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尔喀什—准噶尔成矿带主要由巴尔喀什成矿带、西准噶尔成矿带和东准噶尔成矿带组成,是中亚成矿域西部重要的晚古生代成矿带。巴尔喀什—准噶尔成矿带产出有大量著名的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铜钼矿床(科翁腊德、阿克斗卡、博尔雷和包古图)、大型矽卡岩型铜矿床(萨亚克)、大型稀有金属矿床(东科翁腊德、扎涅特和阿克沙套)和大型造山带型金矿床(哈图)等。锆石U-Pb测年,辉钼矿Re-Os测年,角闪石、白云母、黑云母和钾长石40 Ar/39 Ar热年代学,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U-Th)/He测年和热历史模拟,限定了金属矿床从深部形成到地表剥露的全过程热演化历史。热年代学研究揭示该地区晚古生代与岛弧/大陆弧有关的深成岩浆侵入活动和同时代的金属成矿作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中温区域冷却历史以及中生代以来金属矿床的剥露作用。综合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结果,该地区经历了从晚石炭世大洋板块的俯冲到早二叠世陆内伸展作用的构造环境转换;在此构造转换时期,发生了金属铜、钼、稀有金属和金成矿作用的大爆发,可称之为中亚成矿域西部"晚古生代成矿作用大爆发"。矽卡岩型铜矿、斑岩型铜(钼)矿、云英岩-石英脉型钼钨矿和造山带(石英脉)型金矿构成了巴尔喀什—准噶尔成矿带晚古生代成矿作用大爆发完整的区域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2.
成矿区带一般指具有矿产资源潜力的成矿地质单元,而成矿系统主要从成矿要素、成矿作用过程角度研究成矿的总体特征,包括矿床组合、成矿系列及其联系,是划分成矿区带及总结成矿规律的重要依据。东天山造山带位于吐哈盆地与塔里木地块之间,可划分为大南湖—头苏泉铜金多金属成矿带、康古尔塔格—黄山金铜镍成矿带、阿齐山—雅满苏铁铜多金属成矿带及彩霞山—吉源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带。东天山构造演化与成矿具有明显的多阶段性,并形成多个成矿系统:①中—晚元古代古陆缘伸展环境形成铅锌银沉积矿床成矿系统;②奥陶纪—石炭纪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形成VMS型铜锌矿床和斑岩型铜矿床成矿系统;③石炭纪岛弧环境形成火山岩型铁铜矿床成矿系统;④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后碰撞造山及地幔柱叠加阶段,形成岩浆型铜镍矿床成矿系统和与剪切活动有关的金矿床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3.
浅析北巴颜喀拉造山型金锑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巴颜喀拉是松潘—甘孜构造系向西延伸部分,北部具华力西、印支复合造山特征;南部具印支造山特征。区内发现了多个具有相似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的造山型金矿床。近侧的东昆仑含金建造为三叠系提供了物源,成为Au、Sb、As的高背景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松潘—甘孜海盆自东向西逐步闭合造山,形成的大型剪切带及其旁侧的次一级褶皱和断裂-裂隙系统是矿化的定位构造,强烈发育的黄铁矿化、辉锑矿化、褐铁矿化是成矿的标志。这类矿床形成于印支造山晚期,是造山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近十几年来,在西秦岭地区陆续开展的找矿勘查、成矿研究和同位素年龄精测等工作,取得了许多找矿新发现和成矿理论新认识,尤其是获得了一批精细的成岩成矿年龄数据,逐渐揭开了区内三叠纪多金属成矿作用的面纱,显示出三叠纪成矿作用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并指示了巨大的成矿潜力。在西秦岭东段的西成和凤太矿集区中,三叠纪发育的矿种主要包括铅锌、金、银、铜,其次还有钨、钼、铁等,其中铅锌和金是区内的优势矿产。最新的研究进展表明:区内多金属矿床的年龄为231~197 Ma,集中于220~200 Ma;岩浆岩的年龄为248~195 Ma,集中于230~200 Ma。多金属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在时间上相耦合,二者的峰期为220~210 Ma。矿床类型主要有与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有关的热液充填交代型,与岩浆热液成矿系统有关的斑岩型、矽卡岩型和云英岩型等。构造活动及其产物是多金属成矿作用的主导控矿因素,各种类型、不同尺度的构造直接控制了各类矿体的产出位置、形态、产状和规模大小等。区内的多金属成矿作用形成于秦岭造山带印支期造山过程的后碰撞阶段,是晚三叠世区域广泛而强烈的变形变质-岩浆活动-流体耦合作用的产物。基于研究区的成矿地质条件、成矿作用特征、矿床成因、控矿因素和成矿规律,初步提出进一步的找矿方向,以期助推区内今后的深部找矿勘查工作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5.
