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
"冰臼"与"壶穴"之争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李孟华  谢小康 《热带地理》1999,19(4):381-384
对目前见诸报端的“冰臼”之说进行了讨论, 认为目前广东范围内所见之“冰臼”实际上是现代流水地貌之“壶穴”, 并指出, 以“冰臼”作轰动效应来吸引游客, 发展旅游业是不够严谨的。  相似文献   

3.
谢韶  苏小山  梁越 《热带地理》2008,28(1):21-25,57
通过分析中高纬度的大气环流,发现台风"派比安" 的路径变化与西风带低槽和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及它们的相互配置有着密切关系;对"派比安"所影响地区带来强降水过程进行物理量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强大深厚的台风低压系统是降雨的前提条件,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散度场有利于台风势力的维持,对强降水持续起到重要作用;正涡度区域与降水范围一致,其中心对暴雨中心落区具有指示意义;高水汽通量区与强降水落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关于"生态旅游"概念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选取国外44个生态旅游定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确认关键词、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将定义内容归纳为6大类11组分,进而构建生态旅游概念模型.在检验模型理论上的可靠性和实践上的适应性后,笔者依据模型提出生态旅游定义.  相似文献   

5.
杨家蕊 《地理教学》2021,(12):38-40,51
结构化思维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和知识的内化有直接影响,因此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知识碎片化"的获取趋势在丰富信息的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结构化思维的培育.本文以新教材中易混淆的"沟谷"和"河谷"的辨析为知识基础,进行结构化拆解与贯通,并尝试将其运用于"流水地貌"的教学案例设计,以增强课堂中对学生地理结构化思维的培育.  相似文献   

6.
尹国蔚 《热带地理》2003,23(1):94-96,F003
"天涯海角"被用来借指遥远的地方,一类为泛称,无具体地物为证;另一类为确指,有具体地物为证.有具体地物为证的这一类在中国的广西和海南各有一处.广西的"天涯海角"产生于宋代,海南的"天涯海角"产生于清代.两地均有被称为"天涯海角"的地理条件和个人因素,但海南产生"天涯海角"的社会环境因素远不如广西"天涯海角"充分,所以自宋至清末,吟咏广西"天涯海角"的诗文大量出现,而海南"天涯海角"迟至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被外界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论述当代发展的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探讨了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第一”作用,即主要体现在感知效能,先导效能,资源产能,驱动效能,繁育效能,改造效能,防护效能,调控效能8个方面。认为;科技的第一作用既可扩展生产力的量,更能提高生产力质。但科技不是在单独发挥作用,是“第一”,不是“唯一”它必须和其它因素一起组合而发挥作用。科技的应用也要讲“科学”。  相似文献   

8.
论湘西旅游"金三角"的开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郑群明 《热带地理》2004,24(2):196-200
随着"大三峡"旅游圈的形成,湘西旅游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开发湘西旅游"金三角",打造湖南旅游航母,是保证湘西旅游产业快速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充分挖掘大湘西的旅游区位条件和旅游资源优势,营造张家界、吉首凤凰、沅陵3地旅游联动,实现三位一体,实施形象战略、精品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内核到外缘打造整体的湘西旅游"金三角",是实现湘西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战略实施过程中,选择从旅游通道、开发序位、市场培育和旅游网络等方面逐步构建湘西旅游"金三角",使大湘西成为大三峡地区一个强大的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院士施雅风谈"冰臼"与"壶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广东不具备形成古冰川的气候条件 ,因此不可能有“冰臼”存在 ;通过理论研究和实地考察 ,认为庐山不存在第四纪冰川 ;科学也必须打假 ,近年来有关广东“冰臼”的报道是失实的 ,利用“冰臼”论发展旅游业是一种误导行为 ,应消除由此所产生的不良社会影响 ;新闻报道应尊重事实 ,注重深入调查研究 ,类似“冰臼”报道的教训值得记取  相似文献   

