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自2013年该项工作在全国广泛开展一年多来,四川的普查工作也拉足了马力,进展如火如荼,成果不断产出。 截至目前,全省普查正射影像制作已全部完成,普查数据生产正在有序推进。已完成华蓥市、邛崃市等5个试点市县的基本统计分析;完成了茂县、宝兴县、乡城县自然生态监测分析;完成了彭州市、部江堰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统计分析;其他一些典型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正在开展。  相似文献   

2.
地理国情监测是对我国的国情国力的普查工作,是获取地理相关信息、掌握人文地理信息与社会活动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测绘生产对发展国家经济具有突出贡献的充分体现,对推进节约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保证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的合理性、正确性、现势性十分重要。本文根据国情监测项目设计要求对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的重点要素及在生产中容易出现的错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整理,确保地理国情项目保质保量的完成。  相似文献   

3.
地理国情普查是地理国情监测的首要任务,其成果作为地理国情本底数据,可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空间依据。本文在简要介绍地理国情普查背景和成果内容的基础上,阐述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在宏观决策、减灾防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应用构想。  相似文献   

4.
正自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任务完成、准确摸清河南地理国情"家底"后,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按照"结合省情、全面覆盖、重点突出"的原则,按年度实施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同时以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国家重大部署、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持续深化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应用,提升地理国情信息服务能力,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空间规划、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开展了  相似文献   

5.
结合前期生态文明重大改革项目试点工作,总结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在"多规合一"、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的应用思路;并基于应用思路列举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在生态文明重大改革项目试点工作中的一些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6.
《测绘》2016,(6)
本文在地理国情进入常态化监测的大背景下,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研究并提出了数据整合、转化等技术方案,使其能够应用于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监测与评价工作。该方案为拓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应用领域、改进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工作方法提供了基础地理信息,对测绘成果数据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瓜熟蒂落地理国情监测需求正在深化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日前发布,普查成果可谓瓜熟蒂落,其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工作拉开了序幕。十八大以来持续加力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在从制度、政策、措施和具体工程项目等多个层面在各个行业领域全方位开展起来。这成为地理国情监测的需求之源,这一需求不但越来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2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明确从2013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这次普查,是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时期进行的一次全面普查。是了解国情、把握国势、制定国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对于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意义重大。开展地理国情普查,摸清地理国情家底,不仅是开展地理国情监测的重要基础,也是科学揭示资源、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是在地理国情普查的基础上,进行地理国情监测业务化运行建设,形成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机制,提供地理国情信息业务化、常态化服务。其成果已在"多规合一"、城市规划实施监管、环境保护与治理、自然资源负债表编制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正射影像的制作是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基础,只有生产出符合监测要求的影像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0.
正地理国情是空间化、可视化的国情信息,反映了各类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和演变规律。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科学发展、生态保护、"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特大城市,武汉市率先行动,主动谋划,积极推动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开展。领导重视,主动作为,起步较早、积极谋划普查工作2012年12月,武汉市政府召开"武汉市地理市情监测启动暨2012年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发布会",转发了《武汉市地理市情监测工作方案》(武政办[2012]153号),举行了武汉市测绘研究院与武汉大学"地理国情监测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11.
正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实现了良好开局,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加强指导.统筹推进,组织推动工作开创新局面。今年伊始,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按计划按时间节点如期推进。2月,张高丽副总理签发《关于在开展地理国情普查的同时做好普查成果应用及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通知》。3月,国普办召开了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会议,国普办与各省(区、市)对接了2014年普查工作计划,明确了2014年地理国情普查时间表、路线图。同时,向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报告了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进展情况,国务院副  相似文献   

12.
在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大规模生产即将完成之际,迫切需要总结工作经验,思考普查成果的应用方式,做好开展地理国情监测的准备。回顾了地理国情普查的工作背景和实施过程,提出了地理国情监测的主要内容,指出应及时做好地理国情监测内容和方法的技术准备、数据库和平台的"硬件"准备及保障机制和人才储备的"软件准备"。  相似文献   

13.
<正>地理国情监测是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履行职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新的重要任务。笔者所在的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一地理信息制图院统筹谋划、整体部署、协调推进、紧抓落实,在2016年承担的青海、甘肃两省约118万平方千米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的生产任务中,深入分析项目生产流程,总结普查经验,提练优化流程,助推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作为项目具体实施人员,笔者结合项目工作实际,就如何助推地理国  相似文献   

14.
<正>地理国情主要是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普查的目的是查清我国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为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奠定基础,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提高地理国情信息对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服务能力。开展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系统掌握权威、客观、准确的地理国情  相似文献   

15.
地理国情主要是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辽宁省已完成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其成果应满足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提高地理国情信息对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服务能力。本文从普查成果体系入手,阐述了辽宁省地理国情普查的成果应用,展望了服务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建库是地理国情监测的重要工作内容,可以有效地推动地理国情统计分析工作及地理国情监测各项业务的开展。本文在分析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建库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的结构,以厦门为例,开发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了试点普查成果的建库和集中管理,为福建省后续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建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开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地理国情监测的现实背景和意义,依托地理国情普查和常态化监测,结合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需求,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地理国情监测的总体思路、研究内容、关键技术和研究方法等,并开展了京津冀地区自然生态空间变化监测、高等级公路和铁路交通网络变化监测、重点大气颗粒物污染源空间分布监测等重要地理国情信息监测研究,成果已经在京津冀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京津冀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管理等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地理国情主要是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普查的目的是查清我国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为幵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奠定基础,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提高地理国情信息对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测绘工作的新使命。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抓住历史机遇,积极响应号召,紧紧围绕政府重点工作和改革重点任务,持续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移民搬迁等国家级和省级地理国情监测项目,形成"调查信息获取—资源全面整合—数据挖掘分析"一条龙地理国情调查和监测体系。支撑"多规合一"构建一张蓝图推进市县"多规合一"是中央深改组推进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  相似文献   

20.
针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执行监测对基础数据的实际需求,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建立负面清单与普查成果之间的空间体系。研究表明通过建立基于地理国情普查的广西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空间体系可以在空间位置和数量变化上定量反映负面清单执行情况,为监督检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常态化、可持续的监测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