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一期后前路联合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慢性颈脊髓钳夹型损伤的临床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自2005年3月~2009年7月对23例慢性颈脊髓钳夹型损伤行一期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按照JOA评分标准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状态.结果 23例获得随访18~56个月,平均24.6个月,JOA评分提高到(16.1±1.2)分,症状改善率88.6%.结论 一期后前路联合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慢性颈脊髓钳夹型损伤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恢复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作为该类患者优先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自体骨及异体骨进行腰椎间融合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椎间融合材料的不同,将268例分为自体骨组和异体骨组,回访术后植骨融合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统计学分析表明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及最终融合率方面无明显差别.自体骨组在椎间隙高度丢失率、平均融合速度与异体骨组有显著性差异.术后并发症自体骨组明显低于异体骨组(P<0.05).结论 自体骨与异体骨在腰椎融合术中疗效相近,但自体骨组术后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Wallis)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行髓核摘除并Wallis置入固定手术.结果 本组19例获随访28~40个月,平均30个月.术前JOA和VAS评分分别为(10.65±2.43)分、(7.50±0.95)分,术后2年JOA和VAS评分分别为(26.87±1.43)分、(0.21±0.01)分.结论 脊柱后路Wallis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等特点.其作为一种软性固定可以起到从僵硬融合节段向正常非融合活动节段的缓冲连接作用,同时亦是延缓脊柱终末期治疗(脊柱融合手术)的有应用前景的中间替代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发生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并发症组29例,无并发症组51例)行锁定钢板(LPHP或PHILOS)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各因素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示,并发症组在年龄、术后内侧皮质缺损、肱骨颈干角复位不佳等方面与无并发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内侧皮质缺损和肱骨颈干角复位不佳是发生术后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影响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较多,其中术后内侧皮质缺损及肱骨颈干角复位不佳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测量棘突间不同的撑开程度情况下节段椎间盘负荷分布及关节突关节应力情况,以指导其使用.方法 6具腰椎标本,测量SMIPD置入前后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的受力,分为7组:①空白组,②~⑦SMIPD支撑组,每组间隔2mm.结果 高度10mm对置入节段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的压力分布无显著性影响;12 mm过伸时分担46%的椎间盘后纤维环负荷,降低关节突关节压力;14mm降低后环及关节突关节负荷,但增大前环负荷;16~20 mm后环及关节突关节负荷显著降低,前环负荷增大.结论 支撑高度等于或略大于中立位棘突间高度的IPD可分担椎间盘后环及关节突关节负荷并使椎间盘应力更均匀分布;但支撑高度过大会明显增大前环的负荷,如果用于NIC患者的椎间孔撑开,可能会加快椎间盘的退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组合枢椎椎板螺钉及经枢椎椎板关节突螺钉(TLFS)固定技术治疗颈椎损伤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自2005年10月~2008年10月,采用枢椎椎板螺钉及经枢椎TLFS固定技术治疗颈椎损伤36例.结果 本组获随访13~32个月,平均18个月.30例行自体髂骨植骨,6例行异体骨植骨,获得了良好的骨性愈合.术后CT示枢椎椎板螺钉及经枢椎TLFS位置良好,未侵犯椎管和脊髓.结论 枢椎椎板螺钉及经枢椎TLFS固定技术不受C2横突孔中椎动脉的位置和C2椎弓根大小限制,避免了螺钉置入过程中损伤椎动脉的风险,所以该方法可作为传统枢椎后路螺钉固定技术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受蚜虫危害与干旱胁迫的冬小麦高光谱判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高光谱遥感角度判别冬小麦旱害和蚜虫危害,可进一步提高遥感监测灾害的准确性.在麦长管蚜的自然危害下,通过控制其生育期水分条件形成的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监测了灌浆末期冬小麦冠层反射率对蚜虫危害和干旱胁迫的反应;并经一阶微分数据变换,筛选出识别蚜虫虫害和干旱胁迫响应最敏感的光谱波段.实验结果表明:受蚜虫危害和干旱胁迫后,灌浆末期冬小麦在近红外波段的光谱特征变化比在可见光波段的显著,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是识别蚜虫危害和干旱胁迫最敏感的谱段.经一阶微分数据变换发现,自然降水处理(灌水量相当于需水量的<40%)下的冬小麦光谱曲线的“红边”斜率最小;受蚜虫危害以及灌水量分别相当于需水量的>70%,60%~ 70%,50%~ 60%和40%~ 50%水分处理下的“红边”斜率依次变大;受蚜虫危害冬小麦光谱曲线的“红边”位置波长最短(698 nm),其他不同水分处理结果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向波长短的方向发生“蓝移”.因此,“红边”参数也可以作为判别冬小麦蚜虫危害和干旱胁迫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8.
