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联系民族县域旅游发展实际,建立了民族县域旅游发展资源-经济-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共由1个目标层、3个维度层、15项Ⅰ级指标和65项Ⅱ级显性指标组成,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评价指标体系中不同层级指标权重和评价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下Factor模块并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6个民族县域为典型实证对象,对评价体系进行了定量检验.结果表明:在资源维、经济维、环境维和3维度综合评价中黔东南州民族县域旅游发展与各自旅游资源空间禀赋、旅游经济发展、旅游环境发展、旅游综合发展的实际状况均相符,证明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可信度、较强的普适性和推广性,评价方法科学.  相似文献   

2.
以资源环境承载力内涵为基础,依据目标层、制约层、指标层的框架体系,选取13项指标构建陆良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评级指标体系,用极差变换法对原始值进行无量纲处理,通过均方差决策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最终利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结合GIS技术,以各乡(镇)为评价单元计算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综合值。并按高、较高、中等、较低四个等级对其进行划分,综合来看,陆良县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研究结果可为该县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同时该方法也能应用于指导其他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一步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西湖景区为案例地,依据层次分析法(AHP)原理,运用SPSS软件,选取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媒介3个一级评价指标,基础设施及服务、拥挤敏感度、开发、环境、保护5个二级评价指标,19个三级指标,构建了拥挤指标体系并确定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权重向量,对案例地的拥挤度进行模糊评价。结果表明:西湖景区旅游黄金周拥挤度评价综合结果为较高;子系统层中旅游媒介的综合评判值最大,西湖旅游资源较好;因素评价层中评判值由高到低依次是基础设施及服务、拥挤敏感度、开发、环境、保护;因子评价层中交通通达度、停车场占用率、住宿入住率的隶属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李新运  郑新奇 《地理科学》1997,17(4):372-376
从资源价值、旅游效益、开发条件等三方面选择12个因素建立山东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的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在专家单指标评分的基础上,对全省17个地市的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分区论述开发优势。  相似文献   

5.
基于AHP和模糊数学的河南省体育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旅游是以体育资源为基础、吸引人们参与感受体育活动和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有着丰富的特色鲜明的体育旅游资源,在深入分析河南省体育旅游资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河南省体育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处理问卷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此模型对河南省体育旅游资源进行了客观评价。最后,针对评价结果提出深入开发特色优势体育旅游资源;重点突破,发展健身休闲参与型体育旅游产业;合理布局,培育一些吸引力强的体育旅游产品;统筹安排,促进河南体育旅游产业全面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森林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在参考大量森林旅游资源综合评价资料的基础上,提出森林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体系。根据专家咨询系统的反馈信息,应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对所选的25个指标变量进行了比较判断矩阵的构建和计算,定量确定了各指标变量在森林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及重要性次序。  相似文献   

7.
山地休闲度假旅游在我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山地不仅适宜观光、休闲、度假和疗养,还便于开展丰富的休闲类运动和娱乐项目。通过采用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从气候舒适度、度假旅游资源、度假环境条件和区域发展条件4个方面构建山地休闲度假旅游适宜性评价体系,并以伊犁地区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结论如下:(1)准则层的4项指标按照权重从大到小排序为气候适宜度、度假环境条件、度假资源条件和区域发展条件。(2)伊犁地区休闲度假旅游适宜度得分为4.016 6,属于"非常适宜"级别。研究揭示了影响山地休闲度假旅游适宜性的因素及相应的权重,研究结论不仅为山地休闲度假旅游适宜性评价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也为山地休闲度假旅游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山东省生态旅游的热点地区之一,对其开发潜力进行评价可以为该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提供依据.以山东省东营市6个代表性湿地旅游区为研究对象,从资源禀赋条件、旅游开发条件、生态环境条件和客源市场条件4方面,建立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对6个湿地旅游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这6个湿地旅游区都具有开发潜力,适合湿地旅游开发,其中,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最大;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研究区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思路和战略性对策.  相似文献   

