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大数据时代海量网络文本中蕴含的灾害事件信息是防灾减灾研究和应用的重要资源。从异构的Web文本中快速、准确抽取灾害事件时空信息和属性信息,分析其时空动态变化模式与趋势并进行可视化表达,是当前地理信息与灾害信息领域关注的热点。本文从Web文本挖掘的整体技术框架、灾害主题页面抓取、灾害事件信息解析与抽取、灾害事件信息空间展示分析、以及防灾减灾应用系统等方面调研和综述了相关进展。针对防灾减灾领域的Web文本信息获取未来趋势,分析概括了全流程的Web文本灾害事件信息提取适用技术,并指出未来研究趋势:① 重点开展全球灾害信息全景式获取分析,实现全球灾害事件信息的自动化获取、分析及可视化展示;② 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典型热点区域的Web灾害事件信息获取分析应用研究并形成示范系统;③ 按照数据、信息、知识的应用层次,建立以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支撑的新型防灾减灾知识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2.
正每年的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灾害形势,一些地方城市高风险、农村不设防的状况仍然存在,急需进一步提升基层减灾能力。为此,今年第九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将主题设为"减轻社区灾害风险,  相似文献   

3.
正12年前的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追思同胞、警钟长鸣,全国防灾减灾日设立。2020年5月12日是中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浙江是地质灾害多发易发之地,也常受台风、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的影响,这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近年来,浙江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重要讲话和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系列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4.
正浙江地处东南沿海长三角南翼,是全国自然灾害易发多发的省份之一。防范应对因台风梅雨引发的地质灾害,风暴潮、赤潮等海洋灾害成为浙江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浙江省自然资源系统上下同心、全力以赴,在全国率先实现地质灾害重大隐患"清零"、海洋灾害一级隐患区全部消除等,全省自然资源防灾减灾和应急响应能力不断提升,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筑起了牢固防线。  相似文献   

5.
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防灾减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全省各级海洋主管部门以“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为根本宗旨,以浙江省海洋灾害防御三年行动方案为指导,创新工作机制和载体,压实主体责任,统筹整合资源,以海洋灾害复核与整治、风暴潮重点防御区划定与管理、海洋综合减灾县(市、区)和综合减灾社区建设为主要抓手,在全省沿海系统全面实施了海洋灾害应急防御三年行动(以下简称“三年行动”),为全面提升全社会海洋综合防灾减灾和应急响应能力,保障浙江省经济社会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舟山市是我国海岛最多的设区市,由于海洋环境复杂多变,舟山市也是海洋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每年风暴潮、海浪、赤潮等海洋灾害给舟山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近年来,舟山市一直把海洋防灾减灾作为海洋管理工作的重头戏。今年5月,舟山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工作的意见》,7大举措推动海洋"一盘棋"管理,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推进海洋防灾减灾建设,实施海洋灾害应急防御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海洋综  相似文献   

7.
美国:构建干旱防灾减灾体系 美国是一个干旱频发的国家,据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测算,美国因干旱造成的经济损失年均达60亿~80亿美元,远远超过了其他气象灾害.美国政府为了防治干旱灾害,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干旱防灾减灾体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人类对环境破坏及保护的忽视使得突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突发气象灾害对社会和环境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气象部门迫切需要建立更加准确及时以及覆盖范围更广的气象灾害预警发布系统,为政府和全社会的防灾减灾决策提供气象服务,同时现有的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建立一套发布快捷的气象灾害预警系统提供了条件.通过无线通信网络GPRS实现预警终端的数据传输以及气象信息管理平台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同时还对预警方式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图文报道     
<正>5月12日是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6日-12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为进一步普及全民防灾减灾知识,根据省减灾委统一安排,5月6,辽宁省自然资源厅开展了以"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拉开了宣传周系列活动的序幕。今年宣传活动是机构改革后,地质和海洋职能部门首次合并宣传。自然资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激光雷达技术,分析了机载激光雷达的快速性、穿透性、主动性、高密度高精度、高效性、信息丰富等优点。以海地地震、汶川地震、飓风"艾克"为例概述了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在灾害管理中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分析了洪水、地震、飓风、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应对过程中,机载激光雷达在综合风险调查、灾害监测预警、灾害应急救援和救助、灾情损失评估和社会影响评价、灾后恢复重建等防灾减灾业务的应用潜力。展望激光雷达技术在提高我国综合减灾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中的应用前景——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据获取成本的降低以及后续数据处理水平的提高,激光雷达技术将和其他的空间信息技术一起进一步提升我国综合减灾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发布的《全国地质灾害通报》,本文从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2个方面,对2005-2016年的地质灾害发生类型变化、空间分布、成因、损失和避让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 滑坡与崩塌是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分别占地质灾害总数的70%与10%左右,地质灾害总数、滑坡与崩塌均呈明显减少趋势;② 在空间分布上,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和四川省,它们也是直接经济损失最大省份,四川省同时为死亡失踪人数最多的省份;③ 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从96.6%降低到92.0%,人为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则呈整体增加趋势,通过回归方程,每年平均增加量约为0.5%;④ 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失踪和受伤的总人数逐渐递减,每年约减少75人左右;特大型地质灾害占总数的0.5%,却造成人员伤亡总数的25.7%和直接经济损失总量的47.7%;⑤ 避免的地质灾害与经济损失占地质灾害总数与直接经济损失总量的百分比,分别从2005年的2.8%与9.3%提高到2016年的6.9%与22.4%。通过回归方程,避免地质灾害数目与避免经济损失的百分比每年增长为0.7%与1.5%左右。通过对中国地质灾害的长时间动态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说明中国的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12.