在基于精密单点定位(PPP)的授时方法中,卫星钟差产品的高精度时间基准至关重要. 针对实时卫星钟差产品时间基准不够稳定的问题,本文采用一组具有原子钟外部输入的国际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服务(IGS)跟踪站建立了顾及原子钟变化特性的基准精化方法. 该方法首先采用阿伦方差对不同的IGS跟踪站外接原子钟进行稳定度分析,挑选出一组稳定度高的原子钟用以精化时间基准. 在此基础上,利用阿伦方差分析各台原子钟的噪声参数特征,并确定不同原子钟之间的权比关系. 最终,建立时间基准改正量的随机模型,并计算出精化后的时间基准. 通过实例验证表明:与IGS事后精密钟差产品定义的时间基准比较,改正后的实时钟差基准单天内的标准差(STD)优于0.1 ns,相比于改正前最高提升了93%. 同时,基准改正后的天内万秒稳达到10-15量级,实现了一个量级的提高. 此外,通过相对钟差精度的分析,表明钟差基准修正不影响PPP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9.
实时、准确地获取森林生态系统树种类型对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吉林省抚松县为中心研究区,利用不同时相Landsat-8影像,讨论森林生态系统各地类在不同时相上光谱特征的差异,结合多时相影像的互补信息并使用支撑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方法对森林树种类型进行分类.结果表明,总体分类精度达到73.67%,Kappa系数为0.65,可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0.
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景观格局粒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为研究对象,基于近20年3期遥感影像,从类型和景观两个水平选取多个景观格局指数,在30~600 m粒度范围内,分析景观指数随空间粒度的变化响应差异,综合指数-粒度拟合曲线拐点识别和栅格化信息损失评价方法,确定本研究区域景观格局分析的最适宜空间粒度.结果表明:①斑块数(N P)随粒度的增加呈三次多项式下降,有明显的拐点,随后变化较平稳.边缘密度(ED)、景观形状指数(L S I)、平均形状指数(SHAPE)和平均分维数(FRAC)随粒度的增加呈三次多项式下降,存在不明显的拐点.蔓延度(CONTAG)、聚合指数(AI)随粒度增加呈幂函数下降,且无明显拐点.景观丰度(PR)在30~600 m粒度范围内不受粒度大小影响.香农多样性(SHDI)、香农均匀度(SHEI)均呈小幅波动的复杂变化,无粒度效应.②斑块类型水平上:NP和斑块密度(PD)对粒度响应最敏感;平均斑块面积(AREA)对粒度响应高敏感;FRAC对粒度响应不敏感;SHAPE对粒度响应低敏感;ED,AI,LSI 3个指数受粒度的影响因景观不同而异,但主要处于低敏感、中敏感和高度敏感范围.③景观水平上:ED和LSI在1995年对粒度响应的敏感性为高敏感,2005年和2015年都为中等敏感;NP和PD对粒度响应最敏感;AREA对粒度响应高度敏感;LPI对粒度响应中等敏感;SHAPE,CONTAG和AI对粒度响应低敏感;FRAC,SHDI和SHEI对粒度响应不敏感.  相似文献   

11.
