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4 毫秒
1.
为实现县域范围内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对其土地利用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十分必要。本文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为研究区,以ArcGIS为分析平台,利用2011年该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运用计量地理模型探讨其土地利用总体组合类型、土地利用综合程度及各地类的区位意义,以表征各乡镇土地利用的数量特征,进而分析其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的数量特征总体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各地类中耕地和园地的区位意义较为突出;空间格局的总体特征表现为各地类斑块的形状总体较为复杂,其中耕地、林地的形状较规则且分布集中连片,为该区域的景观基质,园地、城镇用地和草地的分布最为离散。  相似文献   

2.
针对迁西县土地利用的分布特征和空间变化问题,该文运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对迁西县2009、2013和2017年3期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再运用转移矩阵、变化图谱和信息熵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空间分布特征和系统结构有序性逐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7年,迁西县居民地、工矿用地和其他用地面积增加,林地、耕地、园地和水体面积减少,但是林地和耕地依然是研究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林地和耕地的减少主要是由居民地和工矿用地引起的,且林地和耕地之间的互相转化最为频繁;总体来说,迁西县土地利用朝稳中向好的趋势发展。该研究可以为迁西县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市域尺度下甘肃省耕地变化的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省2009—2016年市域单元的年末耕地面积为基础,计算相对变化率、年耕地变化动态度,采用定性加定量的研究方法,运用ArcGIS空间分类技术呈现耕地面积变化快慢的空间分异特征,并对甘肃省各个市域单元的耕地面积变化差异及其原因进行探索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09—2016年甘肃省人均耕地面积远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人均耕地面积数量基本稳定;2)2009—2016年甘肃省耕地面积净增72540 hm2,相对变化率2.08%,其耕地数量平稳增加;3)甘肃省耕地面积变化快慢程度有所不同,张掖市年耕地变化动态度高达2.473,耕地数量快速上升.耕地变化区域差异的研究为进一步探索其农业协调稳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耕地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影响耕地经济效益的因素具有空间分布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本文以哈尔滨所辖市县为研究区,从"投入-产出"角度建立耕地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采用灰色多层次评价模型计算2001~2009年耕地经济效益。通过2001~2009年评价结果,采用绝对和相对离散系数分析研究区耕地经济效益空间差异变化态势。结果表明,2001~2004年研究区耕地"投入"效益空间差异变化态势为先升后降、"产出"效益空间差异为先降后升、综合经济效益空间差异逐步扩大;2004~2007年"投入"效益空间差异为先升后降、"产出"效益和综合经济效益都处于下降态势;2007~2009年"投入"效益、"产出"效益和综合经济效益空间差异皆为先升后降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5.
江苏沿海地区耕地分布格局及其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遥感解译土地利用数据提取耕地数据,运用耕地集中度指数、核密度计算等方法分析江苏沿海地区耕地资源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1990-2010年,江苏沿海地区耕地面积所占比重较高,但呈逐年降低趋势,耕地数量逐年减少.耕地类型以平原水田、平原旱地两类为主,呈整体交错分布、部分集聚的分布格局;②从耕地分布状况来看,呈中部、南部高,北部略低的分布特征,耕地分布较集中,且在时间序列上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耕地区域变化差异性不明显;③从耕地核密度分布状况来看,密度高值区呈现扩散趋势,密度低值区呈集聚趋势,且在进一步增强.耕地整体呈中西部、西南部耕地分布稀疏,中东部、北部分布密集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
以长江中下游平原苏皖边界的10个县市为研究区,利用1984,1990,1995,2000,2005和2010年6期的TM/ETM+图像提取土地覆盖信息,从时间和空间2个方面研究耕地覆盖变化。结果表明:①从时间变化来看,研究区近30 a耕地总体呈减少趋势,经历了快速减少、缓慢减少和急剧减少3个过程,1984—1990年、1990—2000年及2000—2010年耕地分别减少了374.10 km2,66.09 km2及1 724.33 km2,主要表现为城镇和水体侵占耕地,但林地开垦使耕地增加;②从空间变化上看,沿江城市周围大面积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以1984年的南京市区、马鞍山市区和芜湖市区为主,且城镇化速度在加快;1990年以来沿石臼湖和固城湖周边地区的部分耕地转变成养殖塘,其西部地区转换较频繁;1984—2000年耕地沿山体和耕地交界处增加,2000年之后又因实施退耕还林和营造经济林而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7.
耕地的变化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与焦点,其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各个方面。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大庆市为例,利用1980~2009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大庆市耕地数量变化过程,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大庆市耕地数量总体处于增长趋势;经济因素、人口因素、农业科技进步因素以及石油发展因素是影响大庆市耕地变化的主要因素,以期为大庆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有利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格局演变特征是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以黑龙江省绥芬河市为研究区,以2010年、2014年、2016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库为基础,利用GIS技术手段,基于景观指数法、核密度分析法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幅度趋于减小趋势,且变化均发生在斑块密度高和斑块边缘地区,土地利用的整体空间格局趋于稳定;耕地分布密度大,均匀分布在研究区内,而建设用地分布密度小,主要集中分布在"十"字型的横向部位,呈现出中部多、四周少的空间分布特点。研究成果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为县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陇中黄土高原地区耕地变化趋势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1995~2005年陇中地区耕地统计资料,对该区耕地资源利用与变化的基本特征、耕地数量变化的基本过程进行研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近10年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对耕地面积变化的总趋势预测显示,未来耕地面积会逐渐减少;②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是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宏观驱动因子,耕地减少在发生时间上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基本同步,在空间分布上与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水平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南京市耕地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0年、2005年和2010年3期影像资料,运用遥感平台获取了南京地区10 a的耕地变化时空数据;结合南京历史气象数据、人口数据及其他空间属性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及数理统计方法 ,全面分析了南京市2000年~2010年间耕地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驱动力;揭示该区耕地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和区域差异,并用空间重心转移模型、分形模型分析了南京耕地的空间变化特征和区域方向。  相似文献   

