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黑龙江省第二次土地调查选用在ArcGIS平台上研发的国源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目前所采用的GIS软件基本上是MapGIS数据,内业矢量化以后就存在大量的MapGIS格式的GIS数据需要被转成ArcGIS数据。在转换过程中信息会严重失真,数据的精确度和属性都不能得到保证,因此,充分研究两种数据格式特点及转换技术,尽量减少转换时的信息损失不只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当前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可视化GMT的MapSIS制图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结合珠海市空间数据自适应动态更新系统的建设实践,提出AutoCAD与ArcGIS空间数据转换技术路线。阐述了这一过程中数据标准建立、质量控制和数据转换等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编程实现AutoCAD与GIS空间数据的相互转换以及空间数据库中GIS数据与AutoCAD数据的直接转换。试验结果显示,AutoCAD空间数据在编码、规整、转换和质检等处理后,可生成符合标准的GIS数据。  相似文献   

4.
dxf与shp转换中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信息系统(GIS)具有强大的分析、管理、使用空间数据的能力,近几年发展很快。但大部分空间数据都是以CAD的格式存在的,将AutoCAD数据转化为GIS支持的文件成为必然。该文介绍了AutoCAD的dxf格式数据与ArcGIS的shp格式数据的区别与联系,两种格式数据转换涉及的要素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GPS定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普及 ,愈来愈多的GPS接收机及数据处理软件进入我国市场 ,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各GPS接收机的观测数据格式不统一 ,引起GPS数据处理软件的不通用 ,为用户的使用带来了困难 ,同时也为GPS观测数据的共享和GPS、GIS的集成设置了障碍。因此 ,研究GPS观测数据的格式转换日趋必要。对GPS数据格式的转换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GPS数据格式的转换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TileStache的多源投影矢量数据瓦片生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瓦片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Web GIS的服务架构,提高了地图数据请求响应的效率。针对多种地图投影类型或地理坐标的矢量数据在瓦片划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本文基于OGR地理数据模型,设计了多投影数据转换Python模块,扩展至开源应用程序Tile Stache,得到适用于多源投影矢量地理数据的瓦片生成工具OTile Tool;从而实现矢量地理数据瓦片的快速生成,为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表达地理信息的Geo JSON格式瓦片数据。  相似文献   

