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际遥感与资源勘察专业讨论会于1987年2月9日至3月6日在意大利的里雅斯特(Trieste)举行。约有35个国家的一百多名专家、教授和从事遥感技术与应用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出席了会议。其中中国代表8名。印发论文摘要40多篇。 在讨论会上,一些专家、学者介绍了遥感技术在考古学、天文学、地理学、地质学和物理学等学科的应用成果及研究现状,特别是近年来利用遥感技术和方法在水资源、地矿资源、农林牧资源的调查,农作物的估产,沙漠化监测以及环境与气候变化的监测等领域所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近30 年来遥感地质的工作成就,分析了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阐述了遥感技术在国土调查、规划、地质矿产勘查、环境地质和工程勘测以及灾害监测等领域应用的巨大技术潜力和广阔前景,指出了遥感在地球科学、国土环境科学理论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西部遥感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遥感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航天、航空、地面探测以及与GIS相结合的较完善的遥感技术应用研究体系,是西部地区资源、环境、灾害调查与监测的重要技术支撑。本文首先回顾了西部遥感技术应用试验研究,总结了西部遥感在各领域的应用现状并择要列举了部分成果,最后结合西部大开发的需求,阐述了西部遥感今后发展前景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丰富地球化学评价相关信息,拓宽地球化学评价研究领域,以常规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为基础,利用遥感技术开展了山东省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multi-purpose regional geochemical survey,MPRGS)工作.对比了遥感技术与传统地球化学调查方法在采样点布设、样品采集和质量检查中的优势,探讨了运用遥感技术进行地球化学评价的理论基础,归纳了遥感技术在MPRGS中应用的技术流程;并通过几个应用实例,总结了遥感手段在MPRGS中的技术优势及不足,为丰富MPRGS的工作手段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在山东省MPRGS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将遥感技术运用到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中,既可扩大遥感应用研究领域,又能拓宽地球化学研究领域,是今后开展MPRGS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5.
灾害性天气严重威胁着交通运输的安全。传统的地面监测难以满足交通运输要求。遥感技术可以有效弥补地面数据的不足,在交通气象领域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由于灾害性天气会引起遥感影像上的几何或光谱特征产生显著改变,故重点介绍了遥感技术在公路运输网络、灾害性天气监测与预报、次生灾害监测和交通流监测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表明,遥感数据在交通气象灾害领域的应用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背景,初步获得了显著效果,是未来交通气象研究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随着遥感定量化水平的提高,遥感技术在交通气象灾害的应用将取得更大的进步,从而为实施道路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遥感技术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分析了遥感技术在西部地区资源调查、生态环境监测及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技术优势,列举了遥感技术在这些领域所取得的成就,阐述了遥感技术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所能解决的问题及其途径,分析了遥感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认为遥感技术应是西部大开发首选的技术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林业遥感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增元  陈尔学 《遥感学报》2021,25(1):292-301
根据林业遥感科研项目成果和行业应用表现出的阶段性特点,将中国林业遥感发展历程划分为3个阶段: 1951年—1980年为以航空遥感像片为主的目视解译应用阶段,建立了航空摄影和地面综合调查相结合的森林调查技术体系;1981年—2000年为卫星遥感开拓创新阶段,首次研发了针对森林资源调查的卫星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在可再生资源遥感调查、遥感系列制图、生态效益评价等关键技术领域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将应用领域扩展到湿地资源、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林业灾害等遥感调查、监测领域;2001年—2020年为定量遥感发展与综合应用服务平台形成阶段,通过深入开展林业遥感应用基础理论和定量遥感技术与方法研究,促进了定量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林业综合监测技术体系的形成,并构建了林业遥感综合应用服务平台;最后就林草部门在新时期所面对的新要求、新任务,给出了未来林草遥感科研和应用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国产卫星遥感技术理论与方法,探讨了国产卫星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中的应用,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为服务自然资源主责主业提供了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遥感技术的特点及其快速发展,已使遥感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的日益严重和对突发性地质灾害抢灾救灾工作的时效性要求,应用遥感技术开展地质灾害调查是极其必要的,也是当代高新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遥感技术可以贯穿于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评估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随着各国航天事业的高速发展以及政府对卫星遥感技术的大力支持,各类军民商用卫星系统层出不穷,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卫星遥感数据获取体系,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程度的提升了数据分析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为遥感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结合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等先进技术,推动遥感应用朝着智能化、大众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本文依据当前陆地观测卫星智能遥感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实际需求,论述了人工智能驱动的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监测等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现状,探讨了现阶段制约人工智能技术在遥感领域应用成效的关键问题,最后结合遥感大数据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对陆地观测卫星遥感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建立基于人工智能的卫星遥感应用体系已成为卫星遥感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根据漳河流域特定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社会经济特点,结合GIS与虚拟可视化技术,研发漳河流域水环境会商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了流域各类信息的可视化查询与动态监测及分析,以及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的综合评价及演变预测,为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对流域工程建设、管理和水资源环境质量评价与防治、预测等重大决策提供技术和信息平台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水灾发生后淹没区域的快速监测,为受灾地区的灾情评估、调查及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借助Sentinel-2 MSI卫星对乌海湖、黄河宁夏石嘴山河段、沙湖3个研究区域2018年7—10月强降水前后水位、水体面积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乌海湖10月中旬之前水体面积持续增大,之后出现下降;黄河石嘴山部分河段在7月强降水之后河道变宽,10月中旬宽度达到最大;沙湖面积在丰水期趋于稳定,平水期部分缩减。基于Sentinel-2 MSI改进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结合Otsu算法可以快速准确提取水体信息。  相似文献   

13.