双湖-澜沧江缝合带是一条十分重要的板块缝合带,在带内的白云母石英构造片岩中获得251.5±2.6Ma年龄,表明韧性变形的时代为晚二叠世,认为是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双湖-澜沧江缝合带A型俯冲碰撞期构造变形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金山金矿位于胶东栖霞-蓬莱金成矿带中,属于热液交代蚀变岩型金矿床,严格受小庄-金山-大庄头韧性剪切带控制。该文在介绍研究区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将该矿床的构造-成矿作用期次划分为3个成矿阶段:成矿前韧性剪切变形阶段、成矿期韧脆性变形阶段和成矿后脆韧性变形阶段,每个阶段对矿脉的形成和分布起着不同的控制作用。其中,在主成矿期左形张剪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在断裂带不同部位分别形成不同类型矿脉(体),这种构造控矿模式是胶东地区中生代伸展构造背景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小秦岭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金钼矿产基地。以构造-岩浆-成矿系统为指导,综合研究认为区内金钼多金属矿床可分为印支期—燕山期与重熔型花岗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金(钼)矿床成矿系列和与深源浅成型花岗岩、碱性岩有关的钼(金钨)矿床成矿系列。金(钼)矿床类型主要包括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糜棱岩型、爆破角砾岩型和复合型等,以前两者为主;钼(金钨)矿床类型主要包括斑岩型、斑岩-矽卡岩型、斑岩-爆破角砾岩型、石英-碳酸岩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等,也以前两者为主。该区三叠世以来共发生过3次岩浆侵入活动,每次都伴有不同程度的钼金矿化作用,并分别对应于不同的钼金矿化高峰期。钼的成矿作用分为印支期(210~220 Ma)和燕山期早白垩世早期(140~145Ma)、早白垩世中晚期(110~138Ma);金的成矿作用分为印支期(约220Ma)和燕山期早白垩世中晚期(约130Ma);钼、金成矿在印支期和燕山期早白垩世中晚期叠合,而在燕山期早白垩世早期分离。整体上,区内岩体与断裂构造控矿特征明显,燕山期金钼成矿作用强烈发育。该区娃娃沟—峪耳沟、峪耳沟—曹家沟、太子坪—葫芦沟—荒地沟与文公岭北坡等地区为金钼多金属矿的有利找矿靶区,并应特别重视中酸性小岩体的含矿性评价。  相似文献   

8.
