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我国广东、广西沿海的蚶科软体动物,目前尚缺乏系统的整理。解放后,李国藩(1956)报导了汕尾的蚶科5种;张玺等(1960)报导南海的蚶科14种;蔡英亚等(1976)报导海陵岛的蚶科10种。以上报告除了重复的种类外,至今尚未超过20种,这些种类估计还不及两广近海所蕴藏的蚶类的半数。  相似文献   

2.
枝角类通称溞,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鳃足亚纲(Branchipoda=Phyllopoda)、双甲目(Diplostraca)。枝角类在淡水中分布广,数量大,繁殖快,易培养,并富有蛋白质及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是淡水鱼类鱼苗和某些成鱼极为重要的天然饵料。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我国广东,广西沿海的蚶科软体动物,目前尚缺乏系统的整理。解放后,李国藩(1956)报导了汕尾的蚶科5种;张玺等(1960)报导南海的蚶科14种;蔡英亚等(1976)报导海陵岛的蚶科10种。以上报告除了重复的种类外,至今尚未超过20种,这些种类估计还不及两广近海所蕴藏的蚶类的半数。蚶是主要的食用贝类,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区的种类最多。因此弄清两广的蚶类资源,对我国蚶科贝类就能作出较准确的估计,同时对它的采捕和养殖也有重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广东西部沿海的贝类547种,隶属275属107科,并对主要经济贝类的地理分布、生态类型、经济意义、已养和可发展养殖的贝类等,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海参属棘皮动物门、海参纲、种类很多,一般可食用。它不但是一种美味的滋补食品,而且在医药方面可治疗癌症。糙参(明玉参)Holothuria Seabra Jaeger属海参科,俗称白参。我国广西沿岸、广东西部沿岸、海南岛和西沙群岛都有分布。它栖息于岸礁边缘,潮流强、海  相似文献   

6.
隐丝藻科(Crytonemiauae),除少数生长在热带海区外,多数分布于冷温带海区,目前已知19个属,它们的藻体变异大,在分类上也是比较困难的1个科。曾呈奎(1935、1936、1937)及曾呈奎等(1962)先后报导过我国产的隐丝藻科的3个属共9种(3变型)。作者研究我国沿海的本科标本所用的材料是由徐法礼(1977—82)、李伟新(1977、1980)采自青岛港、刘凤贤(1978—80)、李伟新(1979)采自厦门、湛江水产学院(1953—82)采自广东大陆沿岸的标本,并承中国科学院海洋所、福建师大、上海水产学院、厦门水产学院、浙江大学及浙江水产学院等单位的热情支持,借用本科标本,经  相似文献   

7.
龙虾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龙虾科,龙虾属。已知全球共有19个种类[1],我国沿海有中国龙虾(P.stimpsoni)、锦绣龙虾(P.orna-tus)、波纹龙虾(P.homarus)、密毛龙虾(P.peni-cillatus)、日本龙虾(P.japonicus)、杂色龙虾(P.versicolor)、少刺龙虾(P.echinatus)和长足龙虾(P.longipes)等8种。由于龙虾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故被人们视之为海中珍品。至今世界上龙虾养殖苗种来源仅局限于天然捕捞。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且自然资源数量有限,龙虾已供不应求,价格非常昂贵,所以开展龙虾的人工繁殖势在必行。对龙虾的繁殖生物学研究开始较…  相似文献   

8.
广西防城沿海鱼类初步调查有115种,隶属于14目63科91属。软骨鱼类有2目3科4属5种,占总数的4.3%。硬骨鱼类有12目60科87属110种,占总数的95.7%,其中鲈形目鱼类占优势,有68种。暧水性鱼类99种,占总数的86%;暧温性鱼类16种,占总数的14%,无冷温性鱼类。  相似文献   