9.
珠三角地区旅游空间一体化发展水平量化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空间一体化是区域旅游合作的理想选择和发展目标,如何对大区域旅游空间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量化评价以利于相互比较,值得认真探讨。在理论分析旅游空间一体化内涵的基础上,对评价指标进行了选取,包括1个目标层、2个一级评价指标、8个二级评价指标、32个评价因子,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权重并经一致性检验,组成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运用该评价体系对珠三角地区旅游空间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认为相关结论基本符合实际;最后对该评价体系的运用价值和局限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城市河流湿地的生态健康是城市生态可持续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苏州市姑苏区河流湿地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其河流湿地健康状况。结果表明:苏州市姑苏区河流湿地的生态健康状况处于“中等”等级,接近“亚健康”状态;准则层的排序权重为状态层指标>压力层指标>响应层指标,说明状态层指标能直观反映河流湿地的健康状态,其状态层的综合健康指数为0.658;各河段健康状态与其所对应的城市流域所承受的压力存在着密切联系,城市的建设强度和植被覆盖率因素对姑苏区河流湿地的健康状态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长山群岛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协调发展理论和耦合度模型,对长山群岛2006-2015年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长山群岛旅游产业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处于提升阶段,发展速度较为缓慢;长山群岛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程度较差,协调度较低;长山群岛旅游产业系统综合评价指数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呈阶段性发展.2010年之前,旅游产业综合评价指数小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生态环境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2011年之后,旅游产业综合评价指数明显大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生态环境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以三元空间为研究视角,对旅游物理空间、旅游信息空间和旅游人本空间进行内涵解释并构建指标体系,以长三角四省市为研究区域,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等,测算2013—2018年旅游三元空间的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及各子指标对系统协调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从综合发展水平来看,四省市的三个旅游空间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但均呈上升态势,旅游物理空间综合发展水平最高,旅游人本空间次之,旅游信息空间的发展程度最低。从综合评价指数的年均增长率来看,上海市和安徽省均属于旅游信息空间发展优先型,江苏省和浙江省均属于旅游人本空间发展优先型(;2)从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来看,旅游空间呈现出不断协调发展的趋势,但整体耦合协调程度还处于中低水平,四省市的两两空间耦合度好于三元空间耦合结果(;3)从指标关联分析来看,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二级指标均对三元空间耦合协调度有较大影响,灰色关联度全部处于“强关联”或“较强关联”状态,但不同空间的二级指标影响力不同,对不同省份的影响程度也略有差别。  相似文献   

13.
旅游开发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我生存能力,使其摆脱濒危的困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方式。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研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即由资源禀赋条件、可展示与体验性、遗产地旅游发展条件3个方面的要素组成,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的苏州为例,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评价,共评出三级旅游资源3项、二级旅游资源16项、一级旅游资源29项。主要结论为:产品衍生性、展示适宜性、是否具备可观赏性、遗产保护情况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否能够成为旅游资源;可展示与体验性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旅游开发价值水平高低。手工艺类、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民间文学、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和传统医药的旅游可开发性较差。本文构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评价体系可为旅游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筛选和旅游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The location of the homestay agglomer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its proximity to the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environments. From the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aspects, this study uses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the expert consultation method to construct a relativel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including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tourism development factors,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factors, supporting facilities and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onsists of 20 evaluation indexes and 35 evaluation factors. Taking the Baileqiao in Hangzhou and Qianjiadian Town in Beijing as examples, the evaluation indexes are verified and appl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location of the homestay agglomeration are th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composed of a target layer,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layer, a factor evaluation layer and an index layer. The target layer takes reasonable location of the homestay agglomeration as the overall objective;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layer includes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0.4396), tourism development (0.3039), geograph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0.1405), and supporting facilities (0.0545).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cores of Baileqiao and Qianjiadian homestay agglomerations are 92.644 and 88.734,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both are reasonable homestay sites. This study is helpful for promot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homestay agglomeration location sele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homestay agglomeration sites.  相似文献   

