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河段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成每年季节性的冰凌灾害,利用传统监测手段在夜间监测具有许多困难。随着无人机机载微型化合成孔径雷达(MiniSAR)技术发展,使得全天时、全天候航空遥感监测成为可能。本文通过对无人机机载合成孔径雷达监测系统集成构建,利用该套系统验证了黄河冰情凌汛应急监测的适用性,最后指出了无人机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在行业应用中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局部地区获取数据较为困难,导致在地理国情监测中利用传统光学成像监测手段获取数据难以满足监测需求。随着无人机机载微型化合成孔径雷达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全天时、全天候航空遥感监测成为可能。本文通过对无人机机载合成孔径雷达监测系统集成构建,利用该套系统高分辨率微波成像,验证了其在地理国情监测应用中的适用性。为无人机机载SAR技术在地理国情监测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手段。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无人机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技术发展迅速,成为全天时、全天候数据获取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无人机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国外发展应用和国内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对Mini SAR载荷与无人机飞行平台系统集成进行了测试研究,并验证了在黄河冰情凌汛应急监测的适用性,最后指出了无人机机载Mini SAR在行业应用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遥感技术为围填海的实时监测提供了有效手段。依据“908”专项的海域使用分类体系,以及相关围填海类型在HJ-1 CCD卫星影像上的可分性,建立了围填海遥感分类系统;根据港口用海、城镇用海、围垦用海、盐田用海、围海养殖等各种围填海工程在HJ-1 CCD标准假彩色影像上的色调、纹理、空间组合等特征,建立了相应围填海类型的解疑标志;提出了围填海遥感信息提取的详细技术流程;对2000-2012年河北省曹妃甸新区和滦河口的围填海做了遥感提取。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现有以地面雷达为主要空管手段的监管体系中,轻小型无人机飞行目标存在的"看不到""管不了"等难题。该文提出了基于北斗短报文通信技术的无人机系统飞行监管技术与方法,研究制定了无人机资源注册、任务注册机制,以及无人机飞行诸元传输协议;研究突破了无人机机载设备终端电磁兼容、北斗通信传输频次加密、多系统导航定位、FPGA优化集成等关键技术,研制了小型化、轻量级、高频次北斗短报文无人机飞行监管机载终端,开发了网络化无人机飞行监管综合运行管理平台。全套系统在国土测绘、海洋监测、灾害应急等领域开展5个节点应用示范,有效实现了无人机多架、协同、异地、同步在线超视距通信与监管。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无人机飞行安全管理的空白,进一步推动了无人机产业化发展,有力保障了我国低空空域开放政策的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6.
我国作为海洋大国,近年来海洋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合成孔径雷达以其自身的技术特点在海洋遥感监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海洋监测中大多采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获取海洋数据,但因星载SAR受到卫星搭载平台和运行轨道等因素影响,对局部地区高时效的数据获取还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本文通过对无人机机载微型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对海岸带、海岛礁、海洋动目标高分辨率成像和应用分析研究,为无人机机载SAR在海洋监测中的应用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围填海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缓解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会给沿海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如何合理地监测和管理围填海,以便政府掌控和决策分析,首先迫切需要制定围填海的分类体系。围填海是一个海域向陆地转变的中间态过程,将海域使用分类体系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相衔接,基于年度提取的多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围填海图斑的可解译程度、围填海的定义、用途属性和形成机理等因素,制定了应用于围填海年度遥感监测的分类体系。此外,根据该分类体系,建立了基于多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围填海遥感监测解译标志。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无人机遥感系统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并从海岸带生态环境监测应用角度,总结了无人机平台、载荷在海岸带生态环境监测的现状;综述了无人机遥感在海岸带生态环境监测中8个不同场景的应用,为无人机遥感在海岸带管理中的发展潜力和有效性提供了参考。同时指出,为进一步提升无人机遥感在海岸带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效果,需要在无人机载荷、像控点(GCPs)布设、光谱数据处理等相关技术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未来,随着无人机数据传输速度的提高与无人机自组网技术的发展,有望实现海岸带生态环境高效、智能化监测。  相似文献   

9.
合成孔径雷达(SAR)遥感不同于光学遥感的特点使得其在特定场合的应用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应用潜力。该文系统介绍了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近10年来在雷达测图数据获取、处理系统建设和雷达测图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的代表性成果,包括机载多波段多极化SAR测图系统、X波段双天线极化干涉SAR系统、微小型全极化MiniSAR系统等。针对机载SAR硬件系统的集成和测图软件系统开发中的难点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以及创新成果进行了重点阐述,对成果的主要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该文是对SAR测图课题组多年来研究成果的一个系统总结,也是对SAR遥感测图技术今后的研发重点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无人机载高光谱成像设备因其机动灵活、操作简单等优点,被应用于诸多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本文对当前无人机载高光谱成像设备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评述。首先,基于高光谱成像仪的发展过程阐述了无人机载高光谱成像设备在数据获取中的显著优势;其次,从成像方式和研究现状方面指出了目前无人机载高光谱成像设备影像幅宽窄、成本高和国产化水平低的问题,并介绍了基于无人机高光谱成像设备的最新应用研究成果,针对当前的设备缺点提出解决方案;最后,指出了无人机载高光谱成像设备的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可为无人机载高光谱成像设备的研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也可为基于无人机载高光谱成像设备的应用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传统海域动态监视监测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无人机遥感系统在海域动态监视监测中的应用优势,提出将我省海域无人机在海域和海岛监视监测中应用解决方案,同时对该系统在海洋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智能电网建设的大规模开展对电网快速高精度勘测、巡查和可视化管理提出了巨大的应用需求。机载LiDAR系统为快速、高效、高精度电力线路建模、巡视和危险点检测提供了可能。小型无人直升机遥感平台特有的便于携带、转移方便、成本低、易于维护的优势使基于无人机平台搭建的对地观测系统成为世界各国争相研究的热点。本文讨论了将机载LiDAR系统与无人机技术结合,并以温州市苍南县境内电力线为试验区,实现了对基于无人机LiDAR点云数据的电力线危险点的快速、精确检测。  相似文献   

