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应用我国自行研制组装的激光荧光遥感系统,测试了包括岩石、土壤、植物、水体以及人工建筑材料在内的各种样品的激光诱导荧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地物荧光峰的位置、强度及它们的组合指标,不仅能区分上述各基本类型的地物,而且还能往下级单元续分。还表明,激光荧光遥感系统具有相当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某些方面可望超过当前常用的、以反射光谱为基础的被动式遥感。  相似文献   

2.
植物叶绿素荧光遥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按照遥感探测方法, 首先介绍了激光诱导荧光遥感的基本情况、荧光光谱特征和应用, 接着介绍了日光诱导荧光遥感研究的几种主要研究方法, 包括植被指数法和Fraunhofer线提取法, 以及日光诱导荧光在植物胁迫探测中的一些应用。最后, 对叶绿素荧光遥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出发,讨论了植物叶片在不同形态、不同状态下的荧光光谱特征以及它们对荧光光谱的影响。文章涉及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植物在离体形态和活体形态下的荧光光谱特征;(2)叶片正面与反面的荧光光谱特征;(3)植物不同器官对荧光光谱的影响;(4)叶片放置时间对荧光光谱的影响;(5)叶片经不同处理时对荧光光谱的影响等。其目的是为激光荧光技术用于植被遥感的实施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用337nm氮分子激光照射不同种类的植物,可以得到每一种类植物的激光诱导荧光特征光谱。利用峰的波长,荧光强度的差异可以将木本阔叶树、针叶树,草本双子叶及单子叶植物加以区分。685与740以及440与550nm的荧光强度比值均可以作为植物区分的两种参数。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监测植物要选择合适的生长期和季节,单子叶植物应选拔节期,双子叶植物应选营养生长期,而木本植物则应选在春末夏初。研究表明,激光诱导荧光遥感技术对植物鉴别与分类以及植物的长势监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植被、土壤的荧光光谱特征和系统的信噪比等出发.分析讨论了激光荧光技术用于地物遥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在田间栽种玉米,并按氮、磷肥的不同施用量分为10种情况处理。在不同生长期进行了生长形态指标测量和活体叶片的荧光光谱与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测量,并测试了叶片浸出液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条件.不仅使玉米在长势上有所反映,而且还会引起光合作用效率和叶绿素含量等的变化,因而导致了玉米叶片荧光光谱的变化。利用440,550,685nm等处的荧光强度可探测玉米的养分供应状况,当利用它们的比值时,表征更为明显。这就为遥感监测玉米的长势和估产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可靠依据。从玉米的需肥情况、农时、荧光光谱的差异性以及遥感的可行性来看,在拔节期是遥感监测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农业与生态遥感研究室10 年发展历程和研究室的组织结构, 阐述了研究室的农业遥感、区域综合生态遥感、毒品原植物遥感、水资源遥感、城市生态遥感5 个主要学科研究方向, 论述了各研究方向的数据、技术体系、产品、研究成果, 以及研究室现有的数据、技术基础和科学管理方法, 提出了未来发展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叙述了应用激光荧光雷达系统测量海上溢油类别以及植被、岩矿、土壤、地被物等荧光光谱的方法与技术。该装置由N_2激光源、OSA光学光谱分析仪、卡斯格伦望远镜接收系统三部分组成。该装置可在室内,也可在室外25—60m远处测量各种物质的受激发射荧光。该仪器用标准灯谱进行了校正。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不同土壤的激光诱导荧光光谱的研究表明,在可见光波段的荧光峰一般在450nm左右,其相对荧光强度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粘粒含量、水分含量以及土壤的化学组成密切相关。还表明.测试环境的差异,并不改变土壤的荧光光谱特征,仅影响它的相对荧光强度;不同的植被覆盖度会明显引起土壤荧光光谱的相应变化。这些结果展示出了激光荧光遥感技术应用于土壤类型和某些性状探测的可能性。应用红光波段是识别植被和土壤的最佳荧光波段。  相似文献   

10.