山区乡村防灾减灾能力薄弱,山洪灾害突发性强,避灾响应时间短,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合理设计避灾路线,有助于降低灾害损失。本文基于GIS技术,以河北省邢台市田白芷村所在山区避灾路线规划为例,通过高分辨率无人机摄影测量获得研究区DEM数字高程模型和正射影像。以坡度作为避灾阻力值,利用成本距离和成本路径函数计算山区初始避灾路线,以山洪沟所在区域、坡度较大区域作为避灾路线阻隔,同时充分考虑现有山路,优化形成最终避灾路线,基于避灾路线的距离和平均坡度2个指标将研究得到的避灾路线与原有的避灾路线进行定量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 在设计形成的20条远距离避灾路线中,该方法能够缩短18条避灾路线的长度,同时有10条线路的平均坡度得到降低,其余8条线路平均坡度的增加控制在2°以内;② 生成的路线较原始路线单条最长可缩短329.74 m,且平均坡度仅增加0.68°,实现增加少量的平均坡度来缩短避灾距离,从而提高避灾效率;③ 剩余2条路线分别增加了15.21 m和9.57 m行程使得平均坡度降低了8.43°和1.43°,实现增加少量的距离来降低线路的平均坡度,从而提高避灾的安全性;④ 田白芷村南部临近避灾点,避灾难度较低,而田白芷村北部到达避灾点的行程较长,最远长达1210.02 m,避灾难度较大。优化后的避灾路径与大坡度阻隔区域分离,与山洪沟的贴合度也大大降低,可为相关决策人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大范围自然灾害调查,涉及区域环境差异大,数据获取方式多样,参与人员多,各级汇总成果中存在一些异常调查单元,需要人工判读其合理性,但单纯依靠人工从海量数据中有效识别异常是不现实的。本文设计了一种自然灾害调查数据的多尺度异常检测方法,综合运用离群检测方法和空间数据挖掘算法,分别进行异常值和异常空间分布模式检测,能够从海量调查数据中快速提取各级尺度的异常值和异常调查单元,支撑人工判读工作。将该方法应用于全国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汇总数据的审核中,以全国历史山洪灾害点和防治区乡镇面积审核为例,分别快速提取了县乡两级区划中的山洪灾害点密度异常单元和面积值异常的乡镇单元,通过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是填报口径不一致、单位错误、记录重复等原因造成的。最后分析了该方法在大范围自然灾害调查中的适用条件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城市,地貌类型南部为低山丘陵区,北部为平原区。济南市地质灾害发育,类型齐全,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5类。据地质灾害调查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型地质灾害点257处,其中近80%分布在南部山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为主,威胁当地村镇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为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发生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增强南部山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力度和成效,在总结多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验及他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提出济南南部村镇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性识别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特点提出南部山区村镇地质灾害防治措施。2016年,济南南部山区村镇共发生地质灾害11起,由于临灾识别和防治措施到位,未出现一例人员伤亡,为济南南部山区村镇地质灾害有效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基于AO的洪水灾害风险分析模型设计与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尤其是洪涝灾害发生较频繁的国家,洪水灾害的风险分析与评估是抗洪救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洪灾风险分析的时效性、科学性对于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流域洪水灾害的特点与其复杂的风险分析过程,考虑影响流域洪水灾害的因子,结合层次分析方法(AHP),以COM组件的架构思想为基础,采用ArcObjects语言的相关接口和方法,构建了流域洪水灾害风险分析模型,将各因子对洪水灾害的危险性和风险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别得出洪水灾害风险性分布图和洪水灾害易损性分布情况。通过对洞庭湖试验区域的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所构造的模型简单易操作,能够较好地对区域洪水灾害进行风险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气候变暖加剧,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重大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与日俱增。研究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发生频率的关系,对于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文献资料及泛在网络数据中蕴含了海量的气象灾害时空事件,为此,本文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发了文本气象灾害时空事件自动抽取方法。① 提出了基于专业文献的由粗到精的气象灾害标注语料训练库构建方法。首先针对不同文献资料存在的歧义和不兼容等问题,构建了面向文本事件统一的气象灾害知识体系。然后构建了基于章节结构的粗标注方法,分别针对长文本(现代文)和短文本(文言文)研发了基于Labeled LDA模型及基于TF-IDF和N-gram模型的精细标注语料筛选方法,解决了语料库的快速构建问题;② 基于BERT-CNN模型研发了融合上下文语义特征和多粒度的局部语义特征的、面向长短文本一体化处理的气象灾害时空事件自动分类方法;③ 利用该方法分别从文言文和泛在网络数据中自动抽取了灾害时空事件,其宏F1值分别达到89.09%和80.06%,主要气象灾害时空事件分布与专业统计数据相关性较高;④ 基于以上结果,重建了我国各历史时期灾害时空演变过程,发现各时期灾害数据量整体呈现出逐步上升趋势,暴雨灾害、洪涝灾害与干旱灾害是影响我国的主要灾种。