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浅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概况,说明了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标准和要求,在此背景下,结合安徽理工大学的具体情况,进行我校测绘工程专业建设。主要从突出矿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创新平台建设、深度校企合作以及教师工程背景建设等五个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完善和建设,以期提升测绘工程专业办学实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专业建设是学科发展的基础,其建设内容一般包括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其中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方案的精髓。本文以山东理工大学为例,在分析测绘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了测绘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提出了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双语教学课程、校企共建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的建设思路和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3.
注册测绘师制度的推行,对我国测绘行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对测绘人才培养的需求,高职工程测量专业进行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从注册测绘师所要求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入手分析,探讨了工程测量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教学方法与手段、学生考核评价方式以及校企合作方式的教学改革,为高职工程测量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4.
测绘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大部分主干课程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测绘工程专业离不开实践教学,为使毕业生在以后的发展中有更强的测绘专业能力,就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践教学课程。本文从学校实践基地建设与设备改进、校企合作、实践经费、实践教学、内容创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深入思考了优化教学实践的方法,并就实践教学发展的新方向进行了探讨,这对高校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从学科本身发展来看,测绘工程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应让实践进入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具备足够的测绘专业从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2011年教育部和国家测绘局正式启动测绘领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共同打造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竞争能力强的测绘人才队伍。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是测绘工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针对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在现有培养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卓越测绘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6.
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测绘工程专业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从课间实验、集中实习、分散拓展和设计提高四方面构建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从改革实验室管理模式、建立实验实习基地、全方位实验实习教学方式、改革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新测绘资质分级标准对工程测量专业子项的细分及调整,以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工程测量基础理论及独立从事各行业工程测量工作的能力为根本目的,对工程测量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研究。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及工程测量专业子项作业内容按工程建设3个阶段、工程测量11个专业子项、工程测量新技术、注册测绘师教育、1个教学实习及新增5个两性实验和校企合作联合培养进行教学,旨在提高学生利用测绘基础理论服务于各项工程建设的能力,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建立以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并重进行综合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8.
新工科倡议对我国工科类高校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实践基地建设与实习实践教学能够切实培养工科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本文紧扣新工科背景并结合笔者学校矿业特色,首先深入分析了测绘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发展机遇;然后通过持续深化校企、校校合作,多措并举,建立了校企、校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协同育人模式和实践基地合作平台;最后分析了笔者学校测绘工程实践基地共建措施与运行成效,为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工程人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中海达投入上千万元,与武汉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东北大学、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云南师范大学等全国100多所测绘专业相关院校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通过为高校提供教学设备、共建实验室等方式,支持高校教育发展。根据校企合作协议,中海达会与测绘相关院校共建合作开放实验室,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并向学校提供软硬件设备,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为激励测绘相关院校学生努力学习,中海达还向武汉大学、中  相似文献   

10.
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出口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测绘工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须按照专业认证的要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课程体系和保障机制,为学生的实习实践和创新活动搭建平台,提供支持,并持续改进。安徽理工大学在落实专业认证理念,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多方合作,打造高质量实习教学基地,并将测绘单位和业内专家引入实习实践教学环节,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测绘仪器的开发与创新不仅是当前测绘信息化阶段工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工程教育认证中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基本要求。仪器系统综合设计训练能够有效锻炼工科大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本文在明确专业认证中复杂工程问题的基本内涵后,介绍了仪器系统综合训练实验内容的设计方法,并梳理项目设计任务与复杂工程问题间的关系,同时结合课程反馈优化实践课程设置,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落到实处,为测绘类、仪器类相关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使其符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2.
针对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不足的问题,该文构建了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测绘工程专业认证标准为导向,结合测绘工程专业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构建基础型实践、工程型实习、创新型拓展和设计型提高的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从完善实验中心管理模式、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改革实践教学方式、创新实践教学考核方法4个方面全面改革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从优化师资结构、鼓励学生拓展训练、健全实践保障体系3个方面搭建实践教学平台。该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培养的人才符合测绘工程专业认证标准。  相似文献   

13.
指出传统测绘工程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不足,分析测绘工程项目数据监理的模式及主要工作内容,实现测绘工程项目数据监理工具,通过在徐州市基础测绘项目中的应用实践,对测绘项目数据成果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构建工程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型人才是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文中围绕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在分析专业人才定位、规格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工程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及实施效果,对同类院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提出高校新工科建设目的之一是培育出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测绘技术发展趋势逐步从模拟测绘、数字测绘、信息测绘到智能测绘,测绘仪器和手段的发展对测绘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人才培养所需具备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本文以中国矿业大学矿山测量专业改造升级为例,深入探讨了新工科形势下行业特色测绘工程专业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推动测绘专业从传统老专业向“空-天-地-井”新工科专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和管道施工工艺的进步,管道工程测绘有了新的内涵和技术方法.以南水北调某供水配套工程的测绘工作为例,探讨数字测绘的技术背景下,管道工程数字测绘的基本内容及关键技术,包括坐标系转换、RTK和全站仪结合的放样,三角测量配合水准的高程测绘,基于AutoCAD的断面快速生成等,为同类管道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汪志明 《测绘工程》2010,19(5):78-80
教材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介绍学院在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过程中,针对教材的建设所采取的措施和做法,对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测绘类专业的“新工科”建设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闫利  李建成 《测绘通报》2020,(12):148-154
测绘类专业的“新工科”建设是我国测绘高等教育支撑测绘科技强国、地理信息产业强国建设的创新改革。本文分析了我国测绘类专业演变历程和面临的发展机遇,提出了智能化测绘的“新工科”建设思路,并提出了“新工科”人才的能力素质模型以及STEM理念下的“新工科”建设路线。  相似文献   

19.
测绘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曹俊茹  宋振柏 《测绘科学》2007,32(6):196-198
本文介绍山东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测绘工程"的总体建设情况、改革的总体思路及具体实施方案。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突出特色、注重实践、培养能力的要求,培养基础扎实、视野开阔、专业面广、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确定了本专业改革的指导思想与主要研究内容。提出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框架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等改革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