胶西北三山岛金矿床是胶东巨型金成矿省最大的金矿床之一,为了研究其成矿时代,利用绢云母~(40)Ar/~(39)Ar测年法测定了三山岛金矿含矿黄铁绢英岩中绢云母结晶年龄。结果表明,三山岛金矿黄铁绢英岩中绢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118.35±1.21)Ma,反等时线年龄为(118.56±1.37)Ma,认为三山岛金矿的成矿年龄为(118.35±1.21)Ma。其围岩郭家岭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27±2)Ma,与金矿成矿年龄相差9Ma。考虑岩浆在深部侵位的缓慢冷却效应不超过10Ma,认为三山岛金矿成矿事件与其围岩郭家岭花岗岩侵入事件关系密切。早白垩世随着岩石圈减薄、地幔物质上涌,地温梯度不断增高,并进一步产生大量热能,导致下地壳重熔或壳幔同熔产生大规模岩浆侵入活动及成矿流体的形成,从而使得岩石圈地幔不断消耗而减薄。在区域构造作用的影响下,壳幔同熔产生的岩浆侵位结晶形成郭家岭花岗岩。随着岩体的隆升,温度的下降,富含金质的多源成矿流体进入构造裂隙系统,并和围岩发生强烈的蚀变交代,使含矿热液的矿质浓度进一步提高,成矿流体在上升过程中有大气降水的加入,进而加速了金质的沉淀,形成一系列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位于东昆仑造山带祁漫塔格成矿带西段,是近几年发现的大型铜多金属矿床,文章通过对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及控矿因素的分析研究,认为矿区矽卡岩型、斑岩型成矿事实清晰,属斑岩型-矽卡岩-热液成矿系统,表明成矿作用于区域中-晚三叠世底侵岩浆作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枣子沟(又称早子沟)金矿位于西秦岭造山带西南缘与松潘-甘孜构造结的过渡部位,金矿化主要赋存于中三叠统古浪
堤组钙质、硅质板岩和闪长岩岩脉中。矿体主要受NE、NW 和近SN向断裂构造控制,其中NE向矿体为主要矿体。根据容矿岩
石不同将枣子沟金矿的矿石分为蚀变板岩型矿石、蚀变脉岩型矿石和石英-辉锑矿型矿石。主要的金属矿物包括黄铁矿、毒砂、
辉锑矿,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英、方解石、绢云母等。与矿化有关的热液蚀变为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毒砂化。金
主要以显微不可见金的形式赋存于硫化物中,局部可见显微自然金赋存于石英和硫化物的裂隙中。根据容矿岩石、蚀变特征、矿
物组合、元素组合、金的赋存状态等认为枣子沟金矿为卡林型金矿。对蚀变矿物的研究及已有资料的综合分析表明,以含铁矿物
蚀变为特征的硫化作用是枣子沟金矿的一种重要成矿机制。枣子沟金矿成矿时代为中-晚三叠世[(240~230)Ma],其形成于秦
岭造山带从挤压向伸展构造转变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1.
随着印支期南秦岭勉略洋盆闭合,华南和华北两大块体最终拼贴、构成中国大陆的基本轮廓。普遍认为这一洋陆转换、碰撞造山发生在三叠纪,但具体时间和空间过程仍存在较多争议。秭归盆地位于秦岭逆冲褶皱带东段南缘,是扬子北缘前陆盆地系统的重要组成,在沉积序列和碎屑来源上与秦岭印支期造山作用密切相关。该盆地经历早中三叠世滨-浅海相到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三角洲-河流相的沉积转变,中三叠统巴东组和上三叠统九里岗组之间发育平行不整合。不整合面之上的上三叠统-下侏罗统砂岩在碎屑组分上不仅含有泥岩、粉砂岩等沉积岩岩屑和千枚岩、板岩和片岩等中-低级变质岩岩屑,而且还见有中酸性火山岩岩屑。结合碎屑锆石颗粒U-Pb定年和古流向数据,这些火山岩岩屑揭示北部的秦岭造山带源区在晚三叠世(225~200 Ma)存在火山活动,与同期的花岗质侵入岩一起反映秦岭印支期的同碰撞造山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2.
古亚洲洋通过板块俯冲而闭合后,形成规模巨大的中亚造山带,石尖山花岗岩体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中部,是石尖山地区出露面积最大的侵入岩体,为了研究该地区构造演化特征,探讨该地区古亚洲洋的闭合时间,本次研究应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石尖山花岗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岩体同位素年龄(230.9±2.6)Ma和(231.5±2.5)Ma;同时,作者对该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了分析探讨,分析表明石尖山花岗岩形成于造山晚期-造山后过渡的拉伸环境。综合上述研究,石尖山花岗岩体为中三叠世结晶成岩,是造山活动末期的拉伸环境产物,反映了内蒙古石尖山地区古亚洲洋最可能闭合于晚二叠世—早三叠世。  相似文献   

13.