渤海湾海岸带遥感监测及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湾沿岸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得该区土地利用和海岸线发生了巨大变化,研究选用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Landsat TM \ETM遥感数据,通过人机交互解译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完成了海岸线的提取和渤海湾沿岸部分区域的土地分类,全面分析了渤海湾海岸线变迁和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特征,并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揭示了该区域海岸线变化和土地利用的幅度、速度和区域差异.研究表明:渤海湾海岸10 a内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变化趋势是由陆向海推进,陆地面积增加了约322 km2,海岸线增长了约331.6 km;从沿岸的土地利用类型来看,人工建筑和建筑未利用地不断增加,天然裸地,湿地等资源大幅减少,滩涂损失最多的区域是天津港地区(89%),盐田坑塘养殖池被占用最多的是天津汉沽段(55%).2000-2005年天津港地区的海岸线和陆地面积变化明显加快,2005-2010年曹妃甸港围填海速度最快,2005年以后渤海湾地区的变化速度快于前5 a.这些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人类经济活动带来的过度开发.  相似文献   

12.
梵净山具有独特的亚热带孤岛山岳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其植被覆盖长时序的时空演变和变化趋势,对于保护区的生态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GEE云平台,利用Landsat SR数据集进行去云和融合处理,使用最大值复合法合成年度NDVI数据集。通过像元二分模型法反演植被覆盖度,采用一元线性回归趋势分析法和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对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FVC进行逐像元的时空演变和趋势分析,并对比两种趋势分析的差异。结果表明:(1)近30年来,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覆盖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增长趋势,增长率为3.46%,植被覆盖情况得以明显改善。(2)在空间分布上,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覆盖度呈现出中间高、四周低的特点。植被改善面积(占94.80%)远大于植被退化面积(占5.20%)。(3)两种趋势分析方法得出的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但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对显著变化结果的敏感程度高出2.18%。  相似文献   

13.
高分六号宽幅多光谱数据人工林类型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六号(GF-6)卫星于2018年成功发射,2019-03正式投入使用。由于GF-6宽幅相机的WFV(Wide Field of View)影像较GF-1的同类影像新增2个红边波段,将会提高对农业、林业、草原等资源监测能力。为了分析GF-6的WFV影像在人工林分类方面的能力,促进高分数据在林业领域的应用,本文选取广西高峰林场为研究区,以最新的GF-6 WFV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地面实测类型数据,进行广西南宁高峰林场的桉树,杉木等人工林类型提取。主要运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s)的分层分类法:首先计算6种植被指数,并利用随机森林法进行植被指数的特征优选,然后确定4种波段组合数据集的分类方案,4种数据集分别为(1)无红边的前4个波段,(2)有红边的8个波段,(3) 8个波段加上未优化的植被指数特征组合,(4) 8个波段加上优化的植被指数特征组合。再进行WFV影像4种数据集的随机森林分类,随机森林采用分类回归树(CART)算法来生成分类树,结合了bagging和随机选择特征变量的优点,是一种有效的分类方法。最后比较4个方案的分类结果并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方案2比方案1精度提高了4.99%,Kappa系数提高了0.058。说明包含红边的8波段数据比4个波段数据精度有大幅提升。方案4的8波段加上优化植被指数特征组合的分类精度最高,达到了85.38%,比方案2包含红边波段组和方案1无红边波段组的精度分别提高了3.98%,8.97%,Kappa系数分别提高了0.046,0.104。说明WFV影像加入红边波段比无红边波段精度明显增高。由结果可知,红边指数的引入,增强了植被信息,能够较准确地反映人工林类型特征差异,明显提升了人工林的分类精度。本研究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广西人工林类型信息提取效果,为GF-6影像质量的评价及其在林业应用潜力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GIM和不同约束条件相结合的BDS差分码偏差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宜斌  刘磊  孔建  冯鑫滢 《测绘学报》2017,46(2):135-143
现阶段BDS卫星和地面跟踪站数量较少,用BDS单系统获取的DCB精度有限,针对此问题,本文基于CODE GIM,采用两种不同的"零均值"基准约束方案(分别称为约束1和约束2),选取2015年(DOY002-090)MGEX的BDS数据,求解BDS的DCB,并对其进行精度评估。结果表明,两种约束方案下,卫星DCB差值整体趋势一致,DCBC2I-C7I、DCBC2I-C6I的系统性偏差分别约为-3.3ns和1.2ns,接收机DCB的系统性偏差与卫星DCB大小相同,符号相反。相对于约束1,施加约束2后,IGSO和MEO卫星DCB估值更加稳定(DCBC2I-C7ISTD最大改善21%,DCBC2I-C6ISTD最大改善13%),IGSO和MEO卫星的稳定性(分别在0.1ns和0.2ns左右)优于GEO卫星(0.150.32ns)。约束2的DCB估值效果不仅与CAS/DLR产品有较好的一致性(Bias:-0.40.2ns),而且顾及了BDS卫星DCB间的稳定性差异。两种约束方案下,BDS接收机DCB的STD无明显变化,说明约束的选择对BDS接收机DCB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BDS接收机DCB稳定性整体上优于1ns,中高纬度区域较好(STD 0.4ns左右),低纬度区域稍差(STD 0.81ns)。  相似文献   

15.
