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玛曲退牧还草工程生态效果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郭铌  韩天虎  王静  韩涛  孙斌 《中国沙漠》2010,30(1):154-160
 为了了解退牧还草工程对玛曲草地生态恢复的效果,利用MODIS卫星遥感资料、地面草地调查资料、退牧还草工程围栏资料和乡行政边界,分别从地面草地监测、不同退牧还草措施的遥感监测对比、玛曲各乡退牧还草效果的遥感监测以及玛曲植被空间变化等方面,对退牧还草工程对玛曲草地恢复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退牧还草后的2005年和2006年,工程区内植被盖度较工程区外提高6.8%和5.6%,高度提高69.2%和61.5%,生物量提高30.2%和30.6%。②2005和2006年禁牧区的平均NDVI分别较退牧前提高了3.4%和2.6%,休牧区提高了3.0%和0.9%。③植被的空间分布显示,退牧后2005年和2006年大多数退牧还草围栏内植被指数较2004年高,围栏内NDVI较2004年增加5%~50%,以2005年增加最为显著。④退牧还草工程对玛曲草地生态环境恢复效果均是明显的,其中禁牧的效果较退牧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以高寒牧区玛曲县为例,应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对当地牧民在退牧还草工程影响下的行为响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以研究牧民在进行行为选择时的规律性因素。研究表明,牧户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水平、牧户从政府保护草原的政策中的获益程度和草地退化认知程度对牧户参与退牧还草工程的响应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户主的年龄、家庭规模和草场面积有显著负向影响。为了使退牧还草工程变成牧户的自觉行动并长期坚持下去,应把牧户的经济发展与退牧还草工程紧密相连,只有着眼于牧民畜牧生产观念的转变,牧户的经济有很大发展,退牧还草的持续性才能保证。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研究已成为生态学以及生态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祁连山被称为伸进西北干旱区的一座湿岛,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景电灌区兴建以来从祁连山移出了大量农牧民。那么,景电灌区移民对祁连山植被恢复的生态价值如何呢?以景电灌区移民涉及到的祁连山东端景泰、古浪、天祝3县山区为研究区,用价值工程方法对从祁连山区向景电灌区移民退耕退牧还林还草的生态价值做了分析,并与模型因子当量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祁连山向景电灌区移民退耕退牧还林还草总的生态价值为37.458 1×108元。其中,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价值为37.438 6×08元,退牧后草场植被盖度增加的生态价值为194.79×104元。计算结果为用COSTANZA和谢高地模型因子当量法计算得的祁连山向景电灌区移民退耕退牧还林还草总的生态服务价值40.054 0×08元的93.52%。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祁连山向景电灌区移民退耕退牧还林还草总的生态价值为景电工程年总成本1.45×08元的25.8~27.6倍。两种计算结果一致表明,景电灌区生态移民对祁连山植被恢复的生态价值十分突出。由此也可以看出,COSTANZA和谢高地模型因子当量法适用于祁连山的生态服务价值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明析退耕还林(草)背景下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及碳储量变化,基于该区2000、2010、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动态度、土地转移矩阵,景观指数等指标从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速率以及空间格局特征加以分析,同时基于InVEST模型定量估算了该区近20年来的碳储量变化。结果表明:(1)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耕地、林地为主,面积合计逾4.30×105 km2,占比超过91.83%;林地、建设用地显著扩张,草地与耕地有明显减少趋势,同时两者之间流转面积最多,高达1.67×104 km2,研究区景观格局总体上收敛于“集中—分散”;(2)近20年来北方农牧交错带总碳储量51.44—52.81亿t,总体呈增加趋势,碳密度稳定在110 t·hm-2左右,退耕还林(草)政策下碳储量净增加逾300万t。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程度较为剧烈,退耕还林(草)政策不仅是土地更迭的主要驱动因素,也是该区固碳功能显著提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比较了防爆氧燃烧、酸性湿氧化及碱性湿氧化。结果表明,防爆氧燃烧技术有快速、安全可靠、~(14)C回收率高、计数体系淬灭小、不分相、计数稳定、无化学发光(RCM%=0)等优点,可作为~(14)C的常规探测法。  相似文献   

6.
闫彦福 《西部资源》2013,(1):103-104
在普通金刚石钻进尤其是绳索取芯钻进中,金刚石钻头(扩孔器)的使用寿命直接影响金刚石钻进工艺的技术水平。本文笔者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针对以往金刚石钻进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避免或减少金刚石钻头(扩孔器)的非正常磨损、提高使用寿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退牧还草政策下农村住户的违约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宁  周立华  陈勇  黄珊 《中国沙漠》2013,33(4):1217-1224
为讨论农村住户在退牧还草政策下面对一系列约束条件时的违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尝试建立农户违约行为的概率函数模型,实证分析如何在不降低农户效用的同时,规范他们的违约行为,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研究发现农户的违约行为(偷牧)只取决于其养殖规模、从偷牧中所获得的利润以及因偷牧被抓而需要直接支付的罚款金额(不包括上期违约行为对当期补偿的影响)。因此,要调控农户的违约行为,从政策层面适当指导调节养殖规模,对草原进行合理管理与利用(而不是一刀切的禁牧模式),引导区域产业转型以及促进城镇化发展等将是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李春初 《热带地理》2013,33(5):636-639
对湛江港(湾)的成因提出如下假说:1)第四纪晚更新世时期,湛江地区可能发生过一次天体撞击地球的突变事件,撞击地点在麻斜海;2)从撞击坑中升起的大量尘烟被风向北吹送,在湛江港(湾)以北地区沉落下来,形成了面积颇广、厚约50 cm的风成黄土层;3)受此撞击事件影响,南三岛分裂成3个小岛,还诱发了周边的火山活动;4)湛江港(湾)上端伸入陆地的溺谷湾区域,出现“X”形裂痕,该裂痕在其后的低海面时期,遭受地表流水的侵蚀作用而加深、拓宽,再于冰后期海侵时成为溺谷湾。以上猜想,主要依据对以下3方面的现象及问题的观察与思考得出:一是湛江以北大面积、铺天盖地而来的风成黄土源于何处;二是麻斜海象是一个“坑”,坑中物质及其周边环境有一些异常;三是湛江溺谷湾发育的基础像一条裂谷。  相似文献   

