bongor盆地基底结晶岩富含油气资源,为明确基岩的储集性能,综合利用岩心、岩石薄片、铸体薄 片、主量元素测试、压汞和常规物性等资料,研究了乍得 Bongor盆地潜山基岩的岩石类型、化学成分、矿物组成、 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基岩由变质岩和岩浆岩组成,各种岩性所含氧化物和矿 物含量有明显的差异.浅色矿物含量高的岩性脆性高,抗压强度小,在构造应力作用下更容易形成破碎粒间孔和 构造裂缝,且在溶蚀作用下,长石易于被溶解,而发育溶蚀孔,储集空间组合类型有裂缝-孔隙复合型、裂缝型和 孔隙型,孔渗高,排驱压力低,孔喉连通性好,中大孔径所占比例高,储集性能好;而暗色矿物含量高的岩性如变粒 岩类、片麻岩类和闪长岩类等,其构造成因的储集空间相对较差,但在溶蚀改造作用下暗色矿物更易被溶蚀,而形 成溶蚀孔,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是孔隙型,局部存在裂缝型,孔渗低,排驱压力高,孔喉连通性差,小孔径所占比例 高,储集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8.
渝东石柱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地层发育特殊的纤维状方解石脉体。为揭示其流体来源及形成机理,结合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等开展系统分析。研究表明,纤维状方解石脉(FCV)以顺层或近平行层面充填于黑色粉砂质页岩和泥质粉砂岩微裂缝中,脉体宽0.1~4.0 cm、横向延伸一般为0.5~8.0 m。纤维状方解石晶体以柱状、纤维状垂直裂缝壁生长为主,多与石英共生产出。晶体表面洁净,局部见方解石压力影、机械双晶及晶体间锯齿状晶界。阴极发光下纤维状方解石呈暗红色-橘红色;碳-氧同位素分析表明δ13CPDB略偏负、δ18OPDB负异常明显(δ13CPDB、δ18OPDB平均值分别为-1.549‰及-12.654‰),指示其形成过程中受温度升高影响明显;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平均值为159.5℃。结合区域构造-热演化史分析,结果表明石柱地区龙马溪组FCV形成流体具造山带同构造期超高压有机流体性质特征,为中-晚三叠世印支期同构造作用驱动深部流体叠加生烃超高压释放导致水力压裂所致,裂缝的开启导致孔隙流体的过饱和及纤维状方解石的快速沉淀。   相似文献   

9.
利用岩芯观察、铸体薄片及荧光薄片鉴定,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恒速压汞等分析测试手段,分析了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成岩作用与储集空间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主要发育碳酸盐岩类、陆源碎屑岩类、火山碎屑岩类和混积岩类等4种岩石类型,储集空间可分为次生溶孔、晶间孔和微裂缝3类;不同岩石类型经历了不同的成岩作用过程,发育了不同类型的储集空间。①碳酸盐岩类中,泥晶云岩成分单一,压实致密,胶结作用弱,储集空间以白云石晶间孔为主;随着粉砂质和凝灰质含量增加,压实作用变弱,长石和凝灰质发生强溶蚀,粉砂质砂屑云岩及凝灰质云岩的储集空间以长石粒内孔、铸模孔及凝灰质溶蚀孔为主。②陆源碎屑岩类中,凝灰质粉砂岩的压实作用中等,粉砂级长石颗粒粒内及边缘、分散状凝灰质溶蚀,且溶蚀孔中有大量的黏土矿物充填,储集空间以蜂窝状长石溶蚀孔、凝灰质溶蚀孔为主;而云质泥岩压实作用强,溶蚀作用不发育,仅可见晶间孔及微裂缝。③火山碎屑岩类中,粉砂质凝灰岩、云质凝灰岩压实作用中等,长石、凝灰质易溶,但胶结物种类较多,储集空间以次生溶蚀孔为主,发育少量的晶间孔。  相似文献   

10.