13.
针对地质灾害应急测绘精准快速成图的特殊需求,笔者对当前热门的机载LiDAR测量技术展开相关研究。结合实例,对该系统应用于应急测绘中的点云数据采集和处理流程进行了详细探讨,同时检测了点云精度,最后对基于机载LiDAR技术的地质灾害数据分析应用进行了介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常规的卫星遥感和无人机航测手段,机载LiDAR测量技术具有穿透性强、受天气影响小、数据精度高、作业更加高效等优点,其应用于地质灾害应急测绘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无人机低空遥感海洋监测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福建省测绘院即将开展的国家863项目课题《重点海域海洋环境精细化监测集成应用示范》其中的子课题《无人机海洋监测系统》,提出了使用无人机低空遥感进行海洋监测的设想,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传统海岛潮间带监测基本上采用载人机航空摄影测量与卫星遥感的这两种方法。本文研究利用无人机遥感系统,通过相机标定与POS后差分等技术手段,获取海岛高、低潮位两期遥感影像,并对两期影像进行对比实验,得到海岛潮间带监测数据,验证了低空无人机遥感系统能够在海岛潮间带监测中的成功应用。本文方法丰富了海岛动态监测手段,能为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准确及时的海岛及其潮间带空间地理信息。  相似文献   

16.
无人机可以灵活、高效地获取地表要素信息,近年来轻小型民用无人机广泛普及,无人机遥感与行业应用的结合不断深入。随着科技的进步,无人机载荷、通信、数据处理等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同时,由于续航时间和覆盖范围有限,无人机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治理中的应用也面临着困难和挑战。本文针对低空无人机组网观测的关键问题,提出了智能无人机、无人机基站和运营系统组成的空地协同低空无人机遥感网系统,通过无人机智能基站实现无人机高频次观测,通过运营系统实现多无人机自主协同作业,通过智能无人机实现智能化监测。研究成果在佛山市丹灶镇开展示范应用,构建了由8台无人机智能基站组成的低空无人机遥感网,通过5G网联无人机组网,打破传统无人机作业在巡查频率、覆盖范围、响应时间的限制,为当地水务、环保、公安、应急、城管、国土等部门提供高频次、全天时、快速响应的无人机智能巡查服务。本文提出了一种空地协同的低空无人机遥感网系统,并成功应用于国土、交通、生态环境等领域,打造了无人机遥感网驱动的智慧城镇模式,未来将与地理空间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合,构建立体化无人机遥感网和智能运营平台,并在全国开展低空无人机遥感网的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17.
无人机遥感在应对地质灾害中的主要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近几十多年取得了巨大发展,从理论研究已经进入了实用化阶段,尤其是在预防与应对自然灾害方面有着明显优势。介绍了无人机遥感系统的组成、数据获取和处理过程,对地质灾害监测、应急救援和灾情评估工作中无人机遥感可提供的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无人机遥感在重庆市武隆县鸡尾山特大型滑坡救援中的应用;并对无人机遥感系...  相似文献   

18.
无人机技术在草原生态遥感监测中的应用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人机(UAV)配合遥感系统联合作业,建立低空遥感—地面监测—卫星遥感一体化的“天、地、空”草原监测和信息管理模型,弥补了卫星遥感、传统人工监测时效性、准确性及精细度方面的缺陷,为草原信息化道路开辟了一个实际、准确的方向,且在草原生物灾害监测、模型精细化等应用中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概括了无人机遥感系统的关键技术和作用流程,并结合草原监测现状,对该技术在草原监测与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由于航空摄影及机载激光雷达扫描技术具有不同的工作原理,在测量中有着不同的适用场合。如何充分发挥两套系统的优势,以适应复杂的工程测量工作,是从业人员亟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通过无人机航空摄影及机载激光雷达扫描集成技术在水利测量项目中的应用,论证了其可行性,并为相应的技术推广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围填海是人类获取海洋资源的重要方式。监测围填海的变化是海岸带管理、海岸带演变研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然而,围填海地物复杂多变,给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围填海带来困难。为此,通过构造识别地物类别的10个特征因子(GF-1的Band1—4波段的均值特征、波段均值的均值、对象面积、对象周长、外接矩形面积、对象面积与外接矩形面积之比和对象周长与对象面积之比),提出一种识别GF-1影像中围填海地物的多分类器集成算法;对特征因子进行集成,构建出单个特征分类器模型、光谱特征分类器模型、形态特征分类器模型和所有特征集成分类器模型4种组合特征分类器模型;对每种分类器模型进行试验研究,并对比分析4种集成模型的多分类器围填海地物识别精度。结果表明,单个特征分类器模型识别精度最高达到82.03%,光谱特征分类器模型识别精度为63.28%,形态特征分类器模型识别精度为87.50%,所有特征集成分类器模型识别精度为80.47%。本研究结果可为监测围填海变化提供较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