本方法既可实现网络长文本事件的自动发现,也可实现文言文短文本事件的自动检测,为文本数据便捷应用于气象灾害研究和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海洋环境灾害的影响力与破坏力,实时灾情信息获取与分析成为灾害应急处置中的关键环节。与具有延迟性的传统对地观测网络相比,基于互联网的众包地理信息以其实时性在受灾情况评估与灾害应急处置中得到广泛重视。为获取互联网文本中隐含的海洋环境灾害信息,探究灾害对人群行为活动的影响,本文着重关注海洋环境灾害发展的时空过程特性,从灾害链的角度分析灾害发生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诸多要素,在收集整理海洋环境灾害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采用五元组(概念、关系、属性、规则和实例)进行本体的逻辑结构表达,构建了用于信息抽取的海洋环境灾害链本体,其包含描述海洋环境灾害知识体系的海洋环境灾害本体、受到海洋环境灾害作用的地理对象本体以及在灾害发生、发展、结束的时空过程中产生的相应的人类应急处置本体。最后,本文以台风灾害为例,通过台风灾害链知识建模,实现互联网灾害信息抽取与时空变化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海洋环境灾害链的互联网文本信息抽取可以获取隐藏在互联网文本中的灾害描述信息,能够分析灾害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对人群行为活动的影响,为灾害防治与应急救援提供一定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18.
构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防范信息服务业务技术体系是支撑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必然要求。文章聚焦全链条、多主体、多灾种综合风险防范信息服务需求,建立了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防范信息服务的技术体系框架,构建了涵盖常态减灾和灾前预防、灾中救援、灾后恢复重建等非常态救灾全过程的综合风险防范信息服务产品体系,建立了信息产品开发、行业数据协同、网络大数据挖掘、信息服务平台集成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其中,信息产品体系构建从灾害管理过程、主要业务类型和工作任务方面进行三级分类。信息产品开发方面研发了基于致灾、灾情、救灾3类标准灾害信息要素的灾害信息产品制作、表达和动态定制技术;行业数据协同方面研发了双向自适应的部门微服务数据共享新机制及多部门多源异构数据接入、融合处理技术;网络大数据挖掘领域研发了基于网页、移动通信、社交网络、物联网等网络大数据的致灾、灾情、救灾要素信息挖掘与融合分析技术;信息服务集成平台搭建领域研发了基于云服务架构的时空分布式大数据管理、业务工具模型集成、“云+端”多渠道信息服务技术。该技术体系解决灾害信息服务时效性不高、完备性不足等问题,为开辟与政府部门统计并行的灾害信息数据获取新途径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水系和绿地面积不断缩减,地表硬质化现象持续加重,城市扩张所带来的问题正日益凸显,尤其是汛期强降雨导致的内涝灾害日渐成为亟需解决的城市顽疾。城市内涝灾害模拟及风险评估是推进城市内涝灾害管理,减少内涝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本文在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城市内涝产生机理、模型及风险评估的角度对城市内涝的研究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模型方面重点介绍了两种应用广泛的雨洪模拟模型:SCS和SWMM模型,对两者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同时简单归纳了其他雨洪模型。在灾情风险评估方法方面,重点介绍了基于历史灾情数理统计、遥感图像和GIS技术耦合分析和基于指标体系评估等的风险评估方法,并对比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最后对城市内涝模型及风险评估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集成多模型耦合的城市雨洪模拟模型以及多学科联合的灾害风险评估研究将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Climate change has altered locally single-type disasters to large-scale compound disasters because of increasing intensity and frequency of extreme rainfall events. The compound disasters can combine small-scale floods, debris flows, shallow landslides, deep-seated landslides, and landslide lakes into a large-scale single disaster event. Although simulation models and evaluation tools are available for single-type disasters, no single model is well developed for compound disasters due to the difficulty of handling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successive single-type disasters. This study proposes a structure for linking available single-type simulation models to evaluate compound disasters and provides a useful tool of decision making for warning and planning of disaster red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