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遥感资料对安徽省进行地质灾害调查,查明了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圈出灾害影响范围,为总结分析灾害发生、发展规律、进行灾害区划,预测灾害易发区段,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崆峒区地质灾害易发性为研究对象,以地质灾害调查资料为基础,基于MAPGIS6.7平台采用袭扰系数法生成历史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图;选取地形地貌、坡度、地层岩性、多年降雨、植被覆盖5个地质灾害影响因子对其进行灾害影响分级并确定其灾害易发性影响权重,将各个影响因子分级图叠加到历史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分级图中,绘制出该县的地质灾害易发性散点图,对图件进行整理从而生成崆峒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从图中能很好地看出崆峒区地质灾害的分布及特点,为政府部门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统筹规划减灾防灾以及地质灾害治理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阳泉市矿区地质环境复杂,人类活动频繁,存在塌陷、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本文在充分调查地质灾害的基础上,构建了矿区风险评价体系,运用信息量法和层次分析法,选取了交通、居民地、矿山等8项指标开展易发性区划;在易发性评价的基础上叠加降雨因子,实现了矿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采用人口、建筑、交通因素构建了承载体易损性模型;并结合危险性和易损性构建了矿区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矿区中地质灾害高风险地带主要分布在存在矿山活动的赛鱼、蔡洼街道且靠近人口聚集的地方,其影响范围较大,应及时采取监测预报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樟村坪镇桃坪河村地质灾害调查项目为例,初步探讨地质灾害图例的符号化在地质灾害调查项目制图过程中的应用。通过Font Creator与Arc GIS建立地质灾害图例符号库,批量处理图层要素,并对其进行属性赋值,实现制图过程的规范和简化,方便后期的数据整理和入库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地质灾害宏观地质巡查业务模式分析基础上,建立了地质灾害巡查数据模型,研究了地质灾害巡查数据组织方法,探讨了地质灾害巡查系统的功能设计及其系统实现,并以公路地质灾害调查为案例进行了地质灾害巡查系统的应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现集空间位置纪录、矢量图元绘制、属性表单填写、图片采集、视频拍摄为一体的地质灾害多媒体数据采集与纪录方式,不但能够满足对于地质灾害多种类型数据的一体化采集需要,而且有利于提高地质灾害巡查工作的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地质灾害评价与预警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圳市从1980年设立特区以来,目前已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个拥有400万人口的现代化城市。然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破坏了原本脆弱的地质环境,引发了众多的地质灾害。本文首先阐述了地质灾害评价与预警流程,包括数据预处理、建立模型库、危险性区划、划分预警片区、获取气象和水文临界判据、预警结果制图输出和发布6个步骤;然后给出了地质灾害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地质灾害评价与预警模型;最后设计了深圳市地质灾害评价与预警系统的总体结构,描述了各个子系统的功能,说明了系统运行网络拓扑结构。  相似文献   

7.
既有铁路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为禄  李光伟 《北京测绘》1996,(4):28-31,34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是影响山区铁路正常运营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本文论述了利用航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进行铁路地质灾害调查和建立灾害信息系统的技术路线与方法,并以宝鸡至天水铁路为研究区,讨论了灾害数据库的建库流程、灾害查询、灾害分析模型以及灾害制图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于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县(市)级、乡镇级、村级三级监测网络体系的研究,建立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机制模型,并围绕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监测、管理与专业调查3项任务,设计了与群测群防体系机制相适应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结构,形成了"隐患点信息查看─灾情信息采集与上传─灾情信息接收与处置"的群测群防业务链;据此业务链,基于智能手机探讨了有关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的功能实现。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调查数据为试验数据进行了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群测群防"监测"与"管理"两项任务的有机结合,可以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常态化监测与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凌Li 《浙江测绘》2002,(4):23-25,22
《县(市)地质灾害信息系统》是以MAPGIS为图形平台,以ACCESS MDB为数据库系统开发的一套集地质灾害基础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检索、输出为一体的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本文结合浙江省重点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及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实例,介绍了对《县(市)时质灾害信息系统》的特点和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0.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遥感技术的特点及其快速发展,已使遥感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的日益严重和对突发性地质灾害抢灾救灾工作的时效性要求,应用遥感技术开展地质灾害调查是极其必要的,也是当代高新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遥感技术可以贯穿于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评估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省级地质灾害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行地质灾害区划研究,作者在对国内外地质灾害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快速的图文互访功能来管理分析地质灾害数据,并从数据共享的角度提出建立省级地质灾害数据库.文章从数据库的概念性设计、逻辑设计和数据库实体建设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省级地质灾害数据库的设计过程:从属性数据库建设、图形数据库建...  相似文献   