11.
利用遥感分类技术能够快速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基于1996年和2006年两时相的北京城乡结合部地区TM卫星影像数据,采用监督分类和分类后处理方法,对研究区10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0年间北京城南地区城乡结合部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相互转化,并以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相互转化最为显著;耕地和大范围水域面积较大幅度减少,城市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大幅度地增加,城乡结合部的范围在10年间从北向南进行了大范围地移动。  相似文献   

12.
近18年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0、2000和2008年TM/ETM影像资料,运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的方法,获取了土地利用信息,分析太湖流域近18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揭示了该流域各种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以及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和区域差异。结果表明:①18年内,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最为突出的是建设用地的迅速增加和耕地的大量减少;②太湖流域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利用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制作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变化图谱,计算土地利用强度等指数分析银川市三区2009-2018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9-2018年,研究区耕地减少最多,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增长明显;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方向呈东西-南北走向;土地利用变化模式以稳定型为主;城镇村...  相似文献   

14.
多尺度耕地供需动态平衡预警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系统讨论和典型概括耕地供需动态平衡特征和分析耕地供需平衡变化驱动因子的基础上 ,提出了多尺度概念下耕地供需动态平衡体系 ,并以监测变化、发现警情、明确警情、明确警度、寻找警源、明确警源、区内排警、区外排警为主线 ,从预兆量、行动量和结果量不同层面构建了多尺度耕地供需动态平衡预警体系 ,并对多层警示指标 ,特别是对最终结果层的耕地总量失衡、质量失衡、均量失衡、时间失衡等的定量分析进行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15.
玛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与时空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玛纳斯河流域作为研究区,结合特殊的干旱区山地-绿洲-荒漠系统(Mountain-Oasis-Desert System简称MODS),综合考虑遥感影像数据光谱信息和纹理特征,将研究区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体、裸地、居民地、工业用地和冰川/永久积雪等8个景观类型,利用FRAGSTATS软件计算景观指数,引入生态风险的指数,将研究区划为低、较低、中、较高、高生态风险区五级,评估其景观格局的生态风险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90—2015年间,玛纳斯河流域景观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建设用地的增加以及水体、冰川/永久积雪面积的缩减;2)玛纳斯河流域的景观生态风险等级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较低风险区的面积变化较为明显,低、较低生态的风险区比重有所上升,除此以外,林、草地类型各生态风险的等级所占比重的起伏波动具有明显的差异。建议应当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尽量保护林地、草地等景观脆弱行较低的原生景观类型,禁止为开垦耕地而破坏林地、草地;增加土地的利用效率,更要对高等、较高生态风险区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6.
多源遥感数据结合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多源遥感数据结合监测土地利用变化,本文以辽宁省盘锦市2005和2015年的TM和Landsat-8影像为实验数据,对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重点分析了该研究区域的土地数据处理与分类、土地利用变化幅度模型、单一土地动态变化模型、综合土地动态变化模型、土地利用程度指数等,并分析了研究区域的转移矩阵及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多源遥感影像处理,能够很好地总结和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使研究区域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得到准确统计。  相似文献   

17.
利用决策树和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基于多期Landsat MSS,TM and ETM+遥感图像和其他辅助数据,对1970s以来近40年半干旱的老哈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CC)进行动态监测,并利用GIS方法对LUCC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空间分布制图.结果显示,利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对该地区1976年、1989年、1999年和2007年土地覆盖类型分类可达到较满意的效果;近40年老哈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显著,水体和草地减少,城乡用地持续扩张,耕地大幅增加,林地和未利用地大幅度波动、总体减少.LUCC主要发生在林地、草地和耕地之间,表明农、林、牧用地之间转换显著,且在各个时期的空间分布差别较大.从变化强度来看,土地利用的年综合变化率最大值渐趋增大,年均土地动态度在空间分布上差异很大,另外在各研究期赤峰市区周边动态度都很大,反映了赤峰市持续性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哈尔滨市呼兰区1998—2018年Landsat TM影像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通过ENVI、ArcMap等软件,采用监督分类、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典型相关分析法等方法,科学系统地分析了1998—2010、2010—2018、1998—2018年3个不同时段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并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呼兰区20年间呈居民地和水域面积增加、耕地变化不大、林草不断减少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格局,且前8年的变化速度和幅度大于后12年。该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人口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河南省漯河市为例,以遥感解译的漯河市近40年来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运用GIS叠置分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空间分析方法,结合景观格局指标,研究其改革开放以来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特征,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及科学的城市规划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1980年至2015年间漯河城镇用地面积呈显著增加趋势,扩张主要占用耕地;(2)林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总体呈增加趋势,2000年来其他建设用地面积迅速增加;(3)漯河市各景观类型总体呈平衡发展态势,耕地优势度有所下降,建设用地优势度不断上升;(4)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交通条件改善及政府政策变动是影响漯河市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容芳芳 《北京测绘》2021,35(1):36-40
本文利用1999年、2008年和2017年共三期LANDSAT数据影像,采用最大似然法对其进行监督分类,并利用混淆矩阵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判,利用监督分类结果制作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分类图,对该地区土地利用数量、程度及多样性变化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得到其土地利用类型的整体变化规律,并从多个角度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原因,提出相应建议,为该地区今后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