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壳形变与地震》编委扩大会于1983年11月16日至20日在湖北宜昌市召开。参加会议的编委和代表来自20个单位,共49人。会议由《地壳形变与地震》副主编郑松华同志主持。 与会者认为:《地壳形变与地震》是学科性的学术刊物。而地震研究是多学科、多途径  相似文献   

2.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原名《地壳形变与地震》 ,是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中国地震局第二地形变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综合观测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学术刊物。本刊宗旨是在推动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学科发展基础上 ,利用大地测量学理论和方法 ,监测、研究地壳运动与变形的机理 ,探讨地震孕育、发生与地壳形变的关系 ,运用上述理论成果与观测结果促进大陆地球动力学和地球物理场模型的建立 ,为地震科学与地震预报服务。其学科领域涉及大地测量学、地球重力学、地球动力学、地…  相似文献   

3.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原名《地壳形变与地震》 ,是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中国地震局第二地形变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综合观测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学术刊物。本刊宗旨是在推动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学科发展基础上 ,利用大地测量学理论和方法 ,监测、研究地壳运动与变形的机理 ,探讨地震孕育、发生与地壳形变的关系 ,运用上述理论成果与观测结果促进大陆地球动力学和地球物理场模型的建立 ,为地震科学与地震预报服务。其学科领域涉及大地测量学、地球重力学、地球动力学、地…  相似文献   

4.
本文扼要综述了国内外近四年来大地测量研究与应用的重要进展(主要侧重于地壳形变与地震领域)。现分以下六个方面阐述:大地测量理论研究的重要进展;空间技术的发展与地壳形变监测;地球自转与地震研究的新思路;现代板块运动及其新的全球模型;地震形变实例研究;未来的发展与任务。  相似文献   

5.
《地壳形变与地震》1982年第二期发表了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周坪地震台“略谈当阳1981年3.8级地震与地壳形变”一文。根据百家争鸣的方针,我们也想对当阳1981年3.8级地震与地壳形变谈谈我们的肤浅看法。 《略谈当阳3.8级地震与地壳形变》一文中认为,周坪地震台1981年4月—6月份短水准出现了明显的异常,且1981年和1980年相比气象又无异常,因此认为1981年7月5日当阳  相似文献   

6.
在广大读者与作者的扶持下,《地壳形变与地震》已成为我国地学界一份颇有影响的学术刊物。  相似文献   

7.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是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学术刊物。本刊宗旨是在推动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学科发展基础上,利用大地测量学理论和方法,监测、研究地壳运动与变形的机理,探讨地震孕育、发生与地壳形变的关系,运用上述理论成果与观测结果促进大陆地球动力学和地球物理场模型的建立,为地震科学与地震预报服务。其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8.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是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学术刊物。本刊宗旨是在推动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学科发展基础上,利用大地测量学理论和方法,监测、研究地壳运动与变形的机理,探讨地震孕育、发生与地壳形变的关系,运用上述理论成果与观测结果促进大陆地球动力学和地球物理场模型的建立,为地震科学与地震预报服务。其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9.
1900年10月17日——21日在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召开了地壳形变测量专业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地壳形变测量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联合主办,出席会议的代表有专业委员会成员,科技司领导,地震研究所领导、部分地震重点监测区省局领导、地壳形变观测(含重力)手段专业技术管理组代表、研讨会学术论文作者以及来自中科院测地所、国家测绘局、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地震报、地震出版社,《地壳形变与地震》编辑部的部分特邀专家共60余人。研讨会主要议程:一是审议“地壳形变监测整体规划”(征求意见稿);二是学术交流。地壳形变监测整体规划是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委托中国地震学会地壳形变测量专业委员会和科技司联合制定的。提交大会审议的征求意见稿是今年8月邀请部分专家集中编写,科技司及有关同志汇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年轻研究员王琪等撰写的《GPS监测中国大陆现今地壳变形》刊登在美国《科学》杂志上。这是我国第一个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地球科学基础研究论文的年轻人。年仅 39岁的王琪 ,早在 1 3年前就已涉足利用 GPS测量技术探索地震预报新方法这一基础科学研究领域 ,并担任中国地震局《GPS监测中国地壳运动与地壳变形研究》课题组组长。他最早主持的一个科研项目是 1 990年国家地震局、海洋局、地质局三家联袂 ,对中越边境的南中国海实施的 GPS测量。王琪率领科考小组圆满完成了南海科考任务 ,为他日后从事 GPS监测中国地…  相似文献   