综合应用岩石薄片显微镜鉴定、电子探针分析、阴极发光显微分析及流体包裹体温度测试等,研究塔东古城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岩石矿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中下奥陶统灰岩中发育钠长石自生矿物,钠长石的发育和分布具有独特性,集中发育于鹰山组灰岩地层,以偶见、分散状和沿缝合线富集3种产状分布,主要交代灰岩微晶方解石沉积组分及海底胶结物方解石等早期成岩组分;钠长石的流体温度较高,温度在340~440℃之间,与沉积时或沉积期后不久的浅海岩浆热液喷流作用有关;钠长石被晚期热液鞍状白云石交代,被缝合线及构造裂缝切割改造,为古城地区第一期热液地质作用.该地区钠长石的发现丰富塔里木盆地热液地质作用的矿物学标志,为研究热液地质作用期次和热液演化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古地貌及岩溶储层发育规律,基于地震、钻井、岩心、薄片分析,采用“残厚与地层古构造趋势面结合”方法对古地貌、古水系进行恢复刻画,划分为3种二级地貌类型,6种三级地貌类型和若干微地貌形态。在岩石化学特征及储层物性研究基础上结合古岩溶缝洞充填方解石碳氧同位素特征,对古岩溶发育及充填期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后期溶蚀孔、溶洞和溶蚀裂缝是该区主要储集空间;充填方解石δ13C和δ18O值变化范围较大,δ13CPDB值为-4.17‰~1.59‰,平均值为-1.05‰;δ18OPDB值为-15.71‰~-5.17‰,平均值为-11.15‰。并划分为海相沉积充填环境、大气淡水充填环境、浅埋藏沉积充填环境和深部埋藏高温环境4种不同的古岩溶作用期次。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小拐地区佳木河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小拐地区佳木河组属低孔、低渗储层,为明确该区储层的主控因素,根据岩心观测、薄片鉴定、分析化验等结果,研究其沉积特征、储集空间、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等.结果表明:小拐地区佳木河组为一套巨厚陆上冲积扇—扇三角洲复合沉积,岩石颗粒组分复杂、成熟度低,储层主要储集空间包括界面孔、微裂缝、溶蚀孔、构造裂缝等;储层受裂缝—孔隙双重介质影响,非均质性强.该区构造裂缝较为发育,以构造成因的直立剪切裂缝为主,对储层改造具有重要作用,裂缝发育情况与油气显示及产能密切相关;该区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包括岩性岩相、构造运动、成岩作用等.该区岩性岩相是控制储层发育的根本条件,构造运动产生的主控断裂有利于油气运移与聚集、强化储层裂缝发育,成岩作用中的溶蚀作用有效改善区内储层储渗性能.  相似文献   

13.
分析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致密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和有利储层的地质成因,可以为储层预测提供依据。通过岩心观察、物性测试、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储层孔隙演化等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粗砂岩、砂砾岩储层主要是扇三角洲背景下近物源、快速搬运堆积的产物,属于低孔、超低渗储层;孔隙类型包括溶蚀孔、原生粒间孔、晶间孔、压裂缝、溶蚀缝等,长石溶孔、岩屑溶孔为主要的储集空间,其次是方解石晶间孔、黏土矿物晶间孔,压裂缝、溶蚀缝对砂砾岩的渗透性具有改善作用。分选、淘洗程度相对较高的扇(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微相是有利储层发育的沉积基础,成岩初期强烈的压实作用与成岩中晚期的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致密的主要原因,长石溶孔、岩屑溶孔早成岩期绿泥石包壳、方解石胶结对原生孔隙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中成岩期有机酸对储层中长石、岩屑的大量溶蚀是形成有利储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空间由溶洞、裂缝、溶蚀孔洞组成,溶洞是该类油藏的主要储集空间,也是区别 于其他类型油藏的最主要特点.现有的多重介质模拟方法无法准确描述δ充填溶洞内流体流动的特征.为此, 在多相流模型和有限体积数值解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溶洞内多相流体计算模型,实现了溶洞内多相流体流动的描 述,并针对缝洞型油藏特点研制了数值模拟软件平台.