卫星遥感水资源调查监测应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水资源调查监测手段效率低、成本高、难度大等局限性,开展基于卫星遥感水资源的调查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守住水资源利用红线、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生态文明均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梳理了相关研究成果,阐述了卫星遥感水资源调查监测的具体内容,着重介绍了卫星遥感在水体位置、面积、水位、储水量、径流量、水质等方面的应用现状。最后,分析了当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后续需要重点开展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我国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分散在自然资源、林草、水利、农业等各个部门,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方法,成果难以共享。本文依托湖南省自然资源“十四五”规划重大研究课题,分析了省内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现状,探索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为湖南省自然资源“十四五”规划编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以卫星遥感资料为信息源对珠江河口湾──伶仃洋进行动态监测已有13a的历史, 积累的资料有:1973年至1992年25个时相的各种潮情及水情的卫星影像资料。该动态监测研究主要是进行河口湾水体悬浮泥沙含量及其分布特征研究; 岸线和近岸浅滩地形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流场特征研究; 河(海)岸及近岸工程的现状与变化及其对河口的水动力影响等研究。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法是综合运用计算机和光学图像处理技术对卫星遥感图像进行处理, 并据河口水动力学与地学理论进行分析。分析成果为伶仃洋河口治理开发规划与工程实施、滩涂资源的合理开发、航道开发与治理等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其中一些合理建议已为生产部门所采纳。发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笔者将景观生态学、遥感蒸散计算技术等应用于流域生态耗水研究,先利用1980年、1990年、2000年、2005年的4期遥感数据,研究流域土地利用演变特征,并对流域景观生态进行分区。然后利用MOD IS数据和平流干旱模型,计算2005年生长期蒸散分布;再结合流域水资源评价成果,计算景观生态消耗的水资源、不可控水资源和可控水资源;最后又结合规划目标,对白杨河流域生态保护系统2020年与2030年生态需水进行了预测。通过研究,弄清了流域景观生态对象、功能、格局和过程、弄清了其消耗的水资源类型、数量和时空分布,为优化配置水资源、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国家环境遥感监测体系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桥  刘思含 《遥感学报》2016,20(5):1161-1169
随着国家空间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中国遥感监测体系研究与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从无到有形成了国家环境遥感监测能力,并业务化实现了主要环境遥感监测要素产品的生产与服务,为新时期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分析国内外环境遥感发展及中国环境遥感监测需求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研究了国家环境遥感监测体系的建立与业务化运行,提出了中国环境遥感监测体系发展思路与下一步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监测是水资源管理的基础和支撑。随着中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从水量、水质、用水效率3方面的水资源管理开始向精细化和动态化管理转变。水资源要素具有时空变异大、通量变化快等特点,单独依靠地面监测手段难以开展大范围动态高效监测。目前中国水资源监测体系的建设,总体上以地面监测为主,还不具备水资源精细化和动态化管理需求的监测能力。随着卫星遥感等数据资源的不断丰富和陆面同化系统的不断发展,建立地面观测、卫星遥感和陆面同化系统三位一体的立体监测体系,探讨不同监测方式、多要素的协同监测机理、水资源监测要素的组织机制,对提升中国水资源监控能力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采用Landsat TM数据分析了阿克苏河-塔里木河断面水质污染状况,通过波段的DN值和常规监测数据建立能反映水质状况的污染物监测模型.结果发现,将2000年常规监测数据代入模型后,与遥感数据的结果基本吻合;重建阿克苏河-塔里木河的连续水体污染变化曲线,得出污染物浓度随着远离上游而增加.  相似文献   

20.
 基于TM/ETM+和MODIS的漓江流域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调查漓江流域近30 a来的生态环境变化,开展了基于TM/ETM+和MODIS遥感长、短周期结合的动态监测研究。通过对3期 Landsat-5/7 TM/ETM+遥感影像的信息提取、模式识别和实际调查,发现造成漓江上游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与漓江水源林遭人 为破坏、城市化扩展和水质污染等因素有关。通过对MODIS-NDVI和水体反射波谱分析,初步探明了流域区植被总量的季节变化规律 和漓江水体污染的遥感反射波谱特征,确定了水质遥感监测的最佳MODIS波段,得到了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城市扩展变化及河流水 质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