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程光冉  姚国文  杨帆 《测绘科学》2013,38(1):144-145,149
针对沉降监测中普通水准观测方法无法实施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三角高程测量原理与误差来源的分析,研究了中间设站式三角高程测量实施沉降监测的方法,分析了观测精度及可行性。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待监测体的沉降数据,提高了工作效率,测量精度达到了建筑变形测量等级二级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
王登杰  邢智聪 《测绘通报》2019,(12):132-136,146
针对自由设站方案,建立了通过观测监测点与基准点的水平距离,利用距离收敛值监测基坑边坡水平位移量的方法,特别给出了采用全站仪对边测量深层水平位移的方法。借助等影响原则和基准点已有信息,分析了基坑位移监测方法和距离收敛测量原理及精度,实现了位移监测点的差分计算与数据处理,讨论了两种距离收敛法监测水平位移的精度,并将其用于实际观测。分析结果与工程实测数据均表明该监测方法观测精度满足规范要求,且量测效率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GPS技术在矿区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新疆某矿区的沉降监测项目,采用GPS技术建立GPS沉降监测网和数据处理方案,经过多期观测数据处理表明,采用GPS技术进行矿区地面沉降监测可获得mm级的高程精度,满足了实际变形监测的要求,可为同类测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斜尺测量和倒尺测量在高铁桥梁沉降观测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悬挂式水准尺。介绍了其外观设计和采用悬挂式水准尺进行桥梁沉降观测的方法。通过实例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悬挂式水准尺应用于高铁沉降观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短基线集差分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是在传统DInSAR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高精度的长时序变形监测方法,可有效地克服传统DInSAR在微小形变监测中受时空去相干以及大气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已成为当前InSAR技术的研究热点.本文利用ENVISAT ASAR传感器获取的22幅C波段影像数据,基于短基线集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对北京地区地表沉降进行监测,获取每个观测时刻的形变累积量,得到研究区的形变序列图,进而分析了该区域地表沉降特征,结合地质环境监测成果,初步讨论了2003至2010年间北京地区区域地表沉降成因.  相似文献   

6.
首先介绍了常规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相关要求,然后给出了南通市通州区星源.和谐大厦沉降观测技术设计方案,并重点对沉降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就单个点而言,CJ 3最不稳定,CJ 4最稳定,但最终所有点都稳定在0~1 mm区间内,该大厦在观测周期内沉降变形稳定,符合精度要求,建议按"沉降观测技术方案"观测周期,继续坚持沉降观测,以监测该建(构)筑物未来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推导了中间设站三角高程测量的数学模型及其误差公式,分析了使用不同精度仪器观测所能达到的精度,结果表明:采用测角精度0.5 s,测距精度0.6 mm+1 ppm的仪器,各观测量单测回观测进行中间设站三角高程拱顶沉降监测,在不利的观测条件下(α=30°),前后视长度240 m以内,该方法所测高差的精度小于1 mm;采用测角...  相似文献   

8.
庄林浩  王齐林  王三军 《测绘工程》2011,20(3):74-75,80
结合广州新电视塔沉降观测项目,介绍该项目沉降观测的具体方案.结合工程实际,采用文中所述的沉降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通过25次的沉降观测,有效地监测了新电视塔在施工期间及运营期间的沉降变化情况,成果可靠,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为今后大型建筑物的沉降监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炎  丁卫平 《北京测绘》2013,(4):83-85,62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沉降观测,能够有效的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并通过采用合理的变形监测方法及程序进行观测,对实施过程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沉降原因并制定对策以避免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本文结合赣州市政中心北区办公楼进行沉降观测方案设计的工作实践,介绍了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设计的过程和方法,重点阐述了观测技术要求和线路的确定、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及观测内容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目前建筑物沉降观测中的主要方法,在监测方法选择上应考虑监测精度、场地条件和工程类别等因素,从而有效提高其测量效率。沉降观测中的问题主要有监测精度问题、数据处理问题、监测周期问题以及监测人员素质问题,在沉降观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测量精度,将影响降至最低,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利用Sentinel-1 SAR数据及SBAS技术的大区域地表形变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达干涉测量技术为地面沉降高精度快速准确监测提供了新的手段。对于数万平方千米的大范围地面沉降,要求测量手段不仅具备高精度,还要具备大范围同步测量的能力。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利用Sentinel-1数据结合SBAS技术的监测方法,首先对黄河三角洲区域进行形变监测,然后利用CORS数据进行验证,最后对地面沉降的时空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该研究证明了采用该方法对大区域形变监测的适用性,为该区域沉降预防和治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介绍GPS高程测量原理的基础上,分析大地高与正常高之间的转换关系,以某隧道12期GPS大地高与精密水准测量数据为例,进行对比研究,验证了两种方法的实际精度。结果表明,GPS应用于区域沉降监测完全可以像精密水准测量一样高精度地反应监测点的沉降值,其结果精确、可靠。  相似文献   

