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介绍了企业网IP电话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系统利用企业网这一高效的通讯介质 ,并针对目前Ethernet的特性进行优化 ,辅以三层数据应用实现了局域网内的话音文字通讯和局域网与PSTN电话网间的拨号及话音通讯。  相似文献   

2.
局域网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由于微型计算机的发明和迅速普及以及网络的出现和深入发展,局域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当今的局域网按照共享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分类,可分为总线型网(CSMA/CD网)、令牌总线型网(Token Bus网)、令牌环型网(Token Ring网).通过对这三种不同局域网的比较,进一步理解不同网络的相关特性,从而针对不同的网络给出相适应的组网方式.  相似文献   

3.
传感器观测服务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传感器网服务体系及传感器观测服务(SOS)的接口规范和数据流程,提出了基于Java企业级体系(J2EE)三层架构的SOS服务原型系统,阐述了SOS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介绍了原型系统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4.
测量机器人控制网观测与数据处理自动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研究利用测量机器人构成移动式网观测及数据处理自动系统进行常规控制网观测的方法,设计并实现了其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5.
无锡市七城区基础控制网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控制网由于分区建设,各区所依据的起算点不一致,使得控制网之间存在缝隙,影响了全市基础地理资料的完整性.结合无锡市七城区存在四个控制网的情形,提出以D级GPs网作框架,采用坐标转换方法实现七城区坐标系统统一的城市基础控制网整合方案,并应用于无锡市七城区控制网整合改造,解决了七城区四个控制网存在的割裂状况,实现了全市七城区坐标系统的统一,为我国其他城市控制网的改造整合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由于城市控制网分区建设,各区所依据的起算点不一致,导致控制网之间存在误差,影响了全市基础地理资料的完整性。结合富阳市存在3个控制网的情形,提出以D级GPS网作框架,采用坐标转换方法实现全市坐标系统统一的城市基础控制网整合方案,并应用于富阳市控制网整合改造,解决了全市3个控制网存在的误差状况,实现了全市坐标系统的统一,可为其他城市控制网的改造整合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基于配网GIS的电力智能巡检系统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本志 《北京测绘》2010,(3):64-66,92
目前配网GIS系统在各电力企业的应用已经较为普遍,配网GIS系统在设备管理、自动制图、电网分析应用上具有优势,而电力智能巡检在设备巡检、设备定位、现场管理等方面功能强大,配网GIS与电力智能巡检系统的结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8.
陈琦  谢飞 《现代测绘》2009,32(5):26-2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发展,"数字地球"和"数字中国"的概念为测绘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更高层次的发展前景.GPS定位技术是目前建立城市三维坐标系统的核心技术,在以常规测量建立的旧控制网和空间大地测量手段建立的新控制网之间架起了桥梁,不但能够保证与地方坐标系的一致,而且测量结果具有足够的精度,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维定位,满足高精度、高效率、多功能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9.
基于XML Schema地球系统科学数据的元数据扩展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目前国内外地学数据共享中元数据的应用,分析地球系统科学数据的学科特点:数据量大、学科复杂、元数据标准多,从而论证在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的开发和研究中元数据扩展的必要性,论述元数据扩展的基本方法、抽象模型和基本原则,总结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核心元数据的多学科扩展表达,最后,论述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中元数据扩展机制的实现,以及利用XML Schema文档的可扩展性,阐述基于XML Schema地球系统科学数据的元数据扩展机制,实现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元数据的多学科扩展.  相似文献   

10.
针对周至城区测绘资料较少,以前未建立很好的城区基本控制网和目前急需完成土地调查的需要,对控制网的方案进行比较,经过布设与观测及计算,建立了周至城区D级GPS网,并试用实现GPS网的高程转换的新方法即人工神经网络转换法.  相似文献   