该软件实现了缝洞型油藏数值模拟的数据管理、方案管 理、模拟计算、数据显示等功能.应用实例表明该软件能够实现缝洞型油藏数值模型建立、生产历史拟合、剩余油 定量描述、潜力区域分析等工作.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轮古油田奥陶系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塔里木盆地轮古潜山奥陶系油气藏勘探开发现状,引入试井分析方法,基于轮古地区的钻井、岩心、测井、地震、试井和分析化验资料,分析轮古地区储层岩石类型、沉积相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物性和储层分布特征,研究储层主控因素.结果表明:轮古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经过各种成岩作用改造,其原生孔隙已被破坏殆尽,有效孔隙空间主要是加里东—海西期构造及岩溶作用形成的裂缝和溶蚀孔洞,储层分布的非均质性极强.岩溶缝洞型储集体的发育主要受岩性岩相、岩溶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等因素控制.岩性岩相是储层的基础,岩溶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是储层形成和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溶蚀孔洞是稳产的条件,裂缝是高产、稳产的关键.碳酸盐岩储层特征是岩性、沉积环境、多种成岩作用和构造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结果,即碳酸盐岩储层通常是岩性、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相互叠加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白云岩储层具有年代老、埋深大、成岩作用强烈的特征,原生孔隙几乎被破坏殆尽,有效裂缝的发育程度是决定储层优劣的关键因素。根据岩芯描述、薄片鉴定、FMI成像测井、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电子探针以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研究手段,开展了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简称"塔北地区")寒武系白云岩储层的裂缝充填特征及有效性分析。塔北地区整体裂缝发育,天山南地区与塔河地区裂缝在产状、线密度、形态以及充填特征上存在差异。天山南地区裂缝线密度与有效性均低于塔河地区,充填矿物主要为自形白云石与石英,其次为方解石、石膏与黄铁矿。充填白云石分为3期,对应的温度区间分别为70℃~90℃、90℃~110℃及110℃以上,均为地层内的成岩流体成因;充填石英分两期,第一期为黏土矿物转化蚀变形成,第二期可能为热液成因。塔河地区裂缝线密度高,有效性较好,溶蚀作用发育,是有利的勘探地区,其充填物以热液矿物组合形式出现,主要为方解石,其次为石膏、鞍状白云石、黏土矿物、沥青等,重晶石以交代白云石的形式出现。充填方解石分为4期,对应的温度区间分别为70℃~100℃、100℃~130℃、130℃~180℃及180℃以上,前3期充填为不同埋深时期地层内成岩流体成因,最后一期充填为自下部运移而来的高温热液流体成因。  相似文献   

17.
中拐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性能受到不同期次构造裂缝控制,裂缝对油气的富集及产能具有重要影 响,研 究 构 造 裂 缝发育特征、形成期次及渗流特征将为有效评价与开发有利储层提供依据。该区主要发育高角度缝和斜交缝,裂缝发育方位包括近EW 向(270°±10°)、NW 向(300°±15°)、NE向(45°±15°)和SN(0°±10°)。利用裂缝充填物成分及切割关系、裂缝充填物包裹体测温和岩石声发射试验等研究结果,结合构造演化历史,认为该区构造裂缝至少可以划 分 为4期:第1期构造裂缝形成于海西构造运动中期,充填物为细粒方解石及绿泥石,包裹体均一温度为75~82℃;古构造应力值为49.6 MPa;第2期构造裂缝形成于海西构造运动晚期,充填物为石膏,包裹体均一温度为92~97℃,古构造应力值为39.9 MPa;第3期构造裂缝形成于印支构造运 动期,充填物主要为较粗粒方解石,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06~112℃,古构造应力值为34.1 MPa;第4期构造裂缝形成于燕山构造 运动期,该期裂缝几乎未充填,古构造应力值为26.5MPa。受现今应力场的影响,近 EW 向裂缝的张开度大、渗透率高,是布置开发井网时优先考虑的方向,随着油田开发,不同组系裂缝渗透性的动态变化各不相同,要及时进行相应的井网调整。   相似文献   

18.