罗卿莉  崔峰志  魏钜杰  明磊 《测绘学报》2022,(11):2365-2378
SAR影像变化检测的差异图分析法存在的两个问题:①连通区域内的部分变化区域易被误判为未变化区域;②中心先验假设并不适用于检测位于SAR影像边界的变化区域。本文针对以上两个问题设计了一种超像素分割和前景特征流行排序(manifold ranking,MR)的SAR影像变化检测方法(MRSFCD)。首先,通过单像素和邻域对数比算子进行加权融合构造差异图,可以保持变化区域内部的一致性并抑制噪声干扰。其次,对差异图进行超像素分割。然后,改进超像素的无向图连接方式,不对边界四周的超像素进行连接,利用超像素分割结果和灰度信息进行三次邻接。最后,将基于前景特征流行排序后得到的显著性图与单像素对数差异图进行点乘,对其进行阈值分割得到最终的二值变化图。本文通过采用3组双时相影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变化检测算法,本文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变化检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风害是影响中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它短时间内对橡胶林造成严重的物理伤害(大量落叶、枝条和主干折断等),严重影响后期生长和产量。传统地面调查虽然精度高,但耗时费力、经济成本高,利用遥感快速评估对指导灾后生产恢复、保险赔付和科学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2019年8月1912号热带风暴"杨柳"在海南西部诱发的龙卷风为例,从影像数据覆盖的时效性、合成方法和灾害评估指标筛选等角度出发,探讨了联合Landsat 7/8和Sentinel-2时间序列遥感影像和影像差异法评估橡胶林风害损失的潜力。结果表明:(1)无云的Landsat 7/8和Sentinel-2影像在灾害发生前后的20 d内能对90%以上的研究区域实现至少一次覆盖,30 d内基本实现完全覆盖,像元尺度平均覆盖3次,60 d平均覆盖6次;(2)风灾前采用最大值合成,灾后采用中值法合成,获得的影像差异显著且监测指标最为稳定;(3)在时间窗口方面,灾害前后40 d窗口内合成影像的监测效果趋于稳定,与90 d窗口合成影像的结果差异不明显,保守的建议采用灾害前后60 d窗口内的影像进行风灾监测;(4)受损橡胶林风灾前后EVI数值变化最大,40 d窗口之后平均下降超过0.5,NBR次之,其后是LSWI、NDVI、近红外(NIR)和短波红外(SWIR1和SWIR2)波段。从变化的百分比值看,风灾后LSWI和SWIR2的变化幅度最高,降幅超过120%,明显高于NBR、EVI、NIR和SWIR1。相比之下,LSWI的空间变异(60 d合成时标准差约27%)明显低于SWIR2 (60 d合成标准差约83%);(5)此次龙卷风造成海南西部约645公顷的橡胶林报废,作为30年经济寿命周期的作物,损失非常严重。本研究展示了联合Landsat和Sentinel-2监测橡胶林风害损失的巨大潜力,为今后橡胶林和其他作物的台风灾害及时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