南秦岭泥盆系成矿带热水沉积成矿系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秦岭中晚古生界沉积区属造山前盆地,中泥盆世发生的海底喷流沉积事件及随后进入造山期的构造发展进程决定了本区成矿作用的基本类型及其演化。产于泥盆系中的各类铅锌矿床、铜矿床和金矿床不同程度具层控性质,矿化均与以钠长岩、硅质岩、富铁镁碳酸盐岩为特征的热水沉积或蚀变有较密切联系。基于矿床时空分布,矿物组合及共生顺序以及成矿作用演化的分析,确定它们可能是一个与热水沉积作用有关的成矿系列。这个成矿系列的建立对我国西部古生代褶皱带区域成矿研究有重要对比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经与国内外造山型金矿成矿环境基本属性的类比,首次提出了黔东南地区新元古界浅变质岩系中的金矿可能属于造山
型金矿,并处于造山型金矿床地壳连续模式中的浅成带、低绿片岩相的区域地质环境中。其主要依据有以下9个方面:①整体处
于陆内碰撞型造山带的外带;②深部构造处于上地壳的幔坡带及幔坳区的过渡带;③容矿岩石变质程度较低,为低绿片岩相;④各
级别成矿单元受不同级序构造逐级控制;⑤所见金矿一般受控于脆性剪切带,个别受控于脆-韧性剪切带;⑥金矿定位于造山型
金矿床地壳连续模式中的浅成带、低绿片岩相的区域,主要为Au单元素富集成矿;⑦单个矿床内成矿元素具垂直分带弱、侧向分
带较明显变化特征;⑧含矿流体一般具有富CO2、低盐度等特点;⑨金矿成矿作用期与加里东期变质作用同步或略为滞后。   相似文献   

15.
中生代胶东地区有2次重要的碰撞造山事件,印支造山作用主要表现为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形成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同造山花岗岩及后造山高碱正长岩;燕山造山作用的大陆动力学环境起源于中亚-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转化和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在胶东地区表现为3幕4期构造岩浆事件并以3次造山和3次伸展为特征。胶东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沉积成矿事件序列的时空演化也受控于这一地质作用过程,尤其是侏罗纪至白垩纪这一阶段,是胶东地区构造活动、岩浆侵入、地层沉积、火山喷发和成矿作用爆发时期,是挤压、伸展交互转化时期。该文基于对中生代构造事件的研究,厘定了构造与金矿成矿作用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高度耦合性。研究发现胶东地区在侏罗纪至白垩纪一阶段构造活动由早到晚经历了4期6阶段挤压伸展过程,第一期近S—N向挤压及NW—SE向挤压,第二期早阶段NE—SW向挤压晚阶段NE—SW向引张,第三期NW向引张,第四期近E—W向挤压及近S—N向引张,与构造—热事件相一致;在金矿成矿作用方面,表现为3期金矿成矿作用,对应于由挤压向伸展转变阶段的成矿作用过程,即第一幕伸展后的早期金矿成矿作用、第二幕伸展后的金矿主成矿期和第三幕伸展后的叠加金矿成矿作用。这种挤压—伸展构造活动的相互转化互为因果,挤压为伸展提供了条件,伸展为金矿的沉淀提供了空间,也为下一次的挤压提供了前提,并伴随着与岩浆—构造事件紧密相关的不同的成矿作用,构成了挤压—伸展的构造—岩浆—成矿作用方式,这是胶东地区形成大型、超大型金矿的动力学条件。  相似文献   

16.