7.
在地图制图工作中需要将CAD数据转换成GIS数据以便于后期的数据处理。文章介绍了通过FME软件将CAD数据中的CAD块、注记、图层、拓展属性等转换成GIS数据的方法,并分析数据的属性类型,设计并优化了合理的数据转换方案,解决了使用传统方法而导致的数据不全、属性混乱、空间位置错乱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ArcGIS强大的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功能在土地整理中起着关键作用,而在资料收集与外测采集过程中存在大量的CAD数据。把CAD数据转换成GIS数据,并保留完整的图层信息与注释内容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本文以紫阳县旧宅基地腾退为案例详细讲述了CAD数据到GIS数据的转换过程,实践表明这是一种便捷、高效的转换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GIS矢量数据水印技术的应用现状和需求,本文根据GIS矢量数据要素类型、存储格式、冗余起始位等方面的多样性及基于行政(自然)区划分块的应用特点,提出双重嵌入的自适应水印算法:点图层基于行政(自然)区划分块自适应嵌入、提取水印;线、面图层按顶点顺序自适应嵌入、提取水印。另外,由于GIS矢量数据点图层数据存储"无序"的特点,决定了数据受调序攻击时水印标记易被破坏,而数据精度并不会遭受任何影响,因此,对点图层,需基于空间关系与位置进行数据排序预处理,从而实现水印的有序嵌入与提取。最后,本文从差异性定义出发,通过空间分析操作,判断面向GIS矢量数据水印系统的不可感知性。实验表明双重嵌入的自适应水印算法具有较好的不可感知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一种适合三维测绘数据的共享转换与发布的基本流程:数据采集,预处理,初建模,格式转化,再加工,发布。其中原始数据的预处理是重要的一步,作者对重复点,零长度线,零面积面进行了简单删除操作,从而有利于简化数据方便后续处理与展示。最后作者利用共享数据结构对各种通用数据格式进行转换发布,并对各种格式作了简要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11.
用卫星测高和船测重力资料联合反演海洋重力异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多颗卫星最新测高资料联合解算的全球平均海平面和中国近海船测重力异常数据,采用3种方法 (Stokes公式逆运算法、垂线偏差法、最小二乘配置法)分别计算了中国近海及其邻域(0°~40°N,105°~145°E)2′× 2′重力异常,重点对3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其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海底地形起伏较为强烈的南 海盆地,与船测重力异常比较,最小二乘配置法(LSC)计算精度较高,达到11.2×10-5ms-2。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在大港油田浅海区进行多波地震勘探技术试验的情况。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认为,由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OBC采集设备和OBC资料处理系统(OBCDPS1.0)具备了在浅海区进行二维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能力,经过转换波的激发与接收、高精度静校正等针对性资料采集、处理方法研究,这套系统也能在作为水陆过渡带的滩浅海地区的多波地震勘探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便携式潮汐观测仪(PET)数据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切比雪夫多项式和最小二乘相结合的数据拟合从重力固体潮观测的秒值提取分钟值和小时值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将错误数据自动剔除以得到可靠数据.将提取的数据应用于调和分析,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一种微机数据交换系统。该系统参考OSf基本模式设计,适合目前国内IBM—PC/XT微机通信状况。系统在假脱机方式下通信,软件设计上大量采用中断窃权的办法。文章还针对PC机执行双用户/双任务工作时,容易发生磁盘瓶颈效应的现象,介绍了解决磁盘I/O瓶颈效应的方法。 系统采用半双工制式异步串行通信,速率为50~9600bit/S任选。网络结构采用全通型〔无线、有线〕、总线型〔有线〕或辐射型〔报线〕。用户根据需要可进行选址和全址通信,以实现微机远程磁盘文件拷贝。  相似文献   

15.
The effects of surface waves and ship" heave-and-roll on CTD data are discussed . The heave-and-ro 11 produces spurious step-like structures in the CTD data . Derivation of a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the probe' s fall speed is discussed . Several current techniques for CTD sensor lag correction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 It is shown the lag correction procedure presented here , which is based on the Giles-McDougall technique , can be employed to treat CTD data from regions with slow or fast T-S variations , for instance , in strong seasonal thermocline . False salinity spikes or humps in data corrected with this procedure a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  相似文献   

16.
基于ARM和SD卡的微动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存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微动数据采集系统的大数据量、低功耗要求,用SD卡存储微动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得到的数据。阐述如何实现SD卡在以三星ARM9-s3c2410为硬件平台、Linux操作系统为软件平台的微动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存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网络数据流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网络数据流中最主要的数据流挖掘技术.  相似文献   

18.
介绍一种从HRPT中分离TIP数据的方法,并给出设计思想,部分电路、时序及程序流程图。  相似文献   

19.
为改变目前GPS观测数据邮递的数据传递方式,研究用公用电话网进行GPS观测数据传递的传输技术。通过实验以及联调证明此项传输技术不仅传输速度高,而且传输准确,使用方便,系统功能强,还可服务于工程监测、自然灾害防御、地震前兆监测等需数据通信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以多路径误差和电离层延迟为评价指标,利用TEQC软件和QCVIEW软件对南极埃默里冰架、内陆冰盖、纳拉峡海湾、拉斯曼丘陵的实测GPS数据以及部分IGS站点的数据进行了数据质量分析,得到结论: 1)在同一站点上,L2上的多路径误差总比L1上的多路径误差要大;2)在南极不同环境下的多路径误差不同;3)纬度和太阳活动剧烈程度是影响南极地区GPS数据电离层延迟大小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