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北京地铁16号线的工程实践,从地面控制测量、竖井联系测量、地下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4个方面分析了城市地铁暗挖区间的工程测量方法和贯通误差;并根据误差不等精度分配原则,对4个环节的贯通误差进行了合理配赋,有效保证了地铁隧道的准确贯通。  相似文献   

2.
地铁盾构施工中的若干测量手段及方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结合上海地铁2号线4个区间段的隧道轴线贯通测量的实际工程项目,阐述了隧道施工中地下测量工作所遇到的若干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广州珠江新城海心沙绿化改造及地下空间基础工程位于广州珠江新城海心沙区域的西部,正在运营的地铁3号线"珠江新城—赤岗塔"区间盾构隧道在该工程的地下由西北向东南通过。在保证不影响地铁运营的基础上,采用TCA型测量机器人对工程施工影响区间的地铁隧道进行监测。该方法的应用,对进一步提高我国地铁隧道等建筑物监测的技术水平,提高监测的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安全度等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地铁作为优化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轨道交通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线路规划的自由性,减少城市交通的压力,是当前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方式。天津市地铁6号线是天津地铁的主干道,实时监测系统在徐庄子站工程中的应用,有效地提升了监测主体对施工影响信息掌握的全面性和实时性,切实提高了工程监测的效果。本文将立足于天津市地铁6号线徐庄子站监测的实际情况,从实时监测方式、监测技术等角度对实时监测系统在地铁隧道施工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樊辉 《江西测绘》2012,(3):20-22
本文结合长沙地铁2号线工程实例,对GPS控制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在城市地铁工程控制测量中相结合的应用实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地图》2003,(1)
2002年12月29日,广州地铁2号线首段三元里至晓港9站8区间8.9千米路线通车。 广州地铁2号线1999年全面动工,全线长23.265千米,共设20座车站,1个车辆段,2座主变电站,4座集中供冷站。原  相似文献   

7.
地铁建设会引发城市地表形变灾害,而传统的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难以实现城市地铁工程区域的精细测量。本文利用TerraSAR-X高分辨率数据,采用PS-InSAR和SBAS-InSAR方法对徐州地铁1号线东部工程场地进行了形变监测,获取了该区域2016年6月15日-2016年9月11日期间的形变时序图。通过与人工角反射器布设点的水准测量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利用两种时序InSAR测量方法得到的地表形变结果与水准测量结果非常一致,形变误差均在1 mm以内;而SBAS-InSAR探测地表形变的敏感性低于PS-InSAR。结果表明,利用高分辨率SAR影像监测城市地铁形变具有亚毫米级的测量精度和米级的定位能力,同时证明了时序InSAR分析技术在城市地铁工程形变监测应用中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8.
城市地铁控制网是为城市地铁工程布设的专用控制网,是城市地铁工程所有测量的基础依据,是城市地铁工程全线线路与结构贯通的保障.城市地铁的建设特点是网状规划、建设周期长、分期建设等.随着新建线路的增加,单地铁线路的控制网越来越多,如何保证已有线路和新线路的衔接,是城市地铁控制网设计和建设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以福州市4#、6#及F1线控制网建设为例,通过将已有线路控制网纳入到新线路控制网进行整体平差,有效解决了这一衔接问题,提高了新网与已有网的契合度,使控制网精度更均匀,同时提高了新线路控制网精度.  相似文献   

9.
<正>一、引言地铁保护区因其特殊性,通常人工测量在测量精度、监测频率等方面无法满足地铁隧道实时监测的要求。高精度的测量机器人可实现24 h的自动化监测,受地铁运营影响较小,在地铁隧道保护区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杭州地铁1号线某隧道保护区监测为例,介绍了由Leica TM30全站仪组成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对该系统的精度及可靠性进行了探讨。二、自动化监测系统为实时监控临近基坑对地铁隧道的影响,本工程  相似文献   

10.
李广晔 《现代测绘》2004,27(1):34-35,43
结合江苏田湾核电站一期工程建设,谈核电站建设中的测量监理工作。涉及工程控制网和施工放样,监理理论和监理方法,施工协调等。  相似文献   

