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建我国重力测量基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我国1985年重力测量基准,讨论了改善和更新我国重力测量基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了重建我国重力测量基准的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沉降,已经成为影响绝对重力观测值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利用FG5绝对重力仪,并结合GPS测量、水准测量技术,研究了地下水变化对绝对重力测量的影响,给出了地下水变化与绝对重力值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分析了影响绝对重力测量的一些其他因素,对研究我国重力基准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南极长城站绝对重力基准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04~2005年南极夏季期间,我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利用FG5绝对重力仪在长城站两个站点(C001和C002)进行了绝对重力测量,精度在±3×10-8ms-2以内,并同时进行了重力垂直梯度测量和水平梯度测量;利用2台LCR相对重力仪在韩国站、智利机场(2点)和菲尔德斯半岛地区的山海关、盘龙山、香蕉山、半边山等7个站点进行了高精度相对重力测量,精度达±10×10-8ms-2,并进行了相对重力仪比例因子的标定,建立了我国南极长城站地区绝对重力基准。  相似文献   

4.
陆态网络绝对重力基准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陆态网络100个基准站的首期观测数据,建立了基本覆盖我国大陆范围的高精度绝对重力基准,各基准站点值精度均小于5.0μGal/a,为相对重力联测提供了高精度起算基准点,可获得真实的相对重力联测平差结果,避免重复重力观测获得的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出现畸变。成都基准台重复重力观测获得的重力变化规律表明,汶川地震前长期重力变化率达5.01±0.7μGal/a,如此大的震前重力变化很可能是由于地下物质运移引起的。联合绝对重力和GRACE卫星长期测量数据,根据二者系统偏差确定了武汉地区的地壳沉降速率,为-3.27±0.65mm/a。  相似文献   

5.
关于改善和更新国家大地测量基准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地测量基准是地理信息系统和测图的基础框架,其建立,维护,改善和更新是国家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大地测量基准中的重力基准和坐本身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破损严重,因此顺应科技进步,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航空重力测量中基准站的布设原则,结合2010年某地区的实际测量数据分析了基准站与测线的距离对航空重力测量的精度的影响。实际数据验证表明,基准站距离测线360km时,其交叉点重力异常不符值标准差可以达到±2.0816mGal,其精度符合规范要求,所以在GPS基准站布设困难的地区,可以依据测区的具体情况适当地放宽GPS的布设位置和距离。  相似文献   

7.
自80年开始,日本国土地理院着手新的国家重力基准网重建工作,包括了基准重力点的绝对重力值测定及补偿全国各级水准的相对重力测定,并获得取了大量的数据。在对重力测定和相对重力测定的数据进行统一解算,重力异常解算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国家重力基准网1996。该网精度比一贯使用的原因写生是力基准网提高了1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8.
籍利平 《北京测绘》2001,(2):27-28,5
本文对局部区域重力测量的基准以及点位选择和施测要求以及检查验收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阐述了需要关注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描述了永兴岛基准站绝对重力测量的实施过程,重力值的计算原理及参数改正,重力垂直梯度测定方法、计算模型及示意图,并将永兴岛基准站历次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表明从1999年~2010年该站的绝对重力值整体变化趋势是减小的,变化量为16.2×10-8 m·s-2。  相似文献   

10.
绝对重力与相对重力混合平差的基准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元喜  郭春喜  刘念  丘其宪 《测绘工程》2001,10(2):11-14,19
绝对重力与相对重力测量混合平差是综合利用各种重力测量资料确定重力网基准,提高重力网综合质量的有效途径,文中首先从重力观测的系统误差入手,讨论重力网平差的函数模型;进而根据两类重力观测信息对重力基准的贡献,分析了不同平差方法所对应的各类基准及基统计意义与可靠性;最后对重力网平差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2008~2009年南极夏季期间,中国第2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利用A-10便携式绝对重力仪和LaCoste&Romberg G相对重力仪在南极中山站及附近拉斯曼丘陵地区建立了高精度重力基准网。该网由3个绝对重力点和10个相对重力点组成,其绝对和相对重力测量的精度分别优于7.5×10^-8 m·s^-2、20×10^-8 m·s^-2。  相似文献   

12.
航空重力测量涉及到诸多具体应用技术,如GPS星历的选用、地面GPS基准站的布设、GPS采样率的设定、机载GPS接收机前后天线的比较与综合处理及测线布设等。本文利用某航空重力测量实测数据,对上述具体应用技术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得出了若干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契比雷夫逼近理论设计了适用于航空重力测量数据处理的FIR低通滤波器和FIR低通差分器,根据航空重力测量的特点设计了航空重力测量数据的数字滤波处理框图,  相似文献   

14.
首先介绍了水下重力测量的概念,阐述了水下重力测量的必要性;然后简要概述了水下重力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比较了现有的两种主流测量方案(ROV水下重力测量和AUV水下重力测量)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国内外水下重力测量近期的技术进展,包括加州大学基于二级拖体ROV的水下近海底重力测量试验和东京大学的AUV水下动态重力测量系列试验;最后分析了水下动态重力测量的研究重点并指出了其后续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韩国地处亚洲大陆东北部的朝鲜半岛的南端。韩国在地测量始于1910年日本占领岛的南端。韩国大地测量始于1910年日本占领时期。朝鲜半岛建立的第一个大地基准是1892东京大地基准,该大地基准参考Bessel1841椭球。新的1985大陆基准原点在水原市,1957年开始重测三角点,1986年完成。1986年完成一等水准网重测。1975年开始重力测量,国家重力基准原点也在水原。1991年起,国家采用GPS技术加强经典网的强度。本文对韩国大地坐标、制图信息以及现代测绘发展作了较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16.
针对海洋某些测区无法布设基准站,无法使用差分定位方式进行定位的问题,将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应用于船载重力测量,通过比对基于精密单点定位测量模式和传统单点定位测量模式解算的交叉点不符值结果,验证了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在船载重力测量中应用的可行性,解决了远海船载重力测量采用传统单点定位精度较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航空重力测量是在80年代后期实现高精度动态差分GPS(DGPS)定位的基础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项机载动态测量技术,目前已达到1~3mGal的空间重力异常精度和5~20km的波长分辨率,本文评述了航空重力测量的基本原理和三种主要方法,介绍了大飞机,小飞机和直升机系统的配置,试验及其结果,目前的研究表明,以DGPS/INS辅助的航空重力测量技术将成为90年代测绘地球重力场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亚洲航空重力测量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几年来,航空重力测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日趋活跃,已成为地球重力场研究中的热门领域之一。本文概述了亚洲的主要航空重力测量,包括台湾、日本、马来西亚和蒙古航空重力测量。文中最后介绍了我国自行研制的航空重力测量系统的概况。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介绍了北京和南宁两个国际绝对重力基本网(IAGBN)点的点位和环境条件,列出了这些点上的首批绝对重力测量结果及所使用的仪器。在北京点的测量结果表明,不同仪器的测量结果间差异很小。将IAGBN点的1990年观测值通过换算后求得了同一城市的我国1985重力基本网(85网)点的重力值,与1981年意大利绝对重力仪IMGC的测量结果和85网的平差值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地测量学发展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概述了大地测量学作为测绘基准提供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框架作用。回顾了我国大地测量在建立国家平面基准、国家高程基准、国家重力基准等方面的实践,介绍了大地测量学当前发展的国际背景,提出了我国大地测量学今后的发展方向,如建立现代大地坐标框架和现代重力基准的目标和任务,以及改善国家高程基准等方面的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