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在恐龙化石经受风化破坏过程中,温度和水是起作用的两大主要因素。为了深入探讨恐龙化石风化破坏机理,有效、科学、合理地保护恐龙化石,该文将恐龙化石及围岩作为岩体,运用岩体水力学研究中温度场与渗流场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温度和水在恐龙化石风化破坏过程中的内在机制。通过建立温度场与渗流场数值模型,模拟温度场与渗流场在恐龙化石风化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定性分析了温度与水相互作用对化石风化的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2.
信息在线     
近日,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地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嘉荫县乌拉嘎镇境内发现了大量古脊椎动物化石,化石专家认定为白垩纪恐龙化石。黑龙江省嘉荫县是我国最早出土恐龙化石的地方。1902年,该县出土的我国第一具恐龙化石,被称为“神州第一龙”。20世纪70年代,地质工作者又在这里发现了大规模的白垩纪动植物化石群。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主任孙革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董支明在乌拉嘎镇恐龙化石群发现  相似文献   

3.
科技     
《国土资源》2007,(6):54-54
岩溶山地土壤植被研究引入地学理论,我国科学家将首次对库姆塔格沙漠进行综合考察,我国发现世界上最大的似鸟恐龙化石,“北极河马”化石显示酷寒之地曾“温暖如春”,化石为证:恐龙也会游泳,美矿井中发现远古化石森林,  相似文献   

4.
山东诸城地区是闻名世界的恐龙化石宝库,这里不仅保存有数量巨大的晚白垩世恐龙骨骼化石,还发现有数量众多的早白垩世恐龙足迹化石。到目前为止,诸城境内共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点有3处,分别为南部的皇龙沟与北部的张祝河湾和棠棣戈庄。根据前人对这3处恐龙足迹化石点的研究,对其发现和研究历史、足迹类型(包括非恐龙足迹)、不同类型足迹的大小和特征,以及古地理和古气候等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诸城恐龙足迹化石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2011年下半年,地质专家在延庆县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开展地质遗迹野外调查工作时,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土城子组地层中发现大批恐龙足迹,有覆盾甲龙类、兽脚类、鸟脚类及可能的蜥脚类恐龙足迹,其中覆盾甲龙类恐龙足迹是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甲龙足迹化石。这是北京地区首次发现恐龙存活过的  相似文献   

6.
自发现了中生代白垩纪的恐龙化石标本以来,喀左县国土资源局十分重视化石标本的保护工作,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签订了《采掘恐龙化石协议书》,并着手挖掘恐龙化石标本。集中一个月的时间,把霸王龙的化石标本,基本挖掘到。同时,又发现另一个个体恐龙化石标本,经请示省、市化石管理部门的同意,先后对大城子镇的双庙村、马莲沟村,草场乡的满井村,  相似文献   

7.
已发现的恐龙化石大多数埋藏在不同深度的地层中,不同埋深化石所受风化破坏程度不尽相同。为深入研究恐龙化石的风化机理,探究恐龙化石的保护措施和方法,重点分析埋深产生的侧向压力对恐龙化石强度和破坏特性的影响。通过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进行数值模拟,揭示埋深因素对恐龙化石保存的影响程度。试验结果表明:围岩对恐龙化石施加的侧向压力是影响恐龙化石变形和强度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弹性变形阶段,恐龙化石的初始强度、峰值强度随侧向压力的增大而不断增大。当应力超过了恐龙化石极限强度后进入塑性变形,其初始强度、峰值强度逐渐减小,最终达到残余强度。  相似文献   

8.
诸城市恐龙化石资源非常丰富,全市共发现恐龙化石产地30多处,其中典型的化石产地有"库沟化石长廊"、"恐龙涧隆起带"、"臧家庄化石层叠区"和"黄龙沟足迹化石群"。当地政府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化石资源,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但在保护过程中发现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该文根据目前保护现状,针对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查找原因,提出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2021年6月广西东兴市东兴镇在建高速铁路东兴市站(站前路)发现的恐龙化石产出层位、化石产地的古生物特征、古环境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该化石产于侏罗系东兴组下段上部,化石散布于褐红色、紫红色厚层含钙粉砂质泥岩、含钙泥质粉砂岩、含钙质粉砂岩中,初步判断恐龙骨骼化石为经过移位或水流搬运后沉积形成的异地保存化石。综合区域地质特征,其地层时代为晚侏罗世,化石产出于炎热干燥的滨湖至滨岸环境。东兴恐龙化石是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位置最南的沿海沿边的恐龙骨骼化石,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晚侏罗世恐龙化石发现点,其研究对区域地层划分对比、古生物群、沉积环境和古地理以及大地构造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对研究恐龙一些类群的起源和演化具有关键作用,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科普研学和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区域地质调查中,在广西十万大山盆地南东缘下白垩统新隆组钙质粉砂质泥岩中发现恐龙骨骼化石。化石保存良好,骨松质层清晰可见,经初步鉴定为白垩纪时代恐龙的骨骼化石。进一步发掘研究化石,对研究广西早白垩世恐龙动物群及生态环境、十万大山盆地发展演化和发展旅游地质产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发现三大恐龙动物群和一个古生物群——复原了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恐龙骨架——巨型汝阳龙——流失美国18年的恐龙胚胎化石"路易贝贝"回归祖国金秋时节,正是收获的季节。9月28日,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展示近年来我省古生物化石发掘研究和古生物地质遗迹保护的累累硕果:我省发现三大恐龙动物群和一个古生物群;复原了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恐龙骨架——巨型汝阳龙;流失美国18年的恐龙胚胎化石"路  相似文献   