9.
海索面Nemalion helminthoides(Valley)Batt. Var. vermicular(sur.)Tseng属于红藻门(Rhodohyta)、红藻纲(Florideophyceae)、海索面目(Nemalionales)、海索面科(Nemalionaceae)、海索面属Nemalion。本种是亚热带性海藻,为我国北方常见种类,南方亦有生长,它是一种经济海藻,各大学的植物学课程亦常把它作为红藻类的代表种之一。曾呈奎和张峻甫等(1962)描述过产于青岛的本种形态构造;张德瑞(1962)亦详细报导过其孢子萌发过程。本文作者研究了青岛和广东海丰产的本种形态构造及其生殖器官的系统发育。现将其生殖系统发育、及其生活史报导如下,供各大学植物学师生及水产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海参属棘皮动物门、海参纲、种类很多,一般可食用。它不但是一种美味的滋补食品,而且在医药方面可治疗癌症。糙参(明玉参)Holothuria Seabra Jaeger属海参科,俗称白参。我国广西沿岸、广东西部沿岸、海南岛和西沙群岛都有分布。它栖息于岸礁边缘,潮流强、海草多的砂底和砂泥底的滩涂上。  相似文献   

11.
广东沿海西施舌资源及增殖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施舌(Coelomactraantiquata)隶属于蛤蜊科双壳贝类 ,经济价值高 ,属名贵贝类。调查显示 ,其资源正以每年接近 1 0 %的速度衰减 ,因此 ,加强该贝类资源的增殖保护 ,已显得十分迫切和需要。此文对广东沿海西施舌资源的分布及其资源衰退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关的资源保护对策 ,以供参考。1 广东沿海西施舌的主要分布区及其环境特征西施舌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而在广东沿海 ,其分布主要集中在粤东海区 ,其它海区仅发现在上川岛飞沙滩一带浅海有零星分布。在上川岛以东的广东海域 ,其资源密度大致呈现自东至西递减的趋…  相似文献   

12.
1975年4月,我们在海南岛三亚采集贝类标本,从浅海捞起的珊瑚中,采到一种奇特的双壳类软体动物,经鉴定其学名为拟海菊足蛤 Pedum spondylioideum(Gmelin)。这种贝类属瓣鳃纲(Lamellibranchia)、异柱目(Anisomyaria)、扇贝超科(Pactinacea),扇贝科(Pectinidae),足蛤属(Pedum)。足蛤属全世界目前唯有报导过这一种,在我国是首次纪录,现简介如下:1.标本采集地广东省海南岛崖县(三亚)。  相似文献   

13.
于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对流沙湾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流沙湾共有浮游植物27属,隶属于5个门,其中硅藻门20属,绿藻门3属,蓝藻门2属,金藻门1属,甲藻门1属,角毛藻(Chaetoceros)、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菱形藻(Nitzschia sp.)为优势种;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化在0.11~23.63 mg L-1之间,平均为3.72 mg L-1,细胞密度平均为1.324 7×104个L-1。流沙湾共有浮游动物19种,其中原生动物10种,桡足类6种,枝角类、多毛类和轮虫类各1种,优势种类为原生动物中的拟铃虫(Tintinnopsis)、薄铃虫(Leprotintinnus),桡足类中的哲水蚤(Calanus),浮游幼体中的无节幼体(Nauplius);浮游动物生物量在0.08~7.24 mg L-1之间,平均为2.04 mg L-1,密度平均为8 186个L-1。水体交换能力差、大规模贝类养殖以及养殖造成的水体污染等因素,导致流沙湾浮游生物量、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处于较低水平,但有明显的水平分布和月变化。  相似文献   

14.
雷州半岛红树林海区的鱼类种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雷州半岛8个红树林分布区设站位进行了生物多样性调查,其中获得鱼类127种,分别隶属于15目58科100属。以鲈形目最多,共27科49属65种,占51.2%。种类出现最多的科为(鱼叚)虎鱼科。采获种类最多的站位为北潭。各站位之间鱼类种类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调查获得的鱼类体型偏小,大部分种类具有食用价值,其中16种已为人工增养殖的对象。  相似文献   