广西龙头山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贵港市龙头山金矿床属火山岩型金矿床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气成高温热液金矿床,其成因与燕山晚期的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具多期多阶段成矿特点。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同位素等方面的资料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源自造山带含深源物质的重熔花岗质岩浆贮浆房,成矿流体属再生平衡岩浆水,成矿作用过程地层中有部分成矿物质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7.
北山地区构造演化的关键时期是洋-陆转化发生时期,红柳园地区泥盆系三个井组是造山作用形成的前陆盆地磨拉石
建造,其沉积过程反映了造山带的隆升过程。通过对三个井组3个样品共计162个数据点LA-ICP-MSU-Pb同位素年龄的研究
认为,三个井组锆石主要为岩浆锆石,也有少量变质锆石,锆石年龄在157~2610Ma之间,分布范围很宽,但主要集中在350~
600Ma这一年龄区间内,共95个数据,占所有统计数据的66%,最小的具有重复性的年龄为(365±7)Ma。结合前人资料,认为
三个井组的主要沉积时间在420~365Ma之间,时代为晚志留世-晚泥盆世,其物源主要为北部的造山带及逆冲推覆体;三个井
组反映的古生代造山作用应始于晚志留世,延续到晚泥盆世,但板块俯冲效应可能延续到早石炭世。   相似文献   

18.
可可西里一巴颜喀拉活动型三叠系,与相邻古陆上的稳定型三叠系分布区,构成特提期三叠纪海域。盆地由于基底性质和地质构造背景以及演化过程的差异而具多级性。本文将该盆地作为一级沉积盆地下分四个二级沉积盆地和一个构造带,对其形成机理及演化特征分析研究,指出沉积盆地是古北特提斯裂谷型海槽经过晚二叠世闭合期后形成的活动型海盆。海盆形成于早三叠世早期,到晚三叠世晚期和侏罗纪早期才全部闭合成造山带,经历了沉降—沉积期、隆升—闭合期和闭合期后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鲜明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东昆仑沟里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缘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区内发育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似斑状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样品中锆石呈半自形-自形柱状,震荡环带较发育,为岩浆成因锆石,样品的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25±1.7)Ma,代表其岩浆侵位时代为晚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地区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和低钛特征,为准铝质-过铝质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及Rb、Ba、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弱的Eu负异常,属于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研究以及区域构造演化表明,东昆仑沟里地区花岗岩形成在晚三叠世碰撞到后碰撞造山阶段,且该岩体的形成与布青山-阿尼玛卿洋俯冲作用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大陆碰撞造山过程对理解板块构造登陆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但相关研究还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几乎每个造山带都存在初始碰撞时限的争议,碰撞造山阶段存在多种划分方案,碰撞成矿作用的地球动力学机制不清楚等。通过综合对比研究扎格罗斯和喜马拉雅造山带构造-岩浆-成矿作用,发现碰撞造成的强烈挤压变形明显滞后于大陆初始碰撞时间。同时,碰撞过程还会出现滞后型弧岩浆作用。将这些碰撞初期出现的滞后型构造岩浆事件单独划分成一个碰撞造山阶段,称之为软碰撞阶段。由此,碰撞造山过程由软碰撞、硬碰撞和后碰撞3个阶段组成。其中,软碰撞阶段主要发育与低速率应变有关的变形构造和与俯冲大洋板片有关的岩浆事件;硬碰撞阶段主要为高速率应变的变形构造和大陆岩石圈俯冲诱发的岩浆事件;后碰撞阶段则会出现大量伸展构造来调节挤压应变,同时发育与大陆岩石圈拆沉、断离和撕裂有关的岩浆作用。软碰撞和硬碰撞阶段的挤压作用会造成铅锌矿床就位在褶皱逆冲带内,硬碰撞和后碰撞阶段发育的大型走滑断层控制斑岩型铜矿床的产出,后碰撞阶段出现的伸展构造赋存有金锑多金属热液矿床。碰撞造山带内保存有早期俯冲和后期碰撞阶段的新生地壳,为碰撞造山带金属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