12.
南方丘陵区是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区域,麻阳则是其典型代表,地质灾害遍布全县23个乡(镇),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等。本文利用光学遥感和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开展麻阳县地质灾害隐患的遥感解译,再辅以人工地面调查、测绘和工程勘查手段,确定地质灾害点213处,其中不稳定斜坡35处,滑坡162处,崩塌15处,地面塌陷1处。基于区域地质、地形地貌等孕灾背景数据,分析了其基本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和形成条件。从地理位置看,地质灾害主要发育在海拔100~250 m的丘陵地区,超过80%分布于坡度20°~50°之间的斜坡,坡向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以北西、南东分布为主。滑坡与岩土的工程地质特性的关系非常密切,以软质红色碎屑岩岩组与红层碎屑岩类风化残坡积粘土、粉质粘土发育最多。另外,麻阳地质灾害多沿构造带分布,规律较明显,在麻阳向斜、锦和压性断层及麻阳压扭性断层附近发育程度较高。区内水系对地质灾害的发育也发挥了很大影响,麻阳地质灾害主要发育在锦江等河流沿线。本文研究结果为麻阳地质灾害防治与预警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RS与GIS技术在库区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谢韬  何政伟  黄民奇  许辉熙  汪宙峰 《测绘科学》2007,32(1):130-131,134
本文以黄河班多一级水电站库区地质灾害调查为例,利用RS与GIS技术进行地质灾害信息提取与分析。在对卫星影像信息进行增强处理的基础上,通过GIS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对多源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利用可视化工具—虚拟地理信息系统(VirtualGIS)构建研究区三维场景,多方位、多角度挖掘地质灾害信息。结果表明:采用RS与GIS技术可以快速、准确、高效地提取地质灾害信息和与之相关的地表信息,实现地质灾害调查与分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矿山地质灾害特征遥感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应用Quick Bird遥感数据对山西晋城煤矿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进行调查,研究了不同类型地质灾害(塌陷坑、地面沉陷、地 裂缝)的遥感影像特征,对矿区地质灾害现状、成因、分布规律特点和调查精度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5.
地质灾害调查中ETM+与SPOT 5 Pan影像融合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杰  戴福初  许领  李维朝  姚鑫 《国土资源遥感》2008,(1):43-45,54,I0001
在对金沙江上游某库区地质灾害调查中,针对研究区范围广、高差大及交通不便等不利因素,选用ETM 与SPOT 5 Pan融合影像,对库区地质灾害进行遥感调查;分别采用Brovey变换、IHS变换和PCA 变换融合方法对这2种影像进行了融合,并对融合方法和地质灾害解译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PCA变换是一种适合于地质灾害调查的遥感影像融合方法,融合后的影像滑坡、泥石流及崩塌等地质灾害特征明显,能够满足地质灾害遥感解译要求.  相似文献   

16.
祁于娜  王磊 《测绘通报》2021,(6):112-116
我国西南山区很多城镇面临着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威胁,开展山区城镇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重庆市武隆区羊角场镇进行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在确定区域易发性评价因子的基础上,综合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两种方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最后采用易发性指数并基于ArcGIS对研究区进行易发性评价和区划。易发性分区结果与已有的地质灾害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采用的组合赋权法先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然后又结合熵值法对权重进行修正,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主观影响,对地质灾害易发性的量化更加准确与合理。本文的研究思路可为山区城镇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质灾害点多面广,且大多地处高位并被植被覆盖,传统的人工调查排查在一些地区进行地质灾害隐患识别已显得无能为力,这也是近年来绝大多数灾难性地质灾害事件都不在预案点范围内的主要原因。提出通过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三查”体系进行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早期识别,再通过专业监测,在掌握地质灾害动态发展规律和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的实时预警预报,以此破解“隐患点在哪里”“什么时候可能发生”这一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难题和国家急切需求。“三查”体系首先通过光学遥感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实现区域扫面性地质灾害隐患的普查,随后利用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light laser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和无人机摄影测量实现高地质灾害风险区段和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详查,最后采用现场调查、地面与坡体内部监(探)测等手段,实现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复核确认和排除,即核查。监测预警则是通过InSAR和地面观测手段(如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裂缝计等),在掌握滑坡崩塌的变形规律和阶段以及时间-空间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分级综合预警体系,并利用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逐步实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实用化和业务化运行。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 中国作为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地质灾害给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都带来巨大的损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为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平稳、有序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监督管理和治理工作,尤其足《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颁布,《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快速处置程序》、各级《地质灾害防治预案》的编制实施,更加体现了对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意识。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前往往有一定的变形时间,及时发现变形征兆,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常常能够以较小的代价避免灾害的发生或减轻灾害损失。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及远程会商系统的建设,就是应用GPS全球定位、现代测绘、现代遥感、现代监测、网络和卫星传输等技术,通过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实时监测,在汇集多源信息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针对重大地质灾害和险情及时作出预测、预报、预警等反应,制订科学合理的处置方案,及时指挥应急处理工作,真正达到减灾防灾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浅谈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云 《三晋测绘》2003,10(1):23-25
结合从事遥感技术应用研究的具体实践和体会,论述了遥感技术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其在国土资源调查、地质灾害调查、公路选线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无人机在地理信息数据采集领域的迅速发展,Trimble UX5以其灵活性好、操作简单、能快速获取高精度的正射影像图、DEM等优点,逐渐在地质勘查和地质灾害调查中得到广泛应用。以位于泾河流域西北部的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外业无人航测获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并结合实地调查地质灾害特征建立解译标志,分析了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与成灾模式,提高了地质灾害调查的工作效率,为城镇规划和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