11.
南京地铁1号线定向测量方法及其精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理论和实践上研究了地铁定向测量方法及其精度,结合南京地铁1号线TA7标定向测量实例,分析了其可行性,结果表明,定向测量的精度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2.
由于受基坑开挖所产生的卸载和基坑降水的影响,临近地铁隧道的受力条件将改变,造成地铁隧道的变形和位移。采用自动化技术实时监测地铁隧道的变形,对保证地铁运营安全至关重要。文中结合广州大马站商业中心项目基坑开挖对临近运营地铁1号线隧道结构变形位移自动监测工程项目的实践,对自动全站仪监测系统在地铁隧道监测方面的系统构建、测量方法、测量精度、监测效果等方面进行论述。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以高精度、自动化的优势,及时提供可靠的动态监测数据,科学指导基坑施工,保证了地铁运营安全,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何忠莲 《地图》1998,(3):36-37
一、前言广州地下铁路首期工程西朗至黄沙段(共5个站)已于1997年6月建成通车,地铁全线西朗至广州东站(共16个站)将于1998年底全线通车。广东省地图出版社积极配合地铁建设,为地铁的顺利开通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广州地铁导向图。地铁导向图是一种为社会提供良好服务的户外大型挂图,它悬挂于各地铁站厅及出站口重要位置,其主要目的就是方便地铁乘客了解广州地铁全线走向及各站的位置,方便乘客乘搭列车和出站后寻找目标及辨认方向。对这一新图种,我社十分重视,并确定了该图的编制指导思想:该图必须充分体现出地图的科学性、实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32幅Sentinel-1 A影像数据,采用结合永久散射体(Persistent Scatterer,PS)特征点的小基线集雷达干涉测量技术获取了南昌市区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的地表形变信息,形变量级位于-22~14 mm/a.重点分析了各条地铁沿线形变的时空特征:1号线受地下水开采和南钢、洪钢漏斗的影响,地表有略微下沉;2号线八一广场站与南昌西客站附近区域地表出现抬升,发现地铁线路在不同建设时期会对地表形变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着重分析2018年发生的两起坍塌事故的地表形变的因素;3、4号线部分区域由于不稳定的地质条件、地下水开采以及地铁隧道施工,导致地表出现沉降.  相似文献   

15.
测量监理工作是南海石化工程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本文阐述了工程对测量监理的要求,讨论了南海石化地下管线工程各阶段测量监理的主要内容,最后总结了该工程测量监理的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地铁工程的发展,竣工测量从地上向地下推进,如何快速、准确地开展地铁竣工规划测量工作,是当前测绘工作者面临的新问题。地铁竣工规划测量属于竣工测量范畴,又不等同于传统竣工测量,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相比竣工测量具有一定的难度,地方测绘生产部门涉猎不多,测量成果将直接影响到规划管理部门的竣工验收。本文以无锡地铁1号线竣工规划测量为实例,介绍了地铁竣工规划测量过程,并深入总结了竣工规划测量涉及的关键技术和质量控制方法,针对技术难点提出了解决办法,可为地铁工程竣工规划测量从业人员提供科学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秦政国  陶利  王丰林 《现代测绘》2013,36(1):16-18,24
高铁测量技术的成熟与地铁建设的兴起,给地铁测量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带来了契机。本文首先对高铁CPⅢ网和传统地铁铺轨方法进行了分析,介绍利用CPⅢ技术建立地铁轨道控制网的方法,轨道控制网测量的技术指标和利用CPⅢ网精调轨道的流程;并结合宁波地铁1号线实例,利用CPⅢ网和采用传统控制基标测量方法调整轨道的数据进行了轨道的平顺性分析比较,最后得出几点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介绍以SRX1X自动化全站仪为基础组成的无人值守自动变形监测系统和"深圳地铁运营中的地铁结构变形监测"项目的现场方案及优化设计。深圳环中线前海湾站地铁结构变形监测工程,对深圳环中线前海湾站地铁结构危害性变形及时提出了预报,达到了监测的目的;并且分别建立了全线的变形监测体系,为下阶段的监测工作提供了依据;为地铁轨道检修及维护使用、保证地铁的正常运行和设施安全提供了安全信息。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可以胜任地铁结构变形监测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地铁建设作为大型的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对工程施工质量及结构限界都有严格的要求。本文就在青岛地铁建设过程中,第三方测量的工作内容及检测限差进行探讨和精度分析,通过总结青岛地铁第三方测量的工作特点和成功经验,为后续的城市地铁建设测量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以城市地铁建设地面控制网为研究对象,结合某市地铁工程,就实施过程中坐标系统的选择、不同时期数据处理时坐标转换、不同时期各线路之间的公共控制点间的连接、对控制网的监理检查等问题,进行了技术要点分析、工作要点论述和探讨。并对地铁地面控制测量精度提升进行了理论升华,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