15.
施氏獭蛤(Lutraria sieboldiiReeve)俗称象鼻螺,隶属瓣鳃纲(Lamellibranchia)、异齿亚纲(Heterodon-ta)、帘蛤目(Veneroida)、蛤蜊总科(Mactracea)、蛤蜊科(Mactridae)、獭蛤属(Lutraria),自然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的海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浙江、广东、广西和海南的部分沙或沙泥底质的海区。施氏獭蛤足部和水管非常发达,肉质鲜美,经济价值较高。其生长速度较快,一龄贝平均壳长可以达到6 cm以上,养殖1.5 a即可达到理想的商品规格,适于人工养殖。李琼珍等对大獭蛤的胚胎、幼虫及稚贝发育及盐度对大獭蛤胚胎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3,4],蔡英亚…  相似文献   

16.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uberculatus(Miers)俗称白蟹,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梭子蟹科,梭子蟹属,分布于中国、日本及朝鲜等海域。它是一种大型海产经济蟹类,食用价值高、生长快,已成为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科技工作者已经陆续对其在形态、习性、繁殖、发育、生长、种群、生理、成分和养殖技术等方面做了较多的研究[1-5]。但关于梭子蟹同工酶的研究罕见报道。笔者以三疣梭子蟹发育早期幼体为材料,进行了4种同工酶谱研究,以期为三疣梭子蟹的发育生物学、遗传学以及幼体发育过程中的营养生理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984年秋,我们在山东省莱阳县团旺乡南李格庄和团旺村莱阳组第三段采集了昆虫化石。这个地区以往昆虫化石发现较少,仅秉志(C.Ping)在1928年描述了3个采于团旺的种:黑隐翅摇蚊(Chironomaptura melanura Ping)、长肢裂尾(虫甲)(Coptoclavalongipoda Ping)和莱阳中长蝽(Mesolygaeus laiyangensis Ping)。莱阳盆地南部的昆虫化石极其丰富,本文共描述了其中6科10属10种,其中1新科6新属6新种,两个已知属  相似文献   

18.
增补湛江市沿海鱼类种类有51种,隶属于11目39科45属,其中软骨鱼类8种;硬骨鱼类43种,(鲈形目30种)。现知湛江市沿海鱼类有222种。  相似文献   

19.
叉枝粉枝藻 Liagora divaricata(图Ⅰ)及三亚粉枝藻 L Samaensis Tseng(图Ⅱ)属于蠕枝藻科 Helminthocladiaceae 粉枝藻属 Liagora(7)。1941年曾呈奎发现于海南岛,均定名为新种。它们分布于我国海南岛的琼海及三亚等地,为热带性藻类。这两种海藻在1941年发表以后,只 Abbott(1945)(1)和 Dawson(1954)(4)先后在夏威夷和越南报导过叉枝粉枝藻,而三亚粉枝藻迄今未有人报导过,故对它们不是很了解的,尤其是对其生殖器官更不了解。近两年来作者在海南岛采到了两种的大量标本,并观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的二叠纹窗贝标本采自广西合山上二叠统合山组中下部深灰色含泥质生物碎屑灰岩,在串管海绵富集层位之上。二叠纹窗贝(Permophricodothyris Pavlova)从巴夫洛娃(1965)发表以来,除在泰国(Grant,R.E., 1976)和巴基斯坦(Waterhouse,J.B.and Sangat Piyasin,1970)有过报导外,中国境内这是首次报导。此属的特征是“腕螺的尖端指向铰合缘,螺环数多,可达28个,腕棒长达壳长的3/4,齿板及中隔板缺失;在生长层上微壳饰双筒型刺。”广西发现的为一新种广西二叠纹窗贝(新种)Permophricodothyris guangxiensis(sp.nov.)长大的腕螺指向铰合缘;主突起,中叶卵形凹坑,侧叶为微向两侧长瘤状突起,腹三角孔明显,有清淅的孔缘脊,无齿板和中隔板。对与之有关的Neophricadothyris和Squamularia等属的特征作了讨论,认为Neophricadothyris为Phricodothyris的同义名应废除,Squamularia的腕骨构造有待进一步研究,微细壳饰定属欠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