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仁涛  高建军 《地图》2005,(3):46-49
通过对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全盛时期的疆域图进行叠置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发现中国政区界线有着许多有趣的历史变迁现象。由此.我们将探寻这些现象背后存在的中国历史政区演变的规律.并对中、美两国政区界线差异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的中国版图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伸有缩,总的趋势是在民族融合中凝聚与发展,在反分裂、反侵略中巩固与稳定。●历史的发展证明,国家版图与国家综合实力密切相关。国力强大,就能够有效地维护国家版图完整与各民族的团结;国力羸弱,就难以有效地抵制分裂活动和反抗侵略,就不能保障国家的统一与领土的完整。  相似文献   

3.
4.
5.
行政区划是国家对行政区域的划分.上古时期,<禹贡>记载分天下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商周时期实行"封邦建国",天子、诸侯和卿大夫"分土而治".但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划是中央集权出现后出现的.春秋中期以后,兼并战争不断发生,有些诸侯国君逐渐强大,开始发展中央集权,对新开拓的疆土和从私家剥夺来的领土,不再进行分封,而由国君直接进行统治,采取分层划区进行管理,行政区划制度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6.
胡兴军 《地图》2006,(6):16-25
中国在秦朝以前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也没有“总疆域”的概念,因此,在公元前221年灭六国而建的秦朝成为我们目前追溯中国“疆域”的最初点。中国的的疆域范围自汉代以来就大体形成,这说明中国不是一个扩张主义的国家。如果说秦 始皇统一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那么汉代则建立起中原王朝的一个初步形态,后几经繁衍变化至今天的中国疆域,其中又尤以汉武帝对疆域的拓展最具开创意义。而清朝的大一统则最终奠定了今天中国版图的基础。[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地图》2004,(6)
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缘起于喜爱历史的毛泽东. 1954年秋,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历史学家吴晗碰到一块,他们交谈的话题自然少不了历史.毛泽东谈到读历史应有一部历史地图集放在手边,以便随时查看历史地名的方位.当时市面上有好几种历史地图集,但都失之简略,充其量作为教学参考用,满足不了毛泽东读历史典籍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评《中国历史地图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原载《中国社会科学》1985年第四期,内容丰富。本刊仅摘登作者直接评论《中国历史地图集》的部分。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史地理数字化应用平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历史地理数字化应用平台"是基于中国历史地理基础数据的一个应用系统,现在的基础数据主要来自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各学科的学者利用这个平台,可以非常方便地开发出文学、考古、经济、军事等学科的各种专题历史地图和专题历史地理信息系统。本文介绍了此平台的设计思想和总体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1954年秋,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一天与吴晗坐在一起。他们谈话时说起《资治通鉴》,毛泽东说这部书写得好,不过,旧本没有标点,不分段落,今人读起来不方便,市上流传亦已不多,应该找些人整理出一个有标点、分段落的新本子来,付诸排印,以广流传。又讲到读历史应有一部历史地图集放在手边,以便随时查看历史地名的方位。  相似文献   

11.
卜庆华 《地图》2009,(2):20-24
如果从春秋战国时期实行郡县制算起,我国的行政区划已经历近三千年的漫长历史演变。 地图上,行政区域边界只是一条细细的、由小圆点和不长的线段相连接的标识;生活中,人们却很少从思想中眺望边界的山水,也不太容易在实践中体会和触摸它。偶尔在火车上听到广播员介绍列车正经过某某大河,进入到某某大省境内,在朦胧中完成从一个省到另一个省的界线跨越,这是许多旅人对边界概念的模糊记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震灾害遥感应用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魏成阶 《遥感学报》2009,13(S1):332-344
回顾了中国地震灾害遥感应用的发展历史。从地震灾害遥感调查、地震地质构造背景的卫星遥感分析、地震灾害遥感与GIS 监测评估技术系统、卫星遥感震害调查与分析的新时代和汶川地震灾害遥感调查评估等几个方面总结各个发展阶段采用航空、卫星遥感信息源判读识别震害分类分级的技术方法。最后结合遥感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地震灾害的特点, 就地震灾害遥感应用的发展趋势, 简要地谈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葛剑雄 《地图》2002,(6):26-26
2002年第4期(地图)所载云飞《我的一本〈开明本国地图〉》一文中谈到了中国历史疆域的问题,史实是这样的;道光二十年(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的结果。是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中英江宁(南京)条约》的签订,清朝被逼将香港割让给英国。但当时并未向沙俄割让过  相似文献   

14.
15.
王祖荫 《地图》2005,(5):83-85
《中国历史地理学》概貌 我们的祖国是世界上惟一拥有辽阔国土,众多人口以及民族历史连续的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大地面貌有过诸多复杂深刻的变化。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和《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给了我们图形上的显示,而我们还需要文字材料以倾听流逝的时间所作的倾诉。从这个角度上讲,我觉得蓝勇编著的《中国历史地理学》是值得向地图爱好者推荐的。  相似文献   

16.
《地图》2004,(6):25-26
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缘起于喜爱历史的毛泽东。  相似文献   

17.
一、概 述自春秋前期至清代末年 ,中国的古代行政区划及疆域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发展历史 ,分分合合历时约 2 70 0年。行政区域、疆域的变动是政治变动和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以往历史疆域图都是分朝代编制的 ,它们之间是独立的 ,难以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 ,因此也不能发现古代行政区划及疆域演变的内在规律和原因。而我们编制的这张《历史疆域的变迁图》充分运用了空间信息叠加的方法 ,即在同一张图上把各朝代疆域、政区图叠加起来 ,反映出历史上疆域界线、行政区划界的变动情况 ,并进行基于空间信息的历史演变分析 ,包括分析其疆域…  相似文献   

18.
林键 《测绘通报》2017,(4):130-133
针对目前对测绘历史的研究没有与博物馆学科相结合,难以在博物馆中展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中国古代测绘历史框架。基于对测绘历史的研究,按照博物馆展陈的规律,将测绘历史按时间顺序分成萌芽、奠基、发展与繁荣、衰弱与转折4个阶段,每个阶段归纳为若干问题,并结合这些问题梳理测绘历史。这种方法较好地平衡了历史的严谨性和展览的趣味性之间的矛盾。基于浙江测绘与地理信息科技博物馆布展与装修工程的实践表明:所提的中国古代测绘历史框架,不仅能够保证展陈历史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还有利于让社会大众认识测绘、了解测绘,宣传测绘历史和文化。实现了在博物馆展陈的背景下对测绘历史的挖掘,从全新的视角诠释了中国古代测绘历史。  相似文献   

19.
孙靖国 《地图》2014,(1):128-129
我们常常混淆“古地图”与“历史地图”这两个概念,不能准确把握它们的含义。简而言之,“古地图”是古代人绘制的地图;“历史地图”则是现代人绘制的表现历史时期地理状况的地图,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就属于此类。这两类地图并非截然不同,也有交集。古人绘制的前代地图,相对于今天来说,属于古地图,但对于绘制者的时代而言,也可以划到历史地图的范畴。  相似文献   

20.
城市历史地理信息在研究与应用中具有迫切需求,然而目前国内仍缺乏相对全面的主要城市的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因此,本文在形成中国31个主要城市古地图数字化成果的基础上,借助地理信息系统、Web Service与数据库技术,建立了可共享的中国城市历史地理信息平台。该平台具备地图浏览、历史数据编辑、古今数据同步展现、古今地名查找定位、历史专题查询分析、历史专题图制作、数据发布等功能,可为城市历史地理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