9.
退牧还草工程是国家为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和促进牧区经济持续发展而实行的一项战略性工程,禁牧和休牧措施是其主要措施。以藏北高寒草原申扎区域的退牧还草工程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禁牧围栏样地、休牧围栏样地和围栏外的一块自由放牧样地,比较分析这三种人为干扰下的放牧样地的生物量及其碳氮磷含量的特征。结果表明:休牧样地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别为35.69 g/m2和237.11 g/m2,均显著高于禁牧样地(22.48 g/m2和151.22 g/m2)和自由放牧样地(25.27g/m2和96.37 g/m2)。植物中碳氮磷含量,地上部分禁牧样地含碳量最高,植物氮、磷含量自由放牧样地最高;地下部分碳、氮含量差异不明显,P含量自由放牧最高。说明植物生物量大小与植物体内碳氮磷元素含量大小无相关关系。对于禁牧样地,在长期围栏封育的同时,应适当的添加P元素或N、P元素;而休牧样地,在短期围栏封育时,可添加适当的N元素。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90—2018年4期Landsat卫星30 m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结合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法及统计学方法,对祁连山甘肃片区近30年土地利用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祁连山甘肃片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未利用土地和草地为主;1990—2018年研究区水域和未利用土地面积为减少趋势,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呈动态增加趋势。(2)2000年后,参与土地转移的面积增加,以未利用土地—草地、未利用土地—林地、耕地—草地这3种转化关系为主。(3)自然因素是祁连山甘肃片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因素,以“三北”防护林工程、“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为主的生态工程在限制了人类农牧业生产活动的同时,给祁连山甘肃片区土地利用变化带来明显的局地效应。  相似文献   

11.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土地持续利用案例研究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本文选择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黄土丘陵沟壑区作为研究地区,通过野外调查、土地利用填图,结合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了4种基本土地利用规划方案附加2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开展了生态适宜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评价。提出:在得到大量外部经济支持的前提下,应积极实行15°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的方案,其中在中等坡度的地区(15°-25°)应发展果园和经济林;若缺少外部强有力的经济支持,该区土地利用调整应逐步开展,短期内(约0-5年),建议坡度大于25°的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其中,坡度大于25°,地形条件较好的地区应种植果园和经济林;中期(约5-10年),坡度大于20°的黄土地区应逐步退耕还林还草,其中坡度介于20°-25°之间的地区应转变为果园和经济林;10年之后,建议大于15°的坡耕地全部转变为其他用途,其中坡度介于15°-25°的黄土地区应转变为果园和经济林,坡度大于25°的地区转变为林地/灌丛和草地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三角洲土地持续利用优化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黄河三角洲主体东营市土地利用现状和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综合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持续利用优化原则与目标 ;按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土地持续利用约束分析 ;提出了退耕还林还牧、提高森林覆盖率 ,适当集中布局农村居民点、加大土地整理力度 ,适度开发滩涂地、荒草地和盐碱地等土地持续利用结构优化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和恶化的原因,除了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外,主要是由于人类过度开垦、放牧、采挖等一系列不合理经济活动破坏生态环境引起的。目前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草)工程正是针对这一地区生态退化和恶化而采取的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大举措。工程实施两年多以来,进展顺利,已取得了重要成就,局部地区生态有了明显改善。并且,根据该区自然特点,灾害状况,以及恢复这一地区生态屏障的作用,提出有关该区的经营方向,扩大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祁连山区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发展模式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以祁连山区的肃南县为实验基地,通过对山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现存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以草原管理、牲畜繁育和产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山区草原畜牧业发展模式。它突破了山区的地域限制,将山区与山下绿洲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经济耦合系统,使用跨学科的方法,将山区草原的生态保护与农户的经济增长兼容起来,从而成为山区草原畜牧业的一个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高寒牧区草地沙化问题研究——以玛曲草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玛曲草原草地退化问题,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和Chow分割点检验定量分析原料型畜牧业和制度对草地沙化的影响,并得出制度是导致草地沙化的根本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运用环境机会论探索可持续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通过优化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发展与草原生态的良性循环,为其他高原牧区畜牧业经济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海南岛森林资源的特点及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海南岛森林资源的特点,指出林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其特点,构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的基本模式,并对海南林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1 Introduction The soilerosion in Loess Plateau is mostserious on the globe mainly due to the destroying of naturalvegetation and cultivation on slope land overextensive areas(Yang and Yu,1992;Jiang, 1997).To convertsloping cropland (cropped land on slope…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生态工程成效实证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生态工程的参与者和受影响者,农牧民对生态工程成效的评价、对未来生态工程措施的选择倾向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将结构化问卷调查与开放式访谈相结合,对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四子王旗和太仆寺旗3个旗县生态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还草、围封禁牧以及季节性休牧是本区主要的生态工程类型;基于个体体验,农牧民并不认为生态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显著的生态效益;生态工程对农牧民的影响表现为"减产、提效、增收";对于未来的工程措施,农牧民优先选择限制牲畜数量,其次是退耕以及保护退化草地;绝大多数农牧民支持有补偿条件下进一步退耕和生态移民。本文进而给出了一些研究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