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利用湖北枝江白洋工业园规划区域测区内的6个E级GPS点(平面系统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系统为国家黄海高程系统),作为一、二级导线,图根控制测量的起算点,采用GPS拟合高程,测定142个图根控制点,测绘该区域28.201平方千米1:1000数字地形图。测绘成果精度满足规划要求。  相似文献   

2.
在修建、改建公路、铁路的时候,对于测绘工作者来讲,都会涉及到带状测绘坐标系的确定,带状测绘坐标系确定的不合适,会给后续的测绘、放样和竣工测量带来很大的麻烦。现从不同投影面高程的抵偿坐标系,通过坐标级联操作,最终建立一套带状测绘独有的坐标系,使得带状测绘不再频繁进行坐标转换,大大减轻了测绘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3.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启用后,城市原有的测绘成果需完成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针对DGN格式的图形文件开发了一套转换软件;采用格网改正法,结合武汉市系列比例尺DGN图形数据转换试验,分析比较了3种格网改正数方法的转换精度;总结了各种比例尺适宜的转换方法,对各地参心坐标系成果向CGCS2000的坐标系统转换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和管道施工工艺的进步,管道工程测绘有了新的内涵和技术方法.以南水北调某供水配套工程的测绘工作为例,探讨数字测绘的技术背景下,管道工程数字测绘的基本内容及关键技术,包括坐标系转换、RTK和全站仪结合的放样,三角测量配合水准的高程测绘,基于AutoCAD的断面快速生成等,为同类管道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坐标系的建立、三维基本控制网的建设、高程基准的建设、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化、GPS连续运行综合服务系统等方面,分析论述坐标基准在未来信息化测绘导航体系中的建设与维持.  相似文献   

6.
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的启用,对原来所有的测绘成果都将产生直接影响。实现我国常用坐标系的测绘成果和相关产品到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的系统转换,需要研究确定我国常用坐标系与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本文对几个坐标转换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我国常用坐标系与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间的高、中、低三种不同精度的转换关系,统计分析了不同模型的转换精度。  相似文献   

7.
陈弘奕 《测绘通报》2007,(12):66-67
利用ADS40三线阵推扫式数字航摄仪进行航空摄影作业时,其机载GPS和地面基站GPS获取的观测数据经处理后的成果为WGS84坐标系统,而我们测绘的数字线划图(DLG)、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字高程模型(DEM)往往是建立在西安80坐标系统或地方独立坐标系统下,因此,ADS40数字航摄仪后期数据处理的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通过坐标系统转换得到西安80坐标系或地方独立坐标系的平面坐标;通过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得到国家85高程。一、坐标系统转换的数学模型ADS40数据后处理软件,坐标系统转换的实质内容是将WGS84大地坐标转换为西安80大地坐标,其…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在城市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城镇地籍测量或是进行工程施工放样的需要,往往需要构建城市地方坐标系。城市地方坐标系建立的方法一般采用抵偿高程面法或抵偿子午线法,这些方法涉及到整个测区范围(如整个的地级市范围)的平均高程的计算。本文采用非常容易获取的SRTM的DEM数据及测区范围的矢量数据,在ArcGIS软件平台上进行了测区范围的平均高程计算。并结合某地级市以抵偿子午线法建立城市地方独立坐标系为例进行了尝试,以期为城市地方独立坐标系的建立提供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郑振东 《地理空间信息》2013,11(1):122-124,15
测绘行业的各种测绘成果采用不同坐标系不利于相关部门规划成果的编制和审批。以湛江市为例,在北京1954坐标系下,采用四参数法,探讨了规划与国土坐标系转换的方法,以期对规划和国土部门间坐标系转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启用对海洋测绘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永军 《测绘工程》2013,22(1):1-3,15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对于各种测绘工作具有深远的科学意义。结合目前海洋测绘中采用的各种坐标系,研究已有海洋测绘成果在CGCS2000坐标系下的使用方法;给出在不同情况下,采用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测制海图的方案,对海洋测绘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EGM2008重力场模型在RTK高程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GPS测量得到的是WGS-84高程,而我国采用正常高系统,使用RTK高程必须进行高程拟合,需要均匀分布测区且数量足够的GPS/水准已知点。在我国大陆,EGM2008重力场模型高程异常总体精度为20cm,提出了将EGM2008模型应用于RTK高程测量的方法,根据实际应用检核结果,RTK单点校正即可达到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12.
高原  张恒璟  赵春江 《测绘科学》2011,36(3):179-181
CPS测量的高程系统是GPS大地高系统,它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而我国采用的高程系统是正常高系统,是以似大地水准面为基准面.二者不是处处平行,所以需要将GPS大地高转换为正常高,求出已知点的高程异常,从而拟合出未知点的高程异常,本文主要阐述了多项式高程拟合模型中的二次多项式拟合和三次多项式拟合.通过对这两种常用的多项式...  相似文献   