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遥感反演及碳循环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植被遥感领域,遥感植被指数在过去30年极大地促进了从宏观尺度上来理解和认识地球生物圈,但是以"绿度"观测为主的植被指数仅表征植被"潜在光合作用",而不能直接量化"实际光合作用"。植被叶绿素荧光在光合作用探测上具有优势,是"实际光合作用"的直接探测方法。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遥感是近年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型遥感技术,尤其是2011年实现全球尺度卫星反演以来,在反演算法、植被监测和碳循环应用等方面发展迅速,是近10年来植被遥感领域最具突破性的研究前沿。本文阐述了现阶段(2011年以来)SIF遥感反演及其在碳循环应用方面的进展。本文首先介绍了卫星SIF遥感的发展及其反演算法现状;然后重点剖析了其在陆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估算、全球碳循环监测、物候和植被胁迫监测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和特点;最后从卫星SIF反演算法优化、SIF-GPP关系机理、SIF多尺度综合观测和全球碳循环监测等方面对今后植被SIF遥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航空激光扫描(Airborne laser scanning)或者Lidar遥感信息获取系统的基本原理、系统的组成、数据获取的方法及其步骤;对近数十年来应用激光扫描遥感信息获取地形表面模型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应用现状做了简要回顾和评述;结合GIS和影像融合方法对Lidar遥感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基于GPS、姿态和激光测距的三维遥感直接对地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遥感对地定位是依据野外测设(或地图上量取)地面控制点采用立体像对或空间变换等原理进行的,而三维遥感直接对地定位采用了GPS定位技术,姿态测量系统和扫描激光测距技术来直接对同步获取的遥感数据进行三维定位,能够实时(准实时)地得到地面点的三维位置和遥感信息,它具有快速实时(准实时)且无需地面控制,是遥感对地定位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3.
This is a review of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different fields of remote sensing for forest biomass mapping. The main fields of research within the last decade have focused on the use of small footprint airborne laser scanning systems, polarimetric synthetic radar interferometry and hyperspectral data. Parallel developments in the field of digital airborne camera systems, digital photogrammetry and very high resolution multispectral data have taken place and have also proven themselves suitable for forest mapping issues. Forest mapping is a wide field and a variety of forest parameters can be mapped or modelled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alone or combined with field data. The most common information required about a forest is related to its wood prod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aspects. In this paper, we will focus on the potential of advanced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to assess forest biomass. This information is especially required by the REDD (reducing of emission from avoided deforestation and degradation) process. For this reason, new types of remote sensing data such as fullwave laser scanning data, polarimetric radar interferometry (polarimetric systhetic aperture interferometry, PolInSAR) and hyperspectral data are the focus of the research. In recent times, a few state-of-the-art articles in the field of airborne laser scanning for forest applications have been published. The current paper will provide a state-of-the-art review of remote sensing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biomass estimation, including new findings with fullwave airborne laser scanning, hyperspectral and polari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 A synthesis of the actual findings and an outline of future developments will b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4.
三维计算机模拟模型是遥感辐射传输机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复杂地表正向模拟和遥感反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经过最近20年的发展,三维计算机建模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在地表辐射传输过程分析、模型和算法的验证及遥感反演等方面应用广泛。为了更加充分理解三维计算机模拟模型的发展和模型间的差异,及探讨如何将其更好的应用于生活、生产,本文对三维计算机模拟模型在光学遥感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本文从模型的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3个方面展开了论述。首先,简要介绍了光线追踪方法和辐射度方法的原理及现有的模型;然后,对三维计算机模拟模型在遥感的主要应用进行了总结;最后,对模型未来的发展趋势展开了讨论,从运行效率、模拟精度和功能集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出发,分析了三维计算机模拟模型发展和遥感应用的趋势。随着复杂地表遥感建模研究的深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多源遥感数据特别是高时空分辨率数据的应用,三维计算机模拟模型将在遥感理论研究和应用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