13.
徐巍 《北京测绘》2020,(1):126-130
交通轨道施工环境复杂,周围高层建筑物林立,威胁着建设工程安全施工。因此,加强大型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形变监测有助于施工项目安全开展。本文以水准测量技术为监测手段,对宁波市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进行了形变监测,文章从3个方面进行形变分析。监测结果表明,深层土体位移最大为131.37 mm,支护桩顶部水平位移最大为2 mm,支护桩顶部沉降位移最大为2.1 mm,地表沉降最大为201.4 mm,项目施工开始至结束,未出现报警值情况,说明建设工程整体设计合理,认为该建设工程项目对临近建筑物影响不大,可以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14.
房树田 《测绘工程》2004,13(2):50-52
分析了新建小区建筑物的沉降原因,提出了沉降测量基准网点及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和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的工作,讨论了差异沉降和基础倾斜,结合工程实例论述了建筑物的沉降测量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谢文军 《测绘通报》2022,(11):138-143
本文利用不同手段和不同尺度的地面监测方法,分析城市填海区地面沉降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深圳市大空港区的地面沉降监测工程实例分析,结合精密水准测量和遥感监测手段,实现了不同尺度地面沉降监测,获取该区域地面沉降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精密水准测量方法与遥感监测方法均发现了会展中心周围道路产生的沉降,具有相同的变化特征。精密水准监测方法能较精确地获取局部地面沉降量,在石围路的建筑基坑周边产生最大为-303.6mm的地面沉降。结合不同手段和不同尺度的监测方法,可以较全面获取监测对象的形变特征。  相似文献   

16.
基于PS-InSAR的京津城际铁路地面沉降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可以大范围监测地表形变,对高速铁路运行沿线具有较好的监测能力。本文以ENVISATASAR数据为基础,采用PS—InSAR监测北京和天津地区的地面沉降的特征,通过临轨基准转换完成了两个区域的拼接,实现了在同一基准上的大尺度京津城际铁路沿线地面沉降的监测。通过本次研究,我们掌握了京津城际铁路沿线地面沉降的分布,以典型区域为样方分析其时间序列演化特征,并分析城际铁路不均匀地面沉降的运行风险。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无人机矿区开采沉陷监测因地形起伏导致同一航测架次的监测精度相差较大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地形变化对影像分辨率、相片重叠度及监测精度的影响,并对无人机加装TOF传感器,对PID控制器进行编码设置,使无人机相对地面保持相同高度飞行,实现了无人机地形跟随监测。试验表明:地形起伏会使传统无人机监测精度降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实现无人机地形跟随航测并保证监测精度;在地形复杂矿区,传统无人机沉陷监测平均精度为65.73 mm,具备地形跟随技术的无人机沉陷监测平均精度达46.59 mm,监测精度得到提高;与实地布设的观测线数据相对比,航测监测的下沉趋势准确,但对地表的细微变化无法捕捉;获取的矿区沉陷范围全面广泛地反映出由于工作面的推进造成的矿区沉陷所影响的区域,可为矿区开采沉陷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传统煤矿开采沉陷形变监测只能获得离散监测点的地表形变量,无法获取沉陷区整体的形变趋势,而D-InSAR技术能够获取整体地表形变信息,但D-InSAR技术需要大量遥感影像数据,否则导致时间失相干性而无法获得连续的形变量。本文针对D-InSAR影像数据解译过程中影像数据较少的问题,首先利用D-InSAR技术对淮北矿业集团袁店二矿7225、7226工作面进行了监测分析,获取了几个时间段内整体的下沉形变场;然后提出了采用三次样条插值与D-InSAR技术相结合的开采沉陷监测方法,基于D-InSAR影像上监测点监测值,利用三次样条插值建立了内插反演函数,在已建立函数的基础上得出了其他雷达卫星重访周期内的下沉值;最后将内插反演下沉值与实测水准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D-InSAR监测结果能够有效地反映开采沉陷的影响范围,能够较为准确地提取区域地表的形变信息;结合三次样条插值的D-InSAR技术监测结果最大误差和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31.5mm和17%,该方法能有效地解决D-InSAR影像数据缺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煤矿开采沉陷区域监测已成为矿山生产和环境治理的重要工作,鉴于沉陷区域的不稳定性,高程基准的建立和传递尤显重要。文中开展高程传递技术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分析,并以某矿区及邻区的GNSS 及三等水准测量成果,进行GNSS 测量长距离高程传递的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可满足本矿区沉降监测基准的高程传递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