15.
万山群岛的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万山群岛是位于珠江口伶仃洋南侧的丘陵性群岛,是我国南疆著名的海防前线,山海风光绮丽,港湾风情多姿,气候温和,动植物资源丰富,人文景观别具一格。文中对万山群岛旅游资源及其特色进行了评价,从旅游开发背景、社会经济条件、旅游开发基础、可进入性和市场条件五方面分析其旅游资源开发条件,最后提出万山群岛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丛小丽  黄悦  刘继生 《地理科学》2019,39(3):496-505
构建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赋权法与综合评价法,测算了2006~2017年吉林省各地级市州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吉林省各地级市州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的耦合协调等级与演化情况。研究表明:吉林省生态旅游综合发展水平地区差异明显,旅游环境发展呈现不均衡特征,发展层级的极化效应愈加明显; 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偏低,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子系统的耦合表现有所差异,旅游环境总体发展滞后于生态旅游发展; 2006~2017年吉林省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的整体耦合协调度均为濒临失调型和初级协调型,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的整体协同效应较前期有所减弱: 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耦合的协调度与生态文明呈现正向关系,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的协调水平愈高,区域生态文明发达程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17.
王辉  马婧  刘小宇  柯丽娜 《地理科学》2017,37(3):367-374
运用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以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为基础数据,利用旅游空间相互作用模型,测算辽宁省14市、长山群岛与辽宁省14市及长山诸岛3个层次的旅游空间相互作用强度、经济联系度及经济隶属度。得出结论:① 各层级间空间相互作用强度、经济联系度及经济隶属度与距离呈负相关,区域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强度、经济联系度及经济隶属度随距离增大逐渐减小; 城市间经济联系度越强,旅游空间相互作用越大,与海岛旅游空间相互作用就越频繁;③ 通过对长山群岛旅游断裂点测算,得出其主要潜在客源地为大连、沈阳、丹东市。  相似文献   

18.
海岛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是实现人海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选取中国12个海岛县(市、区)作为研究区,首先基于CSAED模型和PSR模型分别构建了旅游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BP神经网络模型测算其2018年旅游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同时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对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程度进行定量评价,最后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影响其协调发展的因素。结果表明:①我国12个海岛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程度整体上有待提升,多处于勉强协调状态。②我国12个海岛中75%的海岛旅游发展的速度还未超越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但其协调程度低,其不协调的发展状态将会导致旅游的发展超越生态环境的承载力。③旅游吸引力和生态脆弱压力对海岛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影响显著,旅游吸引力与协调程度呈负向影响,空间上旅游吸引力对协调程度的影响自南向北逐渐减弱;生态脆弱压力与耦合协调程度呈正向影响,空间上生态脆弱压力对协调程度的影响自南向北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9.
赵芮  赵恒  丁志伟 《中国沙漠》2022,42(5):101-113
基于搜索引擎指数、旅游网站指数、社交媒体指数和短视频指数等数据构建评价体系,运用空间分类、核密度估计、最邻近分析等方法,分析中国沙漠型A级景区网络关注度的空间差异并解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高、较高关注度水平中国沙漠型A级景区集中在内蒙古、新疆、甘肃,较低、低关注度水平景区数量多、分布广,且大多规模较小、等级偏低;从子系统看,搜索引擎、旅游网站、社交媒体子系统所显示出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综合水平较为相似,短视频子系统与整体差异较大。(2)从空间集聚格局看,呈现出一主一副、多核联动的格局;从子系统看,搜索引擎、旅游网站和社交媒体子系统与整体相似,短视频子系统差异较大。(3)在空间结构特征中,整体呈现出中等以上水平区趋于均匀、较低水平区趋于随机、低水平区趋于凝聚的分布状态,且随着景区关注度水平降低而集聚特征逐渐增强;搜索引擎和旅游网站子系统与整体相似,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子系统与整体差异较大。(4)从影响因子看,景区销售市场、宣传平台建设、地区基础实力是主要影响因素,景区基础实力次之,外部旅游环境的影响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