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岩溶堆积型铝土矿是我国华南特有的一种铝土矿工业类型.文章对平果岩溶堆积型铝土矿矿床的含矿岩系、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其开采技术条件等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2.
沱沱河地区宗陇巴成矿区域处于三江成矿域(又称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中的纳日贡玛—沱沱河铜-锌-锡-钼-金-银-镍-钴成矿带,宗陇巴锌(铅)矿的发现为该地区寻找类似的矿床提供了一个实例。本文通过对沱沱河地区宗陇锌(铅)矿成矿地质特征、矿化特征、成因类型、控矿因素、找矿标志的研究,分析了矿区区域地质条件为今后寻找类似的矿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冯家村瓷石矿赋存于中生代燕山晚期中细斑二长花岗斑岩中,系酸性浅成侵入岩矿床。矿石化学成分高硅、富碱、贫铁镁,矿石工业类型属硬质瓷石,矿床成因为岩浆型矿床。矿体出露地表,规模大、质量优,易于开采。该矿床不仅为山东省陶瓷产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而且对寻找同类型瓷石矿床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七里村石墨矿含矿岩系特征、矿体特征、矿石质量特征、矿石类型及品级等,并对其矿床成因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该矿区主要有两点找矿标志:第一,在露头区直接寻找含石墨的变质岩;第二,在覆盖区根据地球物理电法的测量成果于高激化、低阻异常区进行工程揭露。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型石墨矿石,工业类型为晶质石墨矿石。  相似文献   

5.
岩浆—构造蚀变岩型矿床是一种典型的成矿模式,本文以青海省五龙沟地区Au矿为例,在全面分析研究区各类矿(床)点控矿因素、矿化特征、成因类型、成矿时代和物化探条件基础上,结合邻区典型矿床控矿因素的分析,对研究区内Au矿控矿因素进行研究,并建立研究区找矿模型,为成矿预测和找矿靶区的圈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大汖钾长石矿床产出层位及含矿岩系、形态、产状及规模,矿体结构、构造及成因,矿石矿物组成、化学成份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钾长石矿为钾长伟晶岩脉矿床,是五台晚期片麻状花岗岩较典型的钾长石矿床类型.同时对本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特征的了解研究,为以后找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其区域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进行研究,总结分析了区内金矿的成矿时代、空间分布规律、矿化垂向分带规律、矿床共生组合规律等,根据沉积作用、构造活动和岩浆活动等对金矿成矿就位机制及成矿作用影响分析控矿因素。研究成果提高了该区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等方面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为今后该区进一步的矿床研究和区域找矿工作提供依据,进一步拓宽成矿预测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方城五间房金红石矿为“火山沉积变质型”矿床。矿床赋存于元古代宽坪群绿片岩中,矿床由层状矿体组成,矿层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矿石类型简单,矿石质量较好,尤其是粗粒级金红石矿具有良好的可选性。因此,该矿床的探明及研究不仅为我省钛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为以后在北秦岭宽坪群绿片岩内寻找同类型矿床提供了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条山铜矿成矿带作为我国的主要铜产地之一,由于不断地开采,资源大量消耗,特别是富铜矿已频临枯竭。以中条山北东段铜矿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遥感和化探等技术手段,对区域内的铜矿成矿预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圈定了成矿远景区,为新铜矿床的发现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作为我国最大、世界第三的金川铜镍(钴)硫化物矿床,其钴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30%以上,明确金川矿床矿石中含钴矿物特征及其超常富集的赋存规律,对于关键金属元素成矿动力学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超常富集成矿过程与驱动机制有着重大意义。从金川矿床形成及影响矿化特征等方面来探讨其中钴元素成矿机制与成矿规律,同时通过包括元素共生分异规律、共伴生富集成矿的主控因素来研究钴元素赋存状态。结果表明:金川矿床矿石中独立的钴及含钴矿物极少,多为硫化钴镍矿物和硫砷化钴镍矿物,主要为辉钴镍矿、辉砷镍钴矿、硫砷钴镍矿、辉砷钴镍矿,其中辉砷镍钴矿与辉砷钴镍矿常与磁黄铁矿或镍黄铁矿连生,尤其大部分存在于镍黄铁矿和镍铜微晶中,暗示其成因与岩浆作用有关;Co主要分散于硫化矿物组(约占90.30%)中,其中约97%分散于镍黄铁矿和镍铜微晶中;约2.85%的Co分散于羟镁硫化矿物组中,其中44.46%分布于墨铜矿中;6.51%的Co分散于脉石矿物组中,其中约73%分散于蛇纹石中。在镍黄铁矿中Ni/Co值约为44.00,镍铜微晶中Ni/Co值约为2.00;在磁铁矿中Ni/Co值约为11.00;在金川矿床分布最广泛的蛇纹石等脉石矿...  相似文献   

11.
按重晶石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并结合国内重晶石矿床产出的情况,把重晶石矿床划分为:沉积型、热液型、残坡积型及火山-沉积型四类。其中沉积型重晶石矿床是我国目前最有远景的矿床类型,对改观国内重晶石矿的现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寻找沉积型重晶石矿,必须重视对地层、岩相古地理等控矿因素的研究。最后指出寻找沉积型重晶石矿的一些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2.