10.
"泥炭气候成因说"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殷书柏  吕宪国 《地理科学》2006,26(3):321-327
文章从沼泽有机质积累的本质和泥炭的定义出发,通过对地带性气侯与沼泽小气候、泥炭的现状分布与自然分布、“没有泥炭分布”地区与“不能形成泥炭”地区、地区差异与地带性分异规律等几对矛盾在泥炭形成与分布中的作用和地位的详细剖析,认为:各种地带性气候条件下都能因为地表积水而形成湿地小气候,不同地带内湿地小气候都具有湿润的特征;泥炭沼泽的形成与分布主要是与湿地小气候及积水厌氧环境有关,用与泥炭形成没有直接联系的地带性气候指标来研究泥炭形成与分布的规律性是不合逻辑的;地带性的水热条件主要对泥炭在不同地带的分布面积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泥炭现状分布因为人类活动的影响已不是自然规律的表现,从不能反映泥炭形成与分布自然状况的泥炭现状分布来分析泥炭形成与分布的自然规律,显然也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没有泥炭分布”的地区并不是因为这里的水热条件组合不能形成泥炭,各自然地带内都可形成泥炭且所有地带内的泥炭特征都是相似的,没有必要将它们区别对待,这些事实说明“泥炭气候成因说”对泥炭形成与分布的规律性的解释是不合逻辑的,泥炭的分布不具有地带性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数字上海"的研究与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数字地球"的提出,"数字城市"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针对每个省市又有具有各自特点的信息化体系。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其信息化水平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章在"数字地球"和"数字城市"的基础上,对"数字上海"的基本概念进行简单总结和论述,提出了"数字上海"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并对"数字上海"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最后设计了"数字上海"总体框架模型。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14.
人文地理学"空间"内涵的演进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石崧  宁越敏 《地理科学》2005,25(3):340-345
空间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随着人文地理学经历三次变革:“区域差异-空间分析-社会理论”,空间的内涵也随之不断演进。从区域学派到空间分析,传统的空间认识使得人文地理学归属于自然科学范畴。1970年代以来人文地理学萌生了新的空间认识,关注到空间的社会性,具有了更多的社会科学的特质。通过勾勒出人文地理学空间内涵演进的轨迹,提出空间内涵应是自然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倒春寒"灾害性天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倒春寒灾害性天气的标准,对1960~2004年的倒春寒过程进行了统计分析,描述了倒春寒过程的天气特征和造成的严重灾害,发现其中的最严重的倒春寒过程的特征,对倒春寒过程进行了分类,并且提出建立较为统一的倒春寒标准的建议。对云南冷空气过程进行了路径分析,发现云南冷空气路径有4条,它们是:西北路径、北方路径、东北路径和偏东路径,而倒春寒过程的冷空气路径主要是北方路径和东北路径,东北路径是云南省最多的一条冷空气路径,而北方路径却造成云南省最强的一次倒春寒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沙"为主人公,列举近年来与"沙"有关的高考试题,讲述风与沙、水与沙、风沙与水沙等地理"神奇故事",探究各种"沙"象的具体形成过程,从要素综合、地方综合、时空综合等三大视角,探究地理事象的原理与规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达成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陈心怡  李琪  张争胜 《地理教学》2021,(24):49-52,57
地理作为一门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学科,其应用价值源自现实也用于现实.高考评价体系"四翼"中的应用性要求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而考查内容是其基本载体.试题内容具有连接现实的功能,不仅可辐射至基础教育中的日常教学,更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效联动,以延伸学科的应用价值.本文根据现有的高考评价体系,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从"知识取向"到"双基""三维目标",再到现今的"学科素养"向"核心价值"的过渡过程,以不同阶段内的若干典型试题为基础,对地理高考的考查内容进行阶段划分,浅析"四层"所影响的"四翼"中应用性的呈现,并提出地理试题呈现学科应用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19.
20.
周玲 《地理教学》2021,(16):46-49
开展高中区域地理单元整体教学,有助于打破知识壁垒,将课程内容和知识体系结构化,建构区域认知框架,提炼学习方法,提升"区域认知"核心素养.本文以"俄罗斯"为例,通过整体把握高中区域地理教学内容,立足学科大概念明确单元学习主题;建构能力层级,立足学习进阶,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创设整体情境,运用问题导学开展单元学习活动,尝试探索高中区域地理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