13.
邵阳市区域尺度GPS高程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工程测量中GPS大地高代替水准正常高的问题,该文根据邵阳市实测GPS、水准数据,采用二次曲面拟合模型得到了该地区高程拟合参数。通过正常高与拟合高程进行比较,最大拟合残差为3.9cm,最小为0cm,高程异常模型拟合中误差为1.85cm,证明了该区域GPS高程拟合参数可以满足工程建设中大地高代替正常高的要求。根据GPS高程拟合参数得到的邵阳市辖区及周边地区高程异常曲面具有由西北至东南递减且变化梯度逐渐递减的特征,该区域最大高程异常15.65m,最小高程异常14.75m。  相似文献   

14.
王炎 《北京测绘》2012,(2):56-58
GPS定位技术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并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三维测量工具,然而,GPS技术的高程精度仍然是GPS定位技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利用GPS定位技术求得的高程是地面点在WGS-84坐标系中的大地高,而目前我国的实用高程系统采用的是正常高。本文通过对GPS定位技术求得的高程进行分析;对GPS定位技术求得的高程方法进行论述;提出了GPS定位技术求得的高程计算方法;解决了GPS定位技术求得的高程异常值,以实现大地高向我国实用高程的转换问题。  相似文献   

15.
InSAR高程模型及其精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InSAR高程模型,建立了高程和干涉相位的直接关系,并对公式推导中一般采用的平行射线近似处理方法所引入的高程误差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星载雷达而言,平行射线近似误差不能忽略。给出了近似误差与基线参数的确定性关系及相应的误差传播曲线,有助于误差纠正和重建高精度DEM。另外,基于改进的高程模型,推导出了高程测量误差传播公式,明确了基线长度和方向对测高精度的影响,对合理选择干涉像对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GPS高程转换方法和正常高计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GPS测量所提供的高程为相对于WGS-84椭球的GPS大地高,而我国使用的是正常高。大地高等于正常高与高程异常之和,要使GPS高程在工程实际中得到应用,必须先求出高程异常,进而获得正常高。结合GPS测量和水准测量资料,用神经网络方法和二次多项式曲面拟合方法拟合高程异常,对拟合精度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了有实用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8年美国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网,选择长度在11 km左右、测站间高差均不同的4条短基线数据进行实验. 在估计对流层延迟的情况下,通过设置不同的截止高度角进行基线解算,以标准化均方根误差(NRMS)、U分量基线重复性以及基线较差等指标对解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对于测站间高差大于100 m的短基线,截止高度角的选择并不是影响高程方向解算准确性的主要因素;而测站大地高对短基线高程方向解算精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综合分析高速公路高程设计与测量方法以及所采用的数学模型,利用VB语言编制高程计算程序,开发公路高程测量信息系统,并针对具体实例建立和应用所开发的高程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9.
GPS技术在测量领域已广泛应用,但GPS拟合高程精度制约了其在领域内的推广普及。选择不同的高程异常拟合模型,对GPS高程拟合精度非常重要。通过对驿城区城市控制网进行不同数学模型的GPS高程异常拟合,验证了选择合适的拟合模型及分布合理的高精度水准点,能够解算出高精度的GPS拟合高程,满足一般测量工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GPS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GPS高程属于大地高系统,而我国实际水准数据采用的是正常高系统。导致GPS高程不能直接运用,降低了GPS数据的利用效率。本文应用区域椭球的定位定向拟合方法,通过对椭球的定向进行调整,以消除椭球面相对于投影面的倾斜异常,并应用软件实现该转换。经在某工程应用中对比,得出区域椭球法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