球甲仑钒矿是在开展1:5万江南、洞市幅区域矿产调查时新发现的一处矿产地。通过估算共获V2O5资源量(334)18.74万吨,达到中型以上规模,在球甲仑及周边地区寻找钒矿潜力巨大。笔者结合野外调查,总结了球甲仑钒矿的地质特征,并对该类型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条件、成矿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探讨了矿床成因机制,总结了成矿模式,指出了区域钒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构造角度提出了含金石英脉的新成因类型,论述了该类矿床的重要特征和建立新类型的主要依据及成矿机制。笔者认为其成矿机制是含硅酸的矿源层,在强大动力作用下,经压泌作用而形成的含金石英脉。文中阐述了构造研究对确定矿床成因的重要性,并强调它是从另一角度研究矿床成因不容忽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对巴隆岩金矿成矿地质背景、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其控矿因素等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区内矿体与NWW向断裂关系密切,NWW向昆中主断裂为矿床的导矿构造,NWW向F1断裂为矿床的配矿构造,矿区内F2,F3,F4,F5等NWW向次级断裂为矿床的容矿构造;尤其是在拐弯或膨胀处;强烈的印支期岩浆活动,剧烈的构造运动为金元素的活化、迁移、富集、沉淀提供了通道和成矿空间;矿石类型主要为构造蚀变岩型;重砂矿物标志、地貌标志、颜色标志、气味标志、化探异常标志等是该区的主要找矿标志。结合区域上成矿背景分析认为该矿区有着良好的找矿前景,并建议对矿床深部及外围做进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前山东省已发现稀土矿床(点)7个,查明轻稀土资源储量77余万吨。省内稀土矿床的成因类型主要包括碱性岩系列和花岗岩系列两大类,碱性岩系列稀土矿床的赋矿围岩主要为中生代产出的正长(斑)岩体、碳酸岩及云母岩等,花岗岩系列稀土矿床的赋矿围岩为中生代花岗伟晶岩。本文总结了山东省稀土矿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程度,重点论述了碱性岩系列和花岗岩系列两类稀土矿床的典型矿床地质特征,提出在山东省内进行同类型稀土矿床的找矿方向,为稀土矿床勘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类型、分布和形成环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全球视野全面概括了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成矿背景和成矿类型,突出强调了洋壳和岛弧或陆壳两种成矿环境对成矿类型分类的重要性,并探讨了由于洋、陆转化过程中过渡环境的存在对两种成矿类型亦存在过渡的成矿复杂性,分析评述了块状硫化物矿床在全球各大陆块及其主要造山带中的地质分布和成矿特点。已发现矿床数量北半球明显发育,南半球发现稀少,太古代和中新生代是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最主要形成期,其次是晚古生代,而中国则以早古生代的发现最为重要,与全球的情况有显著差异。探讨了全球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形成演化和主要形成环境,强调了在地质历史上造山带中可能保存下来代表弧后盆地洋壳环境的蛇绿岩中寻找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的重要性。介绍了利用高场强元素对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构造背景的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矿床是我国金红石矿床重要的成因类型及工业类型,是高钛岩系在特定变质条件下形成的。本文用矿物温度压力计等方法,研究了矿床变质条件:变质温度,东部为467.24~507.31℃,平均487.28℃,西部为531.58~566.33℃,平均549.00℃。变质压力,东部为1.86×108~6.63×108Pa。平均2.25×108Pa;西部为0.64×108~3.69×108Pa,平均2.17×108Pa。东部为还原环境,西部为氧化环境。对研究矿床成因及寻找新的同类矿床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徐格庄石墨矿地处鲁东中部地区,属“区域变质型”晶质石墨矿床。可划分5条含矿带,共圈定石墨矿层20个,其中主矿层2个,倾向SE,倾角46°~82°,矿床平均品位2.93%,矿石类型主要为含黑云变粒岩型。本文通过对区内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石墨矿成因,总结了找矿标志,对区内石墨矿找矿前景进行了分析,为今后该地区的石墨矿勘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那弱银金多金属矿床是南盘江—右江成矿区带中发现的一个以银为主要工业矿种的中低温热液矿床,初步估算银资源量为小型矿床规模,伴生有金、铅、锌、锑等。文章介绍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并分析其成矿控矿条件,以期对桂西北地区寻找此类型矿床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盆地北缘为青海省主要成矿区之一,前期在该区域发现的金属矿产以金为主,野骆驼泉地区钴矿化线索的发现,是该区地质找矿的又一大突破。本文在充分研究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区内各地质体含矿性进行了研究,确定野骆驼泉地区主要含钴地质体均为破碎带。通过对在破碎带内不同地质单元中采集的含矿指数化验结果分析对比显示,确定了元素的轴向分带序列和不同部位的含钴特性,总结出蚀变破碎带含钴具有由南向北逐渐升高、自地表向深部逐渐变富的趋势。结合成矿事实及其规律性进行了控矿条件、找矿标志总结和成矿潜力分析讨论。认为蚀变破碎带为该区主要的含钴地质体且找钴潜力巨大,提出加强对蚀变破碎带深部的调查研究,是今后找矿工作的主要任务。本文拟通过对前期取得的有限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初步确定该区的成矿潜力和找矿方向,为今后在该区寻找钴矿,提供可靠的资料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