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GPS在县(市)级土地调查变更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GPS技术应用于县(市)级土地变更调查的意义 土地调查成果是制定各级国民经济计划和宏观决策的重要基础资料,是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日常土地管理工作及各级领导进行科学决策的依据。决策的科学性,取决于国土资源各项数据的准确性、现实性。因此新一轮土地变更调查测绘成果要能满足对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及时更新和汇总。数字国土工程的实施,使全国各地陆续建立了县级利用数据库。[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地籍管理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时效性很强的工作。随着土地的深度开发和利用,各种形式的变更、出让、出租等越来越频繁。变更调查工作的全面展开,特别是城市建设的空前发展以及土地有偿使用法规的实施,使得地籍管理工作得以日趋细化、地籍信息量也越来越大,对地籍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如此数量巨大、来源多样、变更频繁的信息,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愈来愈不能满足现代化土地管理的需要。不仅如此,大庆市经济的迅猛发展,迫切要求国土部门为市政府提供准确的数量、质量和土地利用现状等信息。因此,我们应该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建立科学的地籍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基础,摸清土地资源现状及时掌握土地变化信息,是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土资源宏观决策的依据。为了提高土地变更调查的效率,设计了掌上土地变更调查系统。系统基于PDA将GPS卡、GSM、数码摄像头集成于一体,利用高精度GPSOEM板和GSM实现了GPS实时差分处理,形成一个小型轻便的土地变更调查系统。在WindowsCE环境下,利用eVC编程语言完成了系统的开发,实现了变更图斑测量、GPS数据解算、土地利用现状图更新等功能。从而解决了传统土地变更调查周期长、效率低、精度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2007年12月14日~15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徐绍史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汇总会上做重要讲话。他要求全系统高度重视基础性工作,充分发挥地籍管理的基础性作用,为摸清土地家底、严格执法监管、加强宏观调控和维护权利人权益,提供技术支撑,要坚定信心,明确责任,保证地籍管理工作不断拓展、创新。  相似文献   

5.
运用“3S”技术推进土地管理工作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对土地管理工作来说,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急需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来满足现代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3S”技术的出现并被逐渐应用到土地管理工作中,为满足现代土地管理工作的需求,推进土地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6.
基于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布局要求,国土资源部根据一些地方土地开发利用情况,组织开展了土地测绘工作。通过GPS土地测绘技术来勘测野外地质情况,收集有关数据信息,使得土地测绘更加准确、有效。但在GPS土地测绘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同影响因素,容易造成测量误差,导致土地测绘精确程度下降。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了GPS测量误差产生原因,并提出具体解决办法,从而提高GPS土地测绘精度。  相似文献   

7.
近日,山东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办公室对东营市中心城区变更地籍调查及信息系统建设项目成果进行了检查验收。验收组听取了东营市中心城区变更地籍调查及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情况汇报,观看了系统运行演示,检查了成果资料,抽查了变更地籍调查现场。验收组认为,东营市中心城区变更地籍调查及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组织得力,技术路线正确,项目技术报告、工作报告完整规范,GPS控制网布测满足城镇变更地籍调查和相应精度分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土地信息资源是与特定地块相关的各种信息,是土地管理工作处理的对象和结果。我国目前对土地信息资源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缺乏技术人才,对土地信息资源的收集和利用存在缺乏市场机制和效率不高等问题。在土地管理过程中,可采取一定措施来合理利用土地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下土地管理工作的新趋势,积极主动应对,做好新常态下土地管理技术服务工作,为土地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责。河南省国土资源调查规划院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做好新常态下的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工作近年来,国土资源部采取新机制、新方法组织开展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工作,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工作也由原来的  相似文献   

10.
一、土地调查土地调查是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基础的基础,目的是全面查清土地资源和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为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土地资源提供依据。根据《土地调查条例》规定: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每十年进行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根据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每年进行土地变更调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调")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多次强调"调查  相似文献   

11.
新型土地利用变更与管理软件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当前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工作的现状及现实要求。总结了新一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对土地利用变更与管理软件的基本要求,提出了基于SuperlMap的土地利用变更与管理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并就基于SuperMap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进行了详尽的论述。该解决方案成功地应用于柳州市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及土地利用数据更新与管理。该系统的成功应用为新一轮土地变更大调查提供了全面技术和软件解决方案,为国土资源行业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提供了成功的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12.
土地调查主要获取每块地的权属性质、利用状态、实地位置、地块形状、面积、平面位置等信息,是国家和地区发展中获取基础数据不可缺少的手段。以寿光市土地调查项目为基础,应用RS卫星影像数据制作土地调查底图,利用GPS采集地籍要素数据,建立基于GIS的寿光市土地调查数据库。实践证明:基于现代测绘的3S技术能够为土地调查数字化提供可行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主要评述了基于GPS/PDA技术的"调查之星"土地调查作业系统的系统组成及工作流程,以及该系统取代传统的土地调查方法在湖南省长沙县2005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及更新调查等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旨在为我省众多的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土地调查工作提出新的思路,同时也为我省目前正在开展的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新方法、新手段.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省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对项目管理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如何公开、透明、有序地管理项目,提高项目工作的管理质量和水平,把工作推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因此,有必要积极引入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建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亦称“项目库”)。通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土地开发整理的全程管理工作实现技术化、信息化,促进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15.
结合实际,指出并分析了县级“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做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提出了实用的办法和建议。同时指出:逐步完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成果,对土地管理工作,特别是对将要开展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于地籍管理工作来讲,地籍测绘信息的真实、精准是相当重要的,与土地资源查清以及科学合理的利用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但是传统的地籍测绘技术与方法,不管是在测量速度还是在精度上都存在有一定的缺陷,因此优势较为显著的GPS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有效地解决了地籍测绘中的难题。文章中主要就地籍测绘中GPS技术的优势进行介绍,并就其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对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有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结合实际,分析了县级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如何做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提出了实用的办法和建议。同时指出:逐步完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成果,对土地管理工作,特别是对将要开展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线巡查技术是指巡查人员通过移动终端连接服务器在线交互数据的一项技术,是近年来逐步发展应用于土地执法较为成熟的技术,对于需要外业调查以及室内审核的项目同样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随着技术和装备的不断更新,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也在提出新的要求,为适应新的形式,广东省首次利用已建成的省级在线巡查系统辅助开展县(市、区)土地变更调查,本文对省级在线巡查系统设计模式应用于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土地管理是国家为维护土地制度,调整土地关系,合理利用土地所进行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在我国,土地是稀缺资源,尤其是耕地。土地管理工作,是国家掌握土地动态变化的一个重要的信息源。做好土地管理工作,在确实保护耕地,加强对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都会其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遥感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技术路线 本次土地利用更新调查运用先进成熟的空间遥感技术、空间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采取内外业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以全数字化信息获取方式,获取准确翔实的土地基础数据的技术路线。主要采用的数据经过正射影像矫正的2.5m的法国SPOT5彩色数据。彩色数据的获取是利用分辨率是10mSPOT5多光谱数据和分辨率是2.5mSPOT5全色影像融合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