12.
7月31日,中国地质博物馆嘉荫恐龙馆正式揭牌。 嘉荫神州恐龙博物馆位于东北边陲,坐落在距嘉荫县城12千米处的恐龙山——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内,是2002年经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建设的,占地4650平方米。恐龙山临江而立,长约11千米,是我国境内发现最早并经科学记载的恐龙化石发掘地。截至目前,从这里出土的恐龙化石已经组装成13具化石骨架。  相似文献   

13.
山东诸城晚白垩世恐龙动物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从20世纪60年代初在山东诸城发现第一具恐龙骨架"巨型山东龙"以来,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恐龙骨骼化石在诸城白垩纪地层中被发现,特别是埋藏于诸城晚白垩世地层中恐龙骨骼化石群,最为引人注目。目前研究发现了包括鸭嘴龙类、角龙类、暴龙类等在内的多种恐龙类型,为丰富我国东部白垩纪恐龙动物群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宝贵材料。该文系统总结和归纳了近些年来在诸城晚白垩世地层中发现的恐龙骨骼化石及其所代表的恐龙动物群类型的研究成果,同时又提出了目前依然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研究意义,有助于下一步更好的深入研究诸城晚白垩世恐龙动物群。  相似文献   

14.
一年多来,汝阳县采取多项措施,筹措巨额资金,高起点、高标准对该县刘店、三屯两乡的恐龙化石遗迹进行保护,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6年3月以来,在汝阳县刘店、三屯两乡的30余平方公里区域内,已发现恐龙化石点96处之多,并出土了大量的恐龙化石,是一个以巨型—大  相似文献   

15.
最近,辽宁省朝阳北票市又传出令人喜悦的消息,在以北票四合屯为中心建立的面积为46.3平方公里的鸟化石群自然保护区内,又发现了一处大型恐龙化石出露点.5月6日经专家现场初步勘察认为,这处化石距今约1.26亿年,属蜥脚类恐龙,体长约15米,是目前为止辽宁省发现的最为完整的立体保存的大型蜥脚类恐龙化石.  相似文献   

16.
近日,笔者获悉,栾川县出土的世界上最小的窃蛋龙化石获得了"迷你豫龙"的正式命名。栾川县位于伏牛山腹地,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属于典型的大陆季风型湿润、半湿润气候。上世纪70年代,在伏牛山地区的淅川、西峡、夏馆—高丘、五里川相继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近几年来,在栾川县境内的秋扒—潭头一带也发现了大量的伤齿龙、窃蛋龙、小型驰龙等恐龙化石。栾川的恐龙化石群是以小型兽脚类恐龙为主的动物群,已  相似文献   

17.
张永强  吴迪  李杰  李天然 《河南国土资源》2014,(10):F0003-F0003
9月28日,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展示近年来我省白垩纪恐龙化石群发掘研究成果(第二期)和古生物地质遗迹保护新进展:我省发现三大恐龙动物群和一个古生物群;复原了迄今世界上最人的恐龙骨架——巨型汝阳龙;流失美国18年的恐龙胚胎化石“路易贝贝”回归祖国,落户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张兴辽在新闻发布会上重点介绍了我省在古生物化石发掘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8.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试验结果模拟分析单轴压力作用下含裂隙恐龙化石断裂损伤过程。在FLAC3D中采用FISH语言编写了基于体元分析的计算程序,采用弹脆性本构模型,分析了试验过程中恐龙化石的裂纹萌生→扩展→贯通规律和裂隙化石的断裂损伤机制。在单轴压缩作用下,含有裂隙的恐龙化石试件的破坏过程主要分三个阶段:即线性变形阶段、非线性变形阶段和软化阶段,当载荷超过应变峰值强度后,化石内部将生成大量新的诱导裂隙,导致化石内部结构发生剧烈变化。值得注意的是,恐龙化石峰后的强度软化过程非常不稳定,峰值附近的材料力学行为对化石试件内部缺陷的分布十分敏感。试验表明,有裂隙恐龙化石的抗压强度值比无裂隙恐龙化石的抗压强度值小30%,最终的残余抗压强度也略小,在加载应力作用下,相比不含内部裂隙的恐龙化石,内含裂隙的恐龙化石其内部裂隙会迅速大量扩展,加重了恐龙化石的风化程度和破坏速度。  相似文献   

19.
恐龙是早已灭绝的古脊椎动物,恐龙化石在地质学,特别是在古环境学研究中具重要意义,它在地层划分、地质时代确定以及古地理、古环境、古气候研究尤其是生物灭绝事件研究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际价值。近几年,恐龙化石不断被发掘,对恐龙化石的保护日益显得紧迫和重要。本文通过干湿循环和膨胀试验,研究水对化石抗风化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水对化石围岩风化的影响远大于对恐龙化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面临众多古生物化石遭受风化破坏的现实,恐龙化石保护是一项世界性难题。化石的风化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化石内部裂隙是导致恐龙化石风化、破坏的重要因素。该文以岩石断裂力学为理论依据,模拟分析内含裂隙的恐龙化石在压力作用下的破坏情况。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了内含裂隙恐龙化石数值压缩试验,并对内含裂隙的恐龙化石裂纹扩展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裂隙角度增大,开裂角逐渐减小,裂隙处特别是两端应力集中,其他部位应力较低、分布均匀;裂纹扩展是从裂纹尖端起裂,最终裂纹扩展到边缘。此研究结果为揭示恐龙化石风化机理和开展保护提供了基础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