11.
测量平差中必要观测数决定了平差结果的正确性和条件方程的个数。通过长期的教学发现,正确决定必要观测数仍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特别是随着GPS网平差和坐标值平差的到来,必要观测数的确定越来越困难。就必要观测数在平差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分析,就水准网、平面控制网、坐标值平差和GPS网的必要观测数的确定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一般情况下间接平差模型在平差前都给出参数的近似值,由于水准网观测值总能够由参数近似表示,在平差前可以不给出参数的近似值,直接进行平差,平差值为参数的估值。因此本文通过对间接平差模型的简化,基于MATLAB语言的丰富的数值计算功能和独特的GUI功能实现了任意网形的自由水准网、附合水准网经典平差系统的开发。用假设检验理论对平差结果从理论上进行可靠性分析,并用一个实例对系统的可靠性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系统的平差结果是可靠的,系统可以对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以及等外任意网形的自由水准网、附合水准网进行经典平差,平差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3.
如果在测量控制网平差时忽略地球曲率的影响,对于精密控制网,则将会产生显著的系统误差。即使对网的影响非常有限,但该项误差也是极为显著的。本文利用了一个局部Cartesian坐标系和对一个控制网的所有观测值进行曲率改正,提出了对小型测量控制网(如精密3维计量网)的平差模型,该平差模型特别适用于由实时(全站)电子经纬仪系统建立起来的精密工业计量控制网。  相似文献   

14.
在介绍顾桥矿区GPS平面基准网和三等水准高程基准网的数据处理和精度评价概况的基础上,根据水准联测点的高程异常,分析了测区的高程异常面形态,建立了基于多面函数的高程异常面的数学模型,实现了高程系统的转换。通过分析,所选择的数学模型适合于整个测区,转换后的GPS水准达到了三等水准的精度嘤求。  相似文献   

15.
在介绍福建CORS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系统的特点,并对框架网和基准网、实时定位精度等加以说明,对今后本系统的运营和其他系统的建设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无人机可以灵活、高效地获取地表要素信息,近年来轻小型民用无人机广泛普及,无人机遥感与行业应用的结合不断深入。随着科技的进步,无人机载荷、通信、数据处理等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同时,由于续航时间和覆盖范围有限,无人机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治理中的应用也面临着困难和挑战。本文针对低空无人机组网观测的关键问题,提出了智能无人机、无人机基站和运营系统组成的空地协同低空无人机遥感网系统,通过无人机智能基站实现无人机高频次观测,通过运营系统实现多无人机自主协同作业,通过智能无人机实现智能化监测。研究成果在佛山市丹灶镇开展示范应用,构建了由8台无人机智能基站组成的低空无人机遥感网,通过5G网联无人机组网,打破传统无人机作业在巡查频率、覆盖范围、响应时间的限制,为当地水务、环保、公安、应急、城管、国土等部门提供高频次、全天时、快速响应的无人机智能巡查服务。本文提出了一种空地协同的低空无人机遥感网系统,并成功应用于国土、交通、生态环境等领域,打造了无人机遥感网驱动的智慧城镇模式,未来将与地理空间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合,构建立体化无人机遥感网和智能运营平台,并在全国开展低空无人机遥感网的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17.
沈禹根 《浙江测绘》2003,(2):47-48,42
本文对大型工业企业在如何利用原有的测量成果恢复建立新的控制网,并最大程度上保持和原控制网的一致性。以及对新建的控制网成果资料永久使用、现状图的修测和更新等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我国1957年国家重力网的精度和问题,探讨了国家重力网的系统转换模式,利用现有的新旧重力网的重合点实际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和系统误差检验,结果表明在“57网”与“85网”之间,除了—13.58mgal的平均基准差之外,并不存在其它明显的系统误差,特别是看不出有尺度系统差的影响,也不存在差值随纬度变化的任何规律。因此认为将“57网”系统转换成“85网”系统时,可以不必加“尺度系统差改正”,更不用考虑“非线性系统差改正”,建议一律只加一项“基准系统差改正”,其数值应该采用—13.58mgal。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探讨了影响流动VLBI系统性能及观测和解算精度的各种因素,提出了建立我国流动VLBI系统的一组参数指标;作为一个应用,探讨了用流动VLBI技术建立特级大地网对可能布设的全国GPS网的定向、尺度和定位控制与改善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虚拟基站网形结构对GPS控制网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对虚拟基站仿真、GPS网精度指标的理论研究,通过对不同数量虚拟基站与观测网构成的不同的网形结构进行应用测试结果的分析,提出了确保控制网精度所适宜的虚拟基站网形结构,对于在CORS系统下挖掘CORS原始观测数据利用,完善CORS系统动态、静态等不同要求的高精度快速定位的应用研究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