11.
为执行中美地震科技合作议定书,由中国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与美国地质调查局门罗帕克分部联合主办的“中美地壳形变与地震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五年十月廿九日至卅一日在武汉召开。近百名中外学者出席了会议。湖北省付省长梁淑芬出席了开幕式,国家地震局付局长高文学参加了会议。 “地壳形变与地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获取地震造成的地壳形变信息和产生这种形变的机理及其观测  相似文献   

12.
地壳形变测量学之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首先简述了当代地学前沿交叉新学科--地壳形变大地测量学的形成和内涵。地壳形变大地测量学开拓了现今地壳运动与现今地球动力学研究新领域,使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研究取得创新性成果,促进地球动力学等地学基础研究,证实地壳动力学的基本状态不是“SOC”而是“SO”,因而地震是可能预报的,有助于击破制约地震预报的“瓶颈”,从根本上推进地震预报。然后对当前的研究工作提出了7项建议,包括:将地壳形变监测系统建设为真正的“四维”快速测地系统,加速推进形变和重力的结合,地表与深部研究的结合,推进地壳运动“暂态信号”和“暂态过程”研究,研制和发布“数字形变信息产品”,深化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和现今地球动力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加速推进地震动力学和地震预报研究等。最后提出了对地壳形变大地测量学、现今地壳运动、现今地球动力学和地震预报未来发展的预测。地壳形变大地测量学正有力地推进地球科学创新和地震预报破关,激动人心的研究还仅仅是开始。  相似文献   

13.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具有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广域覆盖的优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地震地壳形变监测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地震发生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InSAR技术观测的同震地壳变形结果可以为分析发震断层几何学特征和动力学机制提供重要约束。随着InSAR技术的发展,如何获取可靠、多维的同震形变场,构建更加真实的正反演模型,是利用InSAR技术研究地震震源参数的关键。首先,综述了利用InSAR技术获取同震形变场的研究现状,总结了InSAR技术获取同震形变场的优缺点、InSAR技术获取三维同震形变的现状;接着,回顾了地震震源参数正反演模型及方法的研究历程,包括从简单的弹性半空间位错模型到接近真实地球介质的数值模型,分析了不同反演方法和先验约束对结果的影响;最后,从同震形变场分离、自动化InSAR数据处理与震源参数反演等方面进行了展望。综上所述,InSAR技术获取的同震形变场具有大范围、高精度的优势;随着精细地壳介质参数的逐步确定,联合地震学技术方法,InSAR技术可以反演确定比较准确的地震震源参数。  相似文献   

14.
地壳形变测量的任务是应用大地测量和定点地形变测量,测定和研究地壳外表的形变运动,协同地震地质、地球物理、海洋、气象诸学科查明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的活动规律,确定未来地震的时、空、强及其在地表表现的方式,对地震作出预报。  相似文献   

15.
地壳形变与地下水异常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地壳形变异常是地壳构造变动中直接的表现,也是物理含义最为明确的地震前兆之一。地下水异常能够提供多种形式的构造活动过程(包括地震)。这两类异常能够以不同的力式和特点反映出地震孕育过程中伴随的前兆信息,并成为地震预报的重要手段;而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因此,对两类异常关系的研究对于识别地震前兆特别是短临前兆至关重要。归类了地震孕育模型及其前兆异常机理,并对前兆异常机理进行归纳整理和简述,然后从机理和前兆方面综述了地壳形变与地下水异常关系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信息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征稿简则《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是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学术刊物。本刊宗旨是在推动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学科发展基础上,利用大地测量学理论和方法,监测、研究地壳运动与变形的机理,探讨地震孕育、发生与地壳形变的关系,运用上述理论成果与观测结果促进大陆地球动力学和地球物理场模型的建立,为地…  相似文献   

17.
正《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是由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发展研究中心、地壳应力研究所、第一监测中心、地球物理勘探中心、第二监测中心、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地震大地测量学专业学术期刊。为进一步提高刊登论文的代表性,发挥本刊在国内外地震及测绘领域的  相似文献   

18.
正《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是由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研究中心、地壳应力研究所、第一监测中心、地球物理勘探中心、第二监测中心、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地震大地测量学专业学术期刊。为进一步提高刊登论文的代表性,发挥本刊在国内外地震及测绘领域的  相似文献   

19.
正《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是由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研究中心、地壳应力研究所、第一监测中心、地球物理勘探中心、第二监测中心、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地震大地测量学专业学术期刊。为进一步提高刊登论文的代表性,发挥本刊在国内外地震及测绘领域的  相似文献   

20.
正《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是由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研究中心、地壳应力研究所、第一监测中心、地球物理勘探中心、第二监测中心、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地震大地测量学专业学术期刊。为进一步提高刊登论文的代表性,发挥本刊在国内外地震及测绘领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