川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孔隙类型的差异影响储层渗流能力.基于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成像等资料,采用FIB—SEM三维成像技术,分析川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结果表明:川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碳酸盐岩储层受白云石化和溶蚀作用等影响,形成晶间溶蚀孔、粒间孔和粒内孔等次生孔隙,为油气储存和运移提供重要的储集空间.茅口组孔隙—孔洞型储层主要存在粒间孔、粒内孔、晶间孔、有机质孔和微裂缝5种孔隙类型.主要储集空间组合类型为粒间孔—晶间溶蚀孔—微裂缝;次要储集空间组合类型为粒内孔—晶间孔—有机质孔—生物体腔溶孔.以亮晶生屑灰岩为主的储层大孔数量多,但孔隙连通性差,非均质性较强,有利于形成裂缝—孔隙型储层.以泥晶生屑灰岩为主的储层广泛发育粒间孔和粒内孔,孔隙连通性较好,非均质性弱,有利于形成优质孔隙—孔洞型储层.该结果为证实孔隙—孔洞型储层具备优质储集性能提供实验依据,为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发育多种形式的岩溶作用,其中埋藏岩溶作用是形成有利储层的重要机制之一。利用岩心观察、岩石薄片鉴定、阴极发光、扫描电镜、测井解释和地化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区埋藏型岩溶发育特征,预测有利储层分布。结果表明:埋藏型岩溶主要发育层位为蓬莱坝组及东部断裂带的鹰山组;发育特征表现为高角度裂缝发育导致的溶蚀作用、沿缝合线发育导致的溶蚀作用、沿晚期裂缝发育的"串珠状"溶孔及与断裂作用相关的油气或沥青充注等,成岩介质流体为多种流体组合。受海西运动影响,蓬莱坝组地层深部断层发育;海西运动晚期,成岩介质流体沿深部断裂向上运移,使下部岩溶相对上部岩溶更为发育,并具有顺层溶蚀特点。断层的发育对埋藏型岩溶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低角度裂缝对埋藏流体的侧向运移具有良好的疏导作用。海西运动晚期发育的断裂带为研究区主要岩溶作用区及优质储层分布区。  相似文献   

20.
徐家围子断陷是我国断陷湖盆致密砂砾岩气勘探区块之一,其下白垩统沙河子组是勘探的主力目的 层,储 层 致 密 是 该区致密气勘探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岩心观察、薄片分析、扫描电镜观测、压汞测试和物性统 计,分析了下白垩统沙河子组砂砾岩储层的特征,从沉积、成岩角度讨论了储层致密的成因。研究表明,沙河子组砂砾岩储层主要为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储层物性差,具有低孔、低渗特征;储集空间具有孔隙-裂缝双介质特征,孔隙类型多为长石溶孔、岩屑溶蚀,孔隙结构复杂,缩颈型喉道和管束状喉道占主导地位,裂缝类型为压裂缝。储层特征受沉积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近源搬运背景下砂砾岩的成熟 度低,高含量的塑性岩屑和泥质杂基不利于原生孔隙的保存,沉积物粒度和埋深决定了微裂缝的发育程度。成岩作用通过储层埋藏史影响储集物性,储层原生孔隙在早期快速深埋过程中大量减少,导致后期生烃流体运移不畅,限制了溶蚀作用的发育规模;同时,溶蚀期以后砂砾岩储层再次埋深并经历强烈的胶结作用,残余粒间孔和次生溶孔再次遭受破坏,